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个撬起语篇的支点——“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架式论文,支点论文,给学生论文,教学模式论文,小学英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这是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一句名言。这话虽有夸张之意,但在每个学生的生命旅程中,确实需要“支点”。那么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怎样的“支点”呢?这个“支点”,不求撬动地球,只求能为学生提供合理有效的语言支架或范本,适时恰当地为其在语篇学习的过程中搭建“支架”,使学生能够积累英语学习策略,发展综合语用能力,提高语篇学习效率。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支架建构是指教师在语篇意识的主导下,在教学中通过铺设关键词、关键句的方式,由易到难、层层铺垫;各层次之间应过渡自然、逻辑严密。教学中以主要的语言点为主干,带动旧知等相关语言的滚动运用,逐步形成丰满的树状形支架,促进学生良好的英语思维品质的形成。
支架”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根据内容形式和教师的教学风格随机而定,如板书、简笔画、视听、图片、文字、语言主干、提示性问题等,用来帮助学生明确课堂的语言框架,使学生能够借助这些支架完成教学目标。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体现了“用语言去学”、“学会用语言”的理念,为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下面以《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8 At the weekends(Part A)为例,介绍“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英语语篇课上的操作策略。“支架式”教学一般由以下五个环节组成。
(一)搭脚手架: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建立新旧知识的链接点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应该是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行为,这要求我们将语篇教学内容优化组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指引和帮助学生对已有相关英语知识进行有效回忆,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寻找新旧知识的链接点——“最近发展区”。这样就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并把知识纳入到新的语言学习中去,使学生易于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教学片段1】:课前准备
给每位学生一张预习卡片,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完成Chant,鼓励其尽可能多地写出相关词组,或者在原有框架上自行创作。
上课伊始,我会请学生交流自己所写动词的搭配词组,并在此过程中引出新词组watch cartoons与catch butterflies的教学。之后以Free talk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主题为“Our hobbies”的谈话。
T:Let's talk about your hobbies.You can try to use these sentences.
(PPT呈现Unit 3 Hobbies中已经学过的句型)
鼓励和帮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为今后类似的预习活动提供范例。通过谈论已学习过的相关话题,调动学生相关的知识储备,为进入语篇学习做铺垫。
(二)进入情境:创设整体真实的语境,挖掘教材与生活的契合点
语境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情境,而情境的形成又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语言本身。我们应根据不同语篇内容创设不同的语境,如情景语境、情感语境和文化语境等。语境的创设应从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爱好入手,挖掘教材与生活的契合点,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教学片段2】
T:Can you do these hobbies every day?
Ss:No.
T:Of course not.From Monday to Friday,we need to go to school and do homework.But on Saturdays and Sundays,we usually do hobbies.Do you like Saturdays and Sundays?
Ss:Yes,we do.
T:In China,Saturdays and Sundays are the end of weeks.(利用课件呈现日历,圈出Saturday和Sunday)We call them“weekends”.Do you know its meaning?
Ss:It means“周末”.
T:Good.You're clever.
(师板书:Unit 8 At the weekends)
引入生活中学生一周生活安排的情境,通过环环相扣的话语转换切入教学,学生在教师不断的提问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回答,并结合上下文理解了“weekends”就是“周末”,这样教师自然地引出了教学主题“At the weekends”。
(三)独立探索:设置自主探究型任务,点燃学生学习语篇的兴奋点
探索开始时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会愈加兴奋地投入到接下来的语篇学习。
【教学片段3】
教学Part A的语篇时,教师设置了以下任务。
步骤一:Fill in the blanks.
(1)How ____ Mike spend ____ weekends?
(2)How ____ Wang Bing spend ____ weekends?
(3)How ____ Helen spend ____ weekends?
(4)How ____ Yang Ling spend ____ weekends?
(5)How ____ Su Hai and Su Yang spend ____ weekends?
(让学生在完成练习后归纳此句型中动词do的第三人称单数的变化形式)
在已有的语法知识基础之上,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归纳出此句型第三人称单数的变化形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和消化所学内容。这五个问题的设计将课文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学习。
步骤二:Listen to the tape and then try to answer the five questions above.
