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定中结构新探

汉语定中结构新探

李千驹[1]2001年在《汉语定中结构新探》文中提出现代汉语的各类结构中,定中结构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语言形式:它与词类的关系错综复杂,造成了它可能与主谓结构、状中结构内部同形。这一复杂性也使得它成了“语言理解”的一个重大障碍,信息处理界对它深感措手,格语法甚至将它束之高阁。HNC从实现语言理解的第一步——消除模糊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的处理方法和策略,有望将这一结构的“理解”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HNC理论是黄曾阻先生用长达八年的时间潜心探索、精心架构的创新成果,它立足于语言的深层,以语义表达为基础,设计了一套合理的自然语言的表述和处理模式,为自然语言理解揭开了新的篇章,也为语言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广阔天地。本文对“汉语定中结构”的探讨是基于HNC理论、并在其理论思路指导下的语言研究。 运用HNC这一新的理论来研究语言学界的一个传统论题——汉语定中结构,本文的内容按四章进行展开:第一章简要介绍了HNC的基本理论以及与定中结构相关的术语,HNC的基本理论主要体现为两大理论框架,即局部联想脉络和全局联想脉络,相关术语主要有句类、语义块、句蜕、要素复合、语义块内部复合构成等;第二章从汉语学界对定中结构的界定和语义分类出发,在黄曾阻先生将定中结构一分为二的基础上作出了更为细致的分类,并从形式化的角度给出了分类的依据;第叁章讨论了按词性划分的定中结构的各种类别形式与HNC框架下各种类别形式的对应;第四章对汉语定中结构的一种特殊形式—“N+V”式定心结构从HNC和语言学界两个不同的角度作了对比研究。 总之,本文试图通过运用HNC理论研究“汉语定中结构”这一实际的语言问题,将HNC这一全新的理论引入语言研究领域,这样做旨在倡导语言研究要更自觉地服务于语言理解,以便更好的发挥出它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中应有的重要作用。

陈非非[2]2017年在《基于汉英对比的汉语动词名词化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文中研究指明形式动词、动名兼类词、定语+动词性中心语的定中结构这叁个语法点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汉语中动词的名词化用法,这些语法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都属于不易于理解和掌握的“难点”。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探究汉英两种语言中动词名词化的特点,并进行对比,找出两种语言在动词名词化方面的异同。了解造成汉英动词名词化差异的原因,有助于理解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在习得这些语法点时容易出现的偏误,并针对这些偏误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本文共分为叁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本论文选题的缘起、研究目的和意义及研究方法,并从汉语本体、英语语言学派和对外汉语教学叁个方面分析前人对动词名词化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包括四个章节;第一章是按照概念界定、实现方式和类型叁个维度来分析汉语和英语动词名词化的情况。汉语动词名词化概念的界定分为词法层面和句法层面两个层次;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名词化的实现方式略有区别,所以分别叙述;汉语动词名词化的类型分为形式动词、动名兼类词和定语+动词性中心词。英语动词名词化的研究较汉语成熟得多,概念也比较清晰;其实现方式和类型也可以按照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来分析;第二章以第一章为基础,分析汉英名词化在概念界定、构成和语法功能叁个方面的相同点和差异,并分析出现异同的原因;第叁章从汉语动词名词化的叁个分类:形式动词、动名兼类词和定语+动词性中心语结构出发,分别分析叁个语法点在对外汉语中的使用情况、偏误类型和原因;第四章以第叁章为基础,针对叁个语法点的偏误情况提出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建议;第叁部分是结语,总结本文的大致内容、创新之处和存在的不足。

周国光[3]2006年在《关于现代汉语句法结构系统的理论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现代汉语句法结构系统中的“N的P”结构的定性问题切入,评论了汉语语法学界对“N的P”结构的看法;根据交际功能是语言最重的功能的思想,提出了用表达功能统一句法结构系统的构想。

兰雪燕[4]2004年在《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书面语句法的发展变化》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的主旨就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纷繁活跃的语法现象进行系统而客观地记录与深入的研究。为了实现本论文在句法研究中共时与历时的结合,本文以同时并存于句法系统中,有相互作用的七种句法结构——主谓、动宾、动补、状中、定中、介宾以及联合为经,以每种句法结构近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变化为纬,以一个个的新句法现象为研究的语言事实,来建构本论文的研究框架,通过对现代汉语发展演变状况的考察,寻找造成这些发展演变的内部以及外部原因,指出用语经济原则和语言表达丰富化的要求是语言发展的基本动机和原动力,而社会意识和文化环境的冲击则是语言发展的外部动因,并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探寻汉语发展演变的规律起到一定的作用。

