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地位研究论文_钟英战

哲学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地位研究论文_钟英战

钟英战 湛江教育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37

摘 要:现如今,随着我国教育机构的不断改革和深化,通识教育的想法和理念逐渐被应用。高校也纷纷采用通识教育法作为改革的基本途径。通识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对于它的理解和观念仍然相对较少。但是可以说,通识教育理念是哲学思想的深化。本文将对哲学法则和通识教育的联系进行论述。

关键词:哲学 通识教育 关联 地位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通识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对通识教育课程进行探索,并纷纷提出能够拓宽学生视野的课程改革方法,这也就说明,通识教育已经引起了高校的广泛关注。通识教育一般包括学科教学和人格培养两个方面,因此,在通识教育中引进哲学教育是十分合适的,因为哲学作为一种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塑造一个人的人格。

一、通识教育

1.通识教育的概念

通识教育指的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对学生的所有能力进行培养的教育形式,它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1],例如,对基础性的语言文化等知识的掌握能力、个人人格特质和品质、公民意识以及学生所需要的其他能力等。早在古希腊时代,著名的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自由教育”的思想,他认为,传统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一个人的一技之长,而自由教育则不然,它是以发展理性、培养心灵为教学目标,以此来培养公民独立意识的教育形式,因此,作为一个自由的公民,是应该有权利享受自由教育的。亚里士多德的这一观点对当时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直接影响到世界近代教育的发展。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进程不断加快,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和专业技能开始分化,传统的教育理念日渐消沉,专业教育却日益发展。然而,这种情况最终致使专业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学术分科太过专业化导致知识被割裂[2],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美国学者针对此问题提出了意见,认为高等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一种集艺术、文学与科学于一身的,尽可能综合的通识教育课程,这种通识教育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夯实基础,同时也能够为其学习分支学科提供支撑,最终使学生既能获得专业知识,又能得到综合发展。基于此种理念,美国人率先提出了将通识教育引进大学教育的观点,并希望通过此种方式培养出更加全面的人才。

2.通识教育的作用

通识教育与专业性教育略有不同,对于大学生而言,专业教育能够帮助其获得一技之长[3],而通识教育则是非专业性的,它不能够为学生提供知识技能,却能够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其接触的知识范围更加广泛,此外,这种教育还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大学教育目的在于培育人才,这种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健全的人格[4]。我们知道,这样的教学目标仅仅靠专业教育是无法实现的,这就需要在高等学校开展通识教育,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发展环境,并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情况下,培育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总之,通识教育的作用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全面发展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且能够对不同学科有所了解,进而通过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来增强自身的知识含量,拓宽自己的眼界。

二、哲学的意义

哲学作为一种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特征完全符合通识教育的教学形式,因此我们说哲学具有通识性。哲学是一门极其高深的学问,它主要探究的是关于人类、自然和社会的相关问题,它所思考的内容也都是关于人类本性及自然本性的内容[5]。哲学虽然对于我们来说很难学习,但是由于其是一门关于整个世界的学问,它是一种先辈们总结出来的宇宙智慧和人性道理,因此需要我们具有足够的耐心对其进行研究。学习哲学,不仅能够使人们了解世界的客观规律,同时也可以使人们学会如何驾驭内心,从而达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人生境界。

哲学与通识教育是十分相似的,这种相似的特征不仅仅体现在关注的内容和目标上,同时也体现在本质特征和功能上。黑格尔曾经说过:“哲学是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6]。在黑格尔看来,哲学既是一种对思想的思想,也是一种对认识的认识,这也就是说,批判和反思不仅是哲学活动的本质特征,而且还是哲学的主要功能。生活的意义并不在于是否从事哲学研究,而在于在接受新事物时能否对其进行真正的思考。毫无条件地接受知识是没有头脑的,这种做法最终只能阻碍人类的发展。在人类社会中,知识和思想必须相互融合、相互支持,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进步。然而对于当今的大学教育而言,大学生所学习的课程不过就是对已经存在的东西加以继承,批判和反思被视为无所谓的脑力运动,这种观念的存在无疑会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损害。对于我国的教育改革而言,要想对事物进行批判和反思,就需要从日常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并在主观意识上形成真正的认真态度。大学生在面对新问题时,只有进行批判和反思,才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从而探索出高效的解决方法。

