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发展:忧患与机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忧患论文,机遇论文,西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必须逐步缩小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但在现阶段,如果调控时机和力度不当,过早、过快、过多的经济资源西移,也可能会牺牲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效率,从而减缓整个经济的增长。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既存在东西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存在南北结构性的差别。改善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状况,缩小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个重心和热点。
差距:必须看到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1993年东部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中部地区的2.21倍,西部地区的3.25倍。东部地区的国土面积约为西部地区的七分之一,但其国民生产总值接近西部地区的5倍,发展梯度差之大令人忧虑。
从产业结构看,1985—94年,东部地区的工业总产值在全国的比重,由46.3%提高到66.47%,西部地区则由12.75%降为11.33%,出现了第一产业的比重西高东低、二、三产业的比重东高西低的局面。
乡镇企业差距也很明显。1993年全国乡镇企业产值为29023亿元,西部地区仅占7.6%,为东部地区的九分之一。
从投资看,199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中,约有62.1%是由东部地区完成的。中西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相对缓慢。1993年,云、贵、川三省固定资产投资总和仅相当于浙江一个省的水平。
同时,外商投资也相对集中于东部地区。1994年全国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2万家,合同外资额近300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600多亿美元。这些外资近89%投入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只占11%。
经济发展差距反映到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上。1993年,东西部地区城镇居民的人均生活费收入比为1.4∶1,农民收入比为2.25∶1。另外,全国592个贫困县,90%在中西部地区。全国8000万贫困人口中,80%以上分布在西部地区,其中2700万人为最贫困者。
原因:欲说难休
造成东西部经济差距原因,从历史看,缘于计划经济时代以行政手段进行区域分工,即由国家投入决定了区域经济格局及其增长模式。这种投资行为所造成的东、中、西部地区不同的经济含量及分工布局,为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的差距埋下了伏笔。
改革开放以后,生产要素的释放,加剧了区域经济的失衡。东部沿海地区凭借政策、人才和区位优势,迅速跃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差越来越大,出现了江苏无锡一个县的产值相当于西部一个省区的现象。这种非均衡性拉动资本和人才向东部流动,西部地区面临生产要素的进一步缺失,陷入恶性循环。
认识:心急莫下猛药
区域经济差距过大,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造成东西部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影响全国的均衡发展和长治久安,这一点已在全社会取得共识。
但是,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看,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地区之间经济增长差距将会扩大,出现区域发展不均衡,也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美国早期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差距比我国小得多,但在1870—1920年经济持续发展时期,各州之间的人均收入差异呈上升趋势,最高与最低之比曾达到3.3∶1。
经济学家说,地区发展差距在经济发展进入中期后将趋于稳定,并在成熟期逐步缩小。在美国,1970年州间人均收入差已降至1.54∶1。
因此,希望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要充分考虑现实条件,不能单凭一厢情愿,也不能完全依赖政府的支持和调控。目前,调控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途径只能分两步走,第一步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扼制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第二步实现差距的逐步缩小。就现阶段而言,如果调控地区差距的时机和力度不适当,过早、过快、过多的经济资源西移,也可能会导致以牺牲东部地区的效率为代价,从而减缓了整个经济的增长速度。
调控:注意适度
第一,要抓住发展机遇。目前,国家非常重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并在宏观经济政策及政府推动方面有所倾斜,支持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开发,支持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这是使中西部地区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最有利的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也面临产业结构迁移的现实机遇。东部地区经过十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后,一些劳动密集型、技术要求不高、原材料初加工型的产业开始寻求向西部地区迁移,以利用西部的优惠政策及相对低廉的劳动力,形成产业布局调整的“雁行模式”,为西部发展注入活力。
第二,要科学决策。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首先要缩小领导决策水平的差距。现在搞市场经济,西部地区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坐等中央政府集中投资,而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实施战略,驾驭全局。中西部地区的干部要正视本地区的短处,在困难和挑战面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制定切实可行的超常规增长和发展战略。
第三,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在加快发展速度的同时,特别注重经济效益,追求有效益的速度;要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从粗放型经营转到集约型经营,从速度型转到效益型。譬如说养牛,要平均每头牛的重量增加20%,而不是增加饲养几万头牛,因为前者用相同的饲料可以获得更多的牛肉,这就是速度和效益结合的问题。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必须在高层次上运行。如果只讲速度、不注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几年以后就会出现新的问题。
第四,要以科技为先导。要尽快消除中西部地区在科学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相对落后的现状;企业要致力于存量盘活,要把企业技术改造放在第一位。要尽快选准若干个支柱产业为科技突破口,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加速产业的科技进步。上新项目、铺新摊子,要坚持技术的高起点。引进外资要注意技术和市场,真正认识到市场竞争的核心是产品,产品的根本是技术含量,经济超常规增长的主动力和落脚点是科学技术。
第五,尊重人才。中西部人力资源总体素质不高,优秀人才流失较多,对当地经济建设非常不利。如何积极有效地抓好人力资源,提高劳动力素质,也是发展当地经济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六,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要加大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方便人员来往和产品、原材料的运输。目前,中西部大量引进外资还比较困难,但在吸纳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基础设施建设要有针对性,面向外商的经济开发区建设应该慎重决策。
中西部地区还要扎实改善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同时应根据自己的优势特点,加强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的开发,并适当发展加工业、旅游业、服务性行业和劳务输出。这不仅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对支援全国,增强经济发展后劲都具有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