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匠的典范-马恒昌论文

中国工匠的典范
——马恒昌

1948年11月2日,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城市沈阳解放了。正在沈阳第五机器厂(原中捷友谊厂的前身)当车工的马恒昌和他的工厂也从此迎来了新生活。

缩微智能车路径跟踪的增量式PID控 制 ……………………………… 何俊龙,杜 峰,关志伟,张 羽(5)

第五机器厂原是一家兵工厂。沈阳刚解放时,马恒昌所在的车工一组(共有10名组员)仍是由过去的工头管理,那个工头恶霸作风十足,工人们便齐心协力赶走了他,一致推举忠厚老实、为人正直、技术好的马恒昌为组长。

鲁迅,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最痛苦的灵魂”,“他的一生,就是不断地从悲观和绝望中逃离:1918年,他从绍兴会馆的‘待死堂’逃向启蒙主义的呐喊队;1926年,他又从风沙蔽日的背景逃向温暖明亮的南方;1930年,他更从孤寂的自由知识分子的立场,逃向与共产党结盟的激进反抗者的营垒。”[12]1936年10月19日凌晨,鲁迅为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战斗到最后一息,病逝于上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苦苦地跋涉了五十六年之后,他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鲁迅的一生,经历了从科技救国——文艺救国——革命救国这样的思想演变过程,可谓中国知识分子探索救国之路的体现。

新的环境、新的带头人、新的工作方式,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当时,辽沈战役已结束,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还在进行中,前线急需武器,厂领导把修复17门高炮闭锁机的任务交给了车工一组。当时既没图纸也没工艺,只有废旧的部件做样子,马恒昌便和工友们一起动手测绘画图。当时他高烧不退,却仍带病坚持生产。有一次,敌机来轰炸,一颗炸弹在车间旁爆炸,厂房窗户都震碎了,玻璃片乱飞,可马恒昌和工友们仍坚守在岗位上昼夜加班生产。就这样,他们硬是提前5天完成了闭锁机的制造任务。高炮一响,有效地扼制了国民党反动派飞机的轰炸破坏,保证了支前生产的顺利进行和沈阳市区的安全。接着,车工一组又圆满完成了子弹检查机和子弹装存机等多项生产任务。车工一组受到东北人民政府和东北军区的表彰。

1950年4月12日,东北总工会作出关于推广马恒昌小组经验的指示,在东北大地掀起了学习推广马恒昌小组经验的热潮。4月14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报《东北日报》发表了题为《马恒昌模范小组,经常保持优越质量,一贯超额完成生产任务,该小组先进经验值得效法》的长篇通讯,详细介绍了马恒昌小组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同时,发表了题为《推广马恒昌小组的生产经验》的重要社论。4月15日,东北总工会机关报《劳动日报》又发表了题为《马恒昌先进生产小组》的长篇通讯,同时配发社论———《提高质量,完成任务,学习马恒昌小组先进经验》。同年7月28日至31日,东北总工会召开先进生产班组代表会,马恒昌代表小组出席会议并介绍了经验。深入学习和推广马恒昌小组经验的群众运动就此全面展开。1950年9月,马恒昌当选为沈阳市劳动模范,并代表小组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第一届工农兵劳动模范和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大会上,马恒昌介绍了马恒昌小组的事迹和经验,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马恒昌小组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小组”,马恒昌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小组重新命名,进一步鼓舞了工友们的干劲。从1949年4月到1950年2月,马恒昌小组每月都提前完成生产计划,产品数量、质量同时创造新纪录。全组10名工友有8人全年无一件废品;7个月中,全组完成7000余件精密部件的生产任务;在创新纪录运动中,7名工友创造了10项新纪录,改进操作方法3次,改进18种工卡具。1949年9月和10月的生产任务仅用28天就全部完成。小组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9次、三等功6次,小组的10名工友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9年4月28日,马恒昌小组在迎接“红五月”劳动竞赛中成为“状元”,在厂竞赛总结表彰大会上,厂领导把“生产竞赛模范”红旗授予马恒昌所领导的车工一组,并正式命名这个小组为“马恒昌小组”。1949年8月,马恒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为了表彰马恒昌小组,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授予小组“新纪录运动中的集体优秀工作者”称号,授予马恒昌“东北工业部特等劳动模范”称号。

1949年初春,为了带动全厂职工更有力地支援解放战争,在军代表王金平的引导下,马恒昌带领车工一组向全厂发出了开展迎接“红五月”劳动竞赛的倡议,把消灭废品、提高质量和效率作为竞赛的主要目标,得到了全厂50多个班组的热烈响应。于是,全厂出现了“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竞赛场面。在竞赛活动中,马恒昌带头成功革新了斜度板胎具,提高了工效3.1倍,创造了连续37天无废品纪录;改进14种工具,工效提高2倍多……

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和东北局的决定,工厂部分人员、设备北迁,建立新厂,马恒昌和他的小组坚决响应,北迁齐齐哈尔筹建东北第十五机械厂(即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

苯并芘(Benzopyrene,BaP)又称苯并 (a)芘,是由芘和苯稠合而成的一类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主要有 1,2- 苯并芘、3,4- 苯并芘、4,5- 苯并芘等 [1],其中3,4-苯并芘较稳定,在自然界中分布相当广泛,广泛存在于水、空气、土壤、汽车尾气以及各种煤炭、石油和煤焦油经过燃烧产生的烟气中,食物工业化生产时采用的包装材料、高温烹调、熏烤和油炸也容易使食品受到污染产生苯并芘[2]。苯并芘的分子式是C12H20,分子结构如图1所示[3],相对分子质量为252.32,沸点为312℃,熔点为179℃,苯并芘的高纯度样品是针状晶体,颜色介于无色和淡黄色之间。

马恒昌一生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宽厚待人,从内心深处把荣誉当成责任。特别是他走上重要领导岗位后,更是对自己和家人严格要求,从不以权谋私,为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楷模。北迁建厂,马恒昌的家也迁到了齐齐哈尔,他们一家八九口人挤住在16平方米的平房里,一住就是30多年。直到1983年,他身患癌症到北京住院,他的家才搬进了工厂新盖的楼房。1985年7月18日,马恒昌在齐齐哈尔逝世。

马恒昌(1907年7月—1985年7月),男,中共党员,生前曾先后担任沈阳第五机器厂工人、车工班长,齐齐哈尔市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主任,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总机械师、党委副书记,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总工会劳动部副部长,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八届、第九届执行委员。

在支援解放战争和国家经济建设中,马恒昌小组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激励中国工人阶级拼搏奋斗的一面旗帜。马恒昌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劳动模范”等称号。马恒昌和以他名字命名的小组,已被载入中国工人运动的史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工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

标签:;  ;  ;  

中国工匠的典范-马恒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