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_楚雄论文

关于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_楚雄论文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高等教育的若干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少数民族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8.1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068(2000)01—0103—05

共和国50年的发展史,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史告诉我们: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是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而它的发展快慢、如何发展、兴旺与否又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兴与衰,成与败。1978年,当楚雄师范专科学校在彝州大地上诞生时,彝州人对这个名字是陌生的。毕竟,千百年来,由于历史、地理、交通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教育发展缓慢,劳动者素质低下,导致经济、文化、科技水平被东部及沿海地区甩在了后面,这个人类的发祥地落伍了。但是,彝州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机会的把握,对理想的追求,硬是扛起了发展高等教育这杆大旗,干起了前人没有干过的事业。现在,楚雄师专由小变大,红红火火,享誉州内外。到目前,楚雄师专已为楚雄及滇西、滇西南地区培养了近4800多名专科生;完成教师学历及非学历培训1500多名;共向社会输送了1600多名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的大中专生。有力地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作出了显著贡献。没有楚雄师专,我州的“两基”工作如何开展,是无法想象的。

事实证明,在70年代末那样一种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彝州实现了发展高等教育的飞跃,是彝州教育史上的一次超常规发展,是一个创举,也是解放思想的结晶。和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州一样,在新世纪和新的千年到来之际,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赶上或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异已迫在眉睫。要完成这样一个跨世纪的宏伟工程,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解放思想,超常规地、优先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使彝州的教育再来一次飞跃!

本文就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谈谈笔者的一些初浅思考。

一、少数民族地区为何要发展高等教育

首先,民族地区教育的基础设施落后、教育结构失衡、投资体制单一是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它严重阻碍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素质的提高,困扰着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大踏步前进。

建国50载,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以楚雄彝族自治州为例, 1993—1997年,教育事业费支出由15557.9万元增到28851.7万元,平均每年以3300万元的速度递增。1993—1998年的5年间, 全州中小学校舍建筑总面积净增17.22%,累计翻新、兴建中小学校舍50 %以上。全州小学生均校舍面积达到5.4平方米,中学生均达到8.5平方米,中小学校舍面积中砖木以上结构为61%,土木结构校舍面积每年以5%的速度减少。 实验室、课桌椅、体育、音乐等所需设备、设施得到不断改善。高等教育从无到有,1997年,楚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有教师181人,比1978 年增长14.1倍;在校生1301人,比1978年增长7.4倍; 师范专科毕业生和电大、函大等成人教育的专、本科毕业生累计7000多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及取得的重大成就,对提高当地的人口素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世纪之交的今天,我们又不能不清醒地看到,我国的民族教育发展水平,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甚远,其存在的问题甚至一些严重问题不可忽视。诸如基础教育薄弱,基础设施和教学手段落后,高水平师资力量奇缺,投资体制单一,教育质量不高等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远远低于东部及发达地区,导致现代化建设人才极端匮乏,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据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的一份报告称,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与劳动者素质、文化程度有明显的关系。报告认为,不同文化程度的人提高劳动生产力的能力是:小学43%,中学108%,大学300%。因此,改善教育结构和教学手段,改革教育投资体制,努力提高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已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种强烈的现实呼唤。

其次,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素质低下,是制约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将高等教育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整体结构中的“金字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教育事业的“龙头”加以积极的构建,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少数民族地区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时,既要重视实现“普六”,“普九”的艰巨任务,并巩固其成果,不断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又要注重深化中等专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此同时,还必须着眼高新科技的开发、引进、消化、吸收工作,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而民族地区当前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总量少、质量低、结构不合理的现实,又无情地增加了这项工作的难度。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提高科技因素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还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抑或是敏锐地抓住机遇,迎接国内外激烈竞争的挑战,追赶发达地区,不断缩小差距,都要求少数民族地区务必把提高人口素质,加大人才资源的开发放在首位。这就决定了少数民族地区应当把高等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可以说,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的与内容,而且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与根本条件。从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看,1965年—1985年,日本为9.3%,香港为5.52%,韩国为6.55%, 而我国1990年仅为1.38%。我国西部地区的这一比例还远远低于1%。 因而,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从而大幅度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素质,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进而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否则,如果按部就班地发展高等教育,按过去的常规方法去培养人才,去提高劳动者素质。那么,我们只有耐心等待发达地区的人才过剩后逐步向西部地区转移,但这将是一个漫长的、痛苦的过程,其间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还将进一步拉大。

第三,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需求,拉动当地内需,改善民族教育投资结构,缓解当地就业压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有利条件的客观需要。

当前,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不仅可以满足少数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愿望,而且还可以刺激教育消费,有利于拉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内需。我国目前的经济已由供给不足的卖方市场经济转变为消费不足的买方市场经济。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需求亟待启动,在这样的条件下,高等教育正是一个巨大而现实的市场,教育投资也必将成为一个崭新的并且是最有希望的消费增长点。少数民族地区如果能够适时地抓住机遇,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就不仅可以适度拉动内需,而且可以不断改善教育投资结构,缓解就业压力,这无论对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还是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及基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四,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是贯彻《高等教育法》,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内在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一章总则第八条指出:“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第九条又规定:“国家采取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和经济困难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这两条规定,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高等教育的特殊重视,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应当自觉、主动、积极、认真地贯彻《高等教育法》的精神,努力推动本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其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另一方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核心是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而实现共同繁荣进步的关键则在于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各类专门人才,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就成为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不可或缺的内在要素和重要途径。

