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特点看科技保密的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要意义论文,科学论文,技术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1995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保密局第20号令发布了《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其中明确: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一旦泄露会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科学技术,应当列入国家科学技术秘密范围:(一)削弱国家的防御和治安能力;(二)影响我国技术在国际上的先进程度;(三)失去我国技术的独有性;(四)影响技术的国际竞争能力;(五)损害国家声誉、权益和对外关系。但我们一些同志包括科技界的一些同志由于对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二者的共性和区别,其研究成果是否具有保密性等问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认为“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科技界在科研工作中应该知识共享,科研成果应该公开,何况我国科技研究方面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科研成果无密可保。”因此,近几年来,随着对外交往的不断增多,我国科学技术方面的国家秘密在某些同志无意识之时发生不少失、泄密事件,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现象:
1、宣传报道中失、泄密。此种现象并不鲜见。据国外报刊透露,获得它国的情报,其中15%是情报者提供的,35%是通过现代电子技术得到的。50%是通过公开宣传搜集的。国际间的情报人员,都是把国外一切公开的报刊、书籍、声像磁带、计算机软件等信息载体和广播、电视等传媒作为搜集情报的主要途径。
2、国际间参观、考察中失、泄密。在对外接待参观、考察时,由于不清楚自己哪些技术应该保密,哪些可以公开,于是无意中把技术秘密公开了。对方可以通过照像、录像、电影甚至交谈,获得秘密技术。有的通过参观访问机会,借口索取有用的原材料和重要资源,获得能够解破的技术秘密和线索。
3、出国讲学、进修时失、泄密。被邀请到国外进修者,大多数是有一定学术成就或培养前途的科技人员,他们掌握的新技术和应用理论有的已达到或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有的属于祖国的传统工艺、秘方,均有保密价值。应邀之时,有的人总是愿意把有关科技数据介绍得越全越精确越好,把本应保密的技术内容有报告会上和盘托出往往造成泄密。近年来由于出国进修带走国家重占攻关项目的全套资料、样品造成失泄密现象的不乏其例。
4、科技合作与交流中失、泄密。在对外科技、经济合作与交流、合资经营中,由于缺乏保密、专利和国际技术贸易知识等原因,加之成交心切,过于急功近利,给工作带来被动。更有甚者,在谈判达成协议之前,就把技术秘密、产品成本、生产能力等泄露给对方,致使对方获悉后谈判告吹,带来经济损失。
凡此种种,笔者认为必须认真学习、贯彻执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严肃地认识科学技术成果的保密问题,并可从对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特点上来统一我们的认识,分析世界上科技保密工作的现状,澄清某些同志的糊涂观念,以从根本上杜绝科技工作“无密可保”的错误思想。
二
我们知道,科学是人类整个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理论体系。它既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产生知识体系的社会活动,还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如自然科学,其根本职能在于认识自然,主要研究自然界的未知规律,探索通向未知世界的道路,其着重点在于规律。而技术是自然科学应用于生产过程的中介。技术具有下列基本性质:(1)技术是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2)技术是比科学更为直接的生产力,人们只有把科学原理转为技术发明,通过技术的广泛应用,才能促进生产力要素的发展,从而大大地提高生产力。(3)技术是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深度和广度都不断达到新的水平。
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是辩证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的发展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它们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目的和任务不同。科学和技术反映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不同阶段。科学的目的任务在于探索自然奥秘,发现自然规律,属于由实践到理论即由个别到一般转化的过程;而技术的目的和任务在于把理论变为创造发明,变为直接的生产力,属于由理论向实践,即由一般到个别转化的过程。科学着重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技术着重回答的是实践过程中“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二是根本职能不同。科学的根本职能在于认识世界,主要是研究自然界的未知规律,探索通过未知世界的道路;而技术的根本职能在于改造自然界,主要是对自然力和自然物进行控制和利用,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发展新工艺,创造新产品。三是社会效果不同。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导致人们的观念更新和思想解放,而技术上的巨大成功将引起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由此可见,技术追求实用性,追求巨大的、直接的经济利益。
综上所述,由于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的特性的不同,所以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的方法也有所不同。特别是,科学研究是公开进行的,不存在保密问题,纯基础理论的科学研究成果也不列入我们的国家科学技术保密的范围,这样的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而技术研究则不同,由于技术研究的成果直接关系到民族、国家、集团、企业的经济利益,所以技术研究是严格保密的,有些保密程度甚至是相当高的。这一点应该说,越是科学技术发达国家,由于其技术领先,越是注意科技保密工作,其保密措施越严。美国1993年提出控制保密通信的问题,其政府为此提出了限制措施“EESC契约化的加密标准”。美国对认为需要保密的公司,政府不允许宣传、泄露其高科技研制方面的秘密,在INTERNET网上没有这类公司的homepage(主页)。这就是美国政府加强保密管理的一个具体措施之一。由此也可见其保密防范意识的程度。
