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人民幸福观的十个基本思路
庞玉超
(北京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4)
【摘 要】 人民幸福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个关键词汇,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围绕提高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论思考,从重要意义、重要地位、思想渊源、人民中心、价值导向、主要矛盾、脱贫攻坚、良好生态、深化改革、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与人民幸福密切相关的角度阐发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深化了全党对人民幸福观的认识,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提高人民幸福感指数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人民幸福观;重要论述;基本思路
2019年5月31日,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守初心、勇于担当使命,不断寻找差距、坚持狠抓落实,才能让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落地生长,给人民带来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为人民谋幸福的有关论述是一项重要内容。习近平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以国情党情社情民情为根本依据,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追求目标,围绕提高人民幸福感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论阐述,这些论述深化了全党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的认识。认真学习和把握习近平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幸福观的基本思想,对调动人民积极性、增强人民凝聚力、激发人民创造力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重要意义论
习近平的人民幸福观,就是通过“心里装着人民、时刻想着人民、讲话贴近人民、奋斗为了人民”[2]428,将这种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作风一以贯之,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曾经说过,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的最大区别在于无产阶级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而不是仅仅服务于统治阶级和有产者。中国共产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不负历史选择,不负人民重托。
房屋建设中的桩基工程是房屋建筑工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桩群、桩端承载台共同组成,分预制桩与灌注桩两种施工方法,用于改善房屋建筑施工环境,提升地基承载力,支撑房屋建筑整体结构[1]。因此,提升与保证桩基工程质量是增强建筑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的关键,对推动房屋建筑优化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工作经验总结与归纳,下面就现阶段房屋建设中常用的桩基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
习近平的人民幸福观对于巩固执政地位、激发人民的创造力、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目标有助于中国共产党始终获得人民群众绝对信任和支持,不断巩固执政的强大根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权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才能不断赢得人民的信赖和支持。习近平常说,只有时刻把人民的福祉放在心上,才会为人民掌好权,才能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人民是幸福的享用者,也是自身幸福的创造者。习近平强调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最终都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是在物质层面增加经济收入,提高人民的经济安全感,更注重在精神层面引导人民树立“四个自信”,保持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精神。中国梦,其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都是人民幸福的先决条件,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最终目标,因此,实现人民幸福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本质层面具有一致性。中国梦本质上是“人民”的梦,是“现实”的梦,是“奋斗”的梦,即人民是中国梦的享有者,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奋斗者。最广大人民的幸福是中国梦的价值追求,当然要实现这份追求,得靠人民群众,激发人民群众的奋斗潜力。
二、重要地位论
习近平十分重视人民是否幸福,并把实现人民幸福放在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位置,他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党和国家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2018年3月7日上午,习近平出现在了广东代表团审议的现场,他强调,“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3] 。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一切党员干部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要做到“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 ”[4]。习近平的以上讲话中都在强调人民至上的位置,确立人民幸福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追求目标。
结肠癌是当今全球第3常见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全部肿瘤中的第2位[1-3]。虽然既往已对结肠癌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其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4-6]。MicroRNA主要在转录后水平发挥基因表达调控功能,其主要通过与mRNA3'端非编码区(UTR)结合,进而抑制mRNA的翻译[7]。已有研究表明,MicroRNAs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过程,包括肿瘤转移、抗炎、抗病毒等作用[8-10]。其中,miR-454-3p被证实介导了多种肿瘤增殖,但miR-454-3p在结肠癌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旨在探索miR-454-3p过表达对结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三、思想渊源论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5],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习近平的人民幸福观既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根脉营养,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坚持和发展的成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将个人融入国家和社会,与集体幸福保持一致的幸福才是真的幸福,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体现了新时代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个人美满幸福。提升人民幸福感,必须努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措施,将正能量的价值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毕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精气神儿。
几年前,父亲带着李离入蜀,去看青衣江上的佛像。川人集合了数千工匠,花掉了四十余年的时间,将一座山峰雕成慈眉善目的如来立像,秋风秋雨中,释迦牟尼的眉眼音容依稀已经出现,工人们搭着梯子,腰上缠着麻绳,举锤布凿,敲打他厚实的耳垂,慢慢将佛祖由山岭间唤醒。
C++是Microsoft公司开发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其是C语言、C++语言的进一步优化,具有现代化、安全、面向对象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利用C++编写代码,可以自动生成访问CLR服务的托管代码。
