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教学方法,改进实验状态,使物理分组实验更有趣、更可信、更有效_物理论文

改进教学方式,改善实验状态——让物理分组实验更加有趣、可信、有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信论文,教学方式论文,有趣论文,物理论文,状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认识物理的最有效途径,但由于教师观念及教法上的偏差,实验在实际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大打折扣,许多教师把动手实验变成纸上实验、理想化实验,导致学生对实验兴趣不高,甚至以“陪玩”的心态完成实验任务。为何出现这种现象?又如何应对?本文,笔者试结合实践回答这两个问题。

      一、分组实验存在的问题

      分组实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学生对分组实验兴趣低;(2)实验结果可信度低;(3)实验的效度低。

      学生对分组实验兴趣低,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教学方式不当。绝大多数教师采用“菜单式”教学法(先花大量的时间讲述本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以及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要观察的现象、要记录的数据等,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验步骤完成操作、记录数据、填写实验报告),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机械应付毫无挑战性的问题,思维活跃度低。此外,从实验内容上看,分组实验不管是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还是测量性实验,其实验结论均已确定,留给学生发现新问题的机会不多,学生甚至可以用已有的知识和规律编造实验数据,随意得出实验结论,这也是导致学生对分组实验兴趣低的原因。

      分组实验的可信度低的一大原因,是学生对实验“科学性”的要求理解不到位,他们甚至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实验过程中各种干扰因素没有排除,对仪器精度和量程的选择、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自我要求不高,有这样的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可信度就可想而知了。须重点提及的是,高中物理课程中误差理论介绍不够,没有不确定度概念,也没有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概念,这导致学生在处理实验数据时,根本不能对数据的可靠性进行判别,他们通常认为,实验预期结果都是正确的,实验结论与预想结果不同,那全是实验误差造成的。可以说,误差理论缺失是高中物理分组实验可信度低的最重要原因。

      实验的效度低,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分组实验过程中收获少,分组实验未能达成预期目标。苏州大学物理教学研究所所长陶洪教授,在他的《物理实验论》一书中论述了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1)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创设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的学习环境;(3)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4)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5)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

      二、分组实验改进措施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分组实验应有的作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分享如下。

      1.引入不确定度、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概念

      物理实验离开不确定度、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就毫无科学性可言,实验数据和结果就没有信度,实验也就失去了意义。作为科学学科,物理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科学性,而物理实验更是其科学性的重要体现,用科学严谨的实验揭示自然规律、世界奥秘,用实验所得的客观现象和数据来证实学科规律的正确性,这是物理学科的思维特点。因此,科学性是开展物理实验的基本要求,求真求实是物理实验的灵魂。

      实验误差理论中的不确定度、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是判断实验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的依据,在物理实验中,只有引入这几个概念,才能保证实验的科学性,才能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绝对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一般情况下它是未知的、确定的量。不确定度,是指误差可能存在的范围,这一范围的大小与一定的概率要求或“置信程度”有关,能够用数值表达,它由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组成。相对误差,是指测量值的偏差占真实值的百分比,就是相对误差除以真实值的百分数,表示偏差的程度。由于我国高中课标只介绍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而没有定量方面的内容,因此,分组实验过程中确定实验的不确定度、相对误差的具体值,只好由教师事先设定,学生以此判断实验结果是否正确。

      笔者尝试在分组实验中引入不确定度、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概念以及具体定量要求,学生在分组实验的过程中的表现较以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实验操作过程中注重了科学性、严谨性,兴趣有了显著提升,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实验中得到了较好体现。

      2.改进分组实验教学的实施过程

      分组实验教学过程的设计关系到分组实验的效果。“菜单式”的分组实验方式,将物理实验当做一般知识来传授,只注重动手能力培养,而忽略了实验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这显然不符合教育规律。一般来说,学生完成一个分组实验有下面几个环节:①明确实验目的;②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案;③确定实验仪器及其正确使用方法;④实施实验方案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⑤实验数据处理,完成实验报告。对于物理实验而言,实验原理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学习者只有弄懂了实验原理,才能真正掌握实验的关键、操作的要点,才能合理地选择实验装置、器材和实验条件,才能正确地处理数据、估计误差、得出结论……但是按照现有的教学安排,要在短短45分钟时间内完成分组实验所有环节,教师只能采用“菜单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快速地完成实验任务,这样的效果可想而知。针对此情况,笔者建议把分组实验第①②两个环节放在上一节课完成,剩下环节在分组实验课内完成,这样能很好地发挥分组实验的教育功能。在形成统一认识后,再细致完成实验操作,学生学得靠谱、做得让人放心。

