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建设工程论文,重大意义论文,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698(2004)-06-0007-10
从世纪之交到跨入新世纪,快5年了。5年光阴,在马克思主义长达160年的历史上,只 是短暂的一瞬,而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却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大事。
新任务是新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新形势 ,立足新实践,提出的一项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新任务。近五年来理论工作的新形势 大体有这样一些重要标志:一是继邓小平理论之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运而生, 经过2001年建党80周年基本经验的总结,2002年十六大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 上进一步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2003年胡锦涛同 志又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把它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概括为 党在长期奋斗中产生的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三大理论成果,肯定了我们党在理论的 自觉性和实践的主动性上达到了新的高度,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也是 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二是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把 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创了新的理论境界。三是秉承党一贯重视 理论工作的优良传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领导集体又在2004年伊始,作出了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特别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 建设作为一项工程提到了全党面前。四是为落实上述文件精神,中央又在4月下旬召开 了实施这一工程的工作会议,及时地就有关事项做出了部署。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就是 这样以一系列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重大举措而载入史册的。
在共产党的执政史上,在社会主义建设史上,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提 上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大工程来建设,还是史无前例的。这说明我们党在 总结建党80多年、建国50多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 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把握规律、运用规律、自觉地促进历史发展 和社会进步的能力在不断增强,党对理论工作的要求在不断提高,理论工作的任务也必 然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
提高认识,重在实施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一项关系到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大事,必须从战略 高度提高认识,才能从思想上保证这一工程顺利实施。
一要看到马克思主义作为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其覆盖面之广,涉及人类历史跨度之 长,对社会复杂现象透析力之深,在社会科学史上是无与伦比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并不 神秘,并非可望而不可及,其内部联系之严密,思想逻辑之一贯,基本观点之突出,通 过它的基础理论是可以理解和把握的。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其精 髓是实事求是,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掌握马克思主义就要着重掌握其精髓 ,掌握突出反映实事求是思想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掌握其一贯坚持的基本理论,掌 握其据以发展和创新的基础理论,要在研究基本理论观点上下功夫,要在历实理论基础 上下功夫,要把这项工程视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宏伟大厦的基础工程。
二要看到实施这一工程也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大举措。人 类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表明,社会主义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国外有苏东剧变的 严重教训,国内有“十年文革”的惨痛经历,即使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胜 利的情况下,敌对势力对我实行西化、分化的图谋也始终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 究在面临新的挑战下还有跟不上形势,甚至分不清是非,放弃基本观点,解除理论武装 的情况。一定要把思想理论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 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一定要把这一工程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 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视为直接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生命工程。
三要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严肃认真地对待这项工程。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 、又是科学的方法论,既是认识世界的理论,又是改造世界的理论,既有鲜明的现实意 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始终贯串着理论与实践统一、言行一致的品质,不仅关系 到当代人的为人处世、理想信念,而且是一项关系到后代人成长奋斗的树人工程。对待 这项工程,要从严而不能降低要求,要从难而不可掉以轻心,要有长期奋斗的精神准备 而又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总之要从质量上保证它是一项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精品 工程。
基础工程首先要夯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殿堂是在坚实的唯物史观和历史辩证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作 为这一基础的主要部分是由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成的。
要进一步根据我国情况研究和改进马克思主义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学科建设和学科定 位问题。马克思主义作为完整的科学体系和完整的世界观,它十分完备而严整,举凡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无不纳入自己的研究视野和研究范围,而随着实践的发 展和历史的进步,在学科演变和万千事态更新中既能保持与时俱进,又能保持一以贯之 的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社会主义中国有自己的历史和国情,对马克思主义有自己 的基于长期历史经验的理解,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已经有了80多 年的历史,其成就之巨大,成果之辉煌,经历实践验证之持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 仅深入人心,而且它的科学体系也日益成为需要深入研究和建设的一项庞大工程。为了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当然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 点、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精髓来面对新的挑战,统领学术研究和各学科的建设,但是这并 不能代替更不应取消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作为独立的综合的学科, 其丰富的内容,广博的体系,独具特色,同任何一门一级学科相比,毫不逊色,而且就 其在学科群中的地位与作用看,把它作为首要的统领的学科来建设,是完全符合我国国 情的。诚然在学科分类中会出现重复排列和相互交叉的情况,那是难以完全避免的,有 些恰好是学科渗透融合的表现,也是马克思主义广阔的覆盖面的表现,是中国科学分类 的特色所在。正如我们能够理解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地位与状况一样,生活在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许多学者和有识之士也不难理解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学术研究中的地位 和特点。