四、人民中心论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底线任务。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与否,事关中华民族能否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事关人民幸福能否涵盖每一个中国人。实现全体中国人民的幸福才是真的人民幸福。“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15]91在习近平的心中,人民是一个整体,脱贫攻坚,共享幸福,不能让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陷在贫困的循环圈里。整体是部分的整体,缺失了哪个贫困地区或贫困群体,人民这个整体都不完整。因此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集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力量来团结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脱贫攻坚的最优目标。
习近平反复强调,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11]21,必须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扬人民首创精神。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要突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的政治地位。党和国家只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不断清除有损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毒,不断自查违背党性原则的弊病,才能在思想上坚持以彰显人民意愿、满足人民正当需求、激发人民创造精神为目标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才能在行动中自觉坚定地履行宗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得到确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还要坚持人民评价标准。“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12]137发现威胁人民利益的潜在因素,提出可实施的具体的解决方案,作为方案和政策的受用体——人民群众自然最有评价的发言权。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13]因此,党员干部要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要坚持以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工作前提和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成果必须由人民共享,这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必要途径。共享发展成果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全民共建的过程,只有在共建的过程中各尽所能、共同奋斗,才能实现共享,才能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追逐幸福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一方面,习近平人民幸福观这一思想既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根脉渊源。“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6]38“水则载舟,水则覆舟”[6]50等,彰显着以民为本,安民服务于民的思想;“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6]32“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6]28等,流露着执政者应该切实为民做实事、睦民乐民的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流淌着丰富的民本思想,是习近平的人民幸福观思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精神基因,也是习近平人民幸福观思想引起共鸣的命脉共识和文化纽带。
五、主要矛盾论
现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容由“物质文化需要”更新成“美好生活需要”,由“落后的社会生产”演变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不仅直观地表达了人民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对生活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也对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证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质的提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1]19,显然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更加鲜明地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更高水平的人民幸福的理念。
关于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建立在历史维度、现实依据的基础上,并具有极大时代价值的新论断。它体现了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以中国的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前提,以此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历史依据;以显著增强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崭新的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为现实依据;客观认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仍旧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国际地位仍旧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因此,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仍旧是解决主要矛盾,促进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根本途径。它体现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党和国家运用历史思维和辩证思维深刻分析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不同过程,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根据当下的基本国情对社会主要矛盾及时做出新的理论概括。这一理论,明确提出党和国家的发展指向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途径就是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这两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也更加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对调动激发人民发展的主动性创造性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六、价值导向论
所有的思想都要遵循基本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实现人民幸福观必须遵循的价值导向。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的人民幸福观思想必须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习近平曾强调,“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14]即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都是这个国家在当下历史阶段的精神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新时代中国的精神烙印和必然要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既是目标追求也是具体要求,也是我们要遵循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国家层面对人民提出的价值要求。生活在这样的国家,中国人是令我们所有人自豪的标签。走出国门,这个标签带给我们的是尊严与骄傲;生长在国内,这个标签带给我们的是良好的发展环境,充裕的物质基础,切实有保障的政治权利,文明与和谐的精神风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既是对社会发展的价值要求,也是人民的期待和憧憬,我们党和国家,为了让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享受到真正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而非资本主义国家披着欺骗性外衣的糖衣炮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人民提升自身幸福感需要具备的内在涵养。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人民提出了要求,同时也向人民展现了一种生活在这样的国家、社会,交往于这样的群体的幸福蓝图。
