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现状与发展_中国青年志愿者论文

我国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现状与发展_中国青年志愿者论文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现状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青年志愿者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现状与发展”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1995年的重点课题之一,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正式启动以来规模最大的调研活动。此次调研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中央宣传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共同组织实施。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学研究所和青运史研究所的部分人员承担了此项调研任务。

根据青年志愿者行动开展的情况,经与团中央宣传部商定,这次调研在北京、广东、福建、黑龙江、四川、江苏、浙江、湖北八个省市进行。调查采取问卷与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共发放问卷7000份(团干部问卷和青年问卷各3500份)。两类问卷共回收6250份,回收率为89.29 %。其中团干部问卷3185份,回收率91%,有效率为98.46%; 青年问卷3065份,回收率87.5%,有效率99.62%。召开座谈会30余次, 参加座谈者约500余人。 此次调查数据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信息部统计处理后,课题组进行了多次研究论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本报告。

总的来看,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各级团组织和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组织推动下,有了很大的进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倾向性问题。

一、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得到了广大青年的普遍认同和积极参与,但在深层次的认识和宣传上还明显不足,需要进一步调动广大青年的积极性,使其更加主动自觉地参加到志愿服务中来。

1.多数青年对青年志愿者行动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参与意识有所增强。在回答“是否了解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时,有24.73 %的人回答“非常了解”,67.51%的人回答“听说过,但内容不清楚”,6.64 %的人回答“从未听说过”。前两项相加共有92.24 %的青年了解或知道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但其中大部分青年对青年志愿者行动只是“听说过”或“知道一点”,对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具体内容了解不多。如果考虑地区分布、行业差异以及青年志愿者行动开展的状况,对青年志愿者行动只是“听说过”的比例在实际中可能会更高一些。这说明对青年志愿者行动还要加大力度和深层次的宣传。

关于你对“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了解渠道”,有55.27 %的人回答是“通过团组织”,有38.47%的人回答是“通过电视、 广播”, 有37.57%的人回答是“通过报纸”,有11.20%的人回答是“通过杂志”了解的。这表明,有一半以上的青年是通过团组织来了解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有87.24 %(选项有交叉)的青年是通过各种新闻媒介来了解青年志愿者行动。如果把上述两组数据在整体上和功能上进行比较,不难看出,新闻媒介作为社会化的传播方式,在宣传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力度上属正常状态。即传播范围和影响程度均处于较高水平,各级团组织为此而付出的努力也是应当肯定的。但是,通过团组织了解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比例,显得偏低。这说明,各级团组织不仅要重视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宣传青年志愿者行动,也要重视通过团的组织渠道来宣传青年志愿者行动,以达到服务社会,教育青年的双重目的。

2.大多数青年程度不同地参加过青年志愿者行动,并把这一行动作为奉献爱心,认识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在青年参与状况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73.67 %的青年程度不同地参加过青年志愿者行动。其中经常参加的占17.6%,有时参加的占37.39%, 偶尔参加的占18.68%,而表示自己从未参加过的占24.1%。与1994 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相比,参加过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比例提高了13.18%,而从未参加过的比例下降了15.41%。 两个年度的数据变化充分说明,1995年青年志愿者行动无论在参与的人数和覆盖面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回答“如果团组织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您准备参加吗”时,有75.06%的青年表示参加,20.77%的青年表示看情况再说,明确表示不参加的仅占2.09%。这一调查结果在团干部问卷中也得到印证,他们认为,在组织青年志愿服务时,有70.42%的青年是积极参加的, 不感兴趣和冷嘲热讽的仅占5.21%。这是两组背靠背回答同一问题的数据,它从不同的角度说明青年对志愿服务的心理准备是比较充分的,预示着青年志愿服务队伍的预期人数和发展潜力是很大的。

同时,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青年虽然愿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但更多地是依赖单位的组织,缺乏主动性。在问及“如果您想参加志愿者服务,您打算如何去做”时,有55.41 %的青年回答“等着自己单位或学校团组织通知”,有26.68 %的青年“去志愿者协会或服务站报名”,有5.39%的青年准备“自己行动”。另外,有83.76 %的青年参加的是团委统一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自发地”参加这一活动的比例仅为11.62%。这表明, 青年志愿者行动目前还处在主要依靠团组织来发动和组织的阶段,广大青年的主动参与意识尚待加强。

