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肾上腺嗜酸细胞腺瘤;CT;MRI;特征;分析
临床治疗中,肾上腺嗜酸细胞腺瘤较为少见,国外针对该类疾病已有初步报道,但是国内针对该类疾病的研究相对较为匮乏,主要以单例患者的影像学报告为主,并未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较为系统的报道[1]。因目前对其影像学资料尚未研究出权威依据,缺少一个系统、科学的依据,肾上腺嗜酸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认识尚处于研究状态,存在多处盲点,因此诊断准确率较低,另外该类腺瘤多为恶性,手术前采取正确的诊断不仅仅利于患者确立手术方案,对其预后效果也有一定帮助,因此我院针对肾上腺嗜酸细胞腺瘤的CT及MRI影像学诊断表现进行系统性分析,取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0例肾上腺嗜酸细胞腺瘤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42.5±1.2)岁;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患者均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文件。患者体检均发现肾上腺占位,其中5例患者伴随出现高血压,患者无内分泌功能异常,血、尿等检查均为正常范围。排除标准:合并慢性疾病患者。同时本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20例肾上腺嗜酸细胞腺瘤患者均行常规 CT诊断及MRI诊断。
1.2.1CT诊断:本次诊断使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32层螺旋CT扫描设备,对患者上腹部位置行三期平扫,扫描时设定电压参数为120KV,管线电流为265mAs,设定扫描层厚度5mm,将层距设定在5mm左右,扫描探测器使用16×1.5设备,螺旋距离为0.938,注射器射速保持在3ml/s,整个影像学注射对比剂使用剂量控制在120ml内,注射过程中应注意注射对比剂使用20s左右时未动脉期。,而门脉期则在注射45s左右,延迟期为注射后3min左右[2]。
1.2.2MRI诊断,本次诊断使用美国博瑞公司生产的1.5T超导型磁共振设备,对患者上腹部位置进行扫描,其中横轴面应该采取快速抗相梯度双回波序列,而正相位则需要设定为180ms,TE数据为4.88ms,设定完成后对反向位加以设定,反向位设定TR数据为180ms,但是TE数据应转变为2.33ms,横轴设定时以ssfse加脂肪抑制序列设定好T2WI,然后TR设定数据为1800ms,TE为80.78ms,提升肝脏容积的扫描阵列,将其设定为快速三维成像序列后,进行三期扫描并延迟扫描速度,进行增强扫描[3]。
1.3观察指标
对20例肾上腺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患者行手术后,与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应用SPSS18.0,计数应用X2(%),计量资料应用t检测(`x±s),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例患者手术后明确18例单发,2例为多发,单侧存在2枚肾上腺嗜酸细胞腺瘤,其中左侧为11例,右侧是9例,肿块直径1.3~9.5cm,平均(4.3±1.1)cm,患者CT诊断结果显示,17枚CT扫描影像学资料显示肿块均与,7枚呈现不均匀状态,1没内存在点状钙化。MRI扫描影像学资料显示TIWI呈现低等信号,信号以杂乱为主,腺瘤周围并无转移或者侵犯行为。
3讨论
肾上腺嗜酸细胞腺瘤极为少见,女性作为高发人权,其年龄多集中于27~70岁左右,临床资料显示,患者左侧发病几率高于右侧,该类疾病并无明显的临床体征或者不适感,多数患者是在正常体检过程中发现的,少数患者伴随内分泌失调,其中皮质醇增多症以及男性逐步女性话或者女性逐步男性化为常见症状,发病患者中超过半数的人群出现这种变化。对其进行实验室诊断或者监测发现患者皮质醇以及睾酮等水平异常,因该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关于治疗方案仍处于研究状态。研究人员针对患者的免疫系统及免疫组化方面进行特定分析并未发现明显的特征。临床特征的报道中发现,患者发病初期并无明显症状,但是肿瘤生长至一定体积后才会出现腹痛腹胀以及腰酸呕吐等情况[4]。
目前肾上腺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断误诊率非常高,本次研究将CT、MRI与病理学金标准加以对比发现,两种诊断方案均存在一定缺点,MRI扫描影像学资料显示TIWI呈现低等信号,信号以杂乱为主,腺瘤周围并无转移或者侵犯行为。肾上腺嗜酸细胞腺瘤具有恶性倾向,一旦无法及时确诊给予对应的干预措施,很可能危机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我们需明确以下情况的CT或者MRI影像学特征,首先针对肾上腺腺瘤,因其内部多含脂质,密度较低,因此其CT值为20-20Hu,而MRI的反相位图像则存在信号减弱现象。多期加强扫描发现瘤体外廓清晰。肾上腺嗜酸细胞腺瘤的CT诊断则显示软组织密度,MRI反相位无限号减弱,因此诊断鉴别较为容易。其次是嗜铬细胞瘤,这是一种功能性瘤体,患者临床伴随内分泌失调,瘤内多发生出血等情况,组织坏死或者瘤体内部出现变异,CT诊断出现密度不均或信号不均匀等情况,加强扫描力度发现动脉期强化明显,这与肾上腺嗜酸细胞腺瘤诊断存在明显差异,易于区分[5]。但是神经鞘瘤,因内分泌无异常,与肾上腺嗜酸细胞腺瘤存在相似性,已产生误诊[6]。
综上所述,肾上腺嗜酸细胞腺瘤患者采取CT和MRI诊断具有重要意义,CT可明确患者边界及软组织密度,MRI诊断时反向位并无影像学信号改变,但是多期扫描会发现延迟信号逐步强化,但是呈现不均匀的延迟特点,诊断时需格外注意各自特征,减少漏诊或者误诊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 李丹菲, 杨钦, 陈自谦,等. 肾上腺髓质脂肪瘤CT和MRI表现与其病理特点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23(11):2154-2159.
[2]程晓华, 周金柱, 俞赵军. 确诊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J]. 健康研究, 2016, 36(3):309-311.
[3]冯凯.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及MRI诊断[J].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16, 36(5):19-20.
[4]刘衡, 黄可忻, 柏永华,等. 肾上腺恶性肿瘤的CT、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6, 32(7):1077-1080.
[5]彭长院. 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35):5005-5006.
[6]李小双, 周浩, 崔文静,等.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CT与MRI表现及误诊分析[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6, 32(6):888-891.
论文作者:王波 徐磊 秦波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8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腺瘤论文; 肾上腺论文; 患者论文; 细胞论文; 影像论文; 信号论文; 资料论文; 《大众医学》2018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