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真正意义在于“科学”实用主义和“自我中心困境”的方法论_哲学论文

哲学的真正意义在于“科学”实用主义和“自我中心困境”的方法论_哲学论文

哲学的真谛在于“科学”的方法论——实用主义与“自我中心困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法论论文,实用主义论文,真谛论文,困境论文,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实用主义是19世纪末以来在美国流行的一个哲学流派,也是现代美国众多哲学中对美国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它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实用主义是西方哲学家孜孜不倦地克服“自我中心困境”的产物。实用主义试图从方法论入手超越困境。

一、实用主义对方法问题的论述。

培里在分析“自我中心困境”时,首先看到的是认识过程中方法论层次的困境,然后再用这个困境批判唯心主义哲学。实用主义者一开始就感觉到了这个困境,并试图开辟一条新的能克服这个困境的哲学道路。尽管实用主义者在对哲学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上有分歧,但方法论研究的重要性却成了他们的共识。

1、对传统哲学方法的批判

实用主义者认为,由于传统哲学家从认识关系出发去解决哲学问题,因而导致了西方哲学不可克服的矛盾——二元论。他们认为,传统的认识论,从认识主体(人)和被认识的客体(对象)的关系,说明知识的产生和知识的性质。这种认识论实际上假设了这样的前提: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都是在认识活动之前现成存在的,而知识是人关于已有的对象的知识,认识活动产生知识,而不是产生知识的对象。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心和物分裂的方法。

实用主义者考察了哲学史的发展,他们认为近代哲学实际上造成了黑格尔式的理性主义与机械唯物主义的经验主义对峙的状态。而这两派,都遇到了不可解决的致命的难题,陷入了不可克服的困境。他们认为,按照机械主义经验论的观点,物质世界是人的感觉和观念的原因,而感觉和观念又与它们的原因不同,因为物体只能与物体相似,而不能说感觉、观念与物体相似,因而造成了感觉、观念与物体不可克服的矛盾。实用主义者认为笛卡儿、康德等人,或在理性的清晰中,或在人的理解中,或在人心中,寻找心和物统一的基础和知识可能的基础,都没有成功,人与自然,自然知识与道德价值,仍然是分裂的。虽然黑格尔提出了绝对唯心主义的理性主义,主张合理的就是现实的,现实的就是合理的,试图从所谓“绝对精神”引出一切,用绝对精神解释一切。但是,实用主义者认为,现代自然科学证明,世界上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或本质结构,一切都是相对的,人可以控制自然发展的条件和变化的形式,可以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因此,在他们看来,无论是经验主义还是理性主义最终都无法克服心与物的对立。而克服不了心与物的对立,实际上就是意味着摆脱不了“自我中心困境”。因为克服“自我中心困境”,就是要解决“物”与“心”的统一,“存在”与“思维”的统一问题。

2、“科学”方法的确立

实用主义极力反对传统哲学思想的一切二元论观点,力图把哲学从脱离人生的空中楼阁拉回到人的实际生活中来。他们认为超越哲学中的二元论、超越哲学中的困境,关键在于确定一种科学的方法。实用主义者詹姆士指出:“实用主义不代表任何特别的结果。它不过只是一种方法。”① “实用主义的方法主要是一个解决形而上学的争论的方法。”②在实用主义看来,真正哲学中的方法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论中,否则,最终必定陷入二元论的困境。因此,必须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哲学的方法,在此,他们提出一种注重行动、注重获得效果的方法。

