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创新能力与高考作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新能力论文,高考作文论文,想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应试作文”有一定的套路,无论内容、形式都有框框。于是,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写的作文不是什么教育了我,便是我怎么教育了别人。无需真实性,内容十有八九是假的;更无需独特个性、创造性,哪里有一点鲜活气息呢。作家贾平凹曾戏谑说,凡经他指导过作文的学生,没一个考上大学的!这一点也不奇怪。毋庸讳言,当前的作文教学多是些“应试指导”,是些急功近利的敲门砖,和一个人真正的写作素养那是南辕北辙的事。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它们本来都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尤其是写作,更应是个人内心世界的表现,更需要想像和创新。眼前中小学生作文总是按固定模式,说一些大人们需要他们说的话,学生没有心里话好讲,就只能写一些套话、大话、空话。写作教学也多是些“写作方法”或“写作技巧”的指导。不然,也只是侧重于对客观的“再现能力”,很少有让学生写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悟、真实想法的指导,更少有对自己主观世界、心理感受如何表现的“表现能力”的写作指导。这样的写作教学,没有自我,当然没有想像力,更谈不上创新能力。
然而,想像力和创新能力,绝非来自“胡思乱想”。因为,文章(作品)都是作者对生活的体验、感悟。要能有所悟,要能悟出正理,一方面不能脱离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情感体验;更为重要的是,要能分辨生活中的善、恶、美、丑。也只有这样,想像、创新才有价值。同时,自己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记忆移植”“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世博会的主题”等,这些近两年的高考作文,都需要想像、创造。它们都是只提出一个话题来,据此进行想像、思考,从而引发出一个议题来写作文。考生可以从历史、现实、未来,从天、地、人等不同角度驰骋想像。有的可谈利弊,有的可编故事,有的可论证,尽力去展现自己的见识、才智。但又必须遵守这样的原则:一不能违背常识;二不能违背常理。其实,作文的质量,取决于个人思辩能力的高下,而思辩能力的高下又是由个人创造思维、科学思维能力水平所决定的。这就要求这些作文必须表现出对人类社会的热情关注,抒发出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也就是说,要对人类的生存、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益。像下面这些作文写的就不妥当了,比如“让兵马俑开口说话”“给现代人植入孔子、曹雪芹的记忆”“给宠物(动物)植入人的记忆”“利用记忆移植发财致富”等。还有的考生把答案的“丰富多彩”与是非标准混淆等。这些作文之所以荒诞不经,主要是缺乏见识。这就是不会想像,更谈不上创新了。当然,这两年的高考作文题也不无可商榷之处,然而,贴近大多数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注重人文精神内涵,张扬个性和想像力的培养,鼓励创新,必定是高考作文命题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