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内生与外生问题的一般理论_货币需求论文

货币内生与外生问题的一般理论_货币需求论文

关于货币内生、外生问题的一般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货币论文,内生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09)02-0013-(08)

一、导言

货币内生、外生的问题由来已久,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争论难分高下。

在19世纪的英国,“金块论”和通货学派持货币外生论,“反金块论”和银行学派持货币内生论。“皮尔银行条例”的通过,表明货币外生论占了上风。但是,英国在1847、1857、1866年爆发经济危机,由于货币发行受到十足黄金准备的限制,工商企业深受信用紧缩之苦,迫使当局不得不宣告暂停实施“皮尔银行条例”。实践似乎更赞成货币内生论。凯恩斯崇尚财政政策,持货币内生论。20世纪50、60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接受凯恩斯的政策思想,宏观经济运行大体良好。实践似乎验证了货币内生性。但是,70年代又出现了“滞胀”。“滞胀”不仅证伪了货币内生性,而且造就了弗里德曼建立在极为雄厚的经验基础上的货币外生理论。“单一货币规则”随之传播开来,影响很大。不过,货币政策的实施总是很难完全如愿。于是,各种各样的货币内生理论(格利和肖、托宾、温特劳布、罗西斯等)应运而生。

我国学者,绝大多数认同货币供给内生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运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验证货币供给内生性的理论。

那么,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怎样?从2003年3、4季度起,一直延续到2007年年底我国通胀长达四年半了。这被归结为“流动性过剩”。那么,中央银行为什么在这么长的时间内难以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呢?有一个比较现成的解释是:货币供给内生。再往后看,20世纪80年代,我国频繁爆发通货膨胀。流行的解释是“倒逼机制”——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倒逼”中央银行多发钞票。“倒逼机制”其实是货币供给内生的中国说法。看起来,至少对我国这两段时期而言,货币供给内生是对上述经济现象较好的理论解释。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用于印证货币内生性的我国经验无例外地都是经济的扩张以致通货膨胀。因此,很自然会提出一个问题:我国的经济收缩是否也反映了货币内生性呢?20世纪80年代,虽然我国频繁爆发通货膨胀,但是,政府一旦决心治理通货膨胀,物价稳定的目标总能够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实现。这恰恰验证了货币不是内生性而是外生性!

以上理论的长时期争论和实践的多样化“表演”,使笔者对绝对的外生性(认为仅存在货币外生性一种情况)和绝对的内生性(认为仅存在货币内生性一种情况)均抱怀疑态度:货币内生论难以胜出,货币外生论同样难以胜出。真实的情况很可能是:货币内生性是存在的,货币外生性也是存在的;当然,二者不可能同时并存,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货币内生性会出现,在另外的条件下货币外生性会出现。

本文试图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都是存在的,并把二者出现的“条件”揭示出来。本文运用的分析工具包括IS-LM模型、货币供给理论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特别是前二者。研究货币的内生、外生问题,和其他研究者一样,本文紧紧“抓住”货币供给理论。不过,下面就要说明,IS-LM模型也是研究货币内生、外生问题的重要分析工具。

二、影响货币内生、外生的行为主体

1.中央银行方面的货币外生性

对货币供给内生性、外生性的研究是着眼于货币对宏观经济——总产出和物价水平——的影响的。更仔细地观察可以知道:影响宏观经济的并不是全部货币,而是货币中的一个部分。如果我们借用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术语,把货币看成由执行交易职能的货币(简称交易货币)和执行投机职能的货币(简称投机货币)组成,那么,我们有充分理由说,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的实际上是其中的交易货币。在市场经济中,总产出决定于有效需求,有效需求产生了相应的交易货币需求,交易货币需求得到满足(交易者能够得到用于支付的货币——交易货币),有效需求才能实现。可见,关键是交易货币需求及其通过货币供给得到满足。本文正是在交易货币的意义上讨论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因此,在本文,讲到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实际上是指交易货币的内生性;讲到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实际上是指交易货币的外生性。

中央银行方面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外生性主要取决于连带的两个层次的问题:(1)中央银行能否控制货币供给量?(2)中央银行能否控制交易货币量?如果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中央银行方面的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否则具有内生性。