詹姆士认为“实用主义的方法,不是什么特别的结果,只不过是一种确定方向的态度。这个态度不是去看最先的事物、原则、‘范畴’和假定是必需的东西,而是去看最后的事物、收获、效果和事实。”③他反对传统哲学家把“原则”“范畴”看成是先于人的经验的东西,而认为应在行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去确定认识,实用主义的方法就是行为方法。既然如此,又如何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呢?实用主义安排了效果原则。在他们看来,概念的意义在于实际效果。实用主义者皮尔士认为实用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来说,它主要是一种确定信念,即提出假设的方法,它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探索,摆脱怀疑状态,达到确定信念,探索的过程就是由怀疑到确定信念的过程。在此,皮尔士强调他对怀疑的理解不同于休谟和笛卡儿。他认为休谟的怀疑主义把怀疑当作人的认识的最后界限,笛卡儿把怀疑当作一种主观的假定,要求人们怀疑一切,甚至怀疑那些没有任何理由的东西。他认为应当把怀疑看作是缺乏或失去信念,无法采取行动的不平静状态,是人的行为的停顿或者说受到阻碍的状态,即犹豫不决和彷徨不定的状态。而人们之所以缺乏或失去信念,是由于他们面临着新的经验事实或者说出现了新的环境。那么,究竟怎样通过探索,使人们摆脱疑难,确立信念呢?皮尔士认为应借助于经验和科学。

实用主义者杜威在继承皮尔士的“怀疑——信念”的探索理论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了探索方法或试验——探索方法。他认为探索方法应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是感觉到的困难;第二步是困难的所在和定义;第三步是对不同的解决办法的设想;第四步是运用推理对设想的意义所作的发挥;第五步是进一步的观察和试验,它引导到肯定或否定,即得出可信还是不可信的结论。杜威的学生胡适曾将杜威的五步概括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基本上反映了杜威思想的实质。

在实用主义者看来,实用主义是一个能够正确解决形而上学争论的方法。他们反对对任何问题做抽象的研究或争论,反对只是在思想范围内兜圈子,坚持用行动和行动的后果说明观念和学说的意义,确定学说或见解的真假,坚持用种种思想和学说在经验存在所造成的具体的事实差别及效果,来比较、鉴别和确定它们的价值和意义。实用主义者由于看到了传统哲学在客观事物与感性认识之间,以及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之间的困难,因而用回避问题的办法,提出了他们研究问题的逻辑。他们认为科学研究的逻辑是从特殊到特殊,“研究是一种行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实的成问题的情况就会通过我们对符号或事物所施的某种操作和实验而得到改变,并且这些操作在某一点上真正改变了存在的事物”。④实用主义者在强调科学研究的逻辑时,并不反对抽象概括,但对这个问题他们有自己的理解。杜威认为,抽象,并不是从个别中抽象出一般,“所谓抽象,意思就是选出它的某一方面,借以掌握别的东西,就本身而论,抽象出来的方面乃是砍下的一个片断,乃是原来那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一个贫乏的替身。”⑤他提醒人们,这种抽象和概括是很危险的。他认为,当人们从已有的具体经验中抽出一点推广到别的个别情况或新的经验上去的时候,它的有效性是没有保证的。

实际上,实用主义者是想借助于科学和经验,去完善他们的“精确”的方法论原则,从而最终保证克服“自我中心困境”。

二、实用主义在方法论的基础之上建构经验主义哲学,试图克服“自我中心困境”

由于实用主义把“物”与“心”看成绝对对立的,因而他们认为传统哲学研究“物”与“心”的关系,实际上把哲学带进死胡同。他们认为要超越困境,就必须改变以往的哲学传统,确定一种科学和方法论原则,以此来保证哲学的有效性,然后再根据它去建构哲学理论。因此,詹姆士说:“实用主义的范围是这样的——首先是一种方法,其次是关于真理是什么的发生论。”

1、哲学囿于经验范围

在实用主义看来,经验是哲学研究的最后范围。经验之外的问题,不是哲学研究的对象。正因如此,詹姆士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彻底经验主义”,杜威把自己的学说称为“经验自然主义”。

经验历来是传统哲学家十分注重的问题。尽管不同的哲学家对经验的性质看法不一,但他们都不否认经验是人们的一种知识形式,即把经验看成是人对外部事物或人自身的认识。实用主义一反以往的哲学传统,否定经验是单纯的知识,而把它看成是人的生存活动的产物。

