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分析方法与女性主义经济学研究: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挑战_经济学论文

性别分析方法与女性主义经济学研究: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挑战_经济学论文

社会性别分析方法论与女性主义经济学研究——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法论论文,经济学论文,性别论文,主流论文,新古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50(2006)05-0010-08

“我们如何能知道我们所声称知道的东西?”这一后现代主义问题在几乎所有的学术领域里都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各种具有批判性的社会建构主义、女性主义及解释学观点都认为,即使人们所假定的科学方法本身的客观性也折射着价值判断和权力关系。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其实证特征而被喻作“硬科学”的经济学却是最后一门与女性主义批评家进行对话的社会科学。

女性主义经济学源于20世纪60年代女性主义和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进展,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得到了广泛认可,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经济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想在经济思想发展中曾有过不同形式的体现,如1869年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约翰·穆勒所著的《妇女的屈从地位》,对妇女的二等公民的经济地位作了经典论述,旧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在批判资本主义时也论述了妇女的经济地位,等等。但是,直到1992年1月女性主义经济学国际学会(IAEEE)的成立,经济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想才获得广泛认可,女性主义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才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女性主义经济学的领军人物有朱莉·纳尔逊(Julie A.Nelson)、玛丽安·弗博(Marianne Ferber)、戴安娜·斯特拉斯曼(Diana Strassmann)、弗朗西斯·伍利(Frances R.Woolley)等。

女性主义经济学认为,当前在西方经济学界居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主要是由男性创建的、反映男性社会信念的学科,而且掺杂了大量的性别偏见。所以,女性主义经济学的主要目标是:揭示并消除经济学研究中的性别偏见,使经济学更好地反映男性和女性的现实世界,丰富经济学并提高妇女的经济状况。女性主义经济学采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模式,尤其是把性别分析方法应用于经济学研究,进而从经济学的研究主题和内容、模型假定、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提出了挑战。

一、女性主义经济学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挑战

(一)女性主义经济学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研究主题和内容的挑战

市场作为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研究的不变主题,决定了其研究的内容是经济主体在市场中的竞争和交易行为。新古典主流经济学家喜欢把研究重心放在人类生活的“硬性”领域(指的是市场与政府)和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上。与此相反,人类的另一个重要活动领域——家庭则几乎被忽略了,即把大部分传统的、非市场的、由女性参与的活动(照顾家庭、孩子、病人、老人等)看作是非经济性的,且认为这不适合经济学研究;或者新古典主流经济学则对此做了简单的“质点化”处理,使之成为只具有单一效用函数的单位,将其内部成员的行为和相互关系置于“黑箱”之中。因此,新古典主流经济学家把家庭政务等“软性”领域几乎置之于不顾,甚至不把家庭劳动看作是生产性劳动,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完全不考虑家庭生产的因素。

女性主义经济学从社会性别二元角色的认识论出发,认为人类社会活动可以分为公共领域(即市场,包括生产、交换和政府活动等)和私人领域(即家庭,包括抚育工作、家务劳动等)。它们传统上被分别界定为男性和女性的活动范围。受价值等级观念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市场中男性的有酬劳动成为经济学研究的全部内容,而家庭中女性及其活动或者消失于无形(invisibility),或者被划归为经济学以外的其他学科的研究内容。换言之,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核心论题是市场,并把市场化作为经济学研究边界的标准,这样就把非市场的、基本上是由妇女承担的家务劳动排除在经济研究领域之外,不重视对家庭、男女福利的差别及纠正这种差别的政策和措施等问题的研究;用理性选择模式或市场化作为界定经济学科的标准限制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而且带有明显的性别偏见。

(二)女性主义经济学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模型假定的挑战

女性主义经济学认为,虽然新古典主流经济学“个人如何分配稀缺资源”的模型是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且这对其所描述的“男性的现实世界”来说也是有效的,但是,新古典主流经济学模型没有准确地描述出女性的切身体会。进而,女性主义经济学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假定提出了质疑。

新古典主流经济学模型的核心是自利、独立、理性的“经济人”在既定的外生约束下做出最优化的选择。这就是说,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核心假定是把人们看成是独立的个体,认为任何人都是自利的、独立的、理性的、能够在不同的行为中自由做出选择的个体。虽然多数主流经济学家承认这一抽象假定与现实中的人类行为不完全一致,但是他们总是认为这种模型是进行经济学分析的最有效、最客观的起始点,而赋予其存在的合理性。