第一个层次的问题又包含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中央银行能否在货币乘数不变时控制基础货币。如果下述情况不出现,那么,中央银行方面的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1)中央银行欲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扩张货币,但由于中央银行资产的其他子项目减少以至于完全抵消了公开市场操作的效果,从而使基础货币不变、货币供给不变;(2)在固定汇率情况下,中央银行扩张货币会产生本币贬值的压力,这种情况迫使中央银行紧缩货币以稳定币值,这样货币供给不变;(3)中央银行满足商业银行的借款要求。中央银行希望改变货币供给实际上却没有改变,或者满足经济体系内部改变货币供给的要求,都是中央银行方面货币供给内生性的表现。

第一个层次的第二个问题是中央银行能否在基础货币不变时控制货币乘数。如果中央银行能够通过控制实际准备率来控制货币乘数,那么,基础货币不变时的货币供给就得到控制。这实际上要求实际准备率始终等于法定准备率。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方面的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如果实际准备率偏离法定准备率,那么,基础货币不变或改变时的货币供给都会偏离中央银行的目标控制,这时中央银行方面的货币具有内生性。

从第二个层次的问题看,中央银行方面的货币供给是否具有外生性,取决于对三个问题的回答:(1)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能否改变利率?(2)利率变化能否改变有效需求从而交易货币需求?(3)改变的交易货币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如果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中央银行方面的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中央银行能够改变交易货币),否则具有内生性。

在第二个层次的问题上,根据IS-LM模型可以知道:在LM曲线的一般区和古典区,中央银行扩张货币,会导致利率下降,从而有效需求增加、交易货币需求增加;同时,货币的扩张自然使交易货币需求增加得到满足。就是说,中央银行方面的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但是,在LM曲线的流动陷阱区,利率极低以至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无限大,中央银行扩张货币,虽然导致货币供给增加,但利率不变、有效需求不变、交易货币需求不变。因此,在LM曲线流动陷阱区,中央银行方面的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

如果更仔细地观察,中央银行方面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外生性具有一个程度的问题,即内生性是较大还是较小,或者说,外生性是较小还是较大。这取决于(IS-LM模型中的)四个因素:乘数a、交易货币占有效需求的比例k、投机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的敏感性h、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化的敏感性b。a越大、k越小、h越小、b越大,则中央银行方面货币供给的外生性越大(或内生性越小),反之则外生性越小(或内生性越大)。

总结如下:如果同时具备:(1)中央银行能够控制基础货币;(2)实际准备率等于法定准备率;(3)经济处于LM曲线的一般区或古典区,那么,中央银行方面的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中央银行能够改变交易货币)。如果不是三者同时具备,而是只具备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那么,中央银行方面的货币供给无例外地具有内生性。

2.货币需求者方面的货币内生性

货币需求者方面的货币内生、外生性包括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个层次的问题是在货币供给量不变时改变交易货币量;第二个层次的问题是通过改变货币乘数、改变货币供给量来改变交易货币量;第三个层次的问题是通过改变基础货币、改变货币供给量来改变交易货币量。

第一个层次的问题可以由IS-LM模型提供答案。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有效需求增加会导致交易货币需求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情况下,交易货币需求增加的要求能否通过某种机制被满足呢?如果能够被满足,那么,货币需求者方面的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否则是外生性。

根据IS-LM模型可知,在LM曲线的一般区和凯恩斯流动陷阱区,这样的机制是存在的:有效需求增加导致交易货币需求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情况下,造成货币市场求大于供,于是利率提高;利率提高导致投机货币需求减少;由此解放出来的货币可以满足交易货币增加的要求。所以,在LM曲线的一般情况区和凯恩斯流动陷阱区,货币需求者方面的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即货币需求者交易货币需求增加的要求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而满足。

但是,如果经济运行于LM曲线的古典区(利率非常高,投机货币需求为零),那么,上述机制就不复存在,交易货币需求增加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如果把这个很高的利率称为古典区利率,那么,我们可以说,若经济处于LM曲线古典区,或利率高于古典区利率,则货币需求者方面的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

