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效果探究论文_邓相桃

(四川成都市金牛区妇幼保健院 四川 成都 610031)

【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78例作为研究组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分为研究组39例及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取米非司酮、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采取米非司酮、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妊娠终止成功率(97.44%)较对照组(82.05%)更高(P<0.05);研究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恢复至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米非司酮、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效果较优,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宫腔镜;剖宫产瘢痕妊娠

【中图分类号】R71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3-0117-02

剖宫产瘢痕妊娠是一种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主要是指存在剖宫产史的孕妇,胚胎着床于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是剖宫产远期并发症之一。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并无明显特征,容易被误诊为先兆流产[1]。一旦出现子宫破裂,可能会导致严重出血,威胁到患者生命健康。为探究剖宫产瘢痕妊娠有效治疗方法,我院对39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采取了米非司酮、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2]:所选入患者均符合剖宫产瘢痕妊娠相关诊断标准,均存在剖宫产史、停经史,伴随或不伴下腹疼痛、阴道不规则出血,子宫下段切口存在孕囊。所有患者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2]:存在认知障碍、精神障碍者;存在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者;存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

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9例。研究组年龄为23~33岁,平均年龄为(28.6±3.2)岁,停经时间为32~62d,平均停经时间为(46.9±2.8)d;对照组年龄为22~34岁,平均年龄为(28.8±3.4)岁,停经时间为31~64d,平均停经时间为(47.3±3.2)d。两组患者在年龄、停经时间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口服米非司酮片(国药准字H20010633,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50mg/d,连续用药5d;甲氨蝶呤(国药准字H33021155,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入院后1、3、5、7d肌肉注射,50mg/d,次日肌肉注射亚叶酸钙解毒。7d为1个疗程,期间对患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进行监测,若第1个疗程效果不佳,再实施第2个疗程。

研究组采取米非司酮、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治疗,米非司酮、甲氨蝶呤用法与对照组一致。用药后,当患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下降幅度达到50%且孕囊体积明显缩小时,即可实施宫腔镜手术。术前给予米索前列醇放置患者阴道处,促使宫颈软化,进行全麻。采取扩张器扩张宫颈,膨宫压力设置为90~120mmHg。缓慢置入宫腔镜,借助宫腔镜观察宫颈管内口及宫腔情况,并观察妊娠组织性状,彻底切除瘢痕妊娠病灶,若创面出血较多可采取电凝止血。术后给予抗生素抗感染,并给予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妊娠终止成功率以及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恢复至正常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当中有关数据通过SPP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妊娠终止成功率对比

研究组妊娠终止成功率为97.44%(38/39),对照组妊娠终止成功率为82.05%(32/39),研究组妊娠终止成功率较对照组更高(χ2=5.014,P=0.025)。

2.2 两组患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恢复至正常时间对比

研究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恢复至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处存在微小缝隙,胚胎可进入缝隙当中并植于瘢痕内。孕卵会植于子宫肌层当中,随着妊娠发展,不断增大的妊娠组织会影响子宫血管,若子宫血管出现破裂,将导致出血症状,会威胁到患者生命健康。以往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主要采取保守治疗方法,通过米非司酮、甲氨蝶呤等药物来抑制蜕膜组织生长,使蜕膜变性、坏死,但也有研究表明[3],部分患者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本研究中,研究组采取了米非司酮、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治疗,从结果来看,研究组妊娠终止成功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恢复至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与相关报道结果相似[4]。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宫腔镜术可清晰地观察到胚胎种植位置及周围组织血管分布,将坏死、脱落并突向宫腔残余的妊娠组织彻底清除,在直视下通过电凝进行创面止血,手术成效较好,可一次性清除宫腔内容物,避免了二次清宫,且创伤较小,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妊娠终止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宁.宫腔镜联合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7,14(10):93-94.

[2]张利鸽,杨俊霞.宫腔镜联合甲氨蝶呤加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2):1809-1810.

[3]杨伟晓.宫腔镜联合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切口妊娠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04):709-710.

[4]李玉玲,侯杰.宫腔镜联合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对子宫切口妊娠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19(12):1510-1512.

论文作者:邓相桃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  ;  ;  ;  ;  ;  ;  ;  

米非司酮、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效果探究论文_邓相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