二、少数民族地区如何积极发展高等教育

首先,要实现四个根本性转变,即实现教育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以构建民族大教育观;实现办学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构建特色教育体制;实现办学经费来源的根本性转变,以构建投资多样化体制;实现管理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构建依法治教的体制。

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它必须遵循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树立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树立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开放观念。与此同时,还必须自觉树立切实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增强高等教育在民族地区的吸引力,实现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还要保持其地方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在办学模式上要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由小而全向特色化转变,主动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适应,努力形成能充分体现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高等教育体制。

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普遍面临办学经费紧缺的困难,因而要努力实现由单一国家拨款向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投资体制转变。也就是要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同时适度收取学费、鼓励企事业单位投入、校办产业投入、社会集资捐资以及设立各种教育基金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体制。

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应实现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变,即教育部门要积极主动地为当地办好高等教育创造条件,使之能动地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必须努力使民族地区的高等学校真正成为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学校只有具备了依法应有的权利,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其次,必须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党和政府对发展本地区高等教育的组织领导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形成深刻和广泛的共识,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进本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

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以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决定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高等教育在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自治区)支持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当地党委和政府对本地高等教育发展的组织领导作用。一方面,要根据国家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思路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本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科学务实的和具有前瞻性的研究与规划,另一方面,要通过设立专门的机构,分阶段认真实施发展规划。同时要注重动员、聚集、协调社会和个体力量,在资金筹措、土地使用、项目建设、与著名高等院校联合办学、提供必要的社会、法律保障和进行办学的评价监督等各个方面,共同支持和推动当地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还要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和实际需要,对所需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和高等学校直接参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责、作用提出具体要求,使本地区的高等学校真正成为教育、文化、科技、学术的中心阵地,从而使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第三,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必须主动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抓住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历史性机遇,深化改革,开拓进取,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的发展路子,办出民族地区的鲜明特色。

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不仅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更需要自身主动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政治方向的同时,还必须坚持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要敏锐地抓住国家当前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尤其是重视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高等教育的大好机遇,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不断深化内部改革,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的活力,强化师资和管理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参与科技开发,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等多种方式,主动、直接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要充分显示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鲜明个性,全面发挥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努力使高等教育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

三、对楚雄彝州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思考

旧中国的彝州教育极其落后,开办中等教育只是近百年的事,高等教育更是一张白纸。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楚雄彝族自治州的高等教育走过了从无到有,迅速发展的阶段。目前,楚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彝州的高等学校,担负着为楚雄州以及滇中、滇西和滇西南地区培养基础教育和经济建设所需合格人才的使命。这所学校自创办以来,始终得到教育部、省教委、省级有关部门,特别是自治州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同时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经过二十年,尤其是十年来的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目前已成为一所由全日制师专、广播电视大学和成人教育学院三部分组成的“三位一体”的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基础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通过十多年来的改革与发展,楚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综合办学功能不断增强,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成绩喜人。然而,仅局限于楚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目前的办学规模和水平,很难适应彝州经济社会跨世纪发展的需要,为此,积极发展楚雄州的高等教育,将楚雄师专建设成一所蜚声华夏的名校,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第一,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党政领导历来重视楚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建设,一直将这所学校的发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并在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了全力的支持。州委书记、州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等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调查研究,认真倾听校领导及教师的意见,给师生作州情报告,及时为学校排忧解难,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年来,不论彝州的领导怎样变更,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始终得以发扬光大。当前,继续保证师专办学和发展所须经费的足额投入,才能使之在实施“科教兴州”战略、提高彝州人口素质的庞大系统工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有关部门更应该通力合作,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办事手续,为师专申报师范学院大开绿灯。事实上,州、市土地、城建部门在前一阶段的申报工作中已表现出了极高的办事效率,真正体现出了机关做表率的风范。

第二,自八十年代以后,师专的领导班子逐渐成熟。一批懂教育、善管理、能驾御高等教育事业的知识分子进入领导班子,他们在实践中冲破“左”的束缚,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开拓创新,不断显示出卓越的教育管理水平,堪称彝州之教育专家。近20年来学校不拘一格选拨并着力培养了一大批勤奋进取、专业精湛的中青年师资队伍和具有现代科技与管理能力的校、系、科在职和后备干部队伍。由于楚雄师专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其影响力也不断增强,每当师专发展的重要关头,一批批省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就会云集雁塔下,共牵妙手为楚雄师专的发展献计献策,描绘蓝图。