如果更仔细地观察,那么,货币需求者方面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外生性也有一个程度的问题,即内生性是较大还是较小,或者说,外生性是较小还是较大。这同样取决于(IS-LM模型中的)a、k、h、b四个因素。a越大、k越小、h越大、b越小,则货币需求者方面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越大(或外生性越小);反之,则内生性越小,或外生性越大。

第二个层次的问题可以通过货币乘数理论来思考。交易货币需求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情况下,导致利率提高。利率提高刺激商业银行扩张信贷,这样,实际准备率下降,货币乘数提高,货币供给增加。但是,实际准备率下降有一个出于银行安全考虑的最低限。如果实际准备率已经达到它的最低限,虽然利率进一步提高,但是,实际准备率不变,货币乘数不变,货币供给不变,交易货币量不变。我们把对应于实际准备率最低限的利率称为安全准备利率。如果利率低于安全准备利率,那么,交易货币需求增加可以通过准备率下降、货币乘数提高、货币供给增加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货币需求者方面的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如果利率高于安全准备利率,那么,交易货币需求增加无法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货币需求者方面的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

安全准备利率和古典区利率都是对货币需求者方面的货币内生性的限制。当然,这两个利率不一定一样大。如果安全准备利率高于古典区利率,那么,随着利率提高,交易货币需求增加的满足,首先遇到货币供给不变时交易货币内生增加的限制,然后遇到货币供给内生增加的限制。只有当利率高于安全准备利率,货币需求者方面的货币供给内生性才完全丧失。如果古典区利率高于安全准备利率,那么,情况就倒过来了:首先丧失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然后丧失货币供给不变时交易货币的内生性。

为求简便,假设安全准备利率等于古典区利率。这样,把以上两个层次的问题都加以考虑,如果利率低于古典区利率,那么,货币需求者方面的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如果利率高于古典区利率,那么,货币需求者方面的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换言之,如果经济运行在LM曲线的一般区和凯恩斯流动陷阱区,那么,货币需求者方面的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如果经济处于LM曲线的古典区,那么,货币需求者方面的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

需要提出的是,货币需求者方面的货币内生性,在经济收缩和经济扩张情况下的表现不完全一致。在经济扩张时,一旦利率高于古典区利率和安全准备利率,交易货币就不可能继续增加了。于是,货币需求者方面的货币内生性就转化为外生性了。在经济收缩时,随着有效需求下降,交易货币需求会减少。这样,一方面,交易货币会减少,投机货币会增加;另一方面,有价证券持有会增加,货币持有(交易货币加投机货币之和)会减少。总之,经济收缩时交易货币的减少不会发生任何障碍。由此可见,货币需求者方面的货币内生性,如果说在经济扩张时是有条件地成立,那么,在经济收缩时则是无条件地成立。

第三个层次的问题从“先贷款后准备”理论说起。许多学者认为,货币需求者方面的货币内生性是无条件成立的,其中有“先贷款后准备”说。该理论的大意是:商业银行向企业和家庭放贷,然后向中央银行贴现借款,补充准备金;中央银行是最后的贷款人,必须满足借款要求;于是,基本货币以及货币供给量由于经济体系内部的需要而扩大。因此,货币内生性是必然的。笔者不认同这种观点。第一,虽然在一般情况下,中央银行作为最后的贷款人,会满足任何借款要求,但是,在非常时期,如高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职能也会作出非常的调整,以限制借款者从微观角度看有理但从宏观角度看未必有理的借款行为。中央银行在非常时期对其职能进行非常的调整是完全有理由的。第二,如果货币需求者方面的货币供给总是内生的,不受经济体系外部任何力量的干扰,特别是能够任意地影响基础货币,那么,各国政府应该毫不犹豫地放弃运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但事实并非如此。政策实践说明货币需求者方面的货币供给未必都是内生。

由此可见,在第三个层次的问题上,如果中央银行答应商业银行的借款要求,那么,货币需求者方面的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否则具有外生性。

总结如下:如果(1)经济处于LM曲线的一般区或凯恩斯流动陷阱区,即利率低于古典区利率;(2)实际准备率高于银行安全准备率,或利率低于安全准备利率;(3)中央银行满足商业银行的贷款要求,那么,货币需求者方面的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否则,具有外生性。