刘雪妍[5]2012年在《名词性定中结构叁音节词“N_双+N_单”与“N_单+N_双”的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对现代汉语叁音节词的研究,一直都不是非常热门的问题。但随着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叁音节词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叁音节“N+N”模式的词,又可以分为两类即“N_双+N_单”与“N_单+N_双”。这两类模式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现代汉语中,“N_双+N_单”模式的叁音节词要比“N_单+N_双”的叁音节词数量多很多。这不禁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因此,我们将该名词性定中结构叁音节词“N_双+N_单”与“N_单+N_双”作为研究对象,在考察了大量来源于《现代汉语词典》(2002)、北大语料库、各项报刊、杂志、Google网、Baidu网、以及其他门户网站还有其他学者相关着作的用例后,我们运用语义学、语言学、认知语言学、韵律句法学、声学等相关理论,首先在第二章中考察了“N_双+N_单”与“N_单+N_双”两种模式的内部语素构成。在第叁章中采用分类描写的方法分别归纳了“N_双+N_单”与“N单+N_双”两种模式中N_单与N_双的语义关系。在第四章中分别为两种模式中的N_双的语义类别进行了划分,也得出了两种模式之下N_单的特点。第五章、第六章是基于前叁章的研究之上的,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从名词的词性、韵律句法学、声学的角度分析了名词性定中结构叁音节词“N_双+N_单”比“N_单+N_双”数量占优的原因和从认知的角度对比了二者内部结合的紧密度。第七章针对近几年大量出现的名词性定中结构叁音节新词族进行了研究,总结了这一类词的特点并分析了这些新词族产生的内因和外因。

应学凤[6]2015年在《述宾、定中结构的单双音节组配研究述评》文中认为自吕叔湘(1963)起,叁音节语音段落的语法性质与韵律模式的关联研究成为韵律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对1+2、2+1与述宾、定中结构关联的现象,先后有8种代表性的解释,他们可以分为3类:韵律语法的视角,句法、语义与认知视角,韵律与句法、语义互动视角。这3类解释方案各有长处,又都不是完美的。但总的看来,韵律与句法、语义互动的解释涵盖范围更广,但需进一步明确韵律、句法、语义等各个因素的权重以及互动机制,需要找出各个因素的作用条件和范围。

马云霞[7]2005年在《定中结构中的跨层音步》文中研究说明韵律句法学中,音步模式可以分两种:右向音步,结构音步。汉语中自然的音步模式是右向音步(冯胜利1998)。但在实际话语中,有时会出现右向音步与结构音步不一致的现象,即"跨层音步"(董秀芳2003)。对于跨层音步的出现条件,前人已做过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对"跨层音步的组成不能以折散双音基本词为代价"(董秀芳2003)的条件进行一点修正,认为定中短语结构中可以发生的跨层音步,最后两个音节即使构成基本双音节词也可以被拆开。而这种定中结构出现跨层是有其语义和韵律条件的。

赵越[8]2005年在《比喻性“N1的N2”定中结构的认知阐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N1的N2”指的是两个名词(N1、N2)由“的”连接从而形成比喻关系的定中结构。从认知的角度看,该比喻不用明喻、暗喻、借喻格式,而用“N1的N2”形式,一方面反映了知觉结构优势与语言的经济、简约要求及人们对语言结构类型的认识;一方面与修辞主体的创作心理和修辞客体的接受心理密切相关。此外,尽管表层结构相同,但N1为本体、N2为喻体的“N1的N2”在语例中占了绝对优势,反映了句法形式与人类认知方式之间的联系。

刘春卉[9]2001年在《几种与“的”有关的歧义现象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的”是现代汉语中最活跃的虚词 ,因它而引起的歧义现象复杂多样 ,如 :施事主语与普通定语混同 ;粘着性定中结构与一般定中结构混同 ;“的”的隐现不当 ;语气词“的”与结构助词“的”同形同现 ;动态助词“的”与结构助词“的”同形同现

蔡魁艳, 孙爱玲[10]2000年在《移花接木 情趣盎然——谈一种定中结构的比拟效果》文中研究说明定中结构是汉语中最常见的基本句法结构之一,其间的意义关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一种定中结构是通过“移花接木”的手法,将一般人所具有的性质特征移用到事物上面,构成直接的搭配关系,使被着意描绘的事物更

参考文献:

[1]. 汉语定中结构新探[D]. 李千驹. 广西师范大学. 2001

[2]. 基于汉英对比的汉语动词名词化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D]. 陈非非. 辽宁师范大学. 2017

[3]. 关于现代汉语句法结构系统的理论思考[J]. 周国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4].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书面语句法的发展变化[D]. 兰雪燕. 黑龙江大学. 2004

[5]. 名词性定中结构叁音节词“N_双+N_单”与“N_单+N_双”的比较分析[D]. 刘雪妍.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2

[6]. 述宾、定中结构的单双音节组配研究述评[J]. 应学凤.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5

[7]. 定中结构中的跨层音步[J]. 马云霞.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

[8]. 比喻性“N1的N2”定中结构的认知阐释[J]. 赵越.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9]. 几种与“的”有关的歧义现象分析[J]. 刘春卉. 天中学刊. 2001

[10]. 移花接木 情趣盎然——谈一种定中结构的比拟效果[J]. 蔡魁艳, 孙爱玲. 语文知识. 2000

标签:;  ;  ;  ;  

汉语定中结构新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