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应用
舰机协同下双基地声纳搜潜建模与效能仿真分析
张雨杭,鞠建波,李沛宗
(海军航空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1)
摘 要: 针对传统单基地搜潜难以满足反潜作战要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拖曳声纳与直升机吊放声纳联合双基地搜潜的方法。首先,根据已知潜艇信息与直升机实际运动特点,建立扩展方形、扩展圆形与扩展螺旋线形的双基地联合搜潜模型;其次,结合拖曳声纳搜潜特点,建立水面舰艇运动模型;最后,利用Monte Carlo方法仿真分析了距应召点初始距离、潜艇初始位置分布、潜艇航速对各阵型下多基地搜潜效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双基地搜潜概率明显优于非双基地搜潜样式,且各样式搜潜概率随着初始距离、初始位置分布、潜艇航速的增大而减小,同比之下扩展螺旋线形搜潜效能较优。该方法适用于一定距离范围内的应召搜潜,对反潜作战具有一定的军事意义。
关键词: 舰机协同;吊放声纳;搜潜效能;双基地;蒙特卡罗方法;应召搜潜
0 引 言
航空反潜以其速度快、搜索范围广、机动灵活、不易受攻击、作战效率高等优势,越来越被各国海军所重视[1],其中反潜直升机由于具有机动性强、反应速度快、搜索手段丰富等特点,一直在反潜作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吊放声纳通常配备于反潜直升机进行对潜搜索,其具有搜索快、工作环境噪声低、工作深度可变, 主动精度高, 被动隐蔽安全等优点。然而随着潜艇在降噪、提速、规避反潜机探潜等方面的发展,仅依靠吊放声纳单基地探潜已无法满足反潜作战要求,寻求多种形式组合的多基地协同搜潜方式势在必行。
拖曳声纳具有功率大,探测距离远,入水深度可控,可随舰移动搜潜等优点,水面舰艇配置的拖曳声纳兼具主被动声纳功能。目前水面舰艇与反潜直升机的协同方式多为并行检查或巡逻搜潜,随着探潜设备的不断更新,在解决协同频率一致问题的基础上,可将水面舰艇的拖曳声纳与反潜直升机吊放声纳联合双基地搜潜。本文在考虑声波衰减和直升机协调转弯等因素,将运动的拖曳声纳搜潜与吊放声纳搜潜相结合,建立三种扩展式双基地搜潜模型,并将其与非多基地搜潜概率进行纵向仿真比较,同时对三种扩展阵搜潜概率进行横向对比分析。
1 双基地系统下作用距离与潜艇目标强度构建
现如今已较为成熟双基地声纳模型采取收发分置的手段,兼具主被动声纳的特点,并能有效扩大作用距离与搜潜范围[3]。在双基地条件下,声源、接收机和目标三者构成如图1所示的几何关系。
图1 双基地几何关系图
图中T 为发射机;R 表示接收机,仅以被动收听的方式工作;S 表示所需探测的水下目标;r 1表示发射机到水下目标的距离;r 2表示水下目标到接收机的距离;D 为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在本文模型中T 、R 、S 分别代表吊放声纳、拖曳声纳与水下潜艇目标。
在仅考虑噪声限制的条件下,双基地声纳方程可表示为[4]:
TL 1+TL 2=SL -NL +DI -DT +TS
(1)
其中,TL 1为声源到目标的传播损失;TL 2为发射机到目标的传播损失。考虑声传播损失时按球面扩展加海水吸收[5]:
TL =20lgr +αr +60
(2)
由于双基地声纳下潜艇的目标强度TS 与其姿态角以及分置角有关,为简化分析,构设潜艇目标强度的取值概率密度如下:
(3)
式中x 为目标强度的取值。
试验模型跨度为2.6 m+2.6 m,主梁选用铝合金材料,箱型截面,分节段栓接而成;主塔选用I字钢,杠杆加载系统由门架、杠杆组织和过梁系统三部分组成。斜拉索全桥共9组,每组4根,共计36根,选用高强钢丝。试验模型如图1所示。
2 公共参数及其符号表示
2 .1 反潜直升机吊放点间运动模型
反潜直升机使用吊放声纳搜索潜艇,不论其搜索方法如何,搜潜过程是相同的,即采用边前进边逐点探测的方法,如图2所示。
图2 吊放声纳搜索飞行剖面图
吊放声纳在一个探测点上完成探测(下放水下分机、探测、收起水下分机)并飞到下一个探测点上探测所用的总时间称为吊放声纳搜索周期,可表示为:
(59)高氏合叶苔 Scapania gaochii X.Fu ex T.Cao,Acta Bot 熊源新等(2006);杨志平(2006)
t s =t put +t dip +t turn +t move