三、货币内生性、外生性的四种情况

1.完全内生情况

完全内生情况是指,货币需求者方面货币内生,中央银行方面也货币内生。换言之,完全内生情况下,交易货币量完全由货币需求者决定,而中央银行对此没有任何影响力。

货币需求者方面的货币内生要求:(1)经济运行在LM曲线的一般区域或凯恩斯流动陷阱区,利率低于古典区利率;(2)中央银行满足商业银行的贷款要求。

中央银行方面的货币具有最强内生性的情况要求:(1)中央银行不能控制基础货币;(2)实际准备率偏离法定准备率;(3)经济处于LM曲线的凯恩斯流动陷阱区。根据前面的假定,条件(2)实际上等价于经济处于LM曲线的一般区和凯恩斯流动陷阱区。因此,中央银行方面的货币具有最强内生性的情况是:(1)中央银行不能控制基础货币;(2)经济处于LM曲线的凯恩斯流动陷阱区。

由此可见,根据一致性条件的要求,完全内生情况出现的条件是:(1)经济处于LM曲线的凯恩斯流动陷阱区;(2)中央银行满足商业银行的贷款要求。

2.完全外生情况

完全外生情况下,货币需求者方面货币外生,中央银行方面也货币外生。换言之,完全外生情况下交易货币量完全由中央银行决定,而货币需求者对此没有任何影响力。

货币需求者方面的货币外生要求:(1)经济运行在LM曲线的古典区;(2)中央银行拒绝商业银行的贷款要求。

中央银行方面的货币外生要求:(1)中央银行能够控制基础货币(含对商业银行贷款要求的拒绝);(2)实际准备率等于法定准备率;(3)经济运行在LM曲线的一般区域或古典区。

由此可见,完全外生情况出现于:(1)中央银行能够控制基础货币;(2)实际准备率等于法定准备率;(3)经济运行在LM曲线的古典区。

3.部分内生(或部分外生)情况

部分内生情况下,指货币需求者方面货币内生性、中央银行方面货币外生性。就是说,部分内生情况下货币需求者和中央银行对交易货币量都能施加影响。

货币需求者方面货币内生性要求如前所述:(1)经济运行在LM曲线的一般区域或凯恩斯流动陷阱区,即利率低于古典区利率;(2)中央银行满足商业银行的贷款要求。

中央银行方面货币外生性要求亦如前所述:(1)中央银行能够控制基础货币(含对商业银行贷款要求的拒绝);(2)实际准备率等于法定准备率;(3)经济运行在LM曲线的一般区域或古典区。

由此可见,部分内生情况出现于:(1)中央银行部分满足商业银行的贷款要求;(2)经济运行在LM曲线的一般区域。其中,条件(2)同时意味着实际准备率对法定准备率偏离的可能。

4.双方不作为情况

双方不作为情况是指货币需求者方面货币外生性,中央银行方面货币内生性,货币需求者和中央银行都不能对交易货币量施加影响。由于货币需求者方面货币外生性要求的条件和中央银行方面货币内生性的要求的条件完全矛盾,不满足一致性条件,所以,双方不作为情况实际上不可能出现。

由此可见,作为整体的货币供给内生、外生性有三种可能的情况:完全内生情况;完全外生情况;部分内生(或部分外生)情况。

四、货币内生、外生的对称性和非对称性

1.对称的完全外生情况

在这里,经济的运行被看成由两个相互联系的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经济扩张,第二阶段就是经济收缩。第一阶段是经济收缩,第二阶段就是经济扩张。我们把第一阶段看成是宏观经济失衡的一种表现。例如,经济扩张是指经济扩张导致通货膨胀,经济收缩是指经济收缩导致经济衰退。同时,把第二阶段看成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例如,经济扩张是指政府采取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刺激经济复苏,经济收缩是指政府采取收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治理通货膨胀。因此,在这里研究货币内生、外生问题,侧重点是:第一阶段研究宏观经济失衡的原因,第二阶段研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对称的完全外生情况是指经济无论扩张还是收缩,总是存在货币需求者方面货币外生,中央银行方面也货币外生。对称的完全外生情况所需要的条件是:(1)中央银行能够控制基础货币;(2)实际准备率等于法定准备率;(3)经济运行在LM曲线的古典区。由于货币需求者方面货币外生、中央银行方面也货币外生,如果有效需求增加导致通货膨胀,或者有效需求收缩导致失业增加,那么,二者的原因无例外地是中央银行相应的货币政策。当然,“解铃还需系铃人”,克服宏观经济这两种失衡,中央银行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总是有效的。

