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我国村级先进党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村级论文,改革开放论文,启示论文,党组织建设论文,先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26[2008]03-0035-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村级党组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村级党组织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中央提出的农村发展战略目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在带领亿万农民发展农村经济、创建文明村镇、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发挥了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涌现出了诸如北京市的窦店村、韩村河村;江苏省的华西村;山东省的新牟里村、岜山村、沈泉庄村;吉林省的红嘴村;湖北省的洪林村;广东省的南岭村、万丰村;黑龙江省的兴十四村;山西省的大寨村;河北省的槐底村、沙流河村;河南省的刘庄村、南街村、竹林村、西辛庄村、小冀镇、平乐村、小寨村、孝南村、龙堂村、水南关、桑坡村、豢龙村等一大批村级先进党组织。这些村级先进党组织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带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一、改革开放30年我国村级先进党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
调查表明,这些先进村、小康村在发展本村经济、加强自身建设、民主政治和社会文明建设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以下许多成功的经验:
1、都能按照新时期选拔干部的方针、标准和原则,推选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群众基础厚的支部一班人和一个好“班长”
无论是刘庄、华西、大寨等老先进,还是南街、竹林、南岭、滕头、韩村河等新典型,都能够自觉运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研究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抓住“发展才是硬道理”、“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标准,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干,抓住一切机遇,加快发展自己。
一是这些先进村的领导班子尤其是支部(总支、党委)书记思想解放,有创新精神。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都能够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突破口,实事求是,敢于创新。他们针对农民群众或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安贫乐道”、“小富即安”、“急功近利”、“怕担风险”等思想观念和传统思维定式,坚信思想观念是总开关,一旦解放思想,转变了观念,没有项目可以找到项目,没有技术可以引进技术,没有资金可以获得资金,没有人才可以招揽人才。吴仁宝通过华西村思想解放大讨论,集思广益,从本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选准了适合本村实情的经济发展思路。
二是这些先进村的村干部尤其是党支部(总支、党委)书记都具有强烈的“领头雁”意识和奉献精神。调查表明,先进村的支部(总支、党委)书记,不管是男是女,不管年龄大小,不管文化程度高低,都能在允许个人“先富”的氛围和重视物质利益的社会环境中,不为金钱、名誉、地位所动,都有强烈致富本村的政治责任感和领导群众奔小康的经营管理能力,都有先群众后自己的奉献精神和廉洁自律、作风端正的品质,都能够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较好地处理带头致富与带领群众致富、家庭致富与搞好村务的关系。正像刘庄村的史来贺说的那样:“当干部是为群众谋利益的,不光要劳动带头,吃亏也要带头”①。他们的这种奉献精神,深受村民拥护和爱戴。
三是先进村的干部尤其是“班长”都有带领村民致富的能力。他们都有以下五种基本能力,即:第一,带头学习和组织学习的能力。能面对农业、农村面临的严峻挑战,带头加强学习、带动班子成员学习、组织身边的群众学习有关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基础建设、生态建设等农业发展最前沿的知识和信息。第二,率先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他们能结合村情、户情,通过致富能手发挥示范、引导、带动作用,逐渐扩大致富队伍,能积极主动掌握致富信息,引导农民宜种则种、宜养则养,能认真研究组织农副产品进入市场的方法,积极寻找增收致富的途径。第三,发扬民主和善于集中的能力。这些村党支部书记都能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要求,给班子成员发扬民主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善于集中大家的正确意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第四,驾驭全局和抓好具体工作的能力。这些村的支部书记面对农村发展经济、基层党建、精神文明、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拥军优属、小康建设、扶贫攻坚、税费改革等大事,都能统筹兼顾,合理地安排工作,既管好大事,又能处理好小事。第五,管好自身和带好队伍的能力。这些村党支部书记都能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党员干部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能从自身做起,营造和谐健康的工作环境。
2、把领导本村经济发展作为党组织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切合本村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
一是能充分发挥本地自然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确定本村经济发展思路。如,河南省临颍县的南街村,利用本村及其周围都是平原产粮区的优势,围绕粮食做文章,搞农产品加工,从而形成了以方便面厂、食品厂、面粉厂为主的粮食深加工业,实现了“靠玩泥蛋起家,靠玩面蛋发家”的愿望。再如河南省的刘庄村,在改革开放初期,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从实际情况出发,保留了集体经济的优势,革除了生产上某些方面的“大呼隆”和分配上的“大锅饭”,同时吸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验,成立了刘庄农工商总公司,实行了“综合经营、专业生产、分级管理、奖罚联产”②集体专业联产承包责任制。既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调动了个人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二是采取一业带百业、滚动发展方式,充分发挥“龙头”和“骨干”企业的辐射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业带动多业上、多业辅助一业兴”、互相配套、互为依托、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如韩村河村以北京韩建总公司为龙头,向水利水电、市政园林、绿化、古建以及管道、高速路等施工领域拓展,把韩村河发展成为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家家户户可以接待游客的现代化小城镇。三是坚持以集体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如刘庄、南街等。