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市中医医院;江苏 新沂 221400)
【摘要】目的: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将风险管理应用到护理管理中来研究应用措施及效果评价。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内科接收治疗的114例心血管及呼吸道疾病患者作为本次重点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普通组与优质组各57例。普通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优质组患者则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到其中,对比两组患者最终的相关护理状况。结果:优质组患者临床病症改善程度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普通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到心血管、护理内科临床护理管理中来,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相对提升可减少了临床中常见的护患纠纷,该管理措施可在临床应用实施。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心血管、呼吸内科;应用方法;效果评价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158-02
引言:
心血管、呼吸内科现如今以成为医院重点临床科室之一,主要是对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内科诊断及治疗。该科室疾病患者在临床发病率中逐年呈现剧增状态,且在临床治疗中患者病情多属急症、诊断仪器多样化患者在治疗期间因为自我意识改变及对病症本身不具有过多的风险理解,导致临床治疗中会出现不同状况的危险现状及护患间发生摩擦。该科室的护理管理工作已成为各大医院所关注的重点,为了减少危险事件多发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到临床治疗护理中来,研究护理风险措施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内科接收治疗的114例心血管及呼吸道疾病患者作为本次重点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普通组与优质组各57例。普通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该组患者年龄38-64岁,患者男女比例为29:28。优质组患者则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到其中,该组患者年龄40-66岁,患者男女比例为30:27。研究期间为了确保研究成果的精准性将患者资料进行严谨的分析研究,将研究差异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同时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沟通协商,告知本次研究的目的及研究方法,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与配合,使研究成果更具可行性。
1.2方法
1.2.1普通组:该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手段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
1.2.2优质组:该组患者在进行治疗护理时在普通组的护理基础上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到其中,主要应用措施如下。
①成立风险护理小组,并对组员进行系统的护理风险管理培训,将心血管、呼吸内科病症的相关诊断方案、治疗方案及后期临床护理的重要性一一向护理工作者阐明分析,培养风险护理小组的风险意识[1]。
②从患者开始诊断确诊那刻起参与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是针对患者的检查报告、用药指导、临床治疗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的检查记录,确保诊断及用药期间不会出现错拿诊断报告、多服或少服药物的不良现象发生。
③护理人员在接触到患者时,应主动与患者多进行交流沟通,注意语气的转变,引导患者具有好的心态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检查及治疗[2]。
④定期做好病房消毒工作及病房卫生清洁,保证病房处于通风状态确保空气流动性,避免因为空气浑浊或室内较闷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引发相关炎症等。
⑤做好病房安全防护工作,对出现的障碍物及时清除整理,防止患者因为行动不便出现摔倒、碰撞等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⑥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可采取定时翻身或帮助患者坐立下床短暂性活动等,避免因为长时间的躺卧出现褥疮形成发炎[3]。
1.3观察指标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管理后,对患者身体各个改善指标进行记录对比,主要将以下几点作为临床观察指标:患者病症改善情况、临床护理中出现的危险事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对临床护理管理的满意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根据护理结果,运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评分对比分析,[n(%)]
表示记数资料,差异有统计意义用P <0.05表示。
2.结果
两组患者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管理手段,患者身体均得到了改善。经过实践研究证实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优质组患者各项症状指标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与控制,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临床危害。具体对比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常规组与护理组临床护理改善对比分析表[n(%)]
3.讨论
心血管、呼吸内科病症在临床中出现的危险性及死亡率所占比例较多,患者发病原因多样化。依靠患者自身护理意识远远不能提升治疗效果,因此护理管理工作成为了重点治疗措施之一。为了让患者有着更好的治疗环境,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到临床护理中来,对于临床护理工作者而言,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还需有较强的操作能力与执行能力,这就需要医院相关管理部门对其制定培训措施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养[4]。
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是指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对存在的风险性事件及时预防干预,提高护理措施及护理人员自身综合水平,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关护理风险管理措施。不仅要对前期诊断进行护理干预还需对患者修养观察期的临床症状进行干预护理,多与患者主动沟通交流,减少护患间的纠纷发生率,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减少危险性事故的发生。
总之,经上述所述及最终对比结果得知,优质组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到心血管、护理内科临床护理管理中来,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相对提升还减少了临床中常见的护患纠纷,该管理措施可在临床应用实施。
参考文献:
[1]刘玲玲.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48):231-232.
[2]袁银燕.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 16(48):00163-00163.
[3]李丹, 卢俊霖.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 2018(2):64-64.
[4]张鲁红.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和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校医, 2017, 31(6):467-468.
论文作者:孟晓瑾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患者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内科论文; 呼吸论文; 心血管论文; 措施论文; 病症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