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村景观可以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并达到极好休闲观赏价值、生态价值、经济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的一种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方式,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融入乡村元素,能够满足当下人们对于田园生活和多元化休闲体验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实现园林创建中所应达到的经济、人文与生态统一的多重设计目标。本文就结合乡村景观设计的原则与价值,探讨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的方法与要点,旨在为现实提供借鉴。
关键词:园林规划与设计;乡村景观;原则;方法;价值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工精心打造的城市化园林景观已经满足不了当下人们对于田园生活的日渐向往,为了达到风景园林设计的自然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实现景观观赏性和娱乐休闲体验性的和谐共处,在园林的规划与设计中会更多地融入以农业活动为基础的自然元素和人文元素,在景观的空间排布中也会更多地参考周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形成代表一方乡土的美好景致与功能化创设。
1.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的价值
首先,乡村景观能够丰富生物的多样性,实现对园林自然特色的拓展和美感立体感创设,达到景观丰富性与功能延伸性的和谐统一;
其次,乡村景观能够实现风景园林的文化内涵,赋予了园林设计更多的景观多样性和差异相容性,获得不同主题下园林空间的感官及体验内涵,极大丰富了园林规划与设计的价值,维持了园林景观的特色,让人们深处乡村田园之中感受当地风土人情的厚重积淀,赋予景观更多的教育价值;
再次,在园林规划与设计中融入乡村元素,是体现园林设计中“以人为本”规划要点,在给予人们美好的感官体验的同时,满足人们更多心灵上的追求,将人们的行为与活动更好地融入景观之中,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最后,乡村景观能够很好地利用已有的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并就地取材于符合本土特色的物品制作景观小品,如果规划设计得当,能够极大节约园林的建设成本和保养维护成本,达到生态性与经济性的和谐统一。
2.在风景园林规划中融入乡村景观的原则
2.1生态性原则
乡村景观的设计必须尊重当地及周边生态环境,将农业用地和荒地进行保护性的开发,遵循当地的气候及自然环境条件,尽可能充分保留原始自然生态及人文景观,保护珍稀物种、绿地植被、湿地、河流、湖泊,在为人们提供休闲观光场所的同时,为花鸟鱼虫提供适宜的栖息之地,不过多进行装饰性种植和建筑规划,达到景观美化和生态保护的动态平衡。
2.2经济性原则
乡村景观设计的经济性原则一方面是对其生态性的有效延伸,为了更多地实现自然风土人情的美好缔造,必要对当地已有的景观进行美感和功能化创设,从而避免了过多外来装饰性物种的引进,园区道路、农田和景观小品的建设也会遵从乡村风格的原始情怀,因此,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会有效节约施工及维护的成本,带来园林建设的经济性[1]。
2.3区域乡村特色及园林整体风景和功能的融入性原则
乡村景观设计必要遵从当地具体的风土人情,遵循当地农畜产品种植、养殖规律,维护乡村人文景观的特色,与此同时还要保证风景园林景观与乡村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保护地域景观的特性同时,将人工的景观的改造与自然、人文景观有效融合,打造自然而又恬静、悠闲而又怡人的园林风景。
2.4功能性原则
乡村景观设计除了要达到必要的休闲、观赏、休憩功能以外,还要充分利用传统的农耕生活的元素,实现农业种植、采摘、畜产品喂养、农副产品加工以及农耕及自然教育等功能,丰富人们的景观文化体验,达到对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3.在园林规划中融入乡村景观设计的元素要点
