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方法与实践探究论文_马春辉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方法与实践探究论文_马春辉

北京顺捷兴宏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地铁车站建筑不仅是地铁交通的象征性标志,同时也侧面反映了一个城市整体的发展情况。因而,就该车站建筑设计方面尤为重要。本文从近几年中国地铁车站建筑建设情况着手,对该建筑设计的应用与体现原则进行解析。同时就该车站建设中内部环境、空间布局以及车站出入口等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环节上,对其设计的方法加以探究,希望能够为该建筑设计提出更多可行性的实践建议。

关键词:地铁;车站建筑;设计

1.前言

地铁已经成为大型城市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更是近几年一线、二线城市主要的交通方式,对缓解整个城市的交通拥堵情况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车站建筑作为地铁建筑中的核心环节之一,其建筑的设计的完与否,通常体现在其设计应用、设计原则以及设计方法上,其综合体现直接关系到地铁能否顺利的运行以及市民的正常交通。因而本课题根据笔者多年所学的有关地铁建筑方面的知识,并结合一定的实践经验,对当前该车站建筑设计的方法进行具体的研究。

2.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应用

地铁车站建筑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安全性,地铁车站建筑通常在地下且为人口较为密集、拥挤的地区。例如市中心、高铁、火车站、旅游景区等一般都会设有地铁车站建筑。因而该建筑必须具备足够的安全性,才能有效保证乘客交通安全。2、经济性,地铁交通相比其他地面交通建筑,其工程造价较高,往往以亿单位计算,因而在车站建筑的花费上,只有从经济、合理的角度出发,才能尽可能在不影响建筑质量的同时,达到节约资金的目的。3、识别性,考虑到地铁本身的行驶速度较快,停站时间较短,在车站建筑设计环节,要设计更为突出的识别标志,合理划分功能区分,才能让乘客顺利乘坐地铁。4、实用性,地铁车站设计要根据实地乘客流动量进行设计,在设计环节上,只有根据实用性建设车站内部的电梯、候车场地等,才能让其交通的价值得以体现[1]。

3.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体现原则

在地铁车站建筑的体现原则上,一方面,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南京地铁一号线为例,该线路距离较长,全程车站站点居多,从迈皋桥到一直延伸到南京药科大学,中途所经过的各大商业区、旅游景点、高铁站、火车站、大学城地区等,均设有站台,以充分满足了人们交通的需求。不仅如此,在车站公共区域的设计环节上,每隔三、五个车站均有一个到两个地铁充值点和多个自动取款机,且车站候车区域内,扶手电梯、升降梯、候车座椅的设计也较为合理,同时在车站内部的灯光、温度等设计环节,也均以人体舒适度为主要参考标准。另一方面,生态环保也是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加之现代诸多环保型材料的出现,人们对环保的理念也更加深入,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中,绿色、环保、科技已然成为当前地铁车站设计的重要理念,例如在对地铁噪声污染源的处理上,屏蔽门的作用就尤为突出[2]。

4.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方法与实践研究

4.1 内部环境设计

地铁车站内部环境设计中,首先是对车站内部的空气质量进行把关。众所周知,地铁车站一般以地下为主,但空气流通较差,狭小的环境内,密集的人流量使得该建筑对空气质量的要求更为严格。因而就方面的设计中,通常采用新风换气系统,全方位对低下的空气进行过滤和更新,以有效保证车站的空气环境。其次,是对车站内部的设计形体进行美化,例如,在对大型的商业区和市中心的环境设计中,其车站顶部设计,一贯借助各种建筑材料进行装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就车站灯光设计中,还会借助各种不同的广告面板,进行灯光的投放,甚至在两站距离较长的地下行驶区,利用不同的灯光面板设置连环图画,当地铁在告诉行驶时,则形成动漫播放的视觉的效应,从而构成科技型地铁室内环境。最后,在导向设计中,一般是利用不同颜色不同形式的标志性标识,并设计内容上较为简单易懂,将其设置在乘换区和公共区域,以起到优化内部环境的作用[3]。

4.2 内部空间布局

地铁车站内部的空间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但是对其空间设计的要求有较为严格,因而在设计方法上也更加复杂。一方面,在其内部布局方面,通常需要运用动力学、设计学、电子信息学等多种专业知识,以保证地铁能够在规定的时间顺利行驶,同时让车站内部的信号保持通畅,更让乘客在有限的空间环境内,不会感到压抑。不仅如此,在对公共区域的空间设计环节上,可以从视觉的角度出发,布局上尽可能具备层次性。例如,如果地下环境过于狭小,无法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就可以综合考虑车站的地上资源,将其检票口、卫生间等设置在地上,利用地下扶梯和升降电梯,将乘客运输至地下候车区,从而增大车站的空间面积。另一方面,在对地铁以及车站建筑设备的空间布局方面,通常将其设备设计于车站的两端,根据不同设备的不同功能,进行合理分配,以扩大公共区域空间的整体面积[4]。

4.3车站出入口

车站出入口作为乘客拥挤的集中地,在设计上的要求则更为严格。一方面,在对出入口的场地的选择上,一般要从乘客的出行考虑,因而通常以商场、市中心、学区等地区为主,并且将其设置在出入较为方便的地带,以尽可能的给乘客带来便利。例如,南京市中心的新街口站,就是十余个地下进出口,其中以广场、商场、公交站点等多处相连,以方便乘客的出行和换乘。不仅如此,在对人行通道的设计上,还考虑到不同的人流密度,对人行通道的宽度和长度进行综合设计的,并且设计多种形式绿色通道,以减少高峰期,乘客过多而导致的交通拥堵。另一方面,在出入口的设计环节,还要就其成本进行综合考量,因而在出入口与乘车地区的距离尽可能缩短。例如在南京高铁站,通常利用多个升降电梯和扶梯,并设计多个进出站口,以减少乘客的的行驶距离,从而减小乘客在进出口的密度。

5.结束语

从上述探究中,不难发现,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对地铁本身的综合利用、人们的正常出行以及城市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代地铁建车站建筑的设计核心不仅具备识别性、经济性、实用性以及安全性,同时还要遵循以人为本、生态环保的原则,从内不环境、空间布局以及车站出入口等三个核心内容上出发,力求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设计出符合当代城市发展的中具有代表性的地铁车站建筑,从而全面提高地铁交通工具的利用率,继而带动城市地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华,张春晓.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综合开发规划设计初探[J].南方建筑,2016(01):115-122.

[2]何文静.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理念与方法的实践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01):114-115.

[3]马春燕.半逆作法条件下地铁基坑的变形控制及环境效应探究[J].硅谷,2013,6(22):94-96.

[4]王增彪,杨增来.北京城建总包地铁工程的BT模式——来自北京轨道交通亦庄线工程的调查报告[J].建筑,2012(08):6-11+4.

作者简介:马春辉(1988-12-28),男,汉族,籍贯:湖北省武汉市,当前职务:助理设计师,当前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地铁车站设计

论文作者:马春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  ;  ;  ;  ;  ;  ;  ;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方法与实践探究论文_马春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