      这种分组实验实施策略,给分组实验教学带来可喜的变化。首先,学生对分组实验有了兴趣,实验过程中学生真正有事可做。真实环境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温度、湿度、实验仪器状态、操作的先后顺序、操作的规范程度等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有了充足的操作和思考时间,学生在实验过程就会发现哪些因素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哪些现象是异常的、哪些操作是不正确的……边操作,边思考,边判断。由于实验中有些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不可预知的,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挑战,它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其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更加注重实验操作过程的科学性,观察也更加细致,实验的严谨程度大大提高。以下,笔者以高一物理“形变与弹力”分组实验学生的表现为例,来说明上述策略给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

      师:下面我们要来研究一根弹簧伸长量x与弹簧弹力F之间的关系。实验装置图如下。实验原理是,当砝码静止时,弹簧弹力F数值上等于砝码重力,这样就测出弹簧弹力的大小F,弹簧的伸长量x可以用刻度尺测量出。现在大家开始实验,要求先测几组数据,然后反馈测量这几组数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小技巧,时间为10分钟。

      教师观察学生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约10分钟后,学生开始反馈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和问题解决方法。

      

:我发现刻度尺不好固定,老歪。

      师:刻度尺歪了,对弹簧长度测量有影响吗?

      

:有影响,一定要把刻度尺调节到竖直位置。

      师:你找到了将刻度尺调节到竖直位置的方法了吗?

      

:找到了,靠在铁架台竖直杆边,然后通过与弹簧竖直下垂方向比较,调整一下就可以做到刻度尺竖直放置。

      师:如果刻度尺没有竖直放置,那么测量出弹簧伸长量x是不够准确的。实验过程要注意减小实验误差,提高测量准确度。还有谁有新的发现?

      

:我对如何测量弹簧长度很纠结。实验弹簧构造两端是弹簧丝,没有卷曲,应该不算弹簧部分,如果只测量弯曲部分的长度,比较困难。

      师: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那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弹簧两端直线部分随弹力变化而伸长情况比弯曲部分小得多,它在实验中微小的伸长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我们在下端直线部分加上一小指针,由小指针位置变化就能读出弹簧伸长量x的多少,这样就不需要测量整个弹簧长度。

      师:这个解决方案很好,弹簧悬点位置在测量过程不变,只要记下下端指针原始位置刻度,就能测得对应弹簧伸长量x。大家实验过程中可以采用这种高效、准确测量弹簧伸长量的方法。

      

:实验时我发现砝码不容易静止,老是上下运动,不好确定指针的位置。

      

      师:砝码没有静止,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吗?你们小组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实验中测量弹力大小的方法是利用二力平衡,也就是砝码静止时,弹力大小才能等于砝码重力,如果砝码在运动(变速运动)中,弹力大小就不会等于砝码的重力,所以实验时一定要让砝码静止,砝码静止后,我们才能测量弹簧伸长量。让砝码停下的有效方法是用手轻触砝码。

      师:大家操作时要仔细观察:手放开后,砝码是否能静止。要控制好实验条件,这点在实验中是十分重要的。还有谁有新发现?

      

:我们小组发现,砝码较少时(弹力比较小),弹簧伸长量较难测,而且数据变化规律跟后面的数据变化规律不同。

      师:其他小组是否也有这样的情况?

      

:我们小组也是这样,好像弹力F与伸长量x不成正比。

      

:我们小组没有这样问题,数据很好,弹力F与伸长量x成正比。(约三分之二的实验小组有上述现象,三分之一小组没有这一现象。)

      师:请同学们在后续实验过程中,注意实验操作的科学性,并记录下你们实验所用弹簧的原始状态,是松弹簧还是紧弹簧,然后再解释出现的现象和问题。请同学们继续完成实验。

      这节实验课中,学生始终专心致志、兴趣高涨,实验操作过程中更是谨慎有加,他们对实验数据充满敬畏,能从对异常数据的分析中发现问题、得出结论,体验到了实验带给自己的无穷乐趣。

      把分组实验第①②两个环节放在上一节课内完成,学生对分组实验的态度、投入程度有了明显改观,学习效果、实验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笔者以为,在高中阶段引入不确定度、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概念,在分组实验中将“一步到底实验操作”的教学策略改为“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及时插入反馈、交流”的分步实施策略,就能让物理分组实验更加有趣、可信和有效,充满生命活力。

标签:;  ;  

改进教学方法,改进实验状态,使物理分组实验更有趣、更可信、更有效_物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