(4)
其中,t put 为水下分机的收放时间;t dip 为吊放声纳一次听测时间;t turn 为吊放点协调转弯时间;t move 为从某一探测点到下一探测点的过渡时间。本文将直升机在吊放点间转移的时间用两点间直航的时间加上一个设定的协调转弯时间来近似代替。
2 .2 反潜直升机参数与符号表示
以水面舰艇与反潜直升机初始位置点P 0为坐标原点建立笛卡尔坐标系,假设潜艇目标S 的初始概略位置在P sub0 点,坐标为(x sub0 ,y sub0 ),相对于坐标原点连方位角为θ 0,潜艇航速服从为以v subave 为均值的瑞利分布。将舰机获得应招点潜艇信息至其出发起飞时间称为准备时间t prepare ,反潜直升机从P 0点出发,前往与出发点相距为L 0的搜索区第一吊放点,与风速合成后的平均巡航速度为v hel_cruise ,巡航时间为t cruise ,则有:
提高烟叶质量安全是促进黔东南州烟草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保障烟草质量安全需要从源头抓起,科学合理地使用甚至不使用农药,减少烟叶的农药残留量。为此,该研究提出了增强烟农整体素质,大力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强化技术指导,通过试验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广泛开展农药残留量检测等建议。
(5)
为便于后续模型建立,将直升机接到搜潜任务到直升机飞往首枚吊放声纳探测点的总时间称为延迟时间t delay ,即:
t delay =t prepare +t cruise
(6)
直升机在吊放点间的过渡飞行速度为v hel_transfer ,吊放声纳工作深度为H depth ,水下分机下放速度为v d ,水下分机回收速度为v u ,吊放点间隔系数为k ,吊放声纳探测距离为R dip 。
2 .3 水面舰艇参数与符号表示
假设水面舰艇与反潜直升机同时出发,以直航速度v ship_cruise 沿P 0→P sub0 方向航进。根据时间协同原则,反潜直升机到达第一吊放点时,拖曳声纳于点O s (x shi0 ,y shi0 )下放,而后水面舰艇改以搜潜速度v ship_search 沿O s P sub0 继续航行直至点P sub0 [7]。在扩展式搜潜模型中,到达点P sub0 的水面舰艇留在原地搜潜直至任务结束,在概略角内搜潜模型中,水面舰艇到达点P sub0 后继续沿潜艇概略航向继续航行直至搜潜结束。
3 扩展式搜潜模型建立
扩展式应召搜潜方法原理是以丢失潜艇目标的位置该位置作为搜索初始位置,通过搜潜设备按照扩展路径不断扩大搜索范围,直到指定搜索时间结束或在指定搜索时间内搜索到潜艇为止[6]。扩展式应召搜潜方法适用于概知目标位置点,未知目标航向,需在360°范围内搜索目标的应召搜潜过程。扩展式应召搜潜方法通常采用扩展方形、扩展圆形和扩展螺旋线形样式进行搜索。
3 .1 扩展方形搜潜模型
扩展方形搜潜样式模型如图3所示。扩展方形搜潜样式的首边长需由延迟时间和潜艇航速来确定。确定反潜直升机首个探测点时,应使首个探测点位于直升机待机位置和潜艇初始位置的连线上,以减小应召时间,首个探测圆的半径为经过延迟时间后潜艇可能的散布范围,即通过延迟时间和想定的潜艇航速得到直升机首个探测圆的半径:
R 1=v subave ·t delay
(7)
图3 扩展方形搜索示意图
图4 方形扩展搜索首边的确定
首个探测点选在直升机初始位置与潜艇初始发现位置所在的直线上,直升机与潜艇的初始距离为:
招数3:尽量选择信任度高的专卖店或平台,切不可贪低价占便宜。而且一定要让商家开购物小票和发票,一旦发现商品有问题,可拿着这些凭证去找商家维权。
(8)
根据时间与距离关系有:
(9)
因此可得:
(10)
下面对各吊放点位置进行分析,从图3易知,第一个吊放包围方形是潜艇散布圆的外切方形,边长为:
L 1=2R 1
(11)
方形第一条边上布设的吊放点个数可以表示为:
n 1=fix (L 1/(k ·R dip ))+1
(12)
fix ()的含义是向零靠拢取整。
英国虽然有容量市场,但目前竞拍的容量尚未交付。英国对于机组的备用服务补偿一般通过备用市场的机制来解决。英国电力市场模式下电力供需也基本均衡,且电厂能得到充分的补偿。其备用市场的补偿金额要低于PJM市场,备用机组一般为了争取高峰时刻的稀缺性电价,所以备用市场的价格是以能量市场的价格为基础的[3]。
潜艇位置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方位角为θ 0为:
(13)
首个吊放点坐标为:
(14)
其中,K 是与K 、r 0、D dip 和θ i 有关的量,需要确定式中Δθ i 与K 、r 0、D dip 、θ i 的关系。由于上式是超越方程,没有与之对应的解析解,故用迭代法求解。
韭菜炒鸡蛋做了整整热气腾腾的一大盘子。我也没客气,便风卷残云般地一气吃了个底朝上。吃罢抹了一把嘴,似乎便一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θ 1=θ 0-π/4
(15)
第i 条边所在的矢量角度为:
θ i =θ 1+(i -1)·π/2
(16)
第i 条边上的吊放点个数为:
n i =n 1+fix ((i -1)/2+0.5)+1i =1,2,…
(17)
第i 条边上第一个吊放点位置表示为:
i =2,3,…
(18)
第i 条边上第j 个吊放点的位置表示为:
2.1 手术相关情况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21~55 min,平均(36.5±12.2) min,剜除腺体(29±13.2) g,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74±11.4) h,术后膀胱持续冲洗时间(15.2±8.2) h,术后住院时间(4±1.5) d。
初始通道同步模块主要功能是运用弹性缓存机制对齐各个通道的数据。ILS模块主要负责状态转换,并给出相应指示信息;Buffer模块则完成通道数据的缓存。
第i 个探测圆上相邻探测点间的间距为:
(19)
设总吊放点个数为N ,则直升机到达第i 吊放点的时间为:
t i =t delay +(i -1)·t s i ≤N
(20)
当搜潜总时间为T 时,总吊放点个数N 需满足:
t delay +(N -1)·t s ≤T ≤t delay +N ·t s
(21)
当直升机到达第一吊放点时,水面舰艇所在位置O s 坐标为:
(22)
而后水面舰艇改以搜潜速度继续向P sub0 点运动,在到达P sub0 点前的时间t 时刻水面舰艇坐标为:
(23)
扩展圆形与扩展螺旋形搜潜模型中各吊放点时间参数及水面舰艇运动情况与扩展方形样式相同,后文不再赘述。
3 .2 扩展圆形搜潜模型
则第i 个探测圆上的探测点数取为[9]:
图5 扩展圆形搜索示意图
与扩展方形搜潜一样,扩展圆形的首个探测圆的半径可表示为:
R 1=v subave ·t delay
(24)
(3)如果R <D dip ,返回(2),否则令θ beg =θ i+1 -step ,θ end =θ beg +step /2;
(25)
吊放点位置确定。第i 个搜索圆的半径为[8]:
R i =R 1+(i -1)·k ·R dip
(26)
第i 个搜索圆上相邻探测点间的位置关系如图6:
图6 相邻吊放点之间的几何关系图
由上式可得:
(27)
(28)
当潜艇的概略航向未知时,可假设潜艇分布在范围不断扩展的圆上,由于潜艇概略航向未知,直升机依次在半径不同的同心圆上进行悬停探测,扩展圆形搜索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
将1号机发电机高压油泵出口压力开关拆除并进行校验,发现压力开关整定值已发生一定的漂移(整定值从10.0 MPa变化至10.71 MPa,返回值从8.0 MPa变化至8.44 MPa,见图2所示),从而印证了对上述问题的相关分析,整定值发生漂移是导致高压油泵发生自动切泵等故障发生的直接原因。
n i =fix (2π/Δθ )+1
(29)
第i 个探测圆上两个探测点间的实际夹角为:
学者王国龙在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山东解放区的民众动员研究》中重点考察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山东解放区的民众动员,分析了民众动员的背景、基础、历史进程、动员方法以及评价等内容。[9]
(30)
j =1,…,n i
(31)
其中,K 是与反潜直升机的平均搜索速度v hel_search 和想定的潜艇航速v subave 有关的量:
(32)
θ ′0=θ 0+π
(33)
则第i 个探测圆上第j 个探测点的坐标为:
(4)AE44合金组织主要由α-Mg和Al2RE相、Al11RE3相组成,其中亮白色颗粒与亮白色棒状颗粒为Al2RE相,亮白色针状颗粒为Al11RE3相,铝稀土相的存在能有效阻碍晶界滑动与裂纹扩展,从而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