第一,虽然多数非主流经济学派对这种模型的批评主要集中在“经济人”行为的假定脱离现实这一方面,女性主义经济学对此的批判在很多方面同其他非主流经济学派也是一致的,但是,女性主义经济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通过性别分析揭示了这种模型是建立在对社会性别和价值判断的认知及文化理解上的。

与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核心假定相反,女性主义经济学家认为,人是与他人相联系的、关心他人福利的,即人是相互依存、富有情感的,其行为是受到他人决策或社会及自然环境影响的。

女性主义经济学家指出,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核心假定特征在现代西方国家是与典型的男性气质紧密相关的,而这一假定特征的对立面却与典型的女性气质息息相关。同样,与独立性、数学推理、规范形式和抽象问题等相关的分析方法和阳刚、男性文化有关联,而联系、语言逻辑、非规范形式及具体细节等方法则与女性、从属文化相关联。所以,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隐含着一种男女对立的二元论思想,即自利与利他,独立与依赖,理性与感性等。这种思想又将男、女各自的特征和价值判断的优(superior)、劣(inferior)联系起来。换句话说,新古典主流经济学在性别特征和价值判断之间建立了必然的心理联系,这不是一种独立的、个人的信仰,而是一种社会的和认识的习惯,尤其是已有的文化认知模式①,即这种认知模式从根本上影响了西方各种学科的建构,经济学也不例外。

第二,新古典主流经济学假定个人的行为总是自私的,而且是竞争性的。女性主义经济学认为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这一假定是不正确的。女性主义者的观点是:人们都足够聪明,能认识到合作通常会达到最佳可能的资源组合,所以经济学家必须综合考虑关于人类理性的各种观点,比如说,团体合作比个人努力获得的收益可能更大。家庭是最经常引用的利他行为的例子,传统上,母亲的行为看起来尤其不符合理性、利己模型。

第三,女性主义经济学模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阈限”(threshold)的概念。“阈限”在某种情况下可以被定义为“每个家庭成员所能忍受的杂乱度、盘子脏度等的最大限度”。家庭成员“阈限”的微小变化可能导致完成家务劳动数量的很大差异。女性主义经济学家引入“阈限”的概念力图来解释人的各种行为,认为人类的行为既不是以某些不可能的或理想化的利他主义为基础的,也不是完全符合预期的完全“理性人”标准。在女性主义经济学家看来,绝对利他行为和绝对自私行为一样,是不现实的心理行为。这样,家庭中资源配置的问题就在没有假定绝对利他条件下迎刃而解了。

所以,女性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出发点不是新古典主流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经济人”,而是强调作为“关联的存在”(relational being)的人。这里的性别指的不是生理性别(即sex),而是指社会性别(即gender),是对男女两性的社会特征和社会角色的不同定位,是一种权力关系和社会建构。

(三)女性主义经济学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挑战

1.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总体研究方法的质疑

20世纪在经济学科中居于支配地位的认识论框架是实证主义的分析框架,实证主义把自己界定为客观的和价值中性的理论,它对经济学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定量分析。

在经济学模型中,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在新古典主流经济学中,定量分析已被视为惟一最好的方法,定性分析基本上是附属性的。新古典主流经济学家认为,通过形式化的数学方法、严格的逻辑推理和复杂的经济计量学技巧可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但是,对于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这种研究方法,批评之声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女性主义经济学也对之提出了批评。

女性主义经济学认为,新古典主流经济学强调经济学是“通过数学方法研究独立的个人理性选择的学问”,而使经济学完全依赖于形式化数学,这根本就没有保证经济学的客观性,而是反映了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新古典主流经济学虽然对人类同一性和知识的本质做出了这一假定,但是这一假定却是与男性文化观念密切相关的。

所以,女性主义经济学家认为,新古典主流经济学为追求客观、精确而对形式化定量分析方法的偏爱,实际上,反映了认识论中刚强与柔弱、逻辑与非逻辑、科学与非科学、精确与模糊、男性和女性相分离的二元论特征。所谓的客观性无非是男性化的客观性而已。其实,社会性别与价值判断关系是复杂的,男性的刚强可能转化为僵化,女性的柔弱也会变为灵活;过分强调逻辑会导致空洞的、脱离实际的、毫无意义的演绎;缺乏人文价值观念的科学进步可能会成为反人类的工具。