杜威考察了经验本身从古代,中世纪到近代所经历的变迁。他指出,在古希腊的柏拉图时代,经验指既成的习惯,是守旧的代名词。中世纪大致也是这样。那时,理性被认为是反对传统习惯,推翻经验的东西,是创新和前进的代名词。到了近代,即培根及其传人的时代,经验和理性换了一个位置。理性,一般概念作为统一不变的规范,成了保守的、束缚心灵的,从而是必须被打破的东西,而“经验成了解放的力量。经验意味着新的东西,使我们摆脱过去的羁绊的东西,向我们宣示新的事实和真实的东西。信仰经验的结果并不是死守着习惯,而是力求进步。”⑥现代实验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对经验的理解又前进了一步。“经验的”观念被“实验的”观念所取代。“过去,人们只是用以往经验的成果造成一些习惯,这些习惯从此就必须盲目地遵守,或者盲目地打破现在,老经验是被用来提示目标和方法,以发展新的、更好的经验。于是就这一点说,经验就变成了建设性的自我调整手段”。⑦

杜威认为经验就是主体和对象,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经验并不是把人和自然隔绝开来的帐幕,它是继续不断地深入到自然的心脏的一个途径”。⑧在杜威看来,经验使主体与对象、有机体和环境、经验和自然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他反对把经验看成是单纯地对自然和精神的一种认识。他认为强调经验是主客体统一,就可以超越主客可分的二元论。他坚决排斥寻找经验来源的观点,他说:“物质不是事情或过程的原因或来源;不是一个绝对的君主;不是解释的原理;不是在背后或下面的实质……。物质这个名词系指一个活动着的特性,而不是指一个实体。⑨为了避免因误用物质和精神概念而陷入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陷入“二元论”,杜威甚至主张禁止使用具有实体意义的“物质”、“精神”之类的名词。他说:“假使在几十年内禁止使用如‘心灵’、‘物质’、‘意识’等这些名词,而我们不得不用形容词和副词如‘有意识’和‘有意识地’、‘心理的’和‘心理上’、‘物质的’和‘物质上’等,那么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就简单化得多了。”⑩

2、经验的实质在于人的活动

从杜威的思想可以看出,经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指经验的事物;另一方面指能经验的过程。就经验的事物来说,包括了人们所作、所追求、所爱、相信、坚持的东西。就能经验的过程来说,是指人们的希望、畏惧、欢愉、信仰等情感意志的过程。杜威反对把经验限制在认识范围之内。认为人们并不是首先认识事物,而是拥有事物并为拥有而高兴或苦恼。在他看来,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活动而产生。作为过程、活动而存在。因此,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杜威的经验观就是他的实践观。

说明了经验的内容,杜威进一步用行动、实践解释他的经验理论。在他看来,只要有环境与有机体存在,它们就会发生作用。环境对有机体产生刺激,有机体对这种刺激作出反应,即适应环境。他把这称为“刺激——反应”的过程。他认为这种过程是包括人在内的任何有机体都将会发生的过程。但由于人是一种特殊的有机体,因而人在与环境的刺激——反应的过程中,就有一种特殊的性质,即用行为、实践去改造生活。因为人有智慧,所以,人对环境的刺激作出反应以前会进行反思和推理,以便能找出较好的适应方式,这样的结果便产生了经验。在杜威看来,无论是作为经验组成部分的感觉,还是作为经验组成部分的思维,都是人作用于环境的工具。他说:“感觉不是那种知识的什么成分,无论是好是坏,是优是劣或完全与否。它们无宁是归结到知识去的研究活动的一个激发者、鼓舞者、挑战者……,它们全然不是认识和方法,它们只是反省和推理的刺激,(11)思维是用来控制环境的工具,这是通过行动而完全的一种控制。”(12)

