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化研究论文_樊文博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化研究论文_樊文博

青建集团股份公司 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质量不断提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视,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和增强施工作业技术来优化和完善建筑工程质量。下面文章重点以后浇带施工技术为例,通过分析现阶段后浇带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来改善其施工技术的不足,进而为建筑工程质量提供保障。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化

引言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仍然会面临一些问题,如果不加以研究和解决,那么势必会影响建筑的整体质量。由于我国地形和气候的影响,房屋建筑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受到气温的影响,很多建筑材料在早晚温差的影响下,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刺激下形成热胀冷缩,因此房屋就很容易出现裂缝,而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出现可以很好的解决房屋裂缝的问题。

1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主要作用及功能

现代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材料的利用过程中以混凝土、钢筋等主要的力学承重材料,因而在建筑物的主体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其自重的原因,在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并不是绝对均匀的,不均匀的沉降在建筑物中造成裂缝等问题。因此裂缝的成因以及混凝土结构的弊端已经十分的明显,但是在现阶段混凝土材料依然是最好的建筑材料。为了解决裂缝的问题需要在不均匀沉降的相关方面进行研究,以减少裂缝的出现。在施工裂缝的处理弥补的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长期的弥补工作会增加墙体的负重,对于墙体的承重能力产生影响,也增加了应力的负担。而后浇带施工技术就是避免裂缝产生的最好的方式,从而提升整个建筑物的质量。温度裂缝的成因是在温度的影响之下,由于阳光暴晒等因素出现的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混凝土在此过程中出现自身的放热,已产生了膨胀的作用,温度的变化,冷热交替过程中,混凝土经历了拉伸、收缩的反复的过程中,裂缝的出现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水热化的影响之后,混凝土的内外表面温差大,内部压力迅速增长,也造成了内部的压力分布不均的现象出现,而混凝土的拉伸强度是一个定值,超过了这个范围,裂缝也就随之而来。温差裂缝的特点就是随着温度裂缝也随之进行变化。在混凝土的内外受力中,内部的压力和外部受到的应力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地产生裂缝,在超过一定的限度之后,还有可能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2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

2.1材料和时间选择

材料和时间对于后浇带施工技术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在后浇带施工作业前必须对施工作业现场进行合理清洁,确保后浇带施工环境是干净整洁且干燥的,同时确保后浇带两侧的施工作业部件其表明细润度超过24小时以上。此外,在进行后浇带施工作业时,要选择较好地施工作业材料进入施工作业现场,严禁不合格施工作业材料进入现场。施工作业过程中为了有效确保后浇带施工作业的质量要求,可以尝试在混凝土施工作业中加入一定量的减水剂,这样能够很好地确保混凝土搅拌、配比的合理性。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施工中裙楼和建筑主体是作为同一主体进行同时施工作业的,但是两者在施工作业过程中确实存在一定差异性。作为施工作业人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增强对其了解,以便更好地进行后浇带施工作业。

2.2合理设置后浇带

不同的建筑物的断面形式不同,因而后浇带施工的断面也不尽相同,在混凝土结构的断面要与后浇带施工断面相同,保持同步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断面形式的选择上要根据墙板厚度的不同进行不同的选择,厚度超过60cm,选择齐口缝;若厚度在30cm范围以内,则建议进行平直缝施工;若厚度在30-60cm之间,建议采用阶梯缝施工方法。原因是在于不同的断面形势对于压力的承受能力不同,厚度越小,所承受的压力就越小,因而选择承受能力不强的直缝施工的方式,进行形变的保护工作。

2.3后浇带预设模板施工技术

后浇带施工需要借助模板进行,模板预设施工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有关规定,以施工图纸作为后浇带施工的参照文件。在后浇带施工浇筑之前,要预设安装钢丝网模板,保障钢水网规格、参数的统一,避免出现钢丝网粗细不一等情况。另外,施工单位要对模板的物理性能参数进行实验,确保模板的物理性能、稳定性等能够满足施工质量的需要。若后浇带的体积比较大,要在钢筋上下位置安装支撑模板,并对模板的两侧进行封堵,避免其在浇筑的过程中发生漏浆情况。另外,在预设模板施工过程中,设计方案中为后浇带增加垫层,需要在施工部位坐高物理增强处理,并对其进行防水处理,减少外界因素对后浇带施工的影响。

3后浇带现场施工技术的优化措施

3.1注重时间及断面形式的选择

在建筑工程施工后浇带技术应用中,对于断面形式的选择,应当根据所有建筑工程混凝土断面设置相同的形式,从而减少受力密集所引发的建筑结构变形的问题,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提供可靠保障。实践中运用建筑工程施工后浇带技术时,需要根据其高度,确定好后浇带技术运用中的时间。具体表现为:(1)对于22层以上的建筑,应考虑沉降工序完成后的时间段,进而在该时间段中使用后浇带技术,有效应对建筑工程结构施工方面的问题;(2)对于22层以下的裙楼,在其施工过程中应先保证主体结构的正常施工,待其部分沉降后方可使用后浇带技术,促使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结构性能更加可靠,并提升后浇带技术的应用价值,使得其在建筑工程施工方面应用中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2使模板的支撑系统保持独立

后浇带施工的周期比较长,从两个月左右到数月不等的时间内,工期的如期完成工作,需要在进行工程建设的同时进行后浇带施工,两项工作同时施工不受影响,因而可以提升工程的效率和质量。后浇带施工的过程中会对现有的混凝土结构产生一定的压力,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变形,这依然是由于应力分布不均匀造成的,超过了混凝土本身的承受能力。后浇带施工对此现象进行一定程度的避免,就要使用模板的固定作用对于应力、压力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散,减少对于混凝土结构主体的作用,因此模板的选择和固定需要进行相应的计算,在施工使用的过程中才能拥有更好地施工效果。

3.3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手段

保证混凝土材料质量。依据建筑工程结构实际情况,对混凝土材料进行选择,添加膨胀剂或者减水剂应当保证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满足制定标准,同时对混凝土搅拌时间予以适当延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当结合设计施工方案开展浇筑,同时结合规范标准开展振捣密实。对后浇带浇筑偏差开展科学调节。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也逐渐被广泛的应用。合理的运用后浇带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的避免由于热胀冷缩等现象所引起的建筑裂缝情况,同时还能提升整体建筑质量,为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这无论是对于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还是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会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付晶晶.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的相关思考[J].中华建设,2018(7):118-119.

[2]胡斌.预制装配式钢筋框架筏板基础后浇带模板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08):11-12.

[3]黄元亮.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探索[J].绿色环保建材,2018(12):171+173.

论文作者:樊文博

论文发表刊物:《房地产世界》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6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化研究论文_樊文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