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理论的新进展:金融约束论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论文,论述论文,新进展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西方古典和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作为生产要素市场之一的资金市场只要是信息完全和充分竞争的,随市场上的利率自由浮动,供求便可以达到均衡,此时市场全部出清,资金配置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正是基于此,麦金农和肖提出了著名的“金融深化论”,他们认为,针对本国阻碍经济发展的“金融抑制”状态,发展中国家必须进行“金融深化”,其关键是放开对金融市场的严格控制,实行利率自由化,以期一方面提高国内金融体系的储蓄动员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从而最终形成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但随着国家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信息经济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为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构筑了微观基础,一些经济学家对上述金融发展理论提出了挑战。90年代以来,以斯蒂格利茨为代表的新凯因斯主义经济学家从不完全信息(Imperfect information )市场的角度提出“金融约束论”,重新审视了金融体制中的放松管制与加强政府干预的问题,这标志着西方金融发展理论研究进行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金融约束论者认为: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论”的假设前提为瓦尔拉斯均衡的市场条件,在现实中,这种均衡条件难以普遍成立。况且,由于经济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代理行为,道德风险等,即使在瓦尔拉斯均衡的市场条件下,资金资源也难以被有效配置。所以政府的适当干预是十分必要的。政府进行金融约束给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创造了“租金机会”(rent opportunities),通过“租金效应”和“激励作用”可以规避潜在的逆向选择行为和道德风险,鼓励创新,维护金融稳定,从而对经济发展起到正向效应。因此,在政策上,金融约束论更强调政府干预的重要作用,认为选择性的政府干预有助于而不是阻碍了金融发展。
一、金融约束论的理论框架
金融约束论所谓的“金融约束”(financial restraint )是指政府通过制订一系列的金融政策,在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创造租金机会。创造租金机会是金融约束论的一个核心观点,它指的是超过竞争性市场所产生的收益,而非经济学通常所说的无供给弹性的生产要素的收入。金融约束论正是从分析租金机会而展开的。
既然金融约束就是要创造租金机会,租金机会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首先让我们引入一个简单的三部门体系贷款市场的供求模型,假设金融体系分为居民、企业和银行三部门,其中居民部门是资金的净供给者,企业部门是资金的净使用者,银行部门作为金融中介;并假定客观经济环境稳定,通货膨胀率较低且可以预测,实际利率为正值。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租金创造的利率机制:
图中r:表示利率或银行预期收益
Q:表示资金供求数量
①在无政府干预,即自由市场上,居民的资金供给曲线和企业的资金需求曲给如图(a)所示,此时市场均衡利率为r[,o]。②若政府部门对金融进行干预,控制存款利率且不对贷款利率加以限制时如图(b ),此时市场的存款利率为r[,d],低于没有政府干预时的存款利率, 贷款利率r[,L]高于没有政府干预时的贷款利率,银行获得全部租金r[,L]—r[,d]。③银行获得租金后会增加投资来改善存款的基础设施, 提高存款的安全性,从而产生租金效应,使资金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这样,社会资金可以更方便地进入正式的金融部门, 企业也可以较低的利率r[,L]得到贷款额Q[,d] 大于瓦尔拉斯均衡市场条件下所能得到的贷款额Q[,o]如图(c)。④若政府干预时,同时对贷款利率也加以控制,如图(d),此时市场的存款利率为r[,d](小于r[,o]),贷款利率为r[,L](亦小于r[,o]),银行与企业部门都获得租金, 其中银行可获得租金r[,L]—r[,d],企业获得租金r[,o]—r[,L]。
以上讨论了租金创造的利率机制。实际上,租金创造并不一定要靠利率限制来达到,政府也可以采取市场准入限制,定向信贷配给等政策来创造租金,只要政府使银行或企业获得了超过竞争性市场所能得到的收益,而政府本身并不瓜分利益,这就可以说政府为它们创造了租金。租金创造同“金融抑制论”所说的租金转移(rent transfers)有着本质的区别。租金转移仅仅是改变了收入分配,但不直接影响竞夺这些转移的当事人(银行或企业等)的动力,而租金创造的直接目的是为竞争者提供适当的激励,诱发出一种对社会有益的活动,这一点是值得注意的。那么,创造出租金作用何在呢?金融约束论从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两方面分析了租金的作用。
1.租金对金融部门的作用
在金融约束情况下,为金融部门创造租金机会有以下几个主要作用:
其一,平均租金为银行创造出特许权价值(franchise value)。 发展中国家政府的两个重要目标是金融稳定与金融机构的发展。然而,由于道德风险、逆向选择行为存在,实现这些目标并不容易。如果银行资本匮乏,自有资本水平很低,则可能向高风险项目投资。另外,某些经理人员可能认为该银行长期发展规划对自己没什么好处而暗中将银行的资金掏空转移,导致银行破产,自己却获得私利。这样的行为多了就会危及金融稳定,损害社会利益。特许权价值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它创造了“长期股本”,这种股本在短期内不能得到,也不会由于负面的宏观经济冲击而消失。也就是说,特许权价值能给银行创造一个持续而稳定的利润流。这样使银行不致因短期的风险而破产,使银行有动力成为一个长期经营者,而不求得短期的私利来损害社会利益。
其二,边际租金增强了银行寻找更多存款来源的动力。我们知道,银行要想拓宽存款来源,它必须为开拓新市场而付出搜寻成本、广告费用等。如果没有市场准入限制政策的保护,一个银行找到好的新市场之后,其他竞争者会随之而涌入该市场来分享租金机会,所有蕴藏在新发现中的租金最终会因竞争而消失。得不到边际租金,银行就会失去寻找新市场的动力。政府要想激励银行的创新动机,就可推行“专利保护”政策,规定任何后来者一定时限内不得进入该市场,由此使得首先开发新市场的银行暂时享有垄断权力。这样,先进入新市场的银行可得到边际租金,就会有动力扩大投资,使客户能更方便地进入正式金融体系。新的分支机构把以往自我融通的资金纳入正式的融通部门,提高了资金的融通效率,在租金效应作用之下,客户也获得一些消费者剩余。
租金机会除了上述两大作用以外,还在鼓励银行长期信贷方面发挥作用。发展中国家商业银行为避免通货膨胀的风险,一般不愿发放长期贷款,政府直接放款也因自身的代理问题,政府失灵问题而难以确保长期贷款的有效配置。“偿还期转换”(maturity transformation )则通过一种机制来解决失灵问题,消除商业银行发放长期信贷时对通货膨胀的顾虑,即将风险区分开来,让最有能力的主体承担各自的风险:银行承担信用风险,政府承提通货膨胀风险,从而使得总的风险达到最低。
2.租金对生产部门的作用
在生产部门创造租金也可以提高资金配置的效率。租金从居民转移到企业可以提高经济的投资水平。生产部门的租金可通过贷款利率控制这一金融约束的手段创造出来。生产部门获得租金可以增加资本积累而使股本增加,这样就可降低代理成本。信息经济学认为,市场信息是不对称的。相对于企业而言,银行拥有较少的关于企业融资项目的信息,银行只能辩别出项目的类别和平均风险,企业则还有关于项目潜在收益和风险的专有信息。如果银行贷款利率提高,就会产生逆向选择行为,使借款企业的平均质量下降,另外还促使企业将资金用于高风险的经营活动,同时也增加了企业拖欠贷款的可能,从而产生道德风险。逆向选择行为和道德风险增加了企业经营失败的可能,一旦企业经营失败,以致不能正常履行还款合同,银行也将遭受损失。因此,由于代理成本的存在,银行的实际利益不会应利率的提高而增加,反而会应利率的提高而减少。而企业的股本份额提高,增强了其偿还债务的能力,降低了其融资项目的风险,无疑会降低企业的破产率,进而降低了代理成本。
企业增加股本的另一好处是可以作为一种信号发送工具,使好的借款企业把自己同较差的借款企业区别开来。金融约束论认为,企业通过在股票市场发行新股来增加股本往往反映该该企业效益不佳,积累有限,发展前景并不乐观。而通过自身积累形成的股本增加则可以发送积极的信号,表明企业具有良好的经营状况和投资前景,从而容易获得银行更多的贷款支持,获得更多的租金机会,这样企业就可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即获取租金——提高股本份额——发送良性信号——获得更多的贷款支持——获得租金。在这一经济循环中,企业和银行因规避了逆向选择行为和道德风险,实际收益都得到了增加。整个社会经济也将变得更加稳定。金融约束论同时认为,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不发达,只有少数信誉好的大企业才能在股票市场上融通资金,因此,对于众多的非上市企业来说,通过增加股本作为发送信号工具,以此求得更多的租金机会就显得更有意义。
综合以上所述,金融约束的作用机制可以简单地描述如下:
┌存贷款利率控制
│
┌银行部门获得租金
政府〈 市场准入限制→创造租金〈 →
│
└企业部门获得租金
└定向信贷政府等
┌银行股本增加,利于长期经营,创新活动
〈 →社会利益增加
└企业股本增加,降低代理成本,有利信号发送
二、金融约束论的政策主张
1.政府应控制存贷款利率。金融约束要想发挥作用关键在于租金创造。从租金创造的利率机制的分析我们知道,企业要想获得租金,给它的贷款利率应低于瓦尔拉斯均衡的市场条件下的利率。同时,要使银行可得到部门租金,就必须使存款利率下降到较低的水平。政府可通过对存款利率的控制来确定租金在企业部门和银行部门之间的分配状况。政府也可通过贷款利率的调节使一部分低预期收益的企业退出正式借款渠道,从而起到调节信贷企业间的分配之作用。不过,政府对利率的控制应该是温和的,严格实施的贷款利率控制会导致强烈的逆向选择倾向,严重扭曲资源的配置。金融约束论还建议政府允许银行和企业就补偿余额进行谈判,以此来抵减由贷款限制而引起的许多不良影响。
2.限制竞争。仅仅靠利率控制使银行部门获取租金在短期内是可行的,但在长期内却不能维持,因为如果没有市场准入的限制,银行得不到特许权保护,会遇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例如一家银行可能会挨着竞争对手的机构网点开设新的分支机构,如果该市场容量并不太大,可能造成的后果是:没有动员任何新的社会资金而仅仅是争夺现有储户。这种无效竞争结果造成社会资源消费,竞争还经常导致银行倒闭,危及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限制竞争可提高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对整个社会经济也具有重要的外部效应。限制竞争,并不等于禁止一切的进入,而是指新的进入者不能侵占市场先进入者的租金机会。在一国金融深化初期,一家银行进入新市场后,该市场也许还有潜力容纳更多的几家银行,在这种情况下,禁止所有后来者的进入不能说是效率的,解决的办法是使后来者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补偿先来者的租金部门损失。这样先来者的特许权价值得到补偿,后来者也可获得部分租金,整个社会利益增加了。