应当看到,在综合的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不论是历史的研究还是基本原理的研 究都有待充分深入地展开,某些迫切需要建立的新兴学科,例如社会发展理论,人的全 面发展和人类解放理论等等,也还要从马克思主义整体中作学科分化与建设工作。越来 越多的理论工作者从自己的实践中感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某一个组成部分诚然有助于 理解与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但却不能代替马克思主义整体,正如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 不能代替马克思主义其他组成部分的研究,更不能代替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的综合 与整体,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也不能代替马克思主义史的研究,如此等等。只有把马 克思主义作为独立的学科、完整的科学来设置,才能在它的统领下进一步加强有关马克 思主义学科群的建设。这种建设主要有:一是根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既系统 地综合地加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又历史地具体地研究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提出的 基本原理,分析这些原理哪些是必需长期坚持的,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 展的,从而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二是 根据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深入研究19世纪和20世纪马克思主义 所创立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基础理论学科,又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 家的科学分析和科学预见出发,结合新世纪的发展需要,从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做出新兴 学科的分化与建设工作,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创新传统学科与建设新兴学科的统一中不 断深化,焕发出更加强劲的生机和活力。三是根据科学马克思主义观必须结合本国实际 的原则,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联系中着重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 基本规律,认真总结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经验,分析其重大理论成果及 其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特别要从学术、理论上着重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 果,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学术研 究,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
邓小平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就说过:“哲学、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 一样,决不能忽视基础理论的研究,这些研究是理论工作的任何巨大前进所不可缺少的 。”(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79页。)他还明确地指出,“我们坚持的和要当 作行动指南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或者说是由这些基本原理构成的科 学体系。”(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71页。)因此,夯实基础就是要在研究马 克思主义基本历史、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上下功夫,作到实事求是地尊重历史、揭示规 律、坚持基本原理,从而建设起有巨大感召力、说服力和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 。
生命工程主要是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生命工程是一项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与发展前途的战略工程。从实质上说,长达1 60年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研究理论和 发展理论的历史,是一部从理论上阐明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开辟道路的历史,也是一部为 保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纯洁性而坚持斗争的历史。这部历史既有一脉相承的连 贯性,又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性。马克思主义任重而道远。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革命事 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共产党执政兴国的事业,就是这样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 设中不断巩固、不断发展、不断前进、不断走向成熟的。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理论 研究只有同社会发展的要求、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具 有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注: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2003年7月1日。)
20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复兴有力地证明,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并非主要依靠武力,依 靠强权,依靠某个集团的支持,而主要依靠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依靠尊重实践、尊重群 众的实事求是精神,依靠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 列宁干成社会主义革命是他坚持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结果,是他“从实际、逻辑、哲学思 想、共产主义理想上找到革命道路”的结果;(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92页。 )戈尔巴乔夫断送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他在理论上背弃马克思主义、实现和平演变的结 果。邓小平使社会主义复兴,是他从拨乱反正中重新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恢复实践标准的权威,为社会主义注入生机与活力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在历史紧要关头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和生命力?我们从自己的历史中 清楚地看到,毛泽东正是根据大革命失败后的状况和土地革命的具体实践来研究马克思 主义的,也是从这种实际出发提出农村包围城市这样一条独特的中国革命道路,真正发 挥了马克思主义“挽狂澜于既倒”、转危为安的历史作用;同样,邓小平也是根据十年 文革的惨痛经验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是从当时实际出发提出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使 社会主义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真正发挥了马克思主义扭转乾坤、振兴中华的历史作用 。当历史临近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从变 化着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新世纪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完整要求 ,为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提供新的武器,为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视 野,也指出了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上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为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具 有强大生命力做出了典范。要始终像它们那样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去研究马克思主义,要 不断地从生动的实践中吸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活力与动力,坚持与时俱进地进行理论建 设,要根据现在的情况,以创新的理论来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马克 思主义有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和巨大的生命力与影响力,为从理论上实现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有力的保证。
