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与远距离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化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现代教育及其基本特征
现代教育是建立在现代化科学技术基础上,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能够满足全民学习需要的教育活动。现代教育是现代生产的产物。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劳动者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于是,各国实施义务教育,并建立了现代教育体系。现代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生产力越发达越要求国民受较高水平的教育,因此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
本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社会迈向信息时代,教育现代化具有下列一些特征:
1.教育民主化——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平等
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
实现教育民主化的困难是:在发达国家,由于贫富悬殊,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苦人民以及有色人种受不到良好的教育;在发展中国家,贫穷是最大的敌人,由于资金短缺、人口爆增,普及初等教育都十分艰难。
要实现教育民主化,除了国家要增加收入外,还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给更多人提供学习机会。我国的远距离教育就是很好的利用了广播电视、卫星电视等先进技术手段。
2.教育终身化——学会生存
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终身教育思想的确立和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终身教育是学习社会的反映。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和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使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能满足他一生的需要。只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确保自己的生存。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如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卫星电视教学等使终身学习成为可能。
3.教育多样化——为一切愿意学习的人提供学习机会
要实现终身教育,社会就要为所有公民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提供学习机会。因此,教育结构要多样化。要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职前的学历教育与职后的继续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结合起来。利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为教育的多样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如:远距离教育。
4.教育个性化——培养创造性人才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变得五彩缤纷。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人才具有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死守旧知识,不能创新,就会落后于时代,创造性是个性的核心。
社会上的激烈竞争需要人才具有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敢想敢做。
近几十年来脑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对人及其成长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人受遗传基因的影响,人的先天的素质是有差异的;人出生以后就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因此,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教育只有根据人的不同个性,注意他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施以不同的教育,才能使他们的潜在能力(智力和体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教育技术的应用,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使个别学习成为可能,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条件。
5.教育国际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教育国际化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现代教育制度是国际交流、互相学习的结果。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间的交通的越来越便捷,信息交流越来越快速,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这些就使教育改革成为一种国际现象。远距离教育,特别是信息网络系统促进了教育国际化的进展。
教育国际化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国际化人才。要求人才具有国际视野、关心和了解国际形势及发展,关心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国际交往的能力。
二、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受教育的程度反应了社会现代化的水平。教育现代化涉及教育的各个领域,包括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育制度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等等。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是主导,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是主体,教育制度、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是保证。
一定的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因此,教育思想、制度、内容和方法都要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革。教育思想的现代化转变,必然要求教育内容更新和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手段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要求教育思想不断更新。
三、现代教育面临着种种挑战
20世纪即将成为历史,21世纪即将来临。20世纪人类在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控制自然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教育在20世纪社会发展中起了巨大的作用,功不可灭。但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形势的变化,使教育面临着种种挑战,表现在下列几方面:
1.教育首先面临着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挑战
无论是在人才的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对教育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要求。高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变化,社会劳动逐渐智力化。需要教育为新的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培养高科技的人才;高科技的发展正在促进学科的分化和综合,并要求教育的专业和课程进行改造;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使新的科技知识不断膨胀,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人的智力,使他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2.教育面临着人口爆增而引起的教育需求的挑战
人口增长直接影响到教育的需求。但是这种需求与一些地区(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形势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教育经费的增长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
3.教育面临着国际竞争的挑战
冷战结束以后,和平与发展是主旋律,但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表现在经济竞争中。经济的竞争实际上是高科技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
4.教育面临着各种社会问题的挑战
现代科技一方面给人类带来高度的物质文明,但同时又带来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道德水准的下降。要解决这些问题固然要依靠科学技术,但更重要的是要依靠教育来增强人们的节约资源的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增强道德观念。
5.中国教育还面临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
对待传统文化不能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国粹主义的态度。要继承和发扬一切优良的文化传统。对待西方文化也要一分为二,吸收世界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摒弃腐朽的糟粕,或者不符合我国国情的文化和方式。教育要勇敢地迎接这些挑战,出路在于改革,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教育改革和迎接挑战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
四、教育技术(包括远距离教育)与21世纪的教育改革
1.什么是教育技术
美国的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AECT)在1994年对他的定义及内容作了新的明确的阐述:“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这个定义在理论上表明了它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个分支。从技术的角度来定义:教育技术是以教育科学的理论为基础,以现统科学的观点为指导,利用人类和非人类资源及系代化科技成果等来确定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技术手段与技术方法。其目的是为了优化教育过程、扩大教育规模和提高教育效果。
远距离教育是运用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通过音像载体传播教育信息,不需要教师面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许多专家认为,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革命性的变化。
2.教育技术在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有利于扩大教育范围。21世纪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主要表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教育所能提供的学习机会之间的矛盾。教育技术,特别是远距离教育技术可以缓解这个矛盾。远距离教育可以克服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有利于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结合起来,特别有利于大面积地培训教师和其它专业人员。
有利于个别学习,克服传统教育模式僵化、单一的弊端,实行弹性学制,提高办学效益。
3.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它改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过程是由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等几个环节顺序连续地组成的。教育技术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合为一体,教育技术可以使教育内容有形有声,不仅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且能够引导学生直接揭开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
它改变了某些教学原则。传统的教学过程强调教学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教育技术改变了这个顺序,它可以把远方的东西放到学生眼前,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把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它可以把时间延长和空间放大,又可以把时间缩短和空间缩小。
它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改革。通过教育技术可以把过去许多不容易理解的新科技内容增加到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现代化。
它改变了单一的教材形式。过去的教材主要是文字教材。现在出现了音像教材、电子教材。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的多媒体教材更是把声像、文字以及教学程序、反馈系统融合为一体。
它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是单向的或者至多是双向的。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学生通过人机对话自我反馈;教师可以通过电脑获得所有学生学习的信息,以便改进教学。
五、教育技术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顺利运用并取得效果,就必须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为此需要首先了解一下教学过程的组成。
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三个:教师、学生、教育内容。但由于教育技术的应用,现代教育具有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育内容、教育技术手段和教育方法。
教学过程模式的变化:
古代(文字教材出现前):教师(教学内容)——学生。
古代、近代(文字教材出现后):教师——教材——学生。
现代:教师——教学内容或教材(文字教材、音像教材)——教育技术手段和教育方法——学生。
在古代,文字教材出现以前。教师是知识的载体,他集教育者和教学内容于一体,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
文字教材出现以后,教师运用教材向学生传授知识。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教学重新处理,采用科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的模式。
传统教育学主张教师是中心,教材是中心。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它把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都调动起来。
教师的角色要从以单纯地传授知识为主变为以设计教学为主;要从家长式的训导者,变为启发者、帮助者。学生要从单纯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我学习、自我发现。未来教师的角色主要表现在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的帮助者、品质的示范者。教师是学生的长者、引路人,又是朋友。
教师要把教育技术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从而改变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充分利用教育技术的优势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
首先,要具有新的人才观。21世纪要求年轻一代具有开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传授知识是不可缺少的主要环节,它是人才成长的基础,但还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品质和符合时代精神的优秀才能。
其次,要树立大教育观念,科学技术发展使学生可以从多渠道接受信息。因此教师的眼光不仅限于课堂,要放眼社会。
教师要提高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努力掌握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充分利用教育技术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