在问及“参加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主要动机”时,有49.22 %的青年认为是“献一份爱心,温暖社会”;有47.27%的青年把“认识社会, 增长才干,提高自身素质”作为参加志愿服务的目的;而认为“上级组织的,不参加不行”和“反正闲着没事,参加一次也不损失什么”的仅占7.65%和6.05%。团干部在回答“您觉得青年参加志愿者服务的动机是什么”时,选择“献出爱心,温暖社会”和“提高自身素质”的分别占33.25%和31.49%。

这说明,青年志愿者行动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促进社会风气好转,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同时也符合广大青年成长的需要,成为他们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实践的课堂中锻炼成材的一种有效方式。

3.在青年志愿者行动中,大中学生的参与率最高,是青年志愿者行动中的一支主导力量。在团干部和青年两类调查问卷中,我们都设计了青年志愿者的构成、年龄、对活动本身的认同态度、参与状况等项内容,从而使我们对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主要参加者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在问及“青年志愿行动参加者的性别何者居多”时,团干部问卷中普遍认为男性居多,占54.92%,女性占39.60%;青年问卷中认为男性占59.37%,女性占39.06%,两份问卷的统计数字基本相同,反映出目前参加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男性比重略高。

在问及“青年志愿活动参加者年龄何者居多”时,回答20~24岁者居多的,占63.47%,20岁以下的占19.93%,24~29岁的人占13.39 %。目前,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主要参加者是20~24岁的青年。

在问及“哪类青年更喜欢参加志愿者行动”时,在10项可选择的青年类型中,排在最前面的是大学生和中学生,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2.79%和27.81%。对“青年志愿者行动参与者的职业”调查结果显示, 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学生、工人、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分别为46.16%、16.07%和11.23%。

由此可见,目前参加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大部分是青年学生。他们在志愿服务中显示出较多的参与热情,并正在成为青年志愿者行动中的一支主导力量。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又将成为各个行业中青年志愿者的中坚和补充。

同时,从调查数据中我们也不难看出,目前青年志愿者行动在组织化、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学校、工厂开展得比较多,比较好,而在其他领域或行业中,不论是参加的人数,还是活动的次数与规模都显得比较薄弱。因此,在不断推动青年志愿者行动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应大力拓展活动领域,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动员和吸纳更多的青年参加到志愿服务中来,使志愿服务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和社会需要开展的大中型志愿服务活动方兴未艾,“一助一”和富有行业特色的志愿服务势头强劲;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将成为青年志愿者行动深入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立足于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重点抓好大中型志愿服务活动,取得了显著的规模效应和社会影响。从这次调查的统计数据和座谈中反映的情况看,大中型志愿服务活动一般占各地青年志愿者行动总数的50%以上。团干部普遍认为,这是现阶段青年志愿者活动的主要抓手,是启动和推进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主要举措。在“远南”残疾人运动会、第4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第四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等重大活动中,当地团组织积极发动和组织青年志愿者,全面参与到这些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南京,近10万名青年志愿者为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提供了卓有成效的志愿服务。在北京,10万名青年志愿者为参加世界妇女大会的各国代表提供了热情周到的优质服务,并在国内首创志愿者青年营的服务形式,受到大会各方面的高度评价。据调查统计,从1995年7月,全国有近150万大中学生志愿者活跃在农村扫盲与科技文化服务的第一线。大中型活动仍然是现阶段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主导性活动,并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

2.“一助一”长期服务和富有专业特点的志愿服务在社会上和青年中拥有广泛的基础,需求巨大,效益良好,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根据本次调查统计,认为志愿者行动最应该服务的对象依次是:孤寡老人(占64.57%),残疾人(占60.8%),有困难的老科学家、老干部、 老知识分子(占38%),军烈属、五保户(占35.89%), 见义勇为英雄或牺牲者家属(占34.02%),文盲或半文盲(占12.27%),离退休职工(占7.45%),失业、待业人员(占2.9%)。 这与团中央在“帮困扶贫”工作计划中提出的五种服务对象基本一致。

调查结果显示,青年对“一助一”服务普遍认同,参加“一助一”志愿服务的比例较高。在接受调查的青年中,有65.67 %的人程度不同地参加过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离退休职工、军烈属、五保户、老科学家、老干部、老知识分子和见义勇为英雄或牺牲者家属提供的志愿服务,其中,属于“一助一”长期服务的占16.07%;有38.02%的团组织都拥有一支以上“一助一”青年志愿服务队。“一助一”长期服务结对数已超过60万户(名),这与8个月前的数据比较,数量增长了三倍。