另一方面,习近平的人民幸福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及党的几代领导人提出的关于追求利民思想的继承,也有结合新的历史定位与时代特点的进一步发展。在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倡导的是立足于“此岸世界”“废除作为人民的虚幻幸福的宗教”[7]2,鼓励启迪人民追求自身的幸福和现实的幸福。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到,“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启示我们选择“使我们获得最高尊严的职业”[7]460,为实现全体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幸福而兢兢业业、竭尽全力。恩格斯说,“每个人都追求幸福”是人的潜意识中存在的颠扑不破的亘古不变的精神共识[8]398。列宁说,“重要的是相信道路选择得正确,这种信心能百倍地加强革命毅力和革命热忱,有了这样的革命毅力和革命热忱就能创造出奇迹来”[9]104。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选择,在这条道路上努力拼搏和耕耘才能创造幸福,且是为千千万万人创造幸福。明确正确的幸福内涵和该有的高度,为了实现它,努力奋斗,收获尊严和快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的领导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履行着为人民谋幸福的承诺。毛泽东在1944年提出的“为人民服务”和只要“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10]171;邓小平提出的“共同富裕”思想;江泽民提出的“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提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思想,都为习近平的人民幸福观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习近平的人民幸福观既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幸福观的继承,也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于新时代,不断把人民幸福思想中国化、时代化、具体化的过程。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历史责任,是贯穿于建党九十多年的一条主线,习近平的人民幸福观也是这一理念的延续和发展。
同时,要从良好的信息环境出发,重视科学创新和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努力实现“国有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风险预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财务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不仅使企业各个部门的沟通、协调更加有效,而且可以利用资源共享平台,方便部门查询和管理,及时掌握信息动态,将信息提供给决策者,方便决策者进行风险评估。
七、脱贫攻坚论
人民幸福观的主体是人民,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必要条件和内在要求。习近平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490,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都是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民幸福,是提高党的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的前提和基石,也是新时代牢牢坚持和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主线,同时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根本价值追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扬人民内在的伟大创造、奋斗、团结和梦想精神,为推动实现新时代历史使命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取得新的胜利提供主体创造力和精神支撑力。
不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目标和指向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国家的发展就是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妄图干涉别国内政,通过军事和科技等方面的绝对优势将自己的政治价值观强加于人,通过强大的国家话语权“横冲直撞”。我国发展目标和途径也是多样的,但是我们多样化的发展途径最终的指向都是一样的,就是实现人民幸福。经济上,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政治上,对内加快民主法治建设,对外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断掌握话语主动权;文化上,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等等。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展的一个理念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发展举措的最终目的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人民幸福。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幸福观,强化党员干部坚持党性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紧迫感,增强人民对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认同感,增强人民坚持“四个意识”的时代感,提高人民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旨在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取得新的胜利提供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人民的幸福指数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契合,与我国的国际地位相匹配,为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社会氛围、国际舞台,也为我国各方面发展提供价值引领和目标导向。
怎样胜利完成脱贫攻坚这个底线任务呢?一方面要看扶贫对象,另一方面要看扶贫干部,此外还要看扶贫方法。首先,扶贫工作人员要真正把每一位贫困百姓、每一个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村庄的具体情况考察清楚,掌握贫困对象的实际贫困程度、贫困原因、生存能力、生活愿望、心态状况等方面的差异,然后因人施策、因户施策、因村施策,决不能笼统地照搬扶贫政策。其次,习近平强调要精准扶贫,能否落实,关键要看从事基层扶贫工作的党员干部。脱贫攻坚战不是敲锣打鼓、简单“输血”就能打赢的,关键要看有没有“造血”功能,“造血”功能能否不发生“排斥反应”,能否持续“造血”。因此,扶贫干部能否坚持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很重要,能否找到适用于贫困对象的脱贫道路很关键。说到底,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对扶贫干部党性坚守、政治觉悟、业务能力的一场综合考验。再次,脱贫方法和脱贫途径至关重要。破贫困之冰,非一春之暖。“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16],有效的脱贫方式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点燃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情,使贫困地区的人民彻底、永远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让贫困地区的每一个人都能共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果,追求幸福且实现幸福。
八、良好生态论
生态美好是实现人民幸福观的内在需要。2013年4月,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17]此外,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11]50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包含着对生态的需要,为人民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创造良好生态环境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应有之义。习近平以上论述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期待。
