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词义外延中语义要素的继承与突破_联想论文

论词义外延中语义要素的继承与突破_联想论文

谈词义引申中的义素遗传和突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词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汉语与世界上其他语言一样,产生之初都是以不同的语音表示不同的语义的。由于人类发音器官部位有限,用有限的发音部位的配合去表现无以穷尽的语义,显然是难以为济的,因此“一义一音”的路是走不通的。汉字出现之后,由于汉字形体的介入,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是“一义一字”也是做不到的。那么语言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找到了一种极为经济的方式,它突破了“一义一音”和“一义一字”的表义模式,用“义联有别”的方式创造出了一串串、一组组的词义。这种方式适应了表义丰富的需要,又不需过多地创造新的语音和汉字,这种方式就是词义引申。它是根据语言的简捷原则,运用不造词的手段,达到创造词义目的的。这一串串、一组组的的词义,就是靠义素的遗传和突破而形成的。所谓遗传义素,就是从上一个义位中传送下来,在新的义位生成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义素。突破义素是遗传义素相结合而形成新义位的义素。称其突破,是由于它突破了原义位的义素,寻找到了有效的新义素。引申义的形成,实际上是不造词的造词运动,是词义发展的质变过程,因而称突破则更为确切。

词义的复杂性和用词的灵活性,以及语用中用词的单一性,为词引申义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一个词的意义,并不是很单纯的,它要包含许多义素的意义,因此可以说,一个词的意义,是这个词义所包含的诸多义素义的融合义。词义引申的形成,是由原义素的遗传和新义素的突破共同完成的。由旧义向新义转化的过程,是旧义素分化的过程,也是遗传义素与突破义素重新结合的过程,这些义素在新义中的结合是有机的、紧密的。如“永”的本义是“水长”,义素“长”遗传下来,加上长时间的突破义素,产生了“长久”这个新的词义。新义的形成要靠人的联想,人们联想的空间是广阔的,但也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首先,这种联想是“有源之水”,是在原词义固有义素的基础上产生的;其次,这种联想产生于与人们关系密切的义素上,它取决于客观事物发展的需要,以及人们认识事物的定向思维、兴趣习惯等文化心理状态。“履”的本义是“鞋”,鞋是穿在脚上的,引申出“穿鞋”义,穿上鞋子是要走路的,引申出“经过”义。至于“履”的质料、形状等义素,则没能产生遗传现象。

词的一个义位,产生了义素的遗传和突破,就意味着产生了新的义位。有人称这为遗传替代,这个概念较含糊,遗传是一个方面,而“替代”没能说明谁替代谁,也没能说明与遗传的关系,我们用遗传和突破这两个术语,既说明了原义位与新义位的联系,也表明了新义位与旧义位质的不同。汉语词义中,除了表示事物名称的单义词,任何词义的义素都可能产生遗传和突破现象,因而词的引申义是极其丰富多彩的,下面我们结合例子来分析义素的遗传和突破的种种情况。

先谈义素遗传。产生遗传的义素类型是很多的:

1.事物的主体、本质。“椎”是“槌子”,由“槌子”这个主体,引申为“用槌子打”义。“素”是“未染色的丝”,引申为“天然”义,是从“自然状态、未经加工”的本质义素上引申的。

2.人与事物的动作行为。如“猎”有“打猎”义,由“猎获禽兽”义素引申出“猎人”义。“舆”是“载人之具”,由“载人”义素引申出“大地”义,“车”与“大地”在“载”的义素上是一致的,就因之而产生了引申。

3.事物的性质、特征。如“君”有“君主”义,由于君主是受尊宠而处高位的人,由“尊宠”这个遗传义素引申出“对对方的尊敬”义。“艺”是“种植”义,种植作物是需要技巧的,由“技巧”义素引申出“技艺”义。“浪”的本义是“动荡不定的水面”,由“动荡不定”的义素引申出“放纵”义。“苛”的本义是“小草”,由“多而杂乱”义素引申出“烦琐”义。

4.功能、用途。如“嘴”本指鸟的嘴,引申指人的嘴,共同义素是人和鸟的嘴在饮食发音的功能上是相同的。“筵”是“铺垫的竹席”义,引申出“筵(宴)席”义,竹席是供人坐的,古人宴会是坐于竹席上,二者的共有义素是“坐席”,难怪现在有些地方还把宴会称坐席。