3.限制资产替代性政策。即限制居民将正式金融部门中的存款转化为其他资产如证券、国外资产、非银行部门存款和实物资产等。金融约束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尚不规范,存在广泛的欺诈行为和搭便车问题,难以发挥有效配置资金的作用,况且只有信誉好的大企业才能利用证券市场融资,它们若不从银行部门融资而转向证券市场融资,将会使银行部门失去一部门收益高的业务,从而损失特许权价值。发展中国家非正式银行部门的制度结构薄弱,存款流动性差,履行合同能力低。缺乏信用创造功能,贷款机会有限,这使它们的效率大大低于正式银行部门的效率。存款若从正式银行竞争流向非正式银行部门则会降低资金使用效率,也不利于正式银行部门的发展。居民部门若将其资金投资于国外,则会减少国内资金的供应,扩大国内资金缺口,对国内经济尤为不利。因此,发展中国家要提高金融市场有效配置资金的能力,就要限制银行存款向证券、国外资产和非银行部门存款转移。此外,若一国的实际利率为负,居民部会将银行存款转变为实物资产以求保值。这些屯积的实物资产一般不进入生产、流通,仅仅作为价值贮藏的一种手段,通常不产生实际收益,因而应予以防止。防止居民将银行存款转化为实物资产就要确保正的实际利率。
4.金融约束是一种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难免会出现政府官员利用职权争取私利的行为。因此,金融约束论认为实行金融约束也要打击政府性寻租。金融约束也应该是一种动态的政策制度,它不是自由放任和政府干预之间的静态的政策权衡,而应随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深化的迈进而进行调整。对金融深化程度很低的国家来说,金融约束可能包括存款、贷款利率控制、市场准入限制等。随着经济的发展,贷款利率应先于存款利率控制而放松。而且,政府在发展公司债券和股票市场时,还应发展民间债券市场,这样使那些不能从银行部门和证券市场获得资金的众多中小企业有一个资金来源渠道。随着金融部门资本基础的加强,政府应逐渐放松干预,使经济转向更自由的模式。
三、金融约束论简评
金融约束论用信息经济学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进行了研究。在假设条件上对瓦尔拉斯均衡的市场条件进行了松动,因此更加接近现实中的实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干预的经济政策主张,对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过程中政府政策的制订具有借鉴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金融约束论”的提出是对“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的有益补充。虽然二者在政策主张上有较大分歧,但至少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金融政策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是十分重要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应转向自由模式。如果说,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以及麦金农对经济市场化次序的探讨在于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次序安排的话,那么,金融约束的提出则为发展中国家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如何实施政府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框架。
当然,金融约束论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这会使它在现实中运用变得较为困难。首先,要使金融约束论能够发挥作用,必须做到宏观经济稳定,通货膨胀率很低且可以预测以及正的实际利率。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般是比较脆弱的,尤其在实行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常常受到外国的和本国的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要达到以上的约束条件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次,金融约束论要求实行金融约束要做到“温和”,这也很难把握。由于金融约束与金融抑制往往只相差须臾,严格的金融约束往往会蜕化成为金融抑制,这就对政府实施该政策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时又怎样去防止政府失灵,这是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其三,金融约束论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的发展的建议也显得有些偏颇。它过分强调银行金融机构在经济中的作用,对发展中国家的证券市场、非银行金融机构估计过低。它也没有提出一个解决非银行渠道融资效率下的有效办法。如果如金融约束论所提倡的扶植银行金融机构而压抑其他金融机构,则只会使发展中国家业已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更加对立,造成银行金融机构的垄断,降低它们创新的动力。这显然不是金融约束论者所希望的结果。
最后,金融约束论虽然认识到了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约束应进行调整,金融约束应该是一种动态的政策制度,但对这一动态过程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因而它对发展中国家金融约束政策的建议依然是模糊的。
标签:金融论文; 银行贷款利率论文; 政府干预论文; 银行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经济租金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经济风险论文; 企业贷款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