三、通识教育和哲学的关系

1.哲学对学生的作用

哲学起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因此其本质必然与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正如罗素所说:“要想了解一个时代,就要了解它的哲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当今社会,学生学习哲学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哲学不仅能够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同时也可以为学生解答来自于社会和内心的困惑,进而使其能够在纷乱复杂的社会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7]。哲学对于学生的意义就在于它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与人生的话题中来,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成为具有博大胸怀与远大目标的引领者。

2.哲学对通识教育的作用

(1)哲学是通识教育的核心内容。

一直以来,哲学探究的问题都是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问题,因此它包含了人类自身、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等多个领域,此外,哲学还包含了关于这些问题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等问题。这也就表明,哲学是一门十分综合的学科,它不仅牵涉到世界和自然,还牵涉到每一个人的内心情怀、思想价值、审美情趣等。而通识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思想感情,使学生在人格、学问、情感、心灵、身体等各个方面都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将哲学中关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理论融入到通识教育当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思维方式,应引导学生正确的自我判断,最终使之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哲学以及通识教育的共同目标。

(2)哲学能够为通识教育提供判断尺度。

众所周知,哲学所研究的对象并不是实际存在的事物,所选择的探究方式也不是其他科学所采取的证实检验方式,它实际上是通过不断思考的方式来探究世界万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并为人们的行动提供行为准则[8]。维特根斯坦曾说过,人类的各种活动其实是一种游戏,而哲学就是为人们的游戏提供规则的一门学问。如果说人类的具体科学为我们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那么哲学就是为我们提供如何使用这些工具来对世界进行改造的方法。因此我们说,当一个人掌握了一定的哲学方法时,他就具备了对社会和人类发展的判断力。

(3)哲学为通识教育提供理论支撑。

学校开展通识教育的目的是想通过通识教育平台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知识图景,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见识,进而激发学生对世界探索的兴趣。此外,学校还想通过通识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阅读经典的机会,以此来增加学生的思想深度,并引导学生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思考,进而健全学生的人格。哲学的探究方法和探究内容都具有十分明显的独特性,它的这种特性为通识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因此,当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哲学思维方式以及探究方法对具体学科进行探索时,就会对问题进行不断的反思,这不仅有利于对具体学科的探究,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当学生养成敢于反思和质疑的思维习惯时,人生境界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3.哲学对高校改革的作用

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形式而言,在高校开展通识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改革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等学校教育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科学知识,它更重要的使命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之能够快速适应社会的需求,并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然而,在当今时代,大学生往往对于专业选择、考试、学分等持有功利心态[9],此外,当今高校的本科教学能力也不足以包办学生的整个人生,这也就是说,在高校开展通识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含量,同时还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学术修养、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怀。哲学作为与通识教育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对高校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高校通识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为其改革提供正确的方法。高校在开展通识教育时,应该注重使用哲学中提供的探究方法进行课程安排,同时注意将哲学思想引进通识教育课程中,使之成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结语

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自身、人类社会和人类思想的学科,它的涵盖内容十分广泛,几乎能够囊括世界上所有的内容,而通识教育就是一种全面教育,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哲学对于通识教育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是通识教育的教学内容,同时也为通识教育的研究提供正确的方法。因此,高校要想实现其教学目标,一定要注意将哲学与通识教育相结合,以此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环境,只有这样,其所培育的人才才是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田山俊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审议模式探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7,(3),22-25。

[2]陈晓斌 高校通识教育的隐性课程:学生社区建设探索[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6,(6),35-39。

[3]苏金福 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通识教育若干关键问题的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3,(2),89-92。

[4]王海成 列奥·施特劳斯的自由教育思想及其借鉴意义[J].复旦教育论坛,2013,11,(1),18-22。

[5]宁莉娜 论高校通识教育的公共理性培养[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9,(6),97-100。

[6]孙逸倩 略论科学通史课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3),79-81。

[7]马凤岐 通识教育的政治学[J].江苏高教,2011,(4),34-37。

[8]顾露雯 汪霞 回应历史教学法——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实施的创新途径[J].复旦教育论坛,2011,09,(6),36-40。

[9]杨彩利 通识教育视阈下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哲学经典阅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5,(11),95-97,99。

论文作者:钟英战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7月总第16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3

标签:;  ;  ;  ;  ;  ;  ;  ;  

哲学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地位研究论文_钟英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