总之,杜威认为经验不是对于客观对象的一种认识,而是作为主体的有机体对环境的反应,是主体的行为方法、工具。

3、理论和学说的真理性在于它们的工具性

詹姆士在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理论时指出,这种形而上学的特点是脱离经验和科学,企图用理性的思辩概念去构造世界。它对科学和人们的实际生活都无所助益,应当予以排斥。但是,他认为如果形而上学不与科学对立,而是对科学的概括,即作为后天的形而上学,则不应反对。科学应扩大自己的理论应用范围,使之具有越来越完整和广泛的意义,这意味着使科学越来越接近形而上学。不过,他强调指出科学在成为形而上学以前就应是科学,科学的目的不是为了适应形而上学的要求,而是为了获得实际效果。科学的事实材料将丰富形而上学,但科学并不依赖形而上学。相反,形而上学必须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在经验的范围之内建构理论体系。

实用主义认为哲学的任务不是探索客观规律,而是把零乱、模糊的原始经验改造为系统、明确的东西。在实用主义看来,经验是人的行动的适应过程,是行为与遭遇的联系,是人的协调的活动机能,是人的生命活动。因此,“经验本身就含着联系和组织的原则”。(13)这种经验的联系是生命本身固有的,“它是经验内部的一个组成因素”。(14)在总结经验联系的过程中,实用主义认为理性并非不起作用。理性作为实验的智慧,是一种筹划活动,是以假设的方式制定的指导生活活动的原则。但是,实用主义认为理性不是绝对的,它要受经验的检验。

在实用主义看来,理论和学说的真理性在于它们能否指导人们行为的成功,即真理是工具。观念的真假,要看它们对于人的行动是否有意认,要看它们对于人和人的需要有什么作用,要看它们是否可以帮助人达到所期望的实际效果。因此,实用主义不是用物的性质,而是用人行动的效果,确定思想观念的真假,不是用物而是用行动决定观念的价值。杜威说:“如果说,观念、意念、概念、见解、理论、体系乃是工具性的东西,是帮助我们主动地改造一定的环境,排除某种特殊的困难和苦恼的,那么,完成这件工作就是检验它们的有效性和价值的标准。如果它们顺利地完成了任务,那就是可靠的、妥当的、有效的、好的、真的。”(15)否则,那就是假的。

实用主义反对把理论和学说的真理性与生活割裂开来,认为真理就是“符合”。他们把“符合”理解为一个过程,指一定的工作方式,而不是复制某种现成的东西。实用主义强调,真理是观念起作用的过程,是真理化为现实的过程。詹姆士说:“一个观念的真理性并不是它自身固有的一种静止的特性。真理性是一个观念所遭遇的。观念是变成真的,是事件使它真的。它的真理性实际上是一个事件,一个过程,亦即它对自己进行证实的过程,它的证实活动”。(16)它的有效性就是它的见效和活动的过程。

为了与过分露骨的主观主义哲学真理观区别开来,杜威一再强调他的工具主义并不主张把科学概念、理论的真理性仅仅归结为对个人有用或有效,而是具有普遍和公众的特色。杜威说:“又当真理被解释为效用的时候……把真理当作满足私人野心和权势的工具的概念非常可厌……其实,所谓真理即效用,就是把思想或学说认为可行的,拿来贡献于经验改造的那种效用。道路的用处不以便利于山贼劫掠的程度来测定,它的用处决定于它是否实际上尽了道路的功能,是否做了公众运输和交通的便利而有效的手段。观念或假说的效用所以成为那观念或假说所含真理的尺度也是如此。”(17)

三、实用主义在“自我中心困境”问题上的得失

实用主义在当代西方哲学发展史上是一个影响较大的哲学流派,认真总结它在克服“自我中心困境”问题上的得与失,对我们马克思主义克服困境是有积极意义的。

1、实用主义注重方法问题,对克服“自我中心困境”具有借鉴意义

实用主义作为一个哲学流派,从一开始就把克服哲学中的二元论、克服“自我中心困境”,当作建构哲学的目的。他们把哲学限制在经验之中,然后用行动去解释经验,并用行动去说明哲学的真理性。从实用主义确定一种验证哲学真理性的方法来说,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自我中心困境”,的确有借鉴意义。