我们在调查中看到,“一助一”服务的内容与形式有了新的发展。调查结果显示,“一助一”长期服务项目中属生活服务型的占54.82 %,属于科技文化扶贫型的占22.27%,属于医疗服务型的占12.72%。志愿者大多实行了定人、定时、定内容的“三定”服务,并以协议的方式把志愿者和被服务对象的关系确定下来。“一助一”服务作为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已经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我们在调查中看到,各地一些具有专业特色的志愿服务机构和组织相继出现。他们自发地或有组织地成立了面向社会,为军烈属、特困户、孤寡老人、残疾人提供医疗保健、生活设施维修、就业咨询服务的“社区服务中心”、“志愿者活动站”、“文化教育小分队”、“法律服务站”、“心理咨询服务站”等。如自费创立、现已闻名全国的“秋云倾心热线”,厦门的“青年志愿者治安分队”、“青年志愿者环卫突击队”等。

3.从进一步发展的角度看,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服务领域还有待拓展,服务内容还有待丰富。在接受调查的青年中,虽然有73.69 %的青年程度不同地参加过志愿服务,但他们的服务内容主要集中在生活服务(41.32%)、公益劳动(45.53%)两个方面,而参加过科技服务和咨询的分别只占8.14%和14.92%。联系到接受此次调查的青年有65.95%的是大学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我们不难看出,目前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科技文化含量相对偏低,服务内容还显得有些单一,特别是能够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急需的,并能够长期开展下去的服务内容还有待丰富。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除了大中学生暑期扫盲与科技文化服务这一大型集中的志愿者活动外,其他如青年志愿者绿化行动、“保护明天”青年志愿者文化市场监督活动,以及为困难企业排忧解难活动等,还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志愿服务领域基本上还处于为城市中生活有困难的人服务的范围内,其中71.79%的志愿服务又是临时性的。

调查结果中有一组数据值得注意,有69.78%的青年认为, 当前社会急需青年志愿者做的是“环境保护”。这一方面表明青年环保意识的增强,同时也反映出青年对拓展服务领域的愿望。因此,如何在提高现有服务质量的基础上,结合社会需求和青年特点,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将是青年志愿者行动深入发展的重要课题。

三、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机制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开始出现共青团组织与社会各方面相互携手、共同运作的新趋势。但是,如何使这一活动形成健全完善的社会化运作机制,仍是今后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1.青年志愿者服务网络已初步形成。在我们调查的8个省市中, 已普遍建立起青年志愿者协会,所属的部分地(市)、县也相继建立起青年志愿者协会或服务总队。当我们在团干部问卷中问及“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情况如何”时,回答已设立专门机构并有专人负责的占26.47%,未设立专门机构和指定专人负责的占9.66%,青年志愿者组织与团组织合二为一的占45.87%。由此可见, 青年志愿者组织已经有了相当的复盖面,服务网络已开始形成,并初具规模。

在我们调查的八个省市中,青年志愿者服务站的建站工作也有了较快的进展。当我们问及“您所在地有没有志愿者服务站”时,回答已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站的达48.29%;正在筹建的占16.37%;没有建站的有35.4%。 在已建立的服务站中, 社会团体和个人出资兴建的约占5.95%。但是, 具有较高建设水平的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在全国尚属少数。总的来看,青年志愿者服务站的建站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在服务站的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办公设施不齐全的占31.58%, 资金不足的占57.91%,志愿工作人员少的占22.78 %, 社会支持不够的占41.72%。在今后的建站工作中,应当注意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 建成一个,巩固一个,使建成的服务站具有齐全的设施和功能,具备自身运作能力和发展后劲。同时,还要注意联合社会力量,吸收社会资金,推动建站工作。调查表明,尽管有相当一部分青年志愿服务机构还主要是依赖团组织开展活动,缺乏独立运作的条件和能力,但已经开始出现团组织与社会有关方面相互携手,共同运作,向社会化发展的新趋势。如团组织与社会有关方面合作共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社会团体或个人出资建立志愿服务组织;联合有关方面共同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以及社会各界对青年志愿者行动的赞助等,都证明这一趋势必将得到强化。