虽然女性主义经济学不完全否定数学化的定量分析的作用,但是它还认为,完全男性价值取向的方法过于狭隘,应扩展经济学的方法论边界,例如,将参与观察、深度访谈、测量研究、实地调查、人种史等定性方法引入经济学。这是因为被传统经济学排除在研究之外的女性在家庭中从事的无酬劳动,不计入国民收入账户,统计数据也根本无法体现女性工作、劳动的价值。虽然很多国家已把女性有酬劳动创造的价值纳入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但是计量家务劳动和抚养孩子等劳动的价值,仍然是新古典主流经济学方法所忽视的。

2.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家庭(私域)问题分析方法的挑战

目前,采用新古典主流经济学范式分析家庭问题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由贝克尔和舒尔茨等人创立并发展起来的“新家庭经济学”,另一种是将最近20年发展起来的博弈论应用于家庭经济研究。

女性主义经济学家虽然肯定了贝克尔的理论贡献,认为新家庭经济学揭示了家庭关系的父权制基础、妇女的依附地位和家庭中的利他主义行为。但是,女性主义经济学家又对之提出了批判,认为新古典经济理论处理家庭问题的整体论方法与它一贯主张的个人主义方法论相矛盾,掩盖了家庭内部的冲突与合作关系。女性主义经济学家还认为,性别是一种社会建构,用比较优势理论解释家庭内部分工,只是将市场中的分工方式机械地移植到了家庭中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虽然博弈论应用于家庭经济分析,克服了以往理论的缺陷,将男女双方置于平等的博弈位置上,用合作和非合作模型方法分析了家庭中的合作行为,坚持了方法论中的个人主义,用男女对称的地位取代了比较优势假说,对家庭消费支出等现象作了较好的解释。但是女性主义经济学家认为,博弈论方法的最大缺陷是忽略了性别分析。而且,博弈模型的假设前提尤为严格,参与者只能有两方,孩子作为家庭的重要成员则被忽略了;另外,博弈模型过分注重了定量研究中的数学模型,却无法容纳许多定性的数据分析,从而缩小了其解释范围。

在对这两种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女性主义者们把家庭决策问题看作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权力关系将使他们分出胜负,用经济学家瑞贝卡·布兰克的话说,此过程达成了“一致意见”。女性主义经济学家在分析家庭问题上还提出了新的分析方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阿玛蒂亚·森的协作性冲突分析法(cooperative conflict approach)和集体主义分析法(collective approach),前者是在博弈论的基础上侧重定性的分析,后者则是侧重分析家庭决策结果的帕累托性。

3.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劳动力市场问题分析方法的挑战

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批妇女进入劳动力市场参加工作,工资差距(wage differential)、职业分割(occupational segregation)等许多男女不平等现象开始凸现出来。因此,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不平等现象成为女性主义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对于这一现象,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理论仅从供求两方面用人力资本理论和歧视理论作了解释。

女性主义经济学家在理论上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解释提出了批判,并主要从制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领域做出了解释。他们指出,歧视理论(包括偏好性歧视和统计性歧视等)以及人力资本理论没有分析影响女性职业选择的经济和社会制度因素。他们抛弃了对劳动力市场解释的供需二分法,而将外生的制度影响内部化,指出劳动力市场和社会制度间存在着复杂的反馈效应。

女性主义经济学家还研究了性别和社会制度的交互作用过程,将性别的社会建构思想引入劳动力市场分析,并指出个人的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劳动力市场结构和社会制度的影响,理性选择的力量同文化、心理上的制约相比要小得多。

二、女性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启发

尽管女性主义经济学还是一个很年轻的流派,而且在理论发展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但是它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在研究主题和内容、模型、研究方法等方面给予了巨大冲击,特别是女性主义经济学对妇女问题的研究拓展了经济学的领域并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公理性基础提出了挑战。女性主义经济学家主张摒弃个人主义的、完全数学模型化的、以市场为中心的主流范式,建立超越个人观和整体观、解释范围更广的经济学理论。这些挑战对于经济学进行重新定位,对于正确理解现代经济学的缺陷,对于在正确理解市场活动、非市场活动和经济社会制度的互动因素,及其在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重构现代经济学,都有极其重要的启发意义。

