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梅1 高翠霞2 许佳萍3 张代森4 刘送军5
(1. 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工伤科 河北 邯郸 056000)
(2.河北省磁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河北 磁县 056500)
(3.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妇幼保健院内科 河北 邯郸 056000)
(4.河北省广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河北 广平 057650)
(5.河北省魏县人民医院 肛肠科 河北 魏县 056800)
【摘 要】目的:就乳管镜定位下乳腺导管内病变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274例乳头溢液患者。其中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有68例,接受常规经溢液乳管内注射染料美蓝,再行选择性区段切除的患者有22例,余下的46例患者则在手术之前先进行乳管镜定位,而后再进行乳腺导管内病变切除术。结果:传统手术组的FDS诊断符合率为86.4%(19/22),其中有3例患者在手术后被病理诊断为乳腺导管扩张症或乳腺增生,但是没有找到乳头状瘤。而FDS定位下手术组的FDS诊断符合率为97.8%(45/46),其中有1例在手术后被病理检查为乳头状瘤癌变。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手术组的FDS诊断符合率明显要低于FDS定位下手术组,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乳管镜定位下乳腺导管内病变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较佳,有定位准确、诊断明确的显著优点,手术出血少,手术切口小,也不会有明显瘢痕出现在切口部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乳管镜;定位;乳腺导管内病变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678-02
乳管镜(FDS)目前正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为诊断乳头溢液病因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但仍然大多仅仅用于诊断乳头溢液病因[1],而没有用于治疗乳腺导管内所出现的新生物,临床上仍然大量采用经溢液乳管注射染料来指导手术,很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2],且整个手术操作都有较大的盲目性。临床实践证明:乳管镜定位下乳腺导管内病变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274例乳头溢液患者。全组均为女性,最大年龄为74岁,最小年龄为23~74 岁。最长发病时间为3年,最短发病时间为3d。临床检查结果表明:262例(95.6%)患者的乳晕旁或乳晕下无肿块,12例患者(4.4%)的乳晕旁或乳晕下有肿块或者结节。42例(15.1%)双侧溢液,80例(29.2%)多孔溢液,194例(70.8%)单孔溢液。FDS诊断与溢液性质的关系如表1所示,发现乳腺导管内新生物的患者有94例(34.1%),其中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有68例。其中5例患者为浸润性乳腺癌或者乳管内癌,6例患者为外周型乳头状瘤乳管内乳头状瘤病,48例患者为单发乳管内乳头状瘤,9例患者为多发乳管内乳头状瘤。
3 讨论
乳头溢液是一种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乳腺疾病, 乳管内新生物、导管扩张、乳腺小叶增生都有可能会造成乳头溢液,进而出现乳腺癌、外周型乳头状瘤乳管内乳头状瘤病、多发乳管内乳头状瘤、单发乳管内乳头状瘤等疾病。其中,乳管内乳头状瘤是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乳头溢液的主要发病原因[4],以单发为主,本组资料表明: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有68例患者,其中5例患者为浸润性乳腺癌或者乳管内癌,6例患者为外周型乳头状瘤乳管内乳头状瘤病,48例患者为单发乳管内乳头状瘤,9例患者为多发乳管内乳头状瘤,和文献[5-6]一致。目前多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来予以治疗。最为常用的方法就是接受常规经溢液乳管内注射龙胆紫、美蓝等染料,再行选择性区段切除,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一定的缺点,主要为:(1)手术的盲目性较大;(2)手术范围较大, 病变的检出率很容易会被染色影响;(3)乳房组织染色的范围会受到染料的注射力度、注射剂量的影响,会直接影响到手术范围的确定[7]。针对这种情况,乳管镜定位下乳腺导管内病变切除术应运而生,本组资料表明:传统手术组的FDS诊断符合率明显要低于FDS定位下手术组,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08)总之,乳管镜定位下乳腺导管内病变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较佳,有定位准确、诊断明确的显著优点,手术出血少,手术切口小,也不会有明显瘢痕出现在切口部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LI Jig JIANG Hong-chuan, WANG Ke-you, et a1 Technique of locating and excision of intraductal lesions with nipple discharge[J].Journal of Surgery Concepts&Practice 2004, 9 (2):113 -114.
[2]Sauter E R Ehya H, Klein-Szanm A J et a1 . beroptic ducmscopy findings in warren with and wi>hout spontaneous nipple discharge[J].Cancel 2005, 103(5):914-921.
[3]Fisher ER,Sass R,Fisher B.Biologic considerations regarding the one and two step procedures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invasive carcinoma of the breast[J].Surg Gyne-col Obstet, 2015, 161(3): 245 -249.
[4]Parker SH, Burbank F,Jackman RL,et al.Percutancous large-core breast biopsy:a multi-institutional study[J]. Radiology, 2014, 193(2): 359-367.
[5]Harter LP, Curtis JS, Ponto G, et al. Malignant seeding of the needletrack during stereotaxic core needle breast biopsy[J].Radiology, 1992, 185(3):713-714.
[6]Matsunaga T,Ohta D, M isaka T, et a1 Manmaiy ducmscopy for diagnosis and treatnent of intraductal lesions of the hreast[J].Breast Cancex,2001, 8(2):213 -221.
[7]李金锋,欧阳涛,工天峰,等,纤维光导乳管镜用于乳头溢液的诊断[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 , 19 ( 12 ):725-727.
论文作者:李红梅1,高翠霞2,许佳萍3,张代森4,刘送军5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
标签:导管论文; 乳腺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管内论文; 乳头状论文; 乳头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