田绍蓉 敖虹 吴绍萍
(重庆市中医院 重庆 400011)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浴足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29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抗风湿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浴足,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浴足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中药足浴;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1-0187-0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属于中医学的“痹症”范畴,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内科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炎症,缓解症状,阻止或延缓病情发展,防止骨破坏和关节畸形,保持关节功能[1]。由于类风湿关节炎病程较长,RA发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极大,目前在国内外仍属于“难治之症”,我科采用中药浴足配合常规抗风湿治疗及常规内科护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并与单纯常规抗风湿治疗相比较,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疗效及相关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共观察69例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38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6个月。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关节肿痛,功能障碍活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差。所有患者均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29例患者接受单纯常规抗风湿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中药浴足配合常规抗风湿治疗(治疗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及病情轻重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
2.治疗方法
(1)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类风湿治疗。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药及对症处理,辨证施治给予中药汤剂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执行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组给予中药浴足治疗。将预先准备好的中药粉末(川芎、三棱、桂枝、制川乌、制草乌、冰片、苏木、红毛五加皮、莪术、红花)加100℃左右热水500ml倒入足浴盆内浸泡10分钟左右,再加热水3000ml~4000ml。先熏待温度降至40℃时再将脚泡入中药中维持水温在40℃左右,浸泡40min。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2]。
3.结果
(1)疗效标准。近期控制:经治疗后病变关节肿痛消失,活动功能恢复正常;显效:病变关节肿痛明显减轻,活动功能显著改善;有效:病变关节肿痛有所减轻,活动功能有所改善;无效:经治疗后,关节肿痛及活动功能均无改善。
(2)检查项目及方法。①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压痛关节数、压痛指数、关节休息痛、肿胀关节数、肿胀指数、病人和护士评价。晨僵时间是早晨睡醒至关节僵硬消失的时间,以分钟计算。关节压痛分4度:0度,无压痛,计0分;1度,有压痛,需护士询问时才觉得痛,计1分;2度,有压痛,无需医生询问即觉痛,计2分;3度,压痛明显,呈痛苦面容,或有收缩,计3分。关节压痛指数即有压痛的关节计分之和。肿胀关节数及肿胀指数:0级,无肿;1级,肿胀低于骨突;2级,肿胀与骨突部相平;3级,肿胀高于骨突。分别计0、1、2、3分肿胀指数的计算方法同关节压痛指数。休息痛、护士和患者评价,用(NRS)评分法评分计算。②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中类风湿因子(RF)、CRP、ESR、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PLT)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3)临床治疗结果。两组RA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从表1结果显示,经3个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75.2%,对照组有效率51.4%,经Ridit检验,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字号组(P<0.01)。两组患者血中RF、CRP、ESR、WBC和PLT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1),且观察血中CRP、ESR、PLT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1),而RF、WBC含量两组治疗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4.典型病例
患者,男,46岁,国企员工。初诊时间:2014年7月25日。病史:手、足、腕、膝、踝关节肿痛1年,当时评定晨僵时间4小时、压痛关节数6个、压痛指数3分、关节休息痛6分、肿胀关节数3个、肿胀指数5分、四肢活动受限,纳差,苔薄白,脉弦紧。X线片示:双手近端指关节及腕关节间隙变窄,双小指近端关节间隙消失,右拇指关节位置异常,骨质密度减低,皮质变薄,右拇指及掌指关节半脱位,双手X线符合“类风湿关节炎”征象。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尪痹)。加用中药浴足,每日一次,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10d为1个疗程,进行3个疗程。治疗3个月,于2014年10月30日复查。结果为:晨僵时间0.5小时、压痛关节数4个压痛指数1分、关节休息痛3分、肿胀关节数1个、肿胀指数2分、四肢活动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明显好转。
5.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又名“历节风”。《圣济总录》卷十:“历节风者,由血气衰弱,为风寒所侵,血气凝涩,不得流通关节,诸筋无以滋养,真邪相搏,所历之节,悉皆疼痛,痛甚则使人短气汗出,肢节不可屈伸。”因此中医学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主要为感受风、寒、湿、热诸邪,致使经络痹阻,气血不畅,痰瘀互结而成。中药足浴是我国传统外治法,足部是三阴经的起点,三阳经的终点。足底有300多处穴位,67个反射区,是人体的一个缩影。中药足浴犹如用艾条灸脚底的穴位一样,有推动气血运行、温煦脏腑、滋补元气、壮腰强筋、通畅血脉、调节阴阳的作用。因此通过足浴刺激脚底穴位,促使全身血液循环改善,调节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改善内脏产生的病理变化,提高机体自我防御及免疫力[3]。我科中药浴足方剂(川芎、三棱、桂枝、制川乌、制草乌、冰片、苏木、红毛五加皮、莪术、红花)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药物为主组成,全方具有祛邪通络,活血止痛的功效。中药浴足,使药液离子在水的温热作用下经过透皮肤吸收,使药物循环经络血脉,内达脏腑,由表及里产生局部和全身的效应,起到消肿止痛的效果,消除或减轻局部病灶。借助药水的温热作用,发挥发汗退热、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通经活络、温运气血、祛瘀生新、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5.
[2]钟仲义,卢荫昌,黄春祥,等.中药足浴保健疗法(一)[J].双足与保健,2002(2):42.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5-119.
论文作者:田绍蓉,敖虹,吴绍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4
标签:关节论文; 压痛论文; 关节炎论文; 中药论文; 类风湿论文; 患者论文; 疗效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