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你的孩子有什么期望?_理性行为理论论文

你对孩子的期望有多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你对论文,多高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天,两个4岁的小朋友在进行讲故事比赛。由于紧张,结果没有讲好,都只得了60分。一个孩子的家长认为得60分是丢脸的事,于是对孩子训斥、责骂;另一个孩子的家长认为孩子已尽力了,于是对孩子加以肯定和鼓励。

两位家长对同一事件的不同反应,是由于他们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不同。后者是合理信念,而前者则属不合理信念。我们知道家长的情绪、行为是否符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儿童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艾利斯理论通过分析家长不合理的行为所在,从而改变非理性教养方式,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建立合理的期望值。

艾利斯(Ellis)是美国心理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了理性情绪治疗理论(简称艾利斯理论)。该理论认为:非理性信念是心理行为不合理的症结,治疗的目标就是除去非理性、不合理的信念,并以正确的信念取而代之。该理论又称为ABC理论。ABC是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性事件之后相应产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想法、解释、评价;C是由B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后果。通常,人们认为是某个诱发事件引起了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即A-C。但ABC理论认为,诱发性事件只是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对此事件所持的信念、理解、评价才是情绪及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即A-B-C。以前面的例子来说明:家长的不同行为反应不是由得60分直接引起的,而是由家长对孩子得60分这件事的不同看法引起的。即

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反应实质是由自己的期望信念而激发的,不合理的信念导致不恰当的期望,从而采取不科学的教育方法,而实际的教育效果却与所期望的偏离其远。

艾利斯认为不合理信念有3个特征:一是要求绝对化,事事从主观意愿出发,认为某些事情一定会按自己的意愿发生或不发生。例如,自己希望孩子能认500个字,就认为孩子一定能认500个字,而一旦孩子认不了500个字,就大失所望,大动肝火。这种绝对化要求的不合理信念,常以“必须”、“应该”这类语言形式出现。二是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以点带面、不及其余的信念。例如,孩子一次背不出儿歌,家长就认为孩子一无是处,是“大笨蛋”,其结果导致孩子自卑、自责、自弃的心理。三是糟糕至极,不相信现实是可以改变的,认为某件事发生了,就非常不幸,悲观、绝望,犹遭灭顶之灾。其实这种信念是最不合理的,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有可能有比之更坏的事情发生。我们要努力去接受现实,在可能的情况下改变这种状况;在不可能时,则要学会在这种情况下生活下去。例如,孩子参加讲故事比赛没得奖,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家长要树立重在参与的意识,并鼓励孩子继续努力。

在我国现代家庭教育中,尤其在独生子女家庭的教育中,普遍存在着这种不合理信念引起的过高期望。对孩子抱有适当的期望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期望值偏高或过高,超过了孩子的天资及其主客观条件,再加上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欠恰当或有问题,良好的愿望就难以实现,甚至有时因为孩子的一个小小的不足和失误而导致家长失去理智,酿成大错。如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大武镇年仅9岁的夏斐因考试各门未达90分被母亲棍打致死。武汉的夏辉因没有上课而被父亲绑吊致死;3岁幼儿胡丹丹因背唐诗忘一字被父亲脚踢致死。这些悲剧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根据艾利斯理论分析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非理性行为,不难从中得出两点启示:

确定合理的信念

首先要有合理的要求。望子成龙是良好的愿望,但是硬性地规定孩子必须学会什么,或达到什么指标,否则就要受到惩罚。这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如同悬在孩子头上的一把利剑,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3岁的孩子被强制每天必须背诵唐诗、识字。这样下去,会使孩子感到学习不是好事而是坏事。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的精神崩溃,完全失去学习的兴趣,走上“破罐子破摔”的道路,或出现逃学、离家出走等其它问题。