(34)
3 .3 扩展螺旋形搜潜模型
如图6所示,以潜艇初始位置P sub0 为原点建立极坐标系,反潜直升机航线在此极坐标下的对数螺旋线方程为:
证明 我们定义由引理2.2可知,f(x)的梯度f(x)的Lipschitz常数L=1且proxg=PC ,proxh=PD。则由三算子分裂
r =r 1e K(θ -θ 1)
(35)
设首个探测点相对于应召点所在位置的方位角为θ ′0,则有:
(36)
以P 1(r 1,θ 1)作为螺旋线开始点,在极坐标系中可得:
r 1=v subave ·t delay
(37)
(38)
t delay 的确定参考扩展圆形搜索模型中的算法来确定。当k ,k ,k 以及间隔系数确定,并设定潜艇的平均航速时即可确定螺旋线方程。令D dip =k ·R dip ,在螺旋线上从p i 点出发依次取p i 个点至p i ,使得p i p i+1 =D dip ,取得的各个点即为反潜直升机的悬停探测点。各个探测点位置的推导如下:
图7 扩展螺旋形搜索示意图
图8 相邻探测点的位置
如图7所示,对于第i +1个探测点i +1和第i +1个探测点p i+1 (r i+1 ,θ i+1 ),由式得:组成三角形,满足方程:即:
(39)
令Δθ i =i+1 -θ i ,得到:
(40)
从图3易知,第一条边所在矢量的角度为:
令迭代算法如下:
(1)θ i =θ 0,step =1,Δθ i =0;
(2)Δθ i =ΔΘ I +step ,θ i+1 =θ i +Δθ i ;R =R (r 0,K ,θ i ,θ 0,Δθ );
根据时间关系有:
(5)如果ΔR <0.01D dip 达到精度要求则进入(7),否则,进入(6);
(6)如果否则,θ beg =θ end ,θ end =θ beg +step ,返回(4);
(7)达到精度要求,θ i+1 =θ end ,由θ i 获得第i +1个探测点p i+1 (r i+1 ,θ i+1 ),θ i =θ i+1 ,返回(1)进入下一轮迭代。
2.1临床疗效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较对照组75.00%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在上述描述中参数v hel_search 可以表示为:
v hel_search =D dip /t s
(41)
其中t s 吊放声纳搜索周期。
转化到直角坐标系下,则由迭代算法求出的各角度θ i 对应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为:
(42)
4 搜潜效能仿真分析
4 .1 双基地声纳阵搜潜概率模型
以舰机接收到应招信息作为时间起点,假设反潜直升机与水面舰艇接到命令之后,立即起飞前往潜艇目标所在海域应召搜潜,舰机和潜艇各自独立行动,潜艇所处深度与多基地声纳浮标阵和拖曳声纳工作深度一致[10],潜艇初始位置分布满足正态分布,航速满足以某航速值为均值的瑞利分布,航向在[0,2π ]上均匀分布[11]。
在已知的海洋环境条件下,拖曳声纳的战术作用范围为存在一定角度范围盲区的缺口圆[12],吊放声纳作用范围为一个圆形,主被动联合时作用范围为一个椭圆、卵形线或两个分离的类圆形,假设当目标处于作用范围内时即为发现目标,否则认为未能发现目标[13]。
假设反潜直升机到达首个吊放点时,拖曳声纳开始工作,在给定的搜潜时间内每隔Δt 时间连续采集K 次潜艇位置坐标为P subk (x subk ,y subk ),对应的潜艇目标强度为TS k ,对应的水面舰艇坐标为P shipk (x shipk ,y shipk ),k ∈[1,K ],各吊放点对应的坐标为P dipi (x dipi ,y dipi ),i ∈[1,N ],拖曳声纳单基地作用距离为R towed ,除去盲区范围的作用范围为S towed ,吊放声纳作用距离为R dip ,则可得到下式:
(43)
|P i S k |≤R dip
(44)
P subk ∈S towed
(45)
对于双基地搜潜,若满足式(38) 、(39)或(40),则认为搜索到潜艇;对于非双基地搜潜,满足式(39)或(40),则搜索到潜艇,根据Monte Carlo方法[14],如果一段时间Δt 时间内潜艇被搜索到的次数为M 次,那么该时间内搜潜概率P 为:
(46)
假设总工作时间T 由Δt 1,Δt 2,…Δt n 共n 个工作时间区间组成,Δt i 区间所对应的搜潜概率为P i ,那么搜潜时间结束时的总搜潜概率为:
P 总
(47)
4 .2 仿真参数设定
设舰机应召准备时间t prepare =0.25h ,反潜直升机飞往应召区域的平均巡航速度为180 km/h,吊放点间平均转移速度为120 km/h,悬停高度30 m,水下分机提升速度5 m/min,下放速度4 m/min,工作深度100 m,单次悬停探测时间5 min,协调转弯时间2 min,水面舰艇行进速度20 kn,搜潜速度12 kn,潜艇初始方位角为45,所在海域重力加速度为9.8 m/s2,吊放声纳有效回声作用距离为50链,吊放声纳间隔系数为1.9,拖曳声纳有效噪声作用距离为50链,拖曳声纳盲区角为20°,盲区角平分线始终与水面舰艇前进方向一致,搜潜总时间为3 h。
4 .3 搜潜效能仿真分析
(1)初始距离对搜潜概率的影响
参数设置:假设潜艇位置分布为1 km,航速服从以5 kn为均值的瑞利分布,当舰机初始点距应召点距离P 0P sub0 在40~100 km之间时,仿真次数10 000次,各扩展式双基地与非双基地声纳阵搜潜概率仿真结果如图8所示。
图9 初始距离对搜潜概率的影响
由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在相同条件下,双基地声纳阵搜潜概率高于非双基地声纳阵,螺旋形搜潜样式概率相对较高,各阵型搜潜概率都随着初始距离的增大而降低,这是主要是由于应召距离越远潜艇分布范围越广,而搜潜范围有限,那么搜潜概率就越低。此外,在吊放声纳探测时,水面舰艇距潜艇初始位置越近时搜潜效果越好,反之搜潜效果越差,水面舰艇限于机动性相较直升机不足,初始距离越远,水面舰艇到达潜艇初始位置就越久,越难发挥出双基地搜潜的优势。此外,水面舰艇机动性差也是导致双基地与非双基地声纳搜潜概率的差值逐渐减小的原因。
(2)潜艇初始位置散布对搜潜概率的影响
参数设置:假设舰机初始点距应召点距离P 0P sub0 为50 km,航速服从以5 kn为均值的瑞利分布,潜艇初始位置分布为1~5 km时,仿真次数10000次,仿真结果如图10。
图10 潜艇初始位置散布对搜潜概率的影响
由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在相同条件下,双基地声纳阵搜潜概率仍高于非双基地声纳阵,螺旋形搜潜样式概率相对较高,各扩展阵的搜潜概率随着初始位置分布的增大而降低,但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搜潜概率相对稳定,可以推断潜艇分布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时,双基地扩展式搜潜阵能保证较高较稳定的搜潜概率。
(3)潜艇航速分布对搜潜概率的影响
参数设置:假设初始点距应召点距离P 0P sub0 为50 km,潜艇位置分布为1 km,当潜艇航速服从均值为4~16 kn的瑞利分布时,仿真次数10000次,结果如图11。
图11 潜艇航速分布对搜潜概率的影响
由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在相同条件下,双基地声纳阵搜潜概率仍高于非双基地声纳阵,螺旋形搜潜样式概率相对较高且变化幅度较低,这主要是由于螺旋形搜潜样式随着潜艇分布的扩大同时向外扩展;各扩展阵的搜潜概率随着潜艇航速的增大而降低,且降低幅度较大,在潜艇航速均值较低时搜潜效果良好,在潜艇航速均值较高时不能保证较高的搜潜概率。
5 结 语
本文提出拖曳声纳与直升机吊放声纳联合双基地搜潜的方法以提高应召搜潜效能,结合水面舰艇与直升机实际运动特点,分别建立了扩展方形、扩展圆形、扩展螺旋形双基地联合搜潜模型,通过仿真对比了各阵型双基地与非双基地的搜潜概率,并横向对比分析了应召搜潜阵型下潜艇初始距离、潜艇位置分布、潜艇航速分布对搜潜概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三种搜潜样式下双基地搜潜概率高于非双基地,同比之下螺旋形搜潜样式略由于其他搜潜样式,且各样式搜潜概率随着初始距离、潜艇初始位置分布、潜艇经济航速的增大而减小。该方法适用于一定距离范围内的应召搜潜,对反潜作战具有一定的军事意义,在目前寻求多搜潜设备组合、双/多基地协同搜潜方式的趋势下[15],舰机双基地协同搜潜势必会成为未来我军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Ketter T N. Anti-Submarine Warfare in the 21st Centu-ry[J]. 2004.