在园林规划中融入乡村景观设计需要不同种类乡村元素的有效融入,但在元素的选择中需要服从于园林的整体布局,将极具当地特色的景观及事物有效编排进不同空间的景致规划之中,与此同时还要辉映园林整体规划的初衷,达到对园林功能的补充性创设,而不能自成系统,过分注重乡野农耕的自然特色,忽视了艺术美感和空间的设计合理性,所以在园林规划中适时引入乡村景观元素是要服务于园林景观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在自然元素和人文元素的选择中也就有了更多设计选择。
3.1乡村景观的自然元素
主要包括乡野道路、山石洞窟、茂密古树、竹林、荷塘、水库、溪流、古井等,不仅可以提高园林规划的立体感,增强人工园林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性,而且打造修饰起来造价较为低廉,通过合理的空间编排和型质创设就能够达到古朴,雅致、悠闲的视觉观感。乡村景观中自然元素的运用详见图一:
图一
3.2乡村景观的人文元素
主要包括农事器具、农作物、农耕建筑及砖瓦材料、磨碾石雕、木柴等,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其有效的改造利用,形成独具特色的景观小品、道路铺装,另一方面还能拓展园林规划中功能性的创设,达到对于多样化园林体验的塑造。乡村景观中人文元素的具体运用详见图二:
图二
4.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乡村景观融入的具体策略
4.1园林的选址要点
具有乡村景观特色的园林选址一定要同时具备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和交通等基础设施便利等条件,能够有效利用当地独具特色的园林绿化基础,依托周围良好的自然环境,还要拥有可继承和传扬的特色饮食文化、生产习俗、生活习惯、节令节庆、民间工艺等[2];同时园林选址必须具备或可具备配套的交通、餐饮、旅游服务、医疗救助等基础设施,从而实现园林服务于人的基本特性。
4.2园林空间规划中风景园林与乡村景观的和谐统一
为了实现园林空间“点”、“线”、“面”空间立体感的和谐统一,就需要在景观要素的配套编排与自然景观的有效利用和改造中下足功夫:通过园林风景植物与季节性农作物的搭配种植,实现不同季节色彩的强化渲染,在景观小品中合理融入水井、石磨、水车、耕具砖瓦装饰等、在长廊等休息区域增设丝瓜等藤蔓花架,达到景点的丰富与合理;通过树篱、高矮自然植被的分层掩映,以及不同果树、农作物随地势的起伏和颜色的变化,达到线型空间的合理打造,营造出富有变化的道路及休闲景观;通过人工打造的景观花卉、草地型制,以及合理改造的本土原野、花海等不同色彩变化的面型空间设计,营造一种安适又恢弘的田园风景,达到园林整齐、规律又极具自然的特性创设。
4.3园林规划中融入乡村景观的形态组织要点
园林景观的形态组织讲究动静结合,不仅要达到视点固定到的每一个景观都具有很强的审美感受,还要通过乡野原始景观的美好延续以及农耕文化的合理融入,让山水田园在幽静、纵深与广阔间给人心旷神怡之感;另外在静态景观之中,通过不同区域空间的合理布置,有效实现起景、高潮、结束的景观体验全过程,将园林风光、村镇院落、种植体验等区域的划分融入景点的起承转合之中,丰富人们游赏的过程体验感[3]。
4.4在园林整体规划中注重乡村文化的整体性体现
如果要在园林的整体规中更好地体现乡村景观,不仅要在景致的设计与打造上合理融入乡村元素,还要注重乡村文化体现的完整性。乡村景观不能只体现在某个局域范围内,通过园林入口、标识标牌、文字介绍以及功能演示等方面来塑造乡村文化的连贯性,让每一处园林景观都有着文化暗示,从而提高风景园林的文化性和历史性。
5.结语
将乡村景观有效融入进风景园林的规划与设计之中,是当下人们对于园林生活过程体验性与休闲观赏性需求的重要体现,园林景观设计应坚持生态、文化保护和人性化功能设计的有机统一,充分实现园林建设的自然性、经济性与社会性。
参考文献:
[1]康志林.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8(6).
[2]陈应平.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J].建材与装饰,2018(17).
[3]常永平.刍议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人[J].绿色科技,2018(3).
论文作者:李飞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景观论文; 乡村论文; 园林论文; 元素论文; 自然论文; 园林规划论文; 风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