其次要有合理的方法。合理、科学的教育,既应严格要求,又应耐心说服;既应允许孩子犯错误,更应允许孩子改正错误;有时还应给孩子创造改正错误的机会。可是在教育实际中,家长往往不懂得这一点,凭着错误的信念而酿成恶果。贵阳市6岁的谢晔因贪玩忘了写作业,其父谢鸿飞用烧红的火钩,向孩子的肚子、双腿、臀部无情地烙去。尽管谢晔哭喊着:‘爸爸,只烙一下!爸爸只烙一下!”其父仍在孩子身上留下20多处烙伤,还不准孩子呼叫,不给孩子饭吃。人非“圣贤”,何况孩子?把孩子当成不会犯错误的“圣贤”来要求,未免太苛刻了。教育孩子应有耐心,决不能感情冲动,更不能丧失理智;对孩子应以鼓励为主,批评、惩戒为辅;既应看到自己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又要提出奋斗目标,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调动其内部动机,让孩子自己愿意学。如3岁的红红叠被子,当然叠不好,如果家长粗暴地斥责孩子,并批评说:“叠得太糟了,不要逞能。”也许因为这句话,红红再也不敢尝试了。但是如果妈妈说:“红红真能干,这么小就会叠被子了,虽然这个角叠得不是很好,但是以后一定会叠得更好。”换句话则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批评、惩戒也应讲究方式方法,决不可丧失理智地用拳脚相加的办法来惩戒孩子。教育儿童,既应尊重儿童的人格和独立性,当孩子的知心朋友,又应维护成人自己的尊严,否则就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儿童不是成人的私有财产,靠子女来争光彩并取得心灵的安慰,无视儿童的独立人格,这是导致期望值过高的不合理信念。在艾利斯理论看来,家长对孩子行为所作出的非理性情绪态度实则由成人的不合理信念引起,而并非直接因孩子“不听话”所引起。3岁的胡丹丹背唐诗忘记了一个字,在持合理信念的家长看来,这没有什么,但是丹丹的父亲不是这样想的,其父胡庆炎在与妻子离婚后,便把希望和苦恼都倾注在年仅3岁的丹丹身上,对其要求十分严厉、苛刻,稍不顺心便拳脚相加。在艾利斯理论看来,这种情况不是因为丹丹背唐诗忘了一字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于其父对她的这一行为的解释引起的。在我们生活中有不少父母把毕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认为孩子“应该”而且“必须”学习优秀。这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讲,童年是多么辛酸而无奈!

认识孩子

除了对孩子的发展确立合理的信念外,家长还要了解孩子。首先是从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孩子。个体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要从孩子的天资、学习基础、年龄特点、兴趣等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脱离实际,对孩子提出难以实现的要求。其次,当孩子出现某一令你愤怒的行为时,作为家长要耐心和孩子交谈,仔细分析孩子之所以如此的原因。丹丹背唐诗忘了一字,难道她应该一定会背唐诗吗?贝贝用椅子砸钢琴,妈妈就应该打贝贝吗?她应该知道贝贝为什么砸钢琴?贝贝一定应该弹钢琴吗?她喜欢弹钢琴吗?面对这些行为,我们的家长无法理解:“现在条件这么好,我们为了他们节衣缩食省钱买钢琴,孩子却是这样不懂得我们的辛酸!”是的,孩子不理解父母甚至恨父母,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父母不了解孩子。如果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就不要再认为你的孩子应该学钢琴,不会再觉得他应该比任何人都优秀。放弃了不合理信念,当孩子出现某一行为时,你就能平静面对,再一同商量进步的对策。

当然,从不合理信念到合理信念是有一个过程的。父母由最初因过高期望值导致的非理性行为到形成合理的期望值,最后到进行理性教育也需要时间。家长用艾利斯的情绪治疗理论,对自己进行理性情绪训练,确立合理的信念,从而恰当地对待孩子,这是大有益处的。其做法分四步:

心理诊疗阶段。家长明确对孩子所采取的行为,不是因为孩子这一偶然事件引起,而是自己的不合理期望引起的。如孩子不弹钢琴并不是家长生气的直接原因,家长生气是因为家长觉得孩子应该弹钢琴,而且应该弹得更好。因此,第一步家长应明确直接原因是自己所持的不合理信念引起的。

领悟阶段。帮助家长认识自身不良情绪与行为的表现,其原因在于自己的非合理信念,并找出这些非理性信念。如有的高期望值父母认为:自己一辈子没什么成就,希望孩子能争一口气,他不听话,不好好学习不是在浪费我们的心血吗?也有的认为:孩子不学习将来肯定不成才,就这么一个儿子还指望他养我呢,我打他骂他还不是为他好?这就是不合理信念。

疏通阶段。采用辩论的方法动摇非理性信念,并用合理的信念取而代之,这是艾利斯理论最重要的阶段。在前两步基础上,家长可以扪心自问:孩子一定应该学琴吗?她在学习上应该有困难,如果换成自己,能忍受这么大的压力吗?自己会学得好吗?如果仅仅因为背唐诗忘一字而招致父母毒打,自己能够承受吗?所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通过和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辩论,从而正确认识孩子的行为和自身,逐渐确立合理的信念。

再教育阶段。分析自己在对待孩子其它方面的不合理信念并进一步加强自我反省、教育,养成用理性方式思维的习惯,建立良好的情绪与行为,从而对孩子形成合理的期望值,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标签:;  ;  ;  ;  ;  

你对你的孩子有什么期望?_理性行为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