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乳术联合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沈飞琼,曹怡健,杨芝萍,姜金,李金瑞,郑加莲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 肿瘤内科 浙江 嘉兴 314000)

【摘要】目的:分析保乳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与治疗组(25),对照组采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组采取保乳术联合新新辅助化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插管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有效率为68.0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00%,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采用保乳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保乳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197-02

临床上,乳腺癌属于恶性肿瘤,早期乳腺癌多采取保乳术。随着腔镜技术进步,腔镜辅助保乳术能减轻机体损伤,美容效果良好。新辅助化疗是在恶性肿瘤局部手术前采取全身性化疗,最初用于晚期乳腺癌治疗,如果肿瘤体积缩小可行手术切除肿瘤[1-2]。保乳术远期疗效理想,关于化疗方法无统一标准。本文主要分析保乳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从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效果显著,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与治疗组(25)。本组患者均通过穿刺活检、乳腺钼靶、X射线等病理学检查与免疫学检测确诊为乳腺癌,均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中,年龄为28岁~61岁,平均为(43.44±10.09)岁;肿瘤直径为1cm~2.7cm,平均为(2.34±0.31)cm。治疗组中,年龄为30岁~60岁,平均为(43.03±10.23)岁;肿瘤直径为1cm~2.8cm,平均为(2.11±0.65)cm。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取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按照乳房形态、乳房大小以及肿瘤部位设计切口,切口与肿瘤边缘距离3cm,常规依次操作游离皮瓣、乳腺切除、胸大肌间淋巴结清扫、腋淋巴结清扫以及引流等。治疗组保乳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①术前,患者均采取新辅助化疗,第1d,给予75mg/m2表柔比星静脉滴注,第2d给予75mg/m2多西他赛静脉滴注,一个疗程为21d,按照患者病情,持续2~6个疗程治疗,结束化疗两周后,采取手术治疗。②保乳术: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全麻,于上象限病灶做放射状切口,下象限病灶做弧状切口,应用腔镜完成辅助性操作,操作过程中,远离切口,切除病变乳腺叶,及时送病理学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切缘阴性,可采取缝合,行腔镜辅助清扫腋窝淋巴结,切缘阳性,扩大1cm切除,保证全部清除癌性物质。术后,定期随访,双侧乳腺采取CT、超声、钼靶等影像学检查,分析脏器转移情况,对于可疑复发部位,采取穿刺活检病理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插管引流量等临床指标,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脱发、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病灶消失,维持4周,即为完全缓解;病灶最大垂直径与最大径乘积降低>50%,维持4周,即为部分缓解;病灶最大垂直径与最大径乘积升高<25%或者是降低<25%,未出现新病灶,即为稳定;病灶最大垂直径与最大径乘积升高>25%,或者是未出现新病灶,即为病变进展。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稳定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为单位,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插管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3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治疗组中,1例恶心呕吐,1例脱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对照组中,3例恶心呕吐,1例脱发,1例中性粒细胞减少,1例血红蛋白减少,2例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00%,治疗组低于对照组,χ2=4.500,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最近几年以来,随着新辅助化疗的应用,乳腺癌临床预后得到有效改善。新辅助化疗主要应用蒽环类药物或者是紫杉类药物,其中表柔比星蒽环类治疗方案,可与DNA结合,充分发挥药理效应,一旦药物插入DNA碱基,能对转录过程产生影响,有效抑制患者RNA、DNA合成,但对于心脏毒性作用以及骨髓抑制作用小。多西他赛等紫杉类药物,能经微管双聚体合成微管,能有效维持微管稳定作用,对肿瘤细胞出现有丝分裂产生阻断[3-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对照组为32.00%,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保乳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不良反应少,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保乳手术需要全部切除病灶,且注意患者乳房美观性,手术操作涉及切除腋窝淋巴结以及肿瘤病变切除。结果显示,治疗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插管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为68.0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保乳术联合新辅助化疗能抑制癌细胞扩散,有效切除病灶,提升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与李戎[5]研究结果一致。总而言之,对乳腺癌采用保乳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效果显著,能减小对机体损伤,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韩明强,李瑞霞,王建会,许奉军,胡素丽,孔祥顺.乳腔镜行保乳手术联合药物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03(07):34-35.

[2]王建逵.乳腺癌保乳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法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4):2286-2287.

[3]张建军.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2(30):47-49.

[4]闫睿,高野.乳腺癌保乳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法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11(23):67-68.

[5]李戎.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3,03(06):22-23.

论文作者:沈飞琼,曹怡健,杨芝萍,姜金,李金瑞,郑加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  ;  ;  ;  ;  ;  ;  ;  

保乳术联合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沈飞琼,曹怡健,杨芝萍,姜金,李金瑞,郑加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