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工程区间隧道土建施工风险管理研究论文_张雷明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32)

【摘 要】在地铁施工环节,因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和人为条件等不同因素的干扰、影响,极有可能出现各种安全质量问题。本文首先对地铁土建施工进行概述,然后分析土建施工风险,最后探讨风险管理举措。

【关键词】地铁工程;隧道;土建施工;风险管理

Study on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Risk Management of Subway Tunnel

Zhang Lei-ming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metro construction, due to the interference and influence of different geological factors,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man-made conditions, it is very likely that various safety and quality problems will arise. This paper first summarizes the civil construction of the subway, then analyzes the civil construction risk,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Keywords】Subway engineering; Tunnel; Civil construction; 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4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6)24-0106-02

1.土建施工概述

地铁贯穿着城市的每一个地方,其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凭借着运输量大、高效、稳定、环保、可靠、舒适等多项优点逐渐成为缓和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主要选择之一。对地铁建设项目而言,其土建施工一般具有下述特点。

1.1 总结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主要包含五个步骤,分别为落实参与者、调查整理有用的资料、风险分辨、筛选和撰写风险分辨文件。基于地铁土建施工基本情况确定土建施工主要存在六大风险,具体是政治和行政风险、工程合同风险、无法控制风险、经济效益风险、工程管理与技术层面的风险。

另外,参照工程的实际情况可对上述风险进行细化,将其划分成十九种风险,具体如下:政策调整风险、合同认知偏差风险、不遵守约定的风险、整体市场风险、经济利率风险、相关手续办理风险、施工工期风险、资金投入风险、盾构操作风险、情况勘察风险、工程用电风险、地下水险、衬砌操作风险、起重机运转风险、组织风险、自然条件风险、不清楚地理条件风险、文物风险与合作风险。

1.2 总结六大风险

在地铁项目中,土建施工主要存在六大风险,而风险对策具体包含回避、转换、接受和降低风险这四种,依托风险分析结果明确风险对策,确定具体的操作,让理论更加可行和有效。

1.3 土建施工辨识

利用土建施工确定的风险资料充当依据,落实了土建施工风险基本分析步骤,具体如下:概括风险辨识确定的资料、落实风险研究方法、开展风险量化剖析、总结风险分析量化参数、落实风险分析的最终结果。一一列出每一种风险分析方法内涵和优缺点,明确每一种风险分析方法自身的特点与主要适用范围,把风险分析方法整合到地铁土施工风险探究活动中,结合具体情况选取层次剖析和模糊系统评价法对工程项目风险展开剖析,依据风险分析步骤明确风险分析结果。

2.土建施工风险分辨

区间隧道施工参照不同地段自身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表及周边环境等选择适宜的方法。目前在地铁区间隧道工程中以新奥法为主,且得到了广泛应用,基本原则为“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十八字方针。施工过程中主要存在下述三种风险。

2.1 涌水、涌砂

区间隧道通过细砂层和中粗砂层,由于透水性突出,极有可能出现涌水和涌砂问题,施工难度系数高,存在施工风险:

其一,基于涌水和涌砂的作用,使得掌子面稳定性有所下降,极有可能出现拱顶与掌子面坍塌问题;

其二,基于涌水和涌砂的作用,减小了混凝土附着力,导致锚杆锚固材料出现流失,进而削弱支护质量;

其三,在施工过程,区间隧道底端存在大量的水分,因施工机械走行,从而扰乱基底,引发泥泞化问题,减小安全性,降低作业效率。对于泥泞化突出的部位也会引发支护下沉问题,进而削弱区间隧道自身的稳定性。

2.3 地下管线损坏

对于区间隧道土建项目施工过程出现的地下管道损坏、地面坍塌问题,主要为地下雨污水管线泄漏:

其一,区间隧道掘进方向周边存在外来水的干扰,使得区间隧道自身的内拱顶与掌子面土体开始变潮,随之出现渗水问题;

其二,区间隧道前方和上方沙土出现流失,随即出现空洞,而上方雨污水管存在断裂的可能,还引发大量新水补入问题,朝向区间隧道大面积倾斜:

其三,因渗漏水的长期积累,使得流水量瞬间增大,导致砂和土顺着水全面影响区间隧道;

其四,不合理施工还可能破坏地下管线或管线不均匀沉降,引发不良破坏。

3.风险管理举措

3.1 面向涌水和涌砂采取的风险管理举措

在着手开挖操作前,需采取一定的降水措施,必要时可进行冻结法施工;选择地面深井降水。同时,在施工过程还可利用轻型井点降水方法来降水;确保排水机具准备齐全,如果出现涌水和涌砂问题,及时封闭掌子面,利用压浆管完成压浆进行堵水。

3.2 面向塌方采取的风险管理举措

其一,区间隧道施工过程,依据管超前、紧密注浆、全面支护、高效封闭和认真测量的原则规范施工,全面管控地表沉降问题;

其二,重视超前地质勘测,完成探查工作后再着手挖掘工作,只有明确前方地质条件,确定土体含水量后方可有序施工;

其三,全面调整施工每循环的实际行进进尺,有效封闭仰拱,在特定条件下封闭掌子面,以此来缩短工序间衔接所消耗的时间;

其四,确保钢拱架强度满足标准,特定条件下进行加密和补强处理,科学施工;

其五,合理完成衬砌,确保土体自应力完全释放;

其六,指派特定人员组建成巡视小组,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并反馈,在第一时间采取可行的措施。

3.3 面向地下管线破坏采取的风险管理举措

首先,在施工前期,应围绕区域地下管线展开深入的调查,整理有用的信息资料;依托收集的资料信息,辅以市政部门共同对地下管线的实际位置展开全面的勘测,认真记录;其次,合理缩减施工步距,预留核心土,全面提升掘进速率,大力改进支护工艺,待有效释放土体自身应力后立即进行初次支护;最后,加强地下管线监控量测,控制管线渗漏问题。强化日常巡视与监管,一旦发现异常,马上反馈,有效处理。

4.结语

因区间隧道将每一个独立的车站连接为交通线路,致使工程事故自身的扩散效应远远超出车站基坑项目,且存在多种风险。因此,应重视区间隧道施工,强化风险管理,让城市地铁工程可有效达成,并把损失减小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曾胜英.地铁土建工程风险管理研究[D].东南大学,2015.

[2]袁正辉,贺美德.地铁隧道施工对地下管线的影响[J].市政技术,2016,24(5):317-320.

论文作者:张雷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6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2

标签:;  ;  ;  ;  ;  ;  ;  ;  

地铁工程区间隧道土建施工风险管理研究论文_张雷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