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城市学院,110112)
摘要:首先论述旧城区改造中街道小型建筑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提出在旧城区改造中街道小型建筑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接着阐述如何通过有效的街道改造方式提升其城市文脉的继承关系,体现文明城市的特点。
关键词:旧城区改造 街道小型建筑
一、引言
城市街巷是形成城市形态的主要架构,是城市交通的动脉,也是市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它不仅影响着城市的整体风貌,也体现着城市的生活质量。城市街道景观建筑在城市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对城区街道小型建筑的设计和研究。对街道的改造以及对街道景观的设计是城市改造的主要部分,只有将这些改造好,旧城区才能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二、旧城区改造中街道小型建筑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实用原则
这些小型建筑的建设不能只从美观方面来考虑,我们应该追其根本,从实用的方面来考虑。而衡量一个街道小型建筑是否实用,第一要素就是看这些小型建筑是否与人类的活动要求相一致。街道小型建筑的设计首先要考虑人的感受,人们在街道上行走,要考虑尽可能地给人们带来便利。比如人们走累了可以有坐的地方,座椅要尽可能地设计在荫凉处;在街道两旁都应该设计垃圾桶,不仅方便人们扔垃圾而且还保护了环境;为了吸引游客还可以在街道设计新颖的建筑,让人感觉眼前一亮,同时加大线上线下的宣传力度,这样很多游客才会慕名而来。
(二)突显当地特色原则
街道景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街道是联系城市交通道路与我们生活空间的纽带,街道文化从另一个方面体现出城市特色和人文景观。我们在进行街道改造过程中应该要抓住城市的特点,街道中的小型建筑也要符合城市特点,能充分表达当地的文化特色,彰显城市文化,体现市民的精神面貌,使城市和建筑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道独特的城市景观。
(三)秉承传统和创新的原则
在旧城区改造过程中,街道小型建筑是其主要内容,所以我们在进行小型建筑设计时应该突显旧城区的传统文化,做到继承传统才能推陈出新。随着社会地不断进步,有些城区需要改造,街道以及街道景观成为首要翻新的内容。但是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不应该摒弃传统,对于好的文化要保留,不好的文化要去除。同时应该推陈出新,为城市注入最新的活力,才能体现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例如云南省的大理,是远近闻名的古都和旅游圣地,大理古城更是游客们必逛的夜市。其中以人民路为例,以前人民路上的房屋都是居民住宅,而且这条路上有三所学校,所以人民路真的如名字一样是当地人民的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理古城更加胜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西南角的一个小城市,他们给古城注入了新的活力。世界各地的年轻人聚集在这里,地摊文化由此兴起。人民路已经不是当地人的路,而是全世界人民的路,许多外地人选择留在这座城市。他们向当地人租用房屋,开一些卖小玩意的商铺,由于有些房屋年代已久,显得很是破旧,但是在他们的手下,他们把房子变得很复古,让房屋焕发另一种生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们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简单改造,既没有改变大理白族建筑的特色,又为它注入了新时代的魔力,使它焕然一新。现在人民路街道两旁能开的商铺全部被租出,白天夜晚游人络绎不绝,尤其到了晚上,路上的酒吧几乎坐满了人,一边散步一边听着各式各样的民谣。对于长期生活在快节奏下的大城市里的人来说,在人民路上行走也是一件极其享受的事。
三、旧城区改造中街道小型建筑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道路设计一般先将车放在第一位,忽视了街道小型建筑的设计。道路上许多地方都被划上了停车线,因而没有太多的空间留给其他建筑,也没有兼顾行人的要求。当前道路交通设计没有遵循一定的规律,大量的车、人穿插在一起行进,显得很混乱、无序。而外国的街道不仅宽敞而且街道上有许多建筑,成为了城市的一道亮丽的的风景。
(二)不能展现当地的特色。许多旧城区进行改造时为了图方便,照搬别的城区的景观建设,导致城市景观千篇一律,对人们没有吸引力。有些建筑不仅没有突显城市特色而且让街道与城市分离,显得格格不入。
(三)没有重视“场所”的建设,每条街道的建筑都应该不相同,结合街道特点设计相应的街道建筑。注意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才能建设好美丽城市。
四、旧城区街道小型建筑的设计方略
(一)强化旧城区街道建筑的城市文脉关系。旧街巷作为城市风貌的有机组成部分,协调同城市文脉的关系是改造的前提。文脉就是“一种文化的脉络”,对于旧城区街道建筑的设计,无疑要把文化的脉络作为背景。旧街巷文脉的继承体现的是对城市文化“上延下伸”的一个过程,“上延”指的是要承接传统文化记忆,“下伸”则体现的是现代的街巷形象特点与语义表达方式,体现城市所具有的当代形态特征,从构造、形态、材料以及审美上展现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二)合理配置建筑,满足人们多元要求。人们在设计建筑时,应该进行多方面考虑,考虑不同人们的需要,在街道改造中合理配置小型建筑。例如对于老年人来说街道就是他们平常散步的地方,他们也更喜欢花花草草,街道绿化应该是首要的,其次应该有休息去,老人们喜欢饭后出去走走,走累了坐下和几个朋友聊聊家常,所以休息椅也是必要的。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喜欢新鲜的东西,一些新奇的小型建筑往往能吸引年轻人的眼球,拍照发微博、晒朋友圈成了他们的日常。而小孩子比较喜欢小玩具,可以设计一些供小孩玩闹的建筑,让城区的孩子体会到没有游戏机的乐趣,同时也能让他们交到更多的小朋友,父母在陪孩子的同时也能与其他父母聊聊养儿育女的心得体会。对于不同年龄阶层的人们,街道建筑应该要得到合理的安排,可以将不同年龄阶层的建筑分布在不同的三个街道,即进行划区建筑的设计。
五、结语
街道建筑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整体风貌,只有符合人们需要、具有科学设计的建筑才能促进城市景观的健康发展。设计好街道小型建筑才能改造好旧城区,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经过多方的努力改造好街道以及旧城区。
参考文献
[1]《城市街道景观改造设计策略》郑源宏。
[2]《城区旧街道景观改造的现状与思考》冯振平7.
论文作者:李钟希 吴东曼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街道论文; 建筑论文; 城市论文; 城区论文; 景观论文; 文脉论文; 大理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