从当今世界看,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秘密,没有秘密的国家,就没有特色了。从历史上看,哪个国家不重视保密,哪个国家就吃了苦头。
三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渗透,出现了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的趋势。19世纪以前,科学和技术之间是分离的。科学理论一般都落后于生产技术,比如,当热力学定律还没有总结出来时,蒸气机已经制成;当空气动力学还没有形成时,飞机已经上了天。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技术上的创新一般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同时科学理论的发展又紧紧依赖着技术的进步。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即技术科学化,科学技术化,科学与技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共同发展。在现代,就是普通的飞机工业、电子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都必须要有雄厚的科学理论基础才能得到发展。因此,在何为科学研究,何为技术研究的问题上虽然很难分的非常清楚,但由于科学研究中包含了技术研究的成份以及技术研究中有科学研究的含量,所以应该说,现代科学研究,除纯基础理论研究不考虑保密问题之外,其它的科学技术研究的新成果,特别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尖端科技成果,其保密性是很强的。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已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科技进步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军事、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或集团经济的发展兴衰主要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谁首先掌握了新技术,谁就能占领国际市场,在国际竞争中就会处于强有力的地位,技术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所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各个国家无一不在努力发展本国科学技术的同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科技成果,注意搜集别国的科技秘密。
科学技术是知识性商品,有很强的保密性。一项新的科技成果,凝聚着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如不加强保密,一旦落入它国之手,人家就会捷足先登申请专利,开发研究新产品,一跃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佼佼者,成为原技术所有者的竞争对手,或者是把一项本来具有出口价值的科技成果白白送给人家,给本国经济利益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科学技术是我国经济走向新的成长阶段的主要支柱,是我们的宝贵财富。科学技术秘密和政治、军事、经济秘密一样,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大事。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从总体上看科学技术水平还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创造出上千项重大发明成果,不少项目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许多传统工艺、技术决窍为世界所独有,这些对外都具有保密价值,说明我们的科学技术成果是有密可保的,我们必须重视此项工作。
四
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保密工作历来是重视的,江泽民同志在1996年12月出席全国保密工作会议时做了重要讲话:“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保密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革命战争年代,保密就是保生存,保胜利。和平建设时期,保密就是保安全,保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保密工作作的好不好,也直接影响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展。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从这样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保密工作的重要性。”江泽民同志从战略的高度,指出了保密工作在当前的作用,即保安全、保发展。我们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而科技保密工作开展的如何,也直接影响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的进展,对此我们一定要统一认识,从政治的高度来认真开展科技保密工作。
由于科技保密管理工作具有其特殊性,为切实搞好我国的科技保密工作,1995年1月,由我国主管科技研究管理工作的最高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国家保密局共同发布的《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对我国科技保密工作的主管机构、其工作职责、以及依靠对象等,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一、科技保密的主管机构是国家科委以及各级科技主管机构。二、国家科委以及各级科技主管机构管理全国科学技术保密工作的职责。三、做好科学技术保密工作应当依靠广大科技工作者。
因此,我们广大科研管理工作者和战斗在科研工作第一线的同志,都要认真学习《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积极宣传科技保密工作的意义,增强科学技术保密的意识,认真做好科技保密工作,特别是在对外科技交往中,遇事要从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出发,提高做好科技保密的自觉性,共同维护好我国高新科技成果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