1.对经济学研究内容和主题的启发

女性主义经济学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以偏概全的研究内容和主题提出了挑战,这种挑战对于现代经济学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

首先,现代经济学应该把“生活供给品的提供”作为更为宽泛的研究主题和内容,从而把男性和女性的所有活动,尤其是目前被认为是非市场的、因而不适合经济研究但是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的家务、关切以及人类再生产活动(caring and reproductive activity)都纳入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女性主义经济学家纳尔逊(Julie A.Nelson)借用了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的可行能力视角(capability approach),认为经济学研究应把重点放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一基本事实上,而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视角全面系统化地回答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本质和目的,即人的有价值的生活是由一系列“功能性活动”(functionings)构成,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吃、穿、住、行、读书、社会参与等。把这些活动列一个清单,那么对一个人来说,他的可行能力就是其可行的、列入清单的所有活动的各种组合(阿玛蒂亚·森,1985)。

其次,如果把经济学看作是一门研究人类选择的学问,那么就应该认真地审视一下选择所面临的限制条件,充分考虑影响选择的社会和制度因素,特别是经济学应该注重研究男女社会性别角色是如何在社会制度规范的演进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从而找出使妇女处于劣势地位的文化和社会制度因素。

再次,现代经济学必须进行改革,从而解决经济学研究中现实性的缺乏问题。换言之,经济学要有助于提高人类了解世界的能力,或者要有助于解决妇女、儿童以及男性所面临的问题。经济学应该采用科学的而不是科学主义的态度,经济学研究不能没有控制地使用数学,使数学本身成为一种目的。经济学必须走出离群索居的困境,从而朝着对社会负责的方向发展。

2.对现代经济学模型假定的启发

女性主义经济学指出了“经济人”模型在行为假定上的错误,对现代经济学的模型构建也有重要启示:现代经济学的模型不应该只强调独立、理性等男性特点,它必须要体现出被忽视了的女性的特征。现代经济学家构建的经济学模型应该注重人的情感和联系,把经济主体由孤立的、自由的理性人变成由社会和物质条件定位了的、具有丰富情感内涵的人,从而使经济学模型能全面反映男女两性的不同特征,为经济学对人类经济行为的解释提供更为可取的理论框架;也就是说,较为合理的现代经济学模型应该是以性别的社会建构为出发点、摒除了男性价值判断、反映男女两性特征、把男女两性作为平等的经济主体纳入经济学研究的模型。具体说来,现代经济学模型的构建必须体现出经济主体既有客观、分离、逻辑一致、追求个人成就、偏好数学分析、抽象等男性特质,也不乏主观、联系、直觉式的理解、合作、偏好质量分析、具体、情感化等女性特质;既有利己又有利他的特点,经济运行中人与人(男性和女性)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还有关爱的特征。因为经济学不仅是科学,而且还属于人文。经济学中的价值观因素对于规制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而对于经济的整体运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女性主义经济学把合作和关爱看作是当前经济制度运行的关键性的组成部分,这为构建世界范围内的合作—竞争经济学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合作—竞争经济学的核心是“和谐”及“双赢、多赢”,它把人类从纯粹的竞争信念枷锁中解放出来,促使人类(不分种族、民族、国家等)在竞争中加强合作,为解决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失业、不平等、全球化、环境污染等),从而提升全人类的福利水平而奋斗。所以,同《以自由看待发展》中的观点一样,女性主义经济学的主张对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3.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启发

女性主义经济学在方法论上对社会性别概念的引入不仅意味着对女性生活和经验相关题目的讨论,而且还可以从性别的角度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尤其是其所声称的客观性进行重新审视。女性主义经济学对经济学方法论的最重要启发不是对各种研究方法的优劣作出评价及判断,而是提出了一系列的根本问题:经济学家如何判断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优劣,判断经济学研究方法优劣的标准是什么,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影响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选择,这种价值观念的背后隐藏着哪些世界观和知识观,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选择突出了哪些人类现实及行为,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为什么不能从根本上解释女性问题,是什么社会规范或制度使妇女处于劣势地位等。