为了让学生学会听,便于听后更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教师可以在听的同时给予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Learning tips:当我们听较长对话或短文时,可以尝试速记(Take notes),记录关键信息的单词首字母。例如:“Wang Bing:I surf the Internet.Sometimes I go swimming.”可记作“W:s,g s”。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运用速记的方法把关键词记录在纸上。
让学生亲自探索和主动研究,要求学生开始听整篇文章的录音并尝试回答。因为在学生精神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对听觉信息快速进行解码、加工和处理,迅速捕捉表层信息,达到对语篇的感性认识、了解文章大意的目的。
步骤三:要求学生再读语篇,捕捉信息,尝试完成下面的表格。
步骤四:继续引导学生细读语篇,可以全文阅读或分块阅读,标注出不理解的词、句,并尝试通过猜测和查阅字典的方法解决部分疑点。
笔者在整个阅读过程中适时利用答疑解问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为学生提供“Learning tips”作学习策略上的指导,培养学生独立吸收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协作学习:提倡小组合作式学习,共享语篇知识的拓展点
协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环境,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协作互助形成了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同伴的帮助,重新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只充当了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在协作学习中,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协同发展,尤其培养了良好的创新品质和合作交往能力。步骤如下:
【教学片段4】
(1)在阅读完Part A之后,要求学生五人一组协作完成Group work。组员相互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课文中的五个人物,在此过程中我向学生提供可供参考的表达方式。
A:How does ...spend one's weekends?
B:He/She often ...Sometime she/she ...
待学生复述Wang Bing的周末活动时,教师点评“He likes sport.”由此引出单词sport的教学。在交流过程中我巡视班级,并参加一个小组的讨论,以便了解学生语言运用及思维表达情况,及时获得反馈指导。
(2)在学生组内成员多次操练新学句型、交流完人物信息之后,请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用第三人称转述的语篇。
(3)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展示语篇学习的成果。语篇教学活动的设置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巩固语言形式。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语言支架,帮助其建立语篇实体;将新旧知识巧妙结合,使英语学习成为不断滚雪球的过程,不断形成语篇;小组内互助学习让学生从整体上再次回顾课文,最终完成总—分—总的语篇阅读策略,共享课文内容之外的拓展。
(五)效果评价:给予激励性评价,找准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点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1)自主学习能力。(2)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3)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可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学生通过“支架式”教学法上课的感受,或是设计一些反思性问题引导学生,也可以用练习题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及时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引导学生提升综合语用能力。
上述这五个支架依次搭建,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学生可利用现有知识与教师提供的“脚手架”攀援而上,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对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启示
启示一:准确定位学生实际水平,科学设置语言框架
【操作点击】在语篇教学过程中,“支架式”教学与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紧密联系,不同水平的学生需要不同程度的学习支架。教学前,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际英语学习状况做到“知根知底”。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顺利走向“最近发展区”。“支架”的设置:(1)略高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但过深过难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2)避免出现“支架”过度,过度会导致学生兴味索然。(3)避免“支架”不足。由于教师未能分析出学生的具体需求并设计应有的支架活动,会导致下一个活动难以开展。
启示二:注重营造互动环境,提升学生潜在能力
【操作点击】“最近发展区”的形成至少需要两个人的积极参与,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营造有效的互动环境。通过与同伴或教师有效的互动交流,学生会自然提升语言能力。营造互动环境的方法:(1)通过教师搭建的“支架”和师生的互动,促进学生由“实际发展水平”逐步向“潜在发展水平”转化。(2)通过生生之间的讨论或表演,教师逐步退出,撤掉“脚手架”,把空间留给学生,促使学生语言能力的逐步提升。
启示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操作点击】从表层上看,“支架式”教学法可以大大地增强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但其对教师的要求极高。“支架式”教学是一项复杂的行为,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1)在教学理论上武装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检验,注意课堂中的动态生成。(2)关注学生,强调了解学生的既有水平,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需求。
三、结语
现行的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为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和操作视角。这种语篇教学模式不是简单的提问、回答,而是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找到一个适宜的“支点”,从而有效地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