5.事物间的关系。“景”是日光,引申出“阴影”义(后造“影”字),日光照在物体上必然产生阴影,光和影有不可分的连带关系。“领”的本义是“人的脖子”,由于脖子与衣服的领子相邻接,引申出“衣领”义。“鸡眼”本指鸡的眼睛,引申为“人脚所生的圆形角质物”义,是由于它们的形态大小相似而产生的引申。“颜”的本义是指人脸上眉目间的部分,后来引申指整个面部,是从指局部这个遗传义素扩大引申的意义。“降”有“投降”义,引申为“降服”义,投降是败方对胜方,降服是胜方对败方,两个词义相反,又都涉及到对方,所以称相反相成关系。“奉”有“奉送”义,引申为“接受”义,其遗传义素是“物+交接”,交接必涉及双方,因而产生了反向引申。“积”有“积累”义,引申出“多”义,“积累”是因,“多”是果。“积累”也隐含着“多”的义素。“醒”的本义是酒醒,引申为睡醒,其共同义素是“清醒”,酒醒和睡醒的结果是相同的。

6.时空、情景。“终”有“终了”义,引申出“自始而终”义。“容”有“容纳”义,引有“宽容”义,其遗传义素是“相当的空间”。“青眼”本义是黑眼珠,引申为“看重”义,是属情景语义的引申。用白眼球看人,表示蔑视;用黑眼珠看人,是正面看,表重视,因而从“看重”的语义情景中引申出了“重视”义。

7.修辞意义。类比:“牢”的本义是“关性畜的圈”,引申为“牢狱”义,是由“关牢、不使出”的遗传义素上类比引申的意义。夸张:“斗”有“量器”义,十升为斗,引申有“大”义,如“斗胆”的“斗”,“斗”又引申有“小”义,如“斗室”的“斗”。“大”与“小”是对“胆”、“室”的夸张形成的引申义。借代:“布衣”是指粗布做的衣服,代指平民百姓,由于平民百姓常穿粗布衣,就以“布衣”代百姓了。移用:“鄙”的本义是边邑,移用指“人鄙陋无知”。

8.语义地位。中心义:“菁”的本义是韭菜的花,由中心义素“花”引申指草木的花。附加义:“突”的本义是“犬从穴中暂(突然)出”,由“暂”这个附加义素引申出“暂时”义。

再谈义素突破。义素的突破靠人的联想突破。由于人思维的不断发达,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不断拓宽和深化,因而引申的突破现象也是非常普遍的,任何事物间的联系都可能产生突破,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列举一些类型进行分析。

1.人与物、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厕”的“厕所”义引申出“猪圈”义。“主”由“火把”义引申出“主人”义,因为夜间一个火把往往是团聚人们的核心。“贱”的价格低义引申出“轻视”义。“郊”的“城外原野”义引申出“郊祀”义。“本”的“草木的根”义引申为“嫡系子孙”义。

2.具体与抽象、个别与一般。“奥”的“室内深处”义引申为“深”义。“右”由右边引申为“车右”义。“发”由“放箭”义引申为“发射”人。“本”由“事物的基础”义引申为“农业生产”义。

3.动作、行为与结果、目的。“迟”由“徐行”义引申为“晚”义。“弋”由“带丝绳的箭射”引申为“捕获”义。“刺”由“用长形物体向前触动”义引申为“以篙撑船”义。“履”由“踩践”义引申为“踏勘”义。

4.事物与动作行为。“绽”由“衣缝”义引申为“缝衣”义。“讴”由“唱歌”义引申为“歌曲”义。

5.一事类与另一事类、一方与另一方、一个行为与另一个行为。“翼”由“翅膀”义引申为“阵形的两侧”义。“压”由“履压”义引申出“承当”义。“破”有“突破”义引申为“违背”义。

6.事物现象与原因。“息”有“停止”义,引申为“休息”义;“厉”由“灾祸”义引申为“恶鬼”义,古人认为灾祸是由于恶鬼作崇而致。

7.程度不同、本质不同。“破”有“碎裂”义,引申为“毁坏”义。“合”有“合拢”义,引申为“交锋”义,两个义项都有“交合在一起”义,可本质却不相同,“合拢”是二者吻合在一起,“交锋”是二者相接则“相斥”(动干戈),性质显然不相同。

8.由实到虚的引申。“信”有“诚信”义,是形容词,虚化引申为副词“确实”义;“始”有“开始”义,是动词,引申为副词“刚刚”义。

以上所列举的遗传和突破的各点,是从一些词义的引申情况中归纳出来的。词义引申的义素遗传和突破现象是相当复杂的,我们对它的归纳和分析还远远不够,所列各点也只能是“举一隅”。对一个词的所有引申义的分析,更呈现复杂的情况。