马克思主义的生气和生命力源于实践,来自实践。实践的发展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 的发展也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也是无止境的。理论研究首先要忠实于 自己的传统,认真对待自己的传统,坚持用历史的观点完整准确地理解原著的全部思想 ;要把研究的问题放到一定历史范围之内进行具体分析;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貌 、在尊重历史事实和维护科学世界观完整性的基础上坚持长期的深入思考与冷静钻研; 要以科学的态度研究它,随时接受客观实际检查,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端正学风;要 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生机与活力,始终发挥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中的引 导作用。邓小平正是在充分理解理论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把它视为“费尽革命思想家心 血的崇高的创造性的科学工作”,“决不是改头换面地抄袭旧书本所能完成的工作”( 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80页。)他对理论工作的这一崇高评价是同做好党的工 作、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他认为我们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大党,如果 “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不按照实践的发展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前进,我们的工作 还能够做得好吗?我们讲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不就成了说空话吗?”(注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81页。)因此,理论研究更重要的任务还在于发展和创新 ,邓小平早在改革开放之初谈到思想理论工作任务时就要求开阔眼界,着重于创新,一 是组织力量,定好计划,陆续写出并印出一批有新内容、新思想、新语言的有分量的论 文、书籍、读本和教科书,二是要对我们过去多年忽视的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 界政治等进行研究和补课,三是要承认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就可比的方面说)也有 比外国落后的方面,好多年连统计数字都没有,使认真的社会科学研究遇到极大的困难 。这种承认落后,进而克服落后的态度,体现了党对理论工作的期望。
为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当然也要坚持为马克思主义同实践结合疏通渠道、 扫除障碍,使“源头活水”不断涌流。就当前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来说,主要是西化 和僵化。所谓西化是一种全面崇拜资本主义思想理论的错误倾向,它迷信和追求资本主 义的一切,鼓吹全面地学习和模仿资本主义文化。这种思潮在马克思主义遇到挫折或处 于低潮的情况下表现尤为突出,其矛头往往直接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指导地位, 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对此,马克思主义当然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西化,但我们并不放弃吸 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 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这同我们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改革开放,坚 持对青年和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尊重和维护人权是完全一致的。所谓 僵化是一种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坚持用本本框实践、以教条主义态度对待 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它们一不调查研究,二不深入思考,似乎“万事俱备于书本” ,习惯于“从书本中讨生活”,它们实际上否定了生动的实践,也否定了马克思主义与 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对此,我们当然也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僵化,反对教条主义,但我们 十分重视认真读书学习,特别提倡认真学习马列原著,科学对待原创性理论,忠实继承 优良传统。这同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根本立场、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坚持 老祖宗不能丢,坚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 境界是完全一致的。
反对西化和僵化,就要有针对性破除错误思想和错误观点,主要是破除对马克思主义 的教条式的理解,破除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前者往往离开具体的时间、 地点和条件,把马克思主义的论断抽象化与绝对化。后者往往借助马克思主义日益扩大 的声势与影响,来推销它们反马克思主义的论断。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到列宁和毛泽东 、邓小平等都为我们反对这些错误做出了典范。恩格斯在他晚年不止一次地告诫德国青 年,不要把唯物主义历史观当作标签随处乱贴,以为问题已经解决,就可以不做研究了 。列宁更是反复强调研究问题要作历史的考察,对社会现象要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与事实 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而不应用胡乱抽取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的方法来解决,那只能是 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也不如。毛泽东在延安整风中是以反对本本主义、声讨主观 主义与党八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著称于世的。邓小平在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 后,是以批判“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而作为拨乱反正突破口的。可见,马克思 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是在实践中通过破与立的统一,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中实现的 。
精品工程要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考验