女性主义经济学对这些问题的研究阐释了这样一个事实:价值判断在不同程度上进入了经济学研究,经济学不是价值无涉的,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带有强烈的性别偏见,经济学研究的问题、使用的分析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受经济学家价值观念的影响。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不能完全依赖于形式化、具有性别偏见的数学逻辑,它必须要消除性别偏见、反映女性的切身体会和现实,经济学研究应该是根据情景、研究的实际问题选择最恰当的方法。

女性主义经济学对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另一个启发就是:现代经济学研究必须是跨学科的。人类自身是极其复杂的动物,影响人类福利、生存和发展的不只是经济、物质因素。人类如果按照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理论只注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而不考虑由经济增长带来的失业、不平等、环境污染、金融市场稳定、全球化等一系列问题,人类社会很难趋向稳定,很难达到可持续发展,甚至人类的生存还可能受到威胁。所以,现代经济学必须要海纳百川,采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把自然、经济、社会、历史、制度、文化、秩序、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纳入经济学研究,只有这样,现代经济学才不会走向科学主义的死胡同,而又不乏人文的终极关怀,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更合理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架构。

三、女性主义经济学的局限性及发展前景

虽然女性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表明,新古典主流经济学在其研究主题和内容、模型、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性别偏见;而且,消除经济学研究中的性别偏见、拓宽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运用更丰富的研究分析工具和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女性主义挑战并不是要把以前所作的经济学研究抛弃掉,也不是用典型的“女性”经济学来取代传统经济学,例如,不会出现那种认为语言分析胜过数学分析的经济学。大多数女性主义者也不倡导创建专门的只有女性参与的“女性”经济学。女性主义经济学家只是指出:虽然新古典主流经济学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丰富了人类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而且经济学在指导人类社会经济实践方面也起到了不可泯灭的作用,但是,经济学家必须要认识到男性偏见已经影响了人们心目中的重要经济学知识,这种偏见已使经济学在指导社会经济实践方面的作用大大降低了。女性主义经济学想要研究的是:借助于更全面的人类行为的描述和更丰富的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做出更合理的解释,使经济学反映男女两性的现实世界、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更完美的理论框架指导。

女性主义经济学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女性主义经济学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组织,即女性主义经济学国际学会(IAEEE),且创立了自己的期刊阵地——《女性主义经济学》(Feminist Economics),更重要的是它出版了女性主义经济学的宣言之作——《超越经济人:女性主义理论和经济学》。之后,许多女性主义经济学文集、著作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大量涌现,女性主义经济学家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其中一个研究领域就涉及到了关切劳动(caring labor)。其他备受关注的领域包括性别和全球化以及种族问题。世界范围内的国籍和社会等级制度问题也是女性主义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女性主义经济学研究还与生态经济学研究交织在一起。

尽管女性主义经济学强化了现代经济研究的性别意识,为现代经济学剔除性别偏见指明了方向,但是作为一个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它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女性主义经济学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范式等。同时,女性主义经济学的影响力还不是很显著,部分是由女性作为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研究的主体和客体缺失所造成的,即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界缺乏妇女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主体,同时主流经济学界传统上也排斥妇女及其活动作为经济学研究的客体。这种情况会随着女性主义经济学者研究培训项目的启动②、妇女地位的提升以及社会的进步而得到改善。

可以看出:女性主义经济学基于跨学科的视角正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它会在今后的发展中逐步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并提出具体的操作流程来改造现代经济学,推动经济学不断地向前发展。

收稿日期:2006-05-25

注释:

①西方文化把客观、分离、逻辑一致、追求个人成就、偏好数学分析、抽象、缺乏情感等和严厉、刚毅的男性气质相联系,且把表现出这种特质的学科看作是有男性气质的学科;同时,把主观、联系、直觉式的理解、合作、偏好质量分析、具体、情感化等和软弱、温柔的女性气质相联系,且把具有这种特质的学科看作是有女性气质的学科。

②中国女性主义经济学者研究与培训项目创始于2002年,现由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持。该项目得到了福特基金会的资助。项目旨在帮助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女性主义经济学者提高研究能力,促进女性主义经济学者学术地位的提高,推动中国经济学研究和性别研究。

标签:;  ;  ;  ;  ;  ;  

性别分析方法与女性主义经济学研究: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挑战_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