(2)城市洪涝频发。“城市看海”的场景屡屡出现,而且频率越来越高、程度越来越严重,对社会管理、城市运行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据统计,我国超过60%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积水内涝,其中上海、重庆、南京、武汉等长江经济带沿线重要城市都出现过严重的内涝灾害,且呈现发生范围广、积水深度大、积水时间长等特点。究其原因,一是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城市雨岛引发城市暴雨极端天气多发;二是城市用地的盲目扩张占用了自然调蓄空间、加速了地表硬化,导致洪峰提前,流量集中;三是市政排水系统建设进程滞后、维护管理不善、应急水平不高等问题也加剧了城市排洪排涝的压力[2,3]。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还事关文明现代化的程度,为此,我们一定要完善法制体系,健全体制机制,努力维护绿色生态。2014年3月,习近平曾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18]中国的发展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人民的生活需要也由“求生存”“盼温饱”上升到“求生态”“盼环保”,需求层次的变化,直观地证明了人民定义的幸福生活有了质的提高。生态不仅关系到人民生活幸福与否,更是衡量文明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生态环境治理不佳不仅是影响到生存的基本条件,也会成为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阻碍。为此,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以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防止污染,以最坚决的态度治理污染,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人民公平享有优质生态产品。
九、深化改革论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人民幸福的重要法宝。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提出:“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19]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标准,指明了改革的发展主线:改什么,怎么改——推倒阻碍人民增加获得感的藩篱,以是否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衡量尺度,该改的、能改的坚决改。
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是确保改革这艘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行的主心骨,也是人民幸福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党的领导,使党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坚持人民立场,履行根本宗旨,使党的领导始终与时代要求相契合,与人民要求相一致。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改革最好的源动力就是发展。只有坚持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为人民幸福提供强大的内部保障。只有不断发展,才能不断开拓新境界,发现新问题,改革的目的恰恰就是不断回答问题,解决问题,扫清实现人民幸福的障碍,让人民的生活更有尊严,更有质量。全面深化改革还必须要坚持把站在人民立场与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提高生活质量;又要激励人民群众鼓起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发挥聪明才智锐意改革、拼搏创新,发挥自己创造幸福生活的巨大潜力。
十、命运共同体论
2013年7月,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2]1272018年4月,习近平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指出,“不论是国内治理、还是全球治理,都要以人民的获得为目标,要不断为民众提供信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15]355。这些论述体现了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谋求世界大同,向世界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持久和平的文明演化之路,打造符合各国国情、包容普惠、互利共赢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之路,展现中国力量、坚定中国方案、提供中国智慧的贡献之路,共同建设让人民增强对美好未来的信心的幸福之路。
3)在4%的坡度上,使用发动机制动只能将车速控制在26 km/h以内,使用液力缓速器可以将车速控制在大于44 km/h的范围内。发动机制动只能保证车辆低速稳定下坡,而液力缓速器却是以超出允许速度下坡,增加了下坡危险性。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中国人民的梦想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的理念认知,让世界各国认同这一价值目标。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某种程度上讲,意味着世界各国对中国勇于承担国际责任的大国形象的认同,意味着世界人民对中国话语感召力和公信力的认同,意味着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国际影响力的前景的认同。这种认同的实现,需要以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人民创造力、提高综合国力为前提和基础,还需要强有力的媒体力量做好宣传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消除以前因国家话语权薄弱造成的偏见,因意识形态的差异导致的障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既是我国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体现,也是对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美好世界的建设者的角色的演绎;既有利于为中国人民的幸福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也有利于世界人民增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愿同世界分享中国的发展经验,但绝不会将自己的道路、模式、理论强加于人。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宣示,“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11]60
【参考文献】
[1]史守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穿改革开放的一条主线[N].光明日报,2019-01-22(06).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翟慎良.幸福在哪里?[N].新华日报,2018-03-09(06).
[4]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3-21(02).
[5]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01).
[6]中共中央宣传部.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9]列宁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1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2]人民日报海外版“学习小组”.平天下:中国古典治理智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3]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02).
[14]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02).
[1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6]习近平.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已经吹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11-30(01).
[17]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 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N].海南日报,2013-04-11(01).
[18]习近平谈生态文明10大金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05-23(05).
[19]深入扎实抓好改革落实工作 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N].人民日报,2016-02-24(01).
【收稿日期】 2019-08-23
【基金项目】 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大项目“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究”(KL11500153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庞玉超(1991-),女,山东广饶人,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18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326( 2019) 05-0001-06
DOI: 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9.05.001
(责任编辑 韩为方)
标签:习近平论文; 人民幸福观论文; 重要论述论文; 基本思路论文;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