这种对称的完全外生情况反映了一种极端的观点,即政府对经济有完全的决定权,成也政府,败也政府。现实中的计划经济似乎比较接近这种情况。如果说到市场经济,那么,对称的完全外生情况实际上反映了弗里德曼的观点。如果弗里德曼关于美国经济是货币内生波动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按照本文的观点,美国经济在理论上可以称为完全外生情况。

2.对称的完全内生情况

对称的完全内生情况是指经济无论扩张还是收缩,总是存在货币需求者方面货币内生,中央银行方面也货币内生。下面,我们以内生性最强的第一种情况为例进行说明。这种对称的完全内生情况所需要的条件是:(1)中央银行满足商业银行的贷款要求;(2)经济运行在LM曲线的凯恩斯流动陷阱区。

由于在两方面货币都是内生的,总需求的变动以及进一步的影响,包括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都是由私人部门的需求决策或表现为财政政策的公共部门的需求决策推动的。在需求收缩的场合,交易货币的收缩不存在任何问题。在需求扩张的场合,交易货币的扩张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自行解决。

当总需求的变动导致严重的宏观经济问题(经济萧条或通货膨胀)的时候,货币政策失效、财政政策有效。但是,由于存在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实行财政政策很可能会遇到私人部门行为的极大干扰。例如,政府执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私人部门却继续扩张需求;政府执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张总需求,但是私人部门却继续收缩需求。

当然,也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如果伴随着财政政策的实施,经济逐渐脱离LM曲线的凯恩斯流动陷阱区,那么,货币政策也会变得有效。

对称的完全内生情况是一种非常极端的情况。这种情况表明: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对经济不发生任何影响。因此,中央银行既不必为经济陷入困境承担责任,也不能为经济形势转好做出贡献。这种情况,虽然在理论上可以承认它的存在,但是在现实中很难找到它的对应物。

然而,我国从2003年开始直至2008年上半年的经济扩张过程,在政府有意识地采取紧缩政策的情况下,仍然继续扩张,政策紧缩的效果较差,从理论上看,似乎很接近这里所谈的“对称的完全内生情况”。收缩时货币内生的原因,即使是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仍然可以归结为上述货币内生在货币需求者方面的问题和中央银行方面的问题。在货币需求者方面,由于货币存量巨大,投机货币持有巨大,只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交易货币需求增加很容易得到满足。在中央银行方面,主要是紧缩货币供给遇到极大的困难。原因是:第一,在固定汇率情况下双顺差导致货币扩张是政府不得不接受的事实。第二,如果企业投资的预算约束软化、如果在贷款中存在信贷配给现象,那么,提高利率的政策就不能有效地压缩投资需求。这样,交易货币就会在利率提高的情况下继续内生地增加。第三,虽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被认为是非常激烈的货币政策工具,但是,如果法定准备金率的提高仍然低于实际准备金率,那么,这个非常激烈的货币政策工具仍然会完全失效。这样,交易货币就会在准备金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继续内生地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不得不考虑使用最具外生性的货币政策工具——贷款规模管理。实施紧缩的贷款规模管理,如果采用“一刀切”的办法,虽然会牺牲一些效率但较容易贯彻;如果采取“有保有压”的办法,虽然在效率的考虑上有良好的初衷,但贯彻起来必然会遇到极大的困难。

3.对称的部分内生情况

对称的部分内生情况是指经济无论是扩张还是收缩,总是存在货币需求者方面货币内生性、中央银行方面货币外生性。

由于在货币需求者方面货币具有内生性,有效需求增加从而交易货币需求增加的要求能够通过货币市场、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机制而部分满足,因此,有效需求的增加会部分实现。当然,在这里,有效需求增加,既可能是私人部门需求扩张所致,也可能是中央银行扩张货币所致。