本体论和认识论历来是哲学的重大问题,不同时期的哲学家都为解决它们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我们说,如果哲学家们始终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之间周旋,是找不到走出哲学困境的道路的。因为无论从本体论出发,还是从认识出发都难以解决二者的统一问题。若坚持从本体论出发,为了揭示本体,就必须借助于认识论。而认识的内容是否符合本体的实际,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因为本体不会开口说话,它无法向人们显示认识的内容是否与它一致。若坚持从认识论出发,又难以确定认识可靠性的标准问题,容易导致认识论中心主义,使哲学陷入不可克服的“自我中心困境”。为了解决传统哲学遗留的问题,就必须从方法入手,确定科学的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和辩证法思想便是其突出的表现。

实用主义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之外去寻找克服哲学困境的办法,这无疑是合理的。但他们在确定方法论的过程中,又抛弃了本体论和认识论,只把哲学维护在方法论之中,这又是不科学的。方法论问题的介入,是为了合理地解决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关系问题,是为最终建立一种科学的本体论服务的。对它研究不能代替对全部哲学问题的研究。方法论不等于本体论。实用主义把哲学仅仅建立在方法论问题的基础之上,这一思想实际上就决定了他们必然把认识看成是从属于行动的,把真理当成行动的工具,最终存在着否定人们行动的基础——自然界存在的倾向。历史的发展以及实用主义在当代世界上受到冷落的事实,都证明了它的局限性。

2、实用主义从实践观的角度,分析经验问题,是有积极意义的

在实用主义看来,经验不表示一个静止的状态,而表示一个运动的过程。人们在行动的基础之上去认识客观世界,并且改造客观世界,正因如此,他们认为经验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过去的经验不能指导新的行动。我们认为,实用主义这一思想,实际上是把经验问题建立在他们的实践观的基础之上,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哲学问题,这对克服“自我中心困境”,是有积极意义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建立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的,离开实践活动,抽象地谈论认识活动,是没有意义的。不仅如此,马克思主义进一步认为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改造世界,正是由于实践具有改造世界的特点,所以,自在自然才可能逐步转化为人化自然。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就已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一代都在前一代所达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前一代的工业交往方式,并随着需要的改变而改变它的社会制度。(18)马克思的这一思想为我们克服困境提供了新的视角:应把本体论、认识论、历史观和实践观统一起来。

实用主义者看到了实践在经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看到了经验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但它却因此而否认了经验的客观内容,否认了经验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就决定了实用主义者不可能寻找到检验哲学真理性的客观标准,他们只能借助于个人的行动,从是否兑现价值的角度,去判定理论的真理性,形成了主观主义的真理观。尽管杜威一再强调要从公众的角度去判定理论的真理性,这同样难以改变他的主观主义真理观的实质。我们认为科学的理论对人来说是有用的,用它指导人们的行动,就能取得成功,但有用并非都是真理。真理的本质在于它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真理的价值同样也在于它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

总之,实用主义对方法论的论述,对验证哲学理论真理性标准的寻求,在克服“自我中心困境”的问题上的确有不可低估的价值。但由于实用主义从个人的行动出发去确定哲学理论真理性的标准,因而它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最终难以彻底摆脱“自我中心”困境。

①詹姆士:《心理学原理》,商务印书馆节译本,第93页。

②詹姆士:《实用主义》,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9页。

③詹姆士:《实用主义》,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6-37页。

④洪谦主编《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204页。

⑤詹姆士:《实用主义》,第36-37页。

⑥⑦《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第169,170页。

⑧杜威:《经验与自然》,第61页。

⑨⑩杜威:《经验与自然》,第61页,第63页。

(11)杜威:《哲学的改造》,1958年中文版,第48页。

(12)杜威:《实验逻辑论文集》,第30页。

(13)(14)《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第168页。

(15)《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第182页。

(16)《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第157页。

(17)杜威:《哲学的改造》,第85页。

(18)《马恩选集》,第一卷,第48页。

标签:;  ;  ;  ;  ;  ;  ;  ;  ;  ;  ;  ;  ;  ;  

哲学的真正意义在于“科学”实用主义和“自我中心困境”的方法论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