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配电网损耗问题一直是分布系统面临的关键问题是,随着电力营销信息化进程加快的用户数量逐渐增加,逐步扩大电力消费的规模、供电企业供电服务的不断扩大,配电线路损耗导致的需求增加的问题,供电,供电服务规模发展的情况下,只有积极利用电力营销信息的条件下,通过精细化管理的分配驱动,提高配电网管理水平,更好地提高线损管理。
关键词:电力营销;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
一、精细化管理与电力营销信息化概述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现代管理理念。其实质就是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通过细化管理流程与手段,强化精细执行与操作来提高服务能力与管理质量。“精”就是精益求精,通过工作的精细化来达成最佳效果;“细”就是深入细致,在管理、执行、操作等各方面进行精耕细作,提高结果的精准新。“精细化管理”从常规管理模式出发,细化管理过程,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率为目标,实现管理过程的权责统一,确保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就是在电力营销中,将信息技术融汇其中,建立完善的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平台,以此来不断提升电力企业的营销水平,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强供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外,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也提高了电费的回收率,避免了供电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二、配网线损原因及影响因素
2.1配网线损及分型
配网线损是指在配网系统运行条件下,电阻与电导消耗的有功功率。配网线损主要包括定额线损、管理线损、统计线损、理论线损和经济线损等。①定额线损。就是根据电网实际发生的线损,结合在下一考核期内的相关测算,例如,电网结构、负荷与降损情况等测算结果,报上级批准后,将其作为基准线损指标。②管理线损。主要是指因为管理因素导致的电能损耗,一般是指统计损耗与理论损耗的差值。③统计线损。是指供电量与售电量的数据差值,其数值计算主要是依据电能表指数,公式:
线损率=[(供电量-售电量)/供电量]×100%
④理论线损。是指在电网运行过程中,依据电网系统中各供电设备参数,以及电网运行方式、负荷状况等数据信息,结合相关理论计算出的线损。⑤经济线损。理论线损并非是固定不变的数值,会根据供电负荷大小而波动,其中,一般都会出现一个最低线损,即经济线损。
2.2配网线损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
①电阻因素。在配网系统运行过程中,其中的各种电气设备,例如,变压器、电动机、导线等,都需要做功,因而会消耗一定的电能,形成一定的电阻,在电网运行过程中,都会对电流传输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电能传输过程中,也必须要冲破电阻作用,这就会导致一定的损耗与消耗,从而形成线损。②磁场因素作用。变电设备电压改变时要交变磁场,其中会伴随着做功生热的现象,这也会导致一定的电能损耗。
三、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措施
3.1完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系统
健全和完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系统。先健全和完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及时整理和完善历史数据,有用的历史数据进行存档,无用的历史数据要及时清理,这样将配网线损管理的数据有效的整合,为线损管理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进而有效提高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质量。另外,要建立健全管理和维护制度,保证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系统中的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和完整的保存,确保管理的有效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完善配网线损管理监督与考核制度
首先,企业相关领导在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要重视对配网线损管理的监督与考核,制定出一套科学的、合理的监督考察体系。其次,企业领导对监督和考核制度要不断的加深推广,大力宣传管理理念,让每一位员工都能意识到企业的利益和各位员工的利益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很大程度上增强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主人翁意识,在每位员工实际的工作中,将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配网线损的精细化管理不断的深入。最后,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对抄表的点数、抄表的户数、线损情况要真实、准确的进行记录,有效的分析所记录的数据,对于所出的问题要及时解决,让配网线损的管理机制得到良好的应用。
3.3合理利用信息采集技术
基于信息采集系统作用下,充分发挥其监控能力,对被监控的线路和配网进行有效监督,包括线路和配网的用电情况、运行状况以及是否发生异常等。以数据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利用其全面性的信息采集功能,统一规范整理客户表数、应抄户数以及实抄户数等数据信息,并分析确保不同时段下的数据均精准无误,其中包括用电低谷期与用电高峰期。与此同时,注重重要数据的采集,其中包括电压合格率、三相不平衡以及线损率等。针对重要数据而言,其与线损密切相关,若能及时、准确地采集此类数据,则有助于配网线损实现精细化管理。
3.4实施配网线损精细化的全面管理
第一,建立营销管理系统,要将线损管理和营销管理结合在依据营销系统的平台,及时收集各方面信息,对线损管理工作的各种信息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记录,内容包括线损电量、统计和考核等,依据这些信息为线损管理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确保线损管理的精密性和有效性,在营销系统的帮助下,使得电力配网线损系统的管理向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第二,将营销信息化条件作为中间媒介,实现数据管理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对数据进行更高效的处理。线损管理信息统计的基本原则是准确、适时、更新,在这个基本原则的背景下,保证原有数据记录的客观和真实性,然后依据实际情况收集更新信息,扩大系统信息收集范围,及时更新数据,保证信息平台数据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这个基础上再为线损管理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完善线损数据系统,最终推动线损管理的经济化发展;第三,要制定切实有效的营销系统维护制度,保证营销系统的安全性,保证系统数据不受到损害,保证信息平台的安全,为线损管理提供一个可靠的平台。
3.5科学地应用营销稽查监控系统
在电力营销信息化的条件下,如果能够科学地使用营销稽查监控系统,会很方便地达到监控整个配网线损问题的目的。然后对监控数据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并处理相关的线损信息,从而得到有效可靠的线损目标,并依据目标指数开展高效的线损管理工作。与此同时,配合线损管理工作同时开展电力销售工作,通过稽查监控系统的配合,对电网运行中存在的线损状况进行有效的检查和控制。
结语
总而言之,配网线损是配网系统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在电力营销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基础上,用户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迫使用电规模逐渐扩大,且供电企业的供电服务范围不断拓展。在此背景下,配电线损问题得以产生,基于供电需求量逐日增长作用下,受供电服务规模发展影响,以电力营销信息化为基础条件,实现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提升精细化管理效率,有效控制配电线损问题。
参考文献
[1]贾探喜.刍议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
[2]付晓斌.刍议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J].信息系统工程,2014.
[3]李琼.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配网线损的精细化管理[J].山东工业技术,2015.
作者简介
青波(1973.10.19),男,籍贯:四川省南充市,学历: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广安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研究方向:电力营销、电力体制改革
论文作者:青波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3
标签:网线论文; 线损论文; 电力论文; 精细化论文; 条件下论文; 数据论文; 信息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