另一方面,由于中央银行方面货币具有外生性,在有效需求增加有可能或者已经导致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采取紧缩货币的政策会产生抑制总需求的效果。但是,由于在货币需求者方面同时具有货币内生性,在私人部门继续扩张有效需求从而交易货币需求时能够获得更多的交易货币量,紧缩货币的政策就会因为私人部门的干扰而打折扣。因此,紧缩货币、抑制总需求的政策目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

相类似,如果有效需求收缩导致失业情况出现,那么,中央银行采取扩张货币的政策,其政策目标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

对称的部分内生情况,实际上是处于对称的完全外生情况和对称的完全内生情况这两个极端之间的过渡地带,可能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在对称的部分内生情况中,中央银行的货币外生性执行货币政策对经济施加影响以实现其政策目标,是通过货币需求者方面的货币内生性贯彻的。这里有一个激励相容问题。如果政策是激励相容的,那么,政策目标较易实现,反之则反是。货币需求者方面的货币内生性的实质是货币需求者根据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自主地调节交易货币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只有在不是通过私人部门牺牲利益最大化而是通过私人部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条件下来贯彻,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这不是许多条路中间的一条,而是唯一的一条,而且早已被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巨大成就所证明,必须时刻记取。

4.扩张时内生、收缩时外生情况

扩张时内生、收缩时外生情况是指:经济扩张时,货币需求者方面货币内生,中央银行方面也货币内生。中央银行方面的货币内生仍然以内生性最强情况为例。经济收缩时,货币需求者方面货币外生,中央银行方面也货币外生。

由于在经济扩张时两方面货币都是内生的,总需求的扩张以及进一步的影响——通货膨胀,是由私人部门的需求扩张决策或表现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公共部门的需求扩张决策推动的。当中央银行认为必须通过紧缩的货币政策压缩总需求、治理通货膨胀,使经济进入收缩的轨道时,经济由完全内生情况转变为完全外生情况。这样一来,由于(1)中央银行能够有效地收缩货币供给;(2)经济运行在LM曲线的古典区使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量)能够有效地压缩总需求,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必然是有效的。

站在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立场上看,这种情况是最为理想的。一方面,当私人部门通过扩张有效需求从而交易货币需求导致总产出增加时,不会碰到交易货币量不足的阻碍;另一方面,当有效需求扩张过度以致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采取紧缩货币的政策非常奏效。

有一个理论问题:经济扩张时的纯内生情况为什么会在经济收缩时变为纯外生情况?可以这样设想:扩张时,经济运行在LM曲线的凯恩斯流动陷阱区。在凯恩斯流动陷阱区,利率极低,投机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无限敏感,因此,有效需求扩张从而交易货币需求扩张的要求很容易得到满足,货币(特别是在货币需求者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内生性。随着有效需求扩张从而交易货币需求扩张,货币市场求大于供的矛盾逐渐显露并逐渐尖锐,利率逐渐提高是其表现。随着利率提高,货币(在货币需求者方面)表现出的内生性在逐渐变小。只要有效需求在继续扩张,对利率的这种压力就始终存在。最后,利率总会提高到一个极高水平并进入LM曲线的古典区。第一,在古典区,投机货币需求为零,有效需求扩张从而交易货币需求扩张的要求无法得到满足。第二,随着利率提高,实际准备率已经达到安全准备的低限而不能继续下降,商业银行的信贷无法继续扩大。第三,中央银行拒绝商业银行的贷款要求。这样,货币(特别是在货币需求者方面)原先表现出的内生性就走到了尽头,换言之,货币(在货币需求者方面)的内生性终于转化为其对立面——外生性,就是说,有效需求扩张从而交易货币需求扩张的要求已经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有效需求哪怕一丁点的进一步扩张已无可能。由此可见,经济由扩张到收缩的转变,和货币由内生性到外生性的转变,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同步性。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扩张时内生、收缩时外生情况”的现实性如何?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曾多次出现通货膨胀爆发、政府迅速扑灭通货膨胀的现象,似乎非常接近于“扩张时货币内生、收缩时货币外生”的情况。但是,当时我国错综复杂的实际情况和本文所揭示的这种情况的出现在理论上应该具备的相对简单的条件很难“挂上钩”。学术界对“扩张时货币内生”现象的观察非常真切,对它的解释也非常一致:在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亲密关系基础上产生了“倒逼机制”。对“收缩时货币外生”的明显事实却非常奇怪地视而不见,当然,解释就更谈不上了。笔者以为,当时的“扩张时货币内生”可能是假象。在当时的情况下,政府(中央银行)需要通过扩张货币供给解决一系列的结构性矛盾。在扩张货币供给方面,如果只有地方政府、国有企业的“一厢情愿”,而没有中央银行的“一厢情愿”,那么,货币供给的扩张其实是不可能发生的。当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扩张货币的“一厢情愿”超出了中央银行“一厢情愿”的限度时,中央银行能够“手起刀落”,几乎在一瞬间实现货币紧缩,就是证明。由此看来,我国20世纪80年代多次爆发通货膨胀以及政府能够迅速治理通货膨胀的事实,在理论上似乎更应该归入本文的“对称的完全外生情况”或者本文未谈及的更为复杂的“扩张时部分外生、收缩时完全外生情况”。货币外生的背景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货币量成为贯彻生产计划的基本机制。