2.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伍已基本建立起来。在我们调查的八个省市中,已普遍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伍的约占58.1%,正在成立之中的有23.24%,尚未成立的只占18.36%。 当我们问及“您所在单位志愿服务人员状况”时,回答设有1至2名专职工作人员的占14.35%,有3人以上的占41.06%。“一助一”长期服务结对数在一对以上的有38.02%,“一助一”志愿服务队为一至两支的有46.08%,两支以上的有25.03%,没有建立“一助一”志愿服务队的占28.62%。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在青年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已具备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基本队伍。但是,在调查中也反映出不少问题。例如,有一些单位尚未建立志愿服务队伍;现有的队伍还不够稳定,人员的素质也不高;在人员招募上,团组织指定派进的人员还占相当的比重,达到20.4%,还没有形成比较健全的人员招募机制。今后,在扩大青年志愿者队伍的同时,应当注意制定一套完善的志愿人员招募制度,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服务队伍的人员素质,采取措施,稳定队伍。

3.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在我们调查的八个省市中,普遍注意到了管理制度的建设,引导青年志愿者行动向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当我们问及“您所在单位对青年志愿服务是否有一套考核管理办法”时,回答已建立制度的有29.31%, 正在建立的有33.33%,没有建立的占37.18%。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各地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制度建设虽然有所加强,但还很不完善,今后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抓好这项工作,以制度为依托,推动青年志愿者行动运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综上所述,我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目前还处在主要依靠共青团来组织实施的运作阶段。这在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启动和发展初期,是必需的,也是毫无疑义的。青年志愿者行动开展近两年来,正是在团组织的推动下,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全国青年志愿者行动高潮迭起,青年志愿者组织不断发展,队伍不断扩大,社会反响日益强烈。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以共青团为组织实施者的运作方式仍然是今后一段时间内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主要特点之一。但是,青年志愿者行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从长期存在和未来发展的角度看,应当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化运作机制,这是青年志愿者行动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后,我们应当因势利导,大力推动青年志愿者行动向社会化的运作方式转变,为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发展提供机制上的保证。

四、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已在社会上树立了形象,产生了影响,形成了比较有利的外部条件。但是,这一活动要走向深入还要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

1.社会关注,给青年志愿者行动注入了外部活力。青年志愿者行动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和社会需求,所以,一经推出,就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当我们问及“您周围的同学、同事、亲戚朋友对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态度”时,表示赞成者达到91.45%,不赞成和冷嘲热讽者只有8.84%,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各方面对青年志愿者行动是赞成和支持的。那么,青年志愿者行动在社会上和广大群众心目中又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呢?有37.87 %认为青年志愿者行动在社会上地位很高,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好评和欢迎;有43.42%(主要是团干部)认为青年志愿者行动仍处在夹缝中, 操作起来很困难;有8.67%认为这项活动根本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可言。从青年的角度看,有81.03 %认为目前最需要的是整个社会对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关心、理解和支持。这表明,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扩大社会影响,强化外部动力,仍然是摆在共青团组织和广大青年志愿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2.党政支持、推动了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不断发展。 在我们调查的8个省市中,有6个省市的党政领导担任了青年志愿者协会的顾问, 并经常过问这项工作, 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和帮助。 在我们调查的3500名青年中,认为党政领导支持自己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占90%以上,认为不支持的仅占8.18%。在我们调查的青年志愿者服务站中,都程度不同地得到了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为建站工作提供了必备的基本条件,使这些服务站有场地、有设施、有资金。以活动资金为例,服务站的资金来源靠上级拨款的占41.62%,社会赞助的占18.45%,自筹资金的占48.27%。上级拨款和社会赞助占全部资金的一半以上, 成为资金来源的主渠道。这表明,青年志愿者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从而推动了这项活动的不断发展。但是,从进一步发展的角度看,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得到党政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更广泛的介入和更强有力的支持。这也是我们在调查中听到的广大团干部和青年的共同心声。从调查数据看,各地的青年志愿服务队中,能经常开展活动的约占46%,还有半数以上的青年志愿服务队做不到这一点。究其原因,没有良好的外部条件和有关领导部门强有力的支持是一个重要因素。

如何优化社会环境,为青年志愿者行动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我们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有29.73 %的人认为应制定《志愿服务法》,通过法律来规范和保障青年志愿者行动;有36.65 %的人认为需要由民政、财政等有关部门与团的领导机关共同制定有关政策,解决资金渠道,提供必要设施,促进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开展;有79.88 %的人认为应当设立“志愿者活动日”,形成制度,造成声势,这是使青年志愿者行动走向经常化、持久化、社会化的必要措施;还有62.97 %的人认为必须大力加强对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介和舆论工具的宣传作用,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理解和支持,把青年志愿者行动不断推向深入。(注:该文为“1995年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课题调研”主报告)

标签:;  ;  ;  

我国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现状与发展_中国青年志愿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