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拜泉县上升乡中心学校 164702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考查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一直以来一些教师不爱上作文教学课,即使上了作文课也不能很好地教给学生写作方法,致使一些学生不爱写作文。在学生中流传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一道作文题。”提起笔不知写什么,呆呆地看着纸,即使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东拼西凑地勉强完成,也是心中没底。近年来作文分数在语文考试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作文教学不应忽视。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我总结出一点作文教学的经验。
学生要写好作文,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阅读量达不到,写作的素材就会很少。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峰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高尔基说:“读书愈多,精神就会愈健壮而勇敢。”杜甫诗中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秦牧说:“不广泛地吸收,是谈不到博大精深的。一条大河,总得容纳无数小溪、小涧的溪水;一座几千米的高山,总得以一个高度作为它的基座。小小的水源只能形成一个湖泊,荡荡平川也不会有什么戴着冰雪帽子的高峰。”这些都是文学巨匠们在写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非常宝贵的经验。
从古至今,学问高的人,特别是能写出好文章的人,哪一个不是“读书破万卷”的?没有雄厚的读书功底,他们就不会有这样的成就。只有广泛阅读,学生才能积累语言,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接受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利用早自习开展读书会,让学生阅读课外书,轮流向同学介绍读过的文章,每周评出“阅读之星”。班级里设有“图书角”,每个学生从家里拿来3本书放在图书角,大家交换着看。学生的阅读资源丰富了,阅读量上来了,但是仅仅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是不够的,还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要注意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宋代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有效的读书,才能积累语言、沉淀情感,写起作文来就会妙笔生花。
学生要写好作文,教师的指导很重要。每次作文时都要引导学生解析题意,对题目的性质及要求作精要的分析。法国作家布封说过:“为了写得好,必须充分掌握题材,必须对题材有足够的思索,以便清楚地看出思想的层次,把思想构成一个连贯体,一个连续不断的链条。”作文时要让学生认真地阅读提示,仔细审题,明确本次写作的内容是写什么、怎样写。
如作文题目是《放学路上》,让学生明确题目规定了事情发生的地点是在路上、时间是放学后,构思时就必须在这些条件的限制下选择好事件。这件事一定要有意义,不能把放学路上的所见所闻像记流水账似的一一罗列出来,这样就没有重点。要写的事必须是真实的,是在自己放学的路上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而不是自己肆意捏造、凭空妄想出来的。如果没有亲身体验就不要虚构,因为纯粹的虚构是写不出真情实感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题与“一件××的事”“放学以后”等题目比较接近,遇到这类题目,也可以仿照这篇文章来写,先叙述事情的经过,再揭示文章的中心。经过这样的解析指导,学生对这篇作文如何写、怎样写非常明确,写起来很顺手,还能举一反三。
再如作文题目是《一件难忘的事》,我是这样解析题目的:这个题目要求写“一件事”,这件事必须是“难忘的”。要写好这篇作文关键是抓住“难忘”,写的事必须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至今难以忘怀的事,要把难忘的原因真实具体地写出来,这样才能紧扣题眼、突出中心。要在选材上下功夫,用作此题的材料也许很多,所以精心挑选材料非常重要。要把手头的材料在脑海中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然后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比较、选择,最后确定确实让自己难忘而又感触最深的事写下来,这样最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布局谋篇时,必须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进行具体描写,刻画出使人难以忘怀的动人情景。本题与“啊,忘不了”“难忘的事”“我忘不了那件事”等题在写法上相似,都要求我们在选材上紧扣题眼“难忘”,写“我”印象深刻、令人最难忘的事。
学生要写好作文,平时要善于观察、勤于动笔,把所听、所看、所思、所悟记录下来,坚持写日记,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为以后写作积累素材。有印度小说王美称的普列姆昌德说过:“从火车上、船上、报刊上、人们的交谈等许许多多的场合都可以获得优秀的小说素材,经过几年的磨练、观察就自然了,目光自然会选择有用的东西。”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生活有意观察的能力。平时对某人,如教师、同学、父母、亲戚、朋友、邻居等周围熟悉的人,对他们的外貌、性格、动作、心理等方面注意观察,思想上有明确的认识,写时会信手拈来;对某件物品的形状、颜色、功能、用途进行了解,有所认识,就会写得具体。
如作文的题目是介绍一种家用电器,有的学生介绍电视机,在写作前仔细观察了电视的外形,仔细阅读了说明书,作文里把电视的外形简单地描述,功能写得很详尽,还介绍了电视的分类、电视的工作原理、电视的保养方法。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就是平时注意多听、多看、多思的结果。对于某一件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的全过程了如指掌,对当时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认真观察分析,写时就会文笔顺畅。所以,平时学生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心中占有写作素材,写时就会随笔而来。只注意观察还不够,还要把当时事件的经过记录下来,把当时自己的感悟写下来。这就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日积月累就会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写作文时就不会头脑空空、无事可写。
作文教学还要注重仿写,特别是低段。小学生刚开始学习写作文,会觉得很难,而仿写降低了写作难度。先仿写再慢慢过渡到自主创新写,学生易于接受。就像小孩走路一样,先是大人领着走,慢慢的大人牵他的手松开了,小孩自然会自己走路了。也就是小学生刚开始学习写作文,给他们一个拐杖、一个梯子,让他们有所依托,渐渐地再拿走拐杖,孩子也不会摔跤。鲁迅说过:“模仿是学习写作的第一步。”仿写能让学生逐渐掌握写作的技巧,能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每次作文,我都精心挑选可供借鉴的优秀作文,使学生获得可模仿的实际例子。先引导学习例文的结构、写作方法、写作顺序等等,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还懂得阅读不是简单的读一读、记一记,而是写作与阅读相结合。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例文,坚持仿写,学生渐渐能够举一反三。
例如在教学《高大的皂荚树》一课时,先和同学们一起分析课文,了解皂荚树的位置和特点。位置是学校前面的一块空地,特点是高大茂盛。找出皂荚树的高大和茂盛具体表现在哪里。高大表现在“我们六个小同学手拉着手,才能把它抱住”,茂盛表现在“它向四面伸展的枝叶,差不多可以阴盖住我们整个小操场”。这样写的好处是直接点出了皂荚树的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同时写出了作者对皂荚树的赞美之情。再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课文按时间顺序写出了皂荚树为同学们提供的方便:春天自己淋着为学生挡雨,夏天自己晒着为学生遮阳,秋天为学生去除泥污,冬天为学生取暖。接下来通过一段议论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赞扬皂荚树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借物喻人的写法。通过这样的分析,引导学生联想到校园里的树、院子里的树、村子旁的树,还可以联想到值得赞扬的其他事物,仿写时先点明树所在的位置、特点,然后写出它一年四季为人们提供的方便,最后一段通过抒情议论点明主题。在我们的家乡杨树、松树、柳树等随处可见,学生们非常熟悉,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仿写很容易,都能按要求仿写,还有一部分学生把杨树、松树对人们的用途写得很充分。
总之,自己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阅读、仿写,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小练笔,写作时解析文题、点拨思路、举一反三,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写作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论文作者:王海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7
标签:学生论文; 皂荚论文; 就会论文; 题目论文; 仿写论文; 作文教学论文; 课文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