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本教研是学校开展教师研训工作的主要途径,其中“开课研讨”是比较常见的教研形式。一次高质量的“开课研讨”活动,能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问题,同时对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有着很强的推动力。
关键词:开课研讨 主题 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3-0152-01
所谓的“开课研讨”活动就是由学校一名教师提供课堂教学,相关教师参与听课并在课后结合课堂教学开展教学研讨的活动。 “开课研讨”这种教研形式以其贴近教师教学实际,不受参加人员的年级、场地、人员和时间的限制受到了很多基层学校和老师的欢迎。怎样开展这种教研形式才更具有实效性呢?我校自课程改革开展以来,一直大力提倡这种教研活动,几年来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给大家提出几点建议。
一、确立主题
我们常说作文要先有中心再选材,那么研讨活动也一样,没有主题的研究课就像是一盘散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何确立探讨主题呢?
1、实践性
研究话题的产生不是来自于报刊,也不是来自于专家,而是来自于教师的教学实际。研讨主题应该的的确确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和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问题意识”,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及时地把自己困惑的问题记录下来。作为学校管理者,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有敏锐的问题捕捉能力和问题梳理能力,发现焦点话题。只有研讨问题来源于实践,解决后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2、普遍性
问题产生主要来自于教师,但是我们知道每名的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经验不同,教学中产生的问题也不同,我们的“开课研讨”既然是多元参与,我们需要抓取的就是应该是共性的问题,而不是个性的问题。只有和更多参与研讨人员的教学实际紧密相关,才会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产生交流的欲望,达到预期的效果。
3、可解决性
研讨的主题不宜过大、过难。如果涉及的教学理论太深,超出了普通教师的研究能力和范围,我们的教师无从下手,教研效果自然也不会理想。
二、理论学习
在确立主题后,学校或者教研组应该首先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在查找文献资料的学习过程中有些问题也许会豁然开朗,或者会有所顿悟。那么在听课和参与研讨的时候就能做到发言有理有据,意见结论让大家信服,同时给自己和别人以启迪。
三、教学实践
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特别强调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进行尝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实践中,以科学的理论作支撑感悟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避免面少走弯路,同时也为自己的教学实际和研究课做对比提供范例。参加研讨后取长补短,能更有力的指导和帮助自己的教学。
四、备课主题要突出
在“开课研讨”的教研活动中,要有一位教师为大家提供一节研究课例。让其他教师针对同一课例发表意见、引发讨论或达成共识。同一课例参与探讨的教师可见性强。更容易沟通和交流。那么上研究课的教师无论是选课还是备课都应该考虑到研讨的中心话题,教学设计要突出主题,不能偏离。这样大家听课时才会焦点集中,有重点地思考,探讨时才能达到短时高效。
在这里要提醒上课的教师一定要精心备课,一定要以自主备课为主,重点考虑突出的研讨主题,其他的方面也要精心设计。研究课也应该是一节比较优秀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引路作用,不能漏洞百出,争议很大,让参与研讨教师无从下手。
五、研讨要保证质量
这是开课研讨活动的主要环节,研讨活动的互动氛围、参与意识、以及发言的内容是“开课研讨”活动是否成功的关键。我们在研讨发言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实事求是,积极互动。
在研讨活动中,我们一定本着实事求是的思想,应该是一个话题产生了,大家认真倾听积极互动,以课论课,不是以课论人,评价客观,各抒己见。不能光讲好话唱颂歌,不发表自己真实的看法,更不能提前写稿照本宣科,搞形式主义。做课教师也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既能谦虚地接受意见也能开诚布公的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2、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也就是说,教师发言的时候不但要结合主题说出自己看到的课堂现象,而且还要说明自己对这种现象的态度,是赞成还是反对。更主要的是表明自己持有这种态度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不能说空话套话,最好发言时还能与自己的教学实际做对照,达到研究别人帮助自己的最终目的。
3、及时调控,短时高效。
在研讨活动时组长的调控作用不容忽视,也就是“开课研讨”活动的组织者。他既可以是学校的教学领导,也可以是教研组长。当遇到发言跑题的老师,组长应该及时引导回归主题。当一个话题没有说透,另一个话题出现的时候,组长应该适时地引导大家继续深入思考刚才的话题,不能走马观花。当意见相左争执不下时,组长应及时抓住主要问题,或给与正确答案,或留作以后深入研究的话题,不能让场面失控,偏离主题。组长还应该站在稍高的位置,能对每个教师的发言重点给与提炼,帮助发言者清理观点,也帮助倾听者抓住重点。当出现冷场的时候,组长应该有准备的抛出问题,使研讨教师能参与进来。
六、改进课堂,深入探究
在这样的一轮“开课研讨”活动后,思维的碰撞与共享定会明确一些问题,或出现一些新的问题。而如果我们此时认为活动结束了,那我们的研讨效果便会打了折扣,更主要的是要把自己学会的、弄懂的、认可的方法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而对于那些模糊的、迷茫的问题,不能置之不理,我们可以向专家咨询,或者深入学习成为下一研究讨论的新主题。
以上的是我校在几年来大力提倡校本教研活动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六个步骤和一些操作时的注意事项。教学研究的生命在于本土化,让教学研究建基于学校,立足于本校,让更多的教师参与进来,才是教研培训的根本和目标。
论文作者:李艳颖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3月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4
标签: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主题论文; 组长论文; 话题论文; 的是论文; 学校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3月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