[2] John M. Danskin. A Helicopter Versus Submarine Search Game[J]. Operations Research,1968,16(3).
[3] 鞠建波,祝超,单志超,徐永力,杨卫国.反潜巡逻机应召布放多基地声纳阵搜潜效能研究[J].兵工自动化,2018,37(02):92-96.
[4] 杨丽, 蔡志明. 双基地声纳探测范围分析[J]. 兵工学报, 2007, 28(7):839-843.
[5] 董文洪, 杨日杰, 田宝国. 双基地航空搜潜建模与仿真[J]. 测试技术学报, 2006, 20(4):304-308.
[6] Jing B. Search method of dipping sonar on ship borne antisubmarine aircraft[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 2007, 33(3):282-285.
[7] 丁红岩, 董晓明. 水面舰艇编队使用拖曳线列阵声纳对潜搜索问题研究[J].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13, 34(8):6-8.
[8] Han J H, Yang R J, Zheng X Q, et al. Search area of cooperative bistatic system consisting of shipboard sonar and aerial dipping sonar[J]. Technical Acoustics, 2016.
[9] Chang B, Zhou X G, Tian H Y, et al. Modelling and Research on Area Searching Strategies for Antisubmarine Helicopter With Dipping Sonar[J]. Fire Control & Command Control, 2017.
[10] 顾浩, 康凤举, 杜阳华,等. 舰艇编队协同反潜仿真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J]. 系统仿真学报, 2008(24):6825-6829.
[11] 屈也频, 廖瑛. 潜艇位置散布规律与搜潜效能评估模型研究[J]. 系统仿真学报, 2008, 20(12): 3280-3283.
[12] 杨丽,袁子立,刘丹丹.配备拖曳声纳的舰机联合反潜应用[J].兵工自动化,2009,28(07):42-44.
[13] 鄂群, 马远良, 刘德才. 舰机时间协同对潜检查搜索样式[J].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09, 34(10):115-116.
[14] Bouhari Arouna. Adaptative Monte Carlo Method, A Variance Reduction Technique[J]. mcma,2004,10(1).
[15] 林宗祥, 孙永侃, 熊正祥,等. 舰机协同反潜有利态势初探[J].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12, 34(2):23-26.
Research on the Performance of Bistatic Sona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On -called Anti -submarine and Warship -helicopter Cooperation
ZHANG Yu-hang, JU Jian-bo, LI Pei-zong
(Naval Aviation University, Yantai 264001, China)
Abstract : 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traditional single-base search and diving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anti-submarine warfare, a method of dragging sonar and helicopter hoisting sonar combined with double-base search is proposed. Firstly, based on the known submarine information and the actual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licopter, a bistatic joint search potential model with extended square, extended circular and extended spiral is established. Secondly,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wing sonar search, the surface warship model is established. Finally, The Monte Carlo method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initial distance from the call point, the initial position distribution of the submarine, and the submarine speed on the multi-base search potential performance under each forma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double-base search potential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of non-bistatic search potential, and the probability of each type of search potential decreases with the initial distance, initial position distribution and submarine speed. The potential performance is better. The method is applicable to the call search potential within a certain distance range, and has certain military significance for anti-submarine warfare.
Key words : ship-to-aircraft cooperation; dipping sonar; search efficiency; bistatic sonar; Monte Carlo method; on-called anti-submarine life assessment
doi :10.3969/j.issn.1673-5692.2019.04.006
收稿日期: 2019-01-09
修订日期: 2019-03-04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874112);基于尺度的综合导航系统信息融合方法研究;军队科研专项资助项目(41512322);军队科研专项资助项目(43511142R)
中图分类号: E925.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5692(2019)04-360-08
作者简介
张雨杭(1994—),男,黑龙江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水下目标探测与识别;E-mail:627920154@qq.com
鞠建波(1961—),男,山东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下目标探测与识别;
李沛宗(1995—),男,河北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水下目标探测与识别。
标签:舰机协同论文; 吊放声纳论文; 搜潜效能论文; 双基地论文; 蒙特卡罗方法论文; 应召搜潜论文; 海军航空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