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时,能从当地实际出发,在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扶植并发展了一些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形成了集体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形式如河南省临颍县的龙堂村,在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鼓励支持传统的“柳编业”,并采取措施扶持个体经济乃至私营经济的发展,从而形成了“集体带着个体上、个体绕着集体兴”、“多轮驱动、多业并举”,多种经济成分同台唱戏,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龙堂之路”。四是确立“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系统观念,走农工商一体化的经济发展路子。这些村在发展村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的同时,逐步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并适时地把分散、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到统一规模经营的科学轨道上来,形成集约经营,从而迈上了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之路。
3、能够适应农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不断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
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村级党组织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挑战和机遇,这些先进党组织都能结合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在加强和改进村级党组织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一是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适时地、合理调整农村党组织的设置。二是从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村办企业或乡镇企业中培养和选拔懂管理、会经营的村、组、厂、企干部,增强了农村党组织驾驭市场经济、带领群众奔小康的能力。这些先进村在选拔村、组、厂干部时,既注意很好地处理德才之间的关系,克服“能人为官”、“首富为官”的片面性,又注意选拔干部的程序,改“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从而增强了村级党组织驾驭市场经济、带领群众奔小康的能力。三是注意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强化民主监督机制,调查发现,都有党员活动日制度、政务公开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党员议事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务公开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双致富活动责任制。此外,还有支部书记职责、组织委员职责、宣传委员职责、党支部的任务、优秀党员条件等,并硬化上墙,比照执行,使这些村的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的路子。四是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带动”作用。这些村都能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有益的探索。教育内容上除了加强宗旨教育、党性原则教育外,还加强了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勤劳致富本领的教育;教育方式也更加多样化,特别是注意运用电教设备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增强了教育的直观性和实效性。通过教育,使党员认识到自己的“特殊身份”,从而出现了“有职党员领着干,无职党员比奉献”的好现象,党员的“两带”作用和先进性发挥较好。
4、建立适应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体制
这些村不仅党的自身建设搞得好,而且都能结合本村实际,积极探索和尝试村级组织新的管理体制。一是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在强化村党组织核心领导地位的同时,保证其他村级组织能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这些先进村普遍实行了党支部(总支或党委)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重大问题由领导班子集体决定,然后分工,负责落实。有些村采用“联席会议”的形式,有些村采用“天天会”制度,有些村采取支委兼任其他村级组织和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办法。这些方法既保证了党组织对重大问题的核心领导地位,又可使其摆脱日常繁琐的行政事务,也使其他组织能按各自章程的规定,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二是建立健全各个职能部门。这些先进村都能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强化村民委员会的自治功能,认真落实“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村民委员会成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三是建立健全经济服务组织和妇代会、共青团、民兵等组织,使他们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
5、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的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
这些村物质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村民的物质生活富足,基本上成为省里乃至全国闻名的“亿元村”。同时,他们也非常注重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把培养新型农民当作大事来抓。一是非常注意精神文明的阵地建设,建有“文化科技大院”、“农民文化宫”、“俱乐部”、“图书室”等,并称之为“富脑工程”。二是注意加强对村民尤其是党员干部的政治、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经营管理能力和村民素质,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三是联系实际,对村民进行基本路线、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以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民主法制教育。四是抓精神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抓典型、树标兵,抓村风、树形象,注意营造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五是在注重思想教育的同时,加强行政管理,使思想教育和行政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6、都有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