一个词义的诸义素,都可能遗传下来,向着与该义素有联系的各个方向突破,在新的义位中表现着自己。但这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即社会新事物出现的需要和语言发展的可能。古汉语的常用词,由于它包含有常用义素,所以遗传性表现得更强烈,向各联想方向发生的突破也就更广泛,因而产生的引申义也就更多。“节”的本义是“竹节”,有多个引申义,由于遗传的义素不同,突破的方向也不同。竹节的本质是竹子,有突出坚硬的特点,位于两个竹段间,状如“焊接”两个竹段,有约束固定作用。基于这些义素,加上人们的联想,就产生了多个引申义。由它“突出坚硬”的特点义素中遗传下来,经过联想产生突破,引申出“木节”义;由“突出坚硬”和“位于两段间”的义素引申出“关节”义;由“位于两段间“这个义素,突破到表时间上,引申出“节气”;由本质义素“竹”,联想指两个相同的部分的事物,引申有“符节”义;从“约束固定”的功能义素上联想到指人的行为方面,引申出“节度”、“节操”、“法度”等义位。

有些辐射式引申的词义,其遗传义素比较单纯,如“清、合、交、解、止”等词。“交”的本义是“脚胫相交”,由遗传义素“相交”产生联想和突破,形成多个引申义。相交+现象,引申出“交叉”义;相交+人,引申出“结交”义;相交+人友好,引申出“朋友”义;相交+互换人与物,引申出“交换”义;相交+买和卖,引申出“交易”义;相交+雌雄,引申出“交配”义;相交+两物,引申出“接触”义;相交+共处一起,引申出“相并”义;相交+中空之物,引申出“贯通”义;相交+友好协调,引申出“和协”义。连锁引申,义素的遗传和突破呈现很强的势头,相隔义位的差别很大,如果没有中间义位,则很难看出它们的联系。“盛”的本义是“盛力”,连锁引申出四个义位。(1)盛力(大+力量),(2)权力(支配他人+力量),(3)势头(力量+发展状态),(4)形势(事情发展+呈现状态),(5)姿势(肢体+呈现状态)。(1)到(2)到(3)遗传义素是“力量”,(3)到(4)是“发展状态”,(4)到(5)是“呈现状态”。(1)和(3)、(2)和(4)产生了很大的变化;(1)与(5)、(2)与(5)的变化则更大了,已看不出义素遗传的轨迹了。

引申义中的义素,比其基础义的义素,还有增加和减少的情况,这都是正常的,因为引申的遗传和突破,有由具体到抽象,也有由抽象到具体的情况,这都是社会和语言发展的需要。如“顷”的本义是“头不正”,引申出“不正”义,虽然失掉了一个主要义素,但其表义更广泛了。“门”的名词“门”义引申为“开门”义,义素虽增多了,但表义更简捷,词义更具体了。一个词义的义素越多,其表义就更加具体,表义范围就更加狭窄,这也反映了人们认识事物的深入和具体。一个词义的遗传义素越多,它产生的引申义也就越多,语言就会更加发展。

词义义素的遗传和突破现象是一对矛盾现象,同时又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之中。遗传和突破都有顽强的生命力,遗传的取向是尽量保留旧义素,而突破的取向是尽量抛弃旧义素,二者又不可免地统一于新的词义之中,在遗传和突破的“竞争”之中,必然有某个(几个)旧义素和某个(几个)新义素相结合,产生旧中有新、新中有旧的质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遗传是引申的基础,没有旧义素的遗传,就产生不了新义位;突破是引申的目的,没有突破也产生不了新义位,语言也就无从发展。遗传义素是前后两个义位的纽带,没有这个纽带,或失掉这个纽带,就难以确定词义的引申线索;突破是新义位产生的关键,是语言发展的标志,因而新的义位都是那些善于使用和勇于发展语言的人们大胆突破而形成的。

掌握了义素遗传和突破现象,对于词义的引申现象就会有较深入的理解,从而在处理词的引申义和同形词的关系中,可以尽量避免出现过窄或过宽的毛病。赵克勤先生在《古汉语词汇概要》一书中,把本来易于掌握的词义引申现象,都看成了同形词,未免失之过窄。“顾”的本义是“回头看”,引申为副词“反而”义,两个义项不当看成同形词。两个义项的共同义素是“转过来”,“反而”是指事情的发展或语义的“转过来”,这两个义项都有与“正”相对义。何九盈先生在《古汉语词汇讲话》中,把“被”字的“被子、覆盖、介词”三个义位看成三个同形词,似亦不妥。“被”的本义是“被子”,由“被子”的功能义素上引申出“覆盖”,又由覆盖物是被人加盖上的,所以又虚化为介词,产生引进主动者的作用。有些辞书在处理引申义与同形词上也存在不少问题,是需要认真分辨的。

标签:;  

论词义外延中语义要素的继承与突破_联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