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岗位,提升学生素养论文_姜凯 李大伟

淄博信息工程学校 山东 淄博 255000

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输送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在很长一段时间的专业建设中,我们片面地认为身怀绝技,不怕找不到工作。我们针对学生近五年的就业进行了跟踪调研,随着调研的深入我们听到最多的不是企业对学生技能的要求,而是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所调研的近50家的企业中,几乎所有企业方表示:学生技术不精,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后期培训,但是职业素养低下,对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造成的冲击,这是我们企业最头疼最尖锐的问题。实习学生迟到、旷工、着装等都成为了学生进入社会的障碍。职业素养的提升成为了摆在学生专业培养面前的难题,通过调研,我们人才培养思路发生了变化,专业内部形成共识:一个合格的中职毕业生要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两条腿走路,才能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奠定基础。

为了解决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难题,我们信息技术类专业计算机维修工工种为切入点和研究重点,在学校的支持指导下与联想集团深度合作,建立信息技术类专业联想实验班,在团队建设、联想职业能力建设、岗位实训课程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并提炼出“集中培养,双轮驱动”职业素养提升模式,以此为蓝本辐射整个信息技术类专业和学校其他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实训基地建设是这个系统工程实施的第一步,通过我们前期精心计划,决定以企业为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类专业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载体。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与企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搭建了一流的实训环境,让学生进到实训室就像是到了真实的工作岗位一样。职业素养提升,需要有一系列活动的支撑,将各种活动穿插到岗位技能课程中去,通过我们的实践和研究,总结出包括环境营造、团队融合、个人提升、通用职业素养提升、基于岗位素养提升、打开心扉、感恩活动、课程总结八类提升项目,共计60个活动。我们根据实验班的实验成果,召开多次研讨会探讨职业素养提升教学模式,结合职业学校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理论,提出了“集中培养,双轮驱动”的基于工作岗位的职业素养培养提升模式。该培养模式为一学期集中授课,素养课程与技能课程双轮驱动并有效融合,以提高学生基本素养、IT通用职业素养、岗位素养为重点、将服务规范、6S等企业理念贯穿技能课程始终,最终目标为培养高素质的岗位人才。

图一为课程关系图,分为了素养课程、岗位课程、技能课程三个部分,其中岗位课程为素养课程和技能课程的融合,对于本课题而言,素养课程为IT通用职业素养,技能课程为计算机维修工技能课程,岗位课程为基于计算机维修工岗位的岗位课程。

图二为基于工作岗位的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课程流程图,基本按照培养流程进行,其中岗位环境营造要基于学生的工作岗位实际进行,团队融合要有经验的老师进行负责,如果学校不允许,可以在人众人等拓展训练培训机构外聘并培养自己师资以便今后自主开设本部分课程,个人提升、通用职业素养提升、岗位素养提升本课题提供了详细的教案及课件资源,借鉴学校和专业可以依据丰富的数字化资源进行开设,基于岗位素养提升中的师资必须有着比较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如果本专业不具备可以外聘当地企业一线技师进行授课。

实验班通过半年的运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验班38名同学通过面试,进入了当地或者发达城市比较优秀的企业任职,并且通过短期的回访,企业满意率达到98%,学生满意率达到95%。但是,在我们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譬如:师资培养存在瓶颈,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团队融合、岗位实训方面都是外聘教师,本校教师很难一遍上手,在这种情况下今后我们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师的学习、培训中去,逐渐培养本校教师能够胜任“集中培养,双轮驱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常态。再者,互利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远未建立,在实验班的运行过程中涉及到和企业的深度融合,但是长远的合作与共赢并没有完全基于学校学生的人力资源,企业很大一部分的精力放在了以收益为主的短期利益上。如何建立长久稳固的合作关系,让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成为源头活水还有非常多的工作需要做。

我校的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与企业合作,看到了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校企融合长效机制,并积极培养本校师资力量,合力培养优秀中职毕业生。

论文作者:姜凯 李大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4

标签:;  ;  ;  ;  ;  ;  ;  ;  

基于工作岗位,提升学生素养论文_姜凯 李大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