艰苦创业是所有先进村的共同经验。这些先进村都不是凭借什么“速成法”在一夜之间暴富起来,而是经过了长达几十年的艰苦创业史。华西村的发展史最能说明这一点。走进“华西之路”展览馆,可以看到一幅幅略呈黄色的照片,记录着当年赤脚下田的吴仁宝、压在“铁姑娘”肩上的重担、简陋的农民夜校……华西村的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始终保持着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革命斗志,保持着废寝忘食、忘我工作的革命干劲,时时刻刻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全心全力推动着华西前进的车轮。华西村的“村民守则”是艰苦奋斗,团结归口,服从分配,实绩到位。华西村的《十富赞歌》里有一句:“节俭富——精打细算聚财富”③。艰苦奋斗,是华西人的优良传统和传家之宝。
二、改革开放30年我国村级先进党组织建设带来的几点启示
1、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围绕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个中心任务,中央对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了许多新的部署。1982年1月,中央批转了《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提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团结广大群众前进的核心和战斗堡垒”。1985年,全国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对适应农村改革需要,大力抓好农村党员教育,调整和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这一时期,我国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状况有了较大改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新世纪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这个重要任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1990年8月,中央有关部门在山东省莱西县召开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确立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的工作格局。1994年中央召开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会后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决定用三年时间集中整顿处于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的村党支部。1999年,中央制定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2000年12月到2002年6月,在全国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以实现中央关于“让干部受教育、使农民得实惠”的要求,明显成效。农村基层党组织为这一时期我国农业基础地位的进一步巩固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进一步推进起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2003年,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意见》,对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对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党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证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直接关系着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农民的福祉,也关系着整个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任何时候都要高度重视,大力加强。
2、村级党组织必须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工作重点
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以上列举的先进村之所以能实现共同富裕,第一位的因素是发展了生产力,实现了工业化而不是其他。因此,发展农村生产力是村级党组织的首要任务。先进村的发展实践证明,走农村工业化道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出路。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加快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重中之重,正确处理村容村貌的改变与农村产业发展的关系,把新农村住宅建设与不同地区的产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千方百计加快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农村产业发展,为小康住宅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3、发展集体经济、壮大集体实力是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保证
许多先进村的实践证明,在经济落后的贫困村,集体穷,个人穷,任何个体的、分散的力量都没有使全村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能力。只有走集体道路,才能把全村家家户户零散的财力、人力、物力、智力及时高度地集中起来办大事,才能像滚雪球那样,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先进村的情况正是这样,在改革开放之初,华西等村没有把集体的财产量化到个人,坚持走发展集体经济的道路,才有可能集中财力、人力、物力、智力抓住机遇办企业,搞发展。而在当时短缺经济的情况下,谁有财力、人力办企业出产品,谁就能赚钱,而越赚钱村经济实力越雄厚,就越有能力扩大规模,加大投入,就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断搞技术改造,上设备、上水平、上档次,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就越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不断向生产的广度深度进军,形成良性循环,不断取得集体经济大发展。
先进村的实践证明,走发展集体经济和共同富裕道路能最快最好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前大多数村是“空壳村”,基本上无集体经营项目,这样一来,村级党组织不但不能为农民谋福利,而且个别村组自身运作中的一些必要开支费用向农民摊派,严重影响干群关系。如果集体经济雄厚,给群众提供各种福利,使农民群众(也包括党员)从集体经济的发展中得到实惠,在这里,党组织的吸引力强,说话管用,办事通畅,干群关系密切。在华西、南街、刘庄、窦店、韩村河、南岭、滕头这些实现了共同富裕的村子里,村级集体经济是群众共同享有的物质财富,是群众抗御天灾人祸借以依托的重要力量。群众的住房由村子里统一分配,不缴钱或者缴一少部分的钱。基本上做到了“小有教——从幼托到中学免交学费;老有靠——农民享受退休金;房有包——花园别墅楼由集体承包建筑;病有报——看病定额报销”④。只有把乡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农民才能更广泛更深刻地体会到农村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更有利于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只要有利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事,就要放开胆子,放大步子去干。要抢抓机遇,找准路子,调动广大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以市场为导向,消除一切束缚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并以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否有利于改变农村面貌和保持农村稳定作为发展的试金石,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推动集体经济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建设更加富裕的小康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动摇的目标。但实现的方式、途径和模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多姿多彩。中国之大,不可强求一律,拘于一种形式。实现共同富裕、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间、步骤也应允许有先有后。不顾条件的“一刀切”、一种模式,我们吃过大亏,决不能再去重复。