第三,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我们架起了一座使用资费低廉并通向世界各著名院校和各知名教授的桥梁。随着全球计算机网络一体化的普及运用,远程教学、共享图书资源已成为现实。一位牛津大学或哈福大学的教授可在中国,也可在全球的任何一个地方,欧洲、拉丁美洲为师生上一堂精彩的课程。楚雄的师生也可在自己的学校浏览、查阅、摘录美国加州大学图书馆、德国纽伦堡大学图书馆最新论文和其它资料。我们不用担心要花上昂贵的资金才请得来高水平的教授;我们不用担心要花巨资去培养自己师资;我们也不用担心花大量的经费去建图书馆了。但是,我们要花一定的资金建设一个高速度、大容量、宽通道、多终端的校园内部计算机网络和光缆中继线路,这项工作刻不容缓,否则就会贻误良机,在新一轮竞争中败下阵来。这项投资相对于传统的图书馆建设、人才引进、派遣深造要划算得多。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在这个争先恐后,适者生存的时代,只有解放思想,先行一步,才能够牢牢把握主动权,不致被动挨打。因此,楚雄师专要加快计算机网络的开发与应用,充分利用这一高科技手段,通过网络请全世界最优秀的专家、学者为师专开设课程,加强本校高学历、高职称和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培养。用“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办法,不断增强自身的办学活力,努力提高网络的使用水平和开发能力。

第四,要将楚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与我州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结合起来,形成以师范教育为基础,本科教学为主体,多种学科综合发展,覆盖全州辐射滇西的办学模式。

当前,我州的基础教育正面临在完成“普九”攻艰任务的同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巩固“普九”的成果,提高教学整体质量的新形势。其中,提高基础教育师资的学历水平,逐步实现小学教师专科化和初中教师本科化,以及对所有中、小学教师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的履职晋级培训,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如果不在师范专业开办本科,就无法完成培养本科学历的初中教师和实现在职初中教师本科学历的培训任务。与此同时,随着我州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速度的加快,对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大,特别是对一些适应性强,急需的高级人才培养,又必须主要依靠本地区的高等教育来实现。再加上人民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收入的增加而不断高涨。因此,在师范专业升办本科的同时,还必须充分发挥学校融教育学院和电大为一体的办学优势,使学校长远的建设向着地方综合性大学发展,以满足全州其它行业对中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和人民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强烈愿望,从而不断增强我州在省内外、国内外竞争中的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第五,以申报创办楚雄师范学院为契机,使我州的高等教育主动适应本地区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走上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的健康发展道路。

最近,省政府已向国家教育部申报,将楚雄师专与楚雄民族师范合并,组建“楚雄师范学院”。这对优化我州师范教育的结构,提高我州及邻近地州基础教育的师资水平,充分发挥两校的办学优势,提高办学的规模效益,为我州及邻近地州培养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非师范类高级专门人才,提高我州的教育实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因此,应该本着边申报边实干的态度,一是认真作好迎接教育部专家组前来考察、论证的准备工作;二是要根据申报的发展目标,迅速着手学校的建设规划,明确阶段性的任务,平稳实现两校合并;三是要争取有关部门积极为学校今后的发展解决经费投入、土地使用、项目建设等一系列相关的实际问题,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创办“楚雄师范学院”的目的,切实推进我州高等教育的发展。

第六,充分发挥我州高等教育的优势,使之主动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促进本地区中等专业技术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并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等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省、州领导都非常期望和支持我州高等教育发展驶入快车道,许多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我州的高等教育,我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向本地区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州的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省、州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和有关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的关心下,抓住这一难得的大好时机,坚持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随着我州高等教育的发展,其知识、人才、技术优势也将日益增强。楚雄师专应主动走出校门,积极创造条件,与更多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广泛的协作,走联合办学的路子,实施产、学、研一体化,为企业和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技术咨询服务。同时,根据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中等专业技术教育改革的需要,以及对非师范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发挥楚雄师专的实验、教学及科研功能,使我州的中等专业技术教育资源能够在改革中实现优化组合,并在其带动下逐步实现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接轨、转化。

第七,楚雄师专还应根据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挣开一切传统束缚,从彝州的特点出发,不断深化学校各个方面的改革,优化专业设置,进一步增强办学活力,努力提高办学质量,把楚雄师专办成一所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高等院校。

楚雄彝州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一方热土。以禄丰恐龙为代表的古生物,具有较高的古生物研究价值和地球演变研究价值。楚雄还是元谋猿人的故乡,楚雄师专能否通过网络与有关院校和研究所合作,在短时间内共同开设有关古生物、古人类研究的专业,或者联合考察研究禄丰恐龙、元谋猿人的某些学科,以达到办学改革和扩大知名度的作用。至于楚雄彝州拥有的古人类遗产和多姿多彩的彝族文化,能否在民族学、文化人类学、旅游文化等专业设置方面来一个突破。积极调整完善专业设置,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办学的规模效益,办出本地区高等教育应有的特色。

世纪与千年在一刻交替,楚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二十世纪共同迈向一个新的纪元,其意义有着何等的深远!生存、发展在这样一个承前启后、政通人和、生机勃勃的盛世,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我们完全有信心进一步解放思想,趁势而上,把楚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设成为少数民族地区乃至整个中国著名的高等院校。

收稿日期:1999—11—28

标签:;  ;  ;  ;  ;  ;  

关于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_楚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