5.扩张时外生、收缩时内生情况

扩张时外生、收缩时内生情况是指:经济扩张时,货币需求者方面货币外生,中央银行方面也货币外生。经济收缩时,货币需求者方面货币内生,中央银行方面也货币内生。这只是考虑中央银行方面货币最强内生性情况。

由于货币需求者方面货币外生、中央银行方面也货币外生,有效需求增加以致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无例外地是中央银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由于收缩时货币完全内生,中央银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总需求的收缩而言无所作为,而财政政策则有所作为。

扩张时外生、收缩时内生情况不仅把经济陷入困境完全归罪于政府的政策,而且认为政府的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形势的改善无所作为。那么,这样的政府怎么会存在呢?所以,扩张时外生、收缩时内生情况的现实性较差。

6.收缩时的非对称性情况

收缩时的非对称性包括两种基本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收缩时内生、扩张时外生情况。经济收缩时,货币需求者方面货币内生,中央银行方面也货币内生。经济扩张时,货币需求者方面货币外生、中央银行方面也货币外生。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的收缩以致走向萧条,主要是由私人部门紧缩的需求决策和表现为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公共部门紧缩的需求决策所致。当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增加时,经济处于货币具有外生性情况,因此,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有效。

第二种情况是收缩时外生、扩张时内生情况。收缩时货币外生情况表明:总需求收缩乃至经济萧条的根子是中央银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扩张时货币内生情况表明:对刺激总需求扩张而言,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无效,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有效。

五、小结:货币内生、外生的多样化表现

表现1: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不是只存在货币内生一种情况,也不是只存在货币外生一种情况,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出现货币内生,在另外的条件下会出现货币外生。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既非完全外生,也非完全内生,而是部分外生或部分内生情况。由中央银行和货币需求者两方面共同决定的货币内生、外生性有三种类型:极端的货币内生性、极端的货币外生性和处于过渡状态的部分内生性(或部分外生性)。

表现2:货币的内生、外生不仅仅出现在中央银行方面,也出现在货币需求者方面。在中央银行方面有货币内生、外生的问题,在货币需求者方面也有货币内生、外生的问题。

表现3:在货币内生、外生的中央银行方面,不仅有货币供给的决定问题,还有货币供给对交易货币的影响问题。

表现4:在货币内生、外生的货币需求者方面,通过货币市场、货币乘数、基础货币渠道都有可能满足交易货币需求。

表现5:在经济由扩张转为收缩、或由收缩转为扩张时,货币的内生、外生性有可能保持不变,也可能发生变化。保持不变,称为对称性;发生变化,称为非对称性。在这一方面,货币的内生、外生性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变型。

[收稿日期]2008-09-21

标签:;  ;  ;  ;  ;  ;  ;  ;  ;  ;  ;  ;  

货币内生与外生问题的一般理论_货币需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