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碧芹
(广东省罗定市人民医院 广东罗定 527200)
【摘要】 目的:研究在PICC置管过程中给予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出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间接受PICC置管治疗的102例患者,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方法。统计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满意度,并对比出现并发症的比例等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PICC置管患者进行插管过程中视病患的不同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减轻精神负担,改善因置管过程中产生的身体不适,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心理干预;PICC置管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5-0158-02
PICC是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的一种微创性治疗方法,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但是PICC置管毕竟是一种有创性治疗,患者在面临置管时通常会出现紧张、害怕、抗拒等负面情绪,在进行置管期间进行心理干预就能够帮助患者缓解负面因素,促使患者主动配合,提高置管的成功率。我科自2014年10月-2015年9月间接受PICC置管治疗的102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在我院初次PICC置管进行化疗的患者102例,男52例,女50例,年龄在22~65岁,无精神异常者。鼻咽癌30例,乳腺癌24例,肺癌22例,肝癌16例,宫颈癌1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准备、置管方法、药物、操作人员、常规护理均相同,但观察组在置管前、带管期间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心理干预。
1.2.1 心理干预方法:心理干预分五个步骤,(1)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2)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了解和观察这些反应是心理干预的前提。(3)收集患者的心理反应:主要通过与患者深入交谈,直接收集或通过与患者家属、亲友等深入交谈间接收集。(4)在分析心理信息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办法:提出心理学诊断,然后根据诊断拟出心理干预的具体措施,最后加以实施。(5)心理干预的效果评价: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其效果的评价不完全是根据患者所需的目的达到与否来作为护理效果的标准,还要结合护理行为是否符合护理程序和实施计划而定。
1.2.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PICC置管依从性和穿刺成功率对比 观察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48例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94.1%(48/51),对照组37例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72.5%(3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机体功能状态,而PICC置管就是一个不断进行心理干预的过程。心理干预能较好的解决患者手术不同阶段出现的各种负性情绪和心理问题[1]。心理干预很大程度上就是沟通的过程[2]。对患者进行PICC置管时给予优质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认识度,消除患者疑虑,缓解心理负担及压力[3]。由于心身疾病的治疗和转归与心理社会因素更加密切,病人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变化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程度,因此,对心身疾病的心理干预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心理干预是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医护人员,病人家属以及病人的配合,单独一方是不可能完成的。并且心理干预前应对病人的文化水平、生活习惯、病情变化、思想情绪以及家庭环境等作充分的评估,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以及心理特点,选择适当的心理治疗方式,要因人而异。并且心理干预只是针对癌症的综合治疗中的一个方面,应该和其他治疗手段相互配合,互相促进。?
随着新的医学模式的建立,护理人员对常用应对策略分析和讲授,以及对成功抗癌的癌症患者应对方式的分析和传播,可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和勇气。在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应对方式时,首先应围绕患者存在的问题,以患者的需要为基础,建立治疗目标。一般而言,否认属于心理防御机制,使患者为使自己减轻紧张而控制自己的一种情感反应,试图通过否认现实而保持心理平衡状态。护士不必勉强纠正患者的否认,以免对患者造成突然的打击。但当患者的否认影响了治疗计划时(如拒绝治疗),或因极力否认而出现其他心理异常情形时,护士应进行干预。护士要了解患者对危机的态度,为不同的患者设立具体的干预目标。在为患者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给予患者最适宜的心理护理方法,帮助患者了解和把握自身状态,为患者提供积极的治疗信息,让患者说出自己的想法,为患者提出容易实现的近期目标。一个人生病后,其社会角色也随之而发生改变。由于突然充当病人角色以及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的改变,病人往往难以一下子适应,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心理干预,帮助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心理干预不但有利于病人康复,还能贯穿于对病人实施的整体护理中,提高护理效果。也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病人早日康复。由于生理功能的紊乱,大都存在情绪稳定性降低,暗示感受性增高,对自身行为控制能力降低等倾向。因此,病人容易出现消极反应。心理护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美好的语言、愉快的情绪、友善的态度、优美的环境、使紧张的心理状态得到松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护士要做到这点,必须对病人家庭环境、文化水平、生活习惯、病情变化、思想情绪等有所了解,在护理过程中采取疏泄、劝导、解释、安慰、暗示、保证等手段,并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有的放矢,进行心理干预。病人是躯体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的统一体,医疗与护理又密不可分地统—在病理变化的全过程。
病人是有复杂心理活动的人,要想为病人服务得好,就必须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并依据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采取恰当的医疗和护理措施,才能使病人感到满意。病人的良好心理状态可以促进良好的生理状态,良好的生理状态又促进良好的心理状态,造成身心之间的良好循环,促进病程向健康方向发展,从而大大提高了医疗和护理质量。通过提高病人的信心,产生开朗、欢乐的情绪和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进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通过调整,使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的功能恢复正常,各种器官间重新趋于协调[4]。因此从整体看待病人是护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重视对病人心理的研究,做好心理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人的心理因素与全身生理活动有密切的联系,情绪能影响免疫功能,如恐惧、紧张可使机体的“免疫监视”作用减弱,反之,良好的心理因素具有治疗价值。因此从整体看待病人是护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重视对病人心理的研究,做好心理干预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心理干预不但有利于病人康复,还能贯穿于对病人实施的整体护理中,提高护理效果。也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病人早日康复。
通过心理干预,使PICC置管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减少患者的痛苦,而在置管期间通过不间断的心理干预有效稳定患者的情绪,重拾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减少负性心理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晓红.护理心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269-289.
[2]蔚茹.肺癌患者术前心理护理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8,15(23):62,69.
[3]严银英,何小霞.心理干预对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17(20):61-62.10)
[4]吴琪,李德民,主编.癌症康复指南,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3-134.
论文作者:邓碧芹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0
标签:心理论文; 患者论文; 病人论文; 对照组论文; 状态论文; 方法论文; 情绪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