4、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的关键是建设好村级党组织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最根本的是要把村领导班子建设好,关键是要有一个事业心强,有经济头脑,有经营能力的好支部(总支、党委)书记。要认真总结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经验,进一步加大措施,搞好村级领导班子特别是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建设,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在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的配备上,应该坚持“四选四不选”的原则。即:一是选政治素质好、身正行端的人,对只想从“执政地位上”捞好处,不想为群众谋福利,思想意识不健康或是阳奉阴违、搞团团伙伙的人不选;二是选思想解放,事业心、责任心强的人,对浑浑噩噩、思想保守、混日子的人不选;三是选有奉献精神的人,对谋私利、图实惠的人不选;四是选有胆识、有闯劲、干实事的人,对华而不实、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的人不选。只有这样,才能使有本事、靠得住、群众拥护的人进入党支部班子,有效地改善村级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同时,还要大力提高支部成员的素质,吸收一些懂科技、会经营的党员进入支部班子。在对他们大力开展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认真进行科技知识、管理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的教育。使支部成员不仅政治上强,而且在经济上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
5、转变领导方式,解决好党的领导和民主管理的关系
村级党组织要转变领导方式,学会运用民主和法制的方法,把群众紧密团结在村级党组织周围。第一,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农民正确行使权力和积极履行义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当前,最重要的是农村党员干部要带头以身作则,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模范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心中时刻想着群众、关心群众、尊重群众,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第二,要加强和改进在村民自治条件下党的领导的方式和方法。在村级事务决策上,要建立“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凡是重要问题,要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群众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工作落实上,要建立党支部向党员、村委会向党支部、村委会向村民代表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制度。要把村民自治与加强党的领导统一起来,把自觉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贯穿于实施“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全过程,切实做到在民主选举中反映民意、在民主决策中集中民智、在民主管理中实现民愿、在民主监督中凝聚民心。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村委会成员的罢免、辞职和补选,制定出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规定,加强对部分素质不高的村委会成员不规范行为的监督和约束,确保其依法行政。第三,要进一步提高农村民主管理的水平,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农村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议事制度,进一步明确议事的内容和程序。要抓好“一事一议”制度的落实,严格实行村内议事规程,筹资筹劳上限控制、管理方式、监督措施等项制度,避免“一事一议”流于形式。
6、村干部的自我克制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与群众同甘共苦而又负责任的领导群体,是许多先进村事业成功的关键所在。这一点对于目前的中国农村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事实证明,许多先进村之所以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领导者群体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和其他村民比没有本质区别,这就使得广大村民信任他们,支持他们,团结在他们周围。华西村的“老当家”吴仁宝说的好:“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不过吃三顿饭;房子豪华独占鳌头,一人也不过占一张床。”⑤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三十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做到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领全村最高奖金。王洪斌在南街村富裕后定工资时,就给自己和几个村干部定了每月二百五十元的工资。他说,“我们既然当了干部,就要为人民服务,不能又当官,又发财。我们拿‘二百五的工资,发扬‘二百五’的精神,发挥‘二百五’的干劲,当‘二百五’式的傻瓜,把南街村的事办好。”正是这种“二百五”精神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促进了南街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注释:
①刘庄:创造奇迹,走向辉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10-10
②邹文珠.50年红旗愈飘愈艳靠什么——刘庄村党委加强作风建设的启示.党建[J].2001(12)
③韩小蕙.走进那片热土——华西村见闻[N].光明日报,2006-01-24
④李兰英、张吉明.论农村改革中富裕村的基本特点及启示[J].中华魂,2005(12)
⑤林建公.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J].是与非,2006-07
标签:农村改革论文;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论文; 党组织论文; 集体经济论文; 三农论文; 发展能力论文; 农村论文; 农民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 经济学论文; 共同富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