精品工程要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那样,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考验。列宁在谈到马克 思主义原著为我们提供正确观察问题的方法时,曾以恩格斯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 家的起源》为例,认为它“是现代社会主义的基本著作之一,其中每一句话都是可以相 信的,每一句话都不是凭空说的,而是根据大量的史料和政治材料写成的。”列宁进一 步指出,这种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研究所有的问题都是适用的,对于像“ 资本主义、人对人剥削怎样产生,社会主义怎样出现,它产生的条件是什么”(注:《 列宁选集》第四卷,第26-27页。)等问题,都具有普遍意义。列宁在这里对马克思主义 经典著作概括了两大特点,一是它的准确性即科学性,不说空话,以事实为根据,二是它的普遍性,不脱离历史,考察它的全部发展过程。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搞成精品工程,当然首先要有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当今的世情、国情和党情紧密结合起来,既要坚持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继承老祖宗,又要与时俱进地反映时代要求,不断创新理论,推进理论 的发展。在这方面,特别要吸取我们党八十多年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一 方面要使马克思主义切合中国实际,富有中国特色,成为不断推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前 进的理论武器,另一方面又要不断总结实际工作的经验教训,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形 成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马克思主义能够不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经 验,可以归结为实事求是。邓小平说:“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 靠这个。”(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82页。)作为实事求是的核心内容是求真 务实,求真务实对于理论研究和理论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一种学风,一种治学精 神,一种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求真,就是求真象、求真知、求真理、求规律。要真 正做到这些是很不容易的,恩格斯说过,“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实例上发展唯物 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他认为“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 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 的任务。”(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39页。)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这种严 谨的持之以恒的治学态度,同目前理论研究中还时有表现的浮躁心态和急于求成的风气 是根本对立的。务实,就是面向实际、研究实际、揭示实际的内在联系、解决实际提出 的问题。务实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 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务实绝不是就事论事,停留在实际的表层上,务实也不是理论和 实际的简单挂钩,满足于罗列一般事例或加贴标签的办法,而是自觉地从理论高度进行 思考、做出概括与说明。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这种坚持理论的高标准和脚踏实地的勤奋 的治学态度,同目前理论研究中那种脱离实际、视中国化为浅薄和一味追求思辨晦涩、 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语言奉为一尊的风气也是根本对立的。
求真务实所要求的严谨和勤奋的治学态度,是从事任何一项研究工作所必须的。而实 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更加需要严格要求,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能 够回答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使工程的成果既能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近二百年来不断 传承、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理论成果,又能符合新世纪新任务的时代要求,经得起历 史和实践的检验。总之,只要我们把精品意识贯穿于工程的始终,严谨勤奋,精益求精 ,发扬“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就一定能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奉献出一 系列门类齐全、有理论、有深度、有中国特色的精品杰作。到那时,从精心校译的马克 思主义经典著作到有关史料,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到有关文献,从系统阐 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到各个组成部分历史的专著,从集中讲解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到马 克思主义重点学科的各类教材,从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到有关重大专题论述的 学术专著,从各种类型的工具书、资料书到学习辅导书,等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 学科建设将以繁花似锦、百花争艳的场面迎接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周年和百年大庆。中华 民族也将以繁荣昌盛的先进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无愧于社会主义大国的称号。
关键在人,希望在人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过程,应当是既出成果又出人才的过程。人才 是出成果的主体,成果凝聚着人才的心血与勤劳,成果靠人才不断提高创新而延续下去 ,人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希望所在,人才是最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资源。 从一定意义上说,培养和造就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也是一项关系到我们的未来、我们的 事业和长远前途的希望工程。
要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作为理论战线的领军人物。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其 典籍文献博大精深,其理论成果集古今中外之精华,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业绩史无前 例、世所罕见。同这门科学相匹配的理论大家,必须有丰富的知识积累,深厚的理论功 底,系统的实践经验,和宽广的视野、扎实的学风、坚韧的毅力,在当代科学殿堂上真 正能够胜任挑战与对话、学贯中西的马克思主义者。这当然不是“一日之功”,同样也 需要“十年磨一剑”,通过长期的、系统的、专业的、扎实的工作来实现。
要培养一批政治方向正确、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带头人。 马克思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全面实现人的解放的科学,作为这一学科的带 头人,自然需要以事业为重、置个人名利于度外、善于联系群众、善于团结共事、善于 推进学科建设的理论家。只能独善其身、闭门读书和写作的理论工作者,或习惯于唯我 独尊、听不得不同意见、不善于集众人之长、求同存异、而以一家之言强加于人者,都 不可能胜任学科带头人的重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固然需要以个人钻研 为前提,也需要大量的个人著书立说的理论成果,但是,集中大量人力来完成重大课题 和重大项目,集体攻关日益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许多重要项目是个人穷毕生精力也无 法完成的。学科带头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就日益突出了,他们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 短期与长期,如何发扬学术民主,如何团结共事,如何协调分歧,如何增强团结,等等 ,就成为他们面临的重要考验。
要培养一批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骨干。宏传的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数以万 计的人才,而大量的人才又都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国 的高等院校、大量的干部和成人培训学校,全国的在职干部教育,都需要有数量众多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骨干。他们需要有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储备与素养,需要 有善于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也需要有在为人处事上以马克思主义要求自己的言行一致 的学风。通过他们这样的言传身教,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 ,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去观察问题、处理工作和生活。这样,我们的事业就大有希望 ,我们的前途就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