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各行业的迅速发展,房地产行业实现了蓬勃发展,各项技术也不断完善。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环节。由于重庆地区素有“山城”之称,该地区的施工环境以及地质条件与平原地区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外加现代房屋建筑的功能同传统的建筑相比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对地基处理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选择科学合理的地基处理技术成为施工效率提升的关键。
关键词:建筑工程;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技术
1 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的特点
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特点:房屋建筑的地基处理主要是在施工环节中采取一系列处理措施,用于改善房屋建筑的地基渗透性以及变形性质等,从而提升建筑地基的承载力。在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较为复杂,其特点也表现为多样性。首先是地基的潜在性特点。由于房屋建筑工程环节是紧密相连的,在地基处理中如果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会对整个工程预留潜在的安全隐患;其次是地基处理的困难性特点。在房屋建筑施工质量问题治理过程中,局部质量问题可以通过技术处理方式加以解决,然后对施工质量进行调整,要想确保工程的施工要求达到预期的施工效果,需要从地基处理入手。但是这一工程在地基处理上难度较大,地基的连带性问题较多,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结构和施工质量。最后是地基处理的复杂性特点。我国的国土面积广泛,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也各有差异,存在冻土地、盐碱地以及软土地等地质。同时,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例如,泥石流、滑坡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不同,导致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的复杂性较大。
2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对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
2.1桩基技术
在利用桩基技术时,需要将地基顶部承受的荷载转移到地基深部,然后利用缓冲的方式来消解建筑结构带给地基的冲击力。单一的碎石桩地基承载力不强,因此,可以利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此外,碎石桩的作用还能够消除地面表层的液化现象。采用碎石桩和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联合处理方法,能够将这两种方法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有利于缓解地基沉降。
2.2强夯法
在地基处理过程中,先对碎石桩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对地基土进行排水固结的目的,然后选定具体的强夯点,在冲击力作用下能够击散碎石桩,然会沿着碎石桩的桩径将地面的碎石挤入填土层当中,从而增强地基上部的密实度,进一步满足房屋建筑对地基稳定性和强度的要求。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非常关键,有效把握夯实的次数、深度以及夯沉量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地基夯实的效果。夯击加固深度的确定是根据土层的厚度和地基湿陷程度来确定的。单位夯击量的确定要根据地基的结构类型荷载大小以及计划夯击的深度来确定,综合考虑土壤的属性以及夯击的深度,才能够确定合适的单位夯击量。通常情况下,地基土的性质能够确定夯击次数的多少,在夯实的过程中,先夯实两到三遍,然后降低强度再次夯击,从而加强地基的承受能力。
2.3粉煤灰吹填技术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粉煤灰具有较强的透水性,将粉煤灰吹填技术应用于房屋建筑地基施工中,能够加快地基表面水泥的固结速度,缩短工程的施工周期,降低整个工程的加工费用。实际应用中,将一定比例的淤泥和粉煤灰进行混合,确保粉煤灰混合的均匀性,达到改善土的固结性质,保证房屋建筑工程地基的稳定性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3.1施工应用
3.1.1进行测量定位
首先使用钢管打 300mm 的深度,钢管直径为30mm,然后在钢管中灌入石灰粉,最后将钢筋插入其中复核检查打好桩的位置是否对应,保障所有打好的桩能够对应桩位。
3.1.2钻机的使用
首先要检查施工现场的土质情况,对于土质较硬的地基不用增加支腿的面积,对于土质较软的地基需要将钻机稳定再在处理。在钻机钻进土层的过程中,动力头的工作电压、电流以及动力头要根据土层的变化进行合理的调整,采用间接式的进钻方式。
3.1.3混凝土配比
混凝土的配比与地基的牢固是分不开的。要想保障地基的牢固性,就必须按照一定的工程标准配比混凝土,保障混凝土配比均匀且搅拌合理。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过程中的和易性和质量,混凝土浇灌后及时封顶,保护好桩头。
3.2施工质量控制
在地基处理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基础轴线发生偏移、基础标高误差较大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地基的施工的质量,因此应当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3.2.1基础轴线偏移
基础轴线偏移主要是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先砌山墙和外墙,在砌横墙时无法找到基础槽中线,从而致使轴线发生较大的偏移。或者是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保护好控制桩,现场施工人员没有控制好轴线。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在外墙角处设置保护措施,防止槽边碰撞而发生偏移。或者在基槽内设置中心桩,并对其进行审核。
3.2.2基础标高控制措施
砌筑地基之前,基础标高应当仔细检查,在不平处使用细砂石找平。首先使用皮数杆检验测量,并且使用水准尺进行校准。砌筑地基时要确保双面挂线横向方向水平,每砌一层确保各个方向水平。
3.3控制好地下水
主要内容:①承压层的含水渗透系数从上到下会展现出不断变化的情况,一旦有着相同的降幅,这样就说明具有越深的降水井,进而就有越大的单井出水量。而井的深度如果超过标准值,会将出水量对水位降幅的正面影响降低。通常基坑的挖掘深度要比管井的深度浅6m 左右才合适;②一般含水层的土质由粉土、粉砂土和粉质粘土交替组成,这些土质有着较差的渗透性,对出水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在基岩的底部控制了井深,通过底部的卵石层和砂层,进而能够将渗透系数提升,这样完整的井就形成了;③一旦开挖出的基坑面积较大,在坑内如果具备布井的条件,这样可以对坑内布设沉水井的方法进行应用,进而降低对四周环境的影响和管井的数量。一旦基坑的面积不够,应该选择将井布设在基坑内外,控制其对四周环境的影响与降幅。
结束语
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的处理作为关键的环节,地基结构的稳固性关系到整个房屋建筑的质量和寿命,通过对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不同技术的分析,探讨了工程中地基处理技术的具体应用。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需要根据地基的情况选择最优的处理技术,从而保障地基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道.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1:256.
[2]李宇男.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5,09:105+112.
[3]韩淑君,王栋.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探讨[J].门窗,2015,04:92+95.
论文作者:唐能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5
标签:地基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技术论文; 房屋论文; 碎石论文; 房屋建筑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