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卓越创造与追求的历史传承与宝贵经验_共产党员先进性论文

论卓越创造与追求的历史传承与宝贵经验_共产党员先进性论文

创先争优的历史传承和宝贵经验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宝贵论文,经验论文,创先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38(2011)06-0063-03

历史相对于现实是根、是血脉、是源头活水。当前,在全国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中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其根、其血脉、其源头活水深扎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9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记载着伟大的祖国结束近代饱受屈辱的历史和长年战乱的局面、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顽强奋进的步伐;记载着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意气风发地建设新生活的步伐;记载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步伐;记载着中国共产党经受住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步伐。而所有的记载,所有的辉煌,都离不开90年来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

创先争优精神贯穿于党史之中

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政党性质是创先争优的根本性要求。党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本质的特征。列宁曾经指出:“党是阶级的觉悟的、先进的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1]中国共产党是学习苏联党建立起来的,从党的早期领导人蔡和森提出党应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2]到党的一大宣布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公开亮出无产阶级政党的旗帜。从党的二大明确党应当是“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3]到党的七大科学地规定党的性质。建国以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党不断深化对自身性质的认识,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十六大修改的党章在对党的性质的表述中,作出的一个重大的修改是由“一个先锋队”变为“两个先锋队”,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十七大坚持了这一思想。纵观党对自身性质认识的历程,其内容在不断丰富和深化,但“先锋”二字则始终不变。“先锋”涵盖的内容丰富而鲜明,党的基层组织和共产党员在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必须勇创“先锋”,永当“先锋”从根本上讲是党的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题中应有之义。

党一以贯之的教育是创先争优的指导性要求。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要求自己的基层组织和共产党员无愧于先锋队的称号,始终发挥先锋队的作用。党的一大提出,党员要承认党的纲领和政策,忠实于党。党的二大要求:“个个党员不应只是在言论上表示是共产主义者,重在行动上表现出来是共产主义者”。[4]1928年毛泽东指出,党的组织在基层的极端重要性。他说: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败,“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号召共产党员为了四万万同胞解放的事业,“第一个决心是要牺牲升官,第二个决心是要牺牲发财,第三个更要下一个牺牲自己生命的最后的决心!”[5]他要求:“共产党员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6]抗战胜利后,全党开展了以“三查三改”为主要内容的整党教育,要求共产党员继续发扬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精神,为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而奋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党及时地在全党开展了在执政情况下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的整党教育。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八大提出了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十条要求。20世纪60年代初,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党中央制定了农村、工业企业、商业企业三项党的组织工作条例,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发展。1962年10月,中共中央组织部有重点地整顿党的基层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所有党员进行重新登记,强调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更有效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总结以往,面对现实,邓小平提出:“一个生产队、一个工厂、一个车间、一个班组的党组织,如果能够面对自己单位的具体问题,走群众路线,同群众商量,提出很好的办法,由共产党员起模范作用,真正解决这些问题,那末,那里的党组织对四个现代化就做出了很可贵的贡献。”[7]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做出整党的决定。通过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的整顿,党的基层建设进一步深入发展。党的十三大提出党的自身建设也必须进行改革的新命题。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四条指导方针。党陆续颁布了普通高校、党政机关及农村等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以及关于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建、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等。在党内开展了“三讲”、“三个代表”和“先进性”教育,农村基层党组织“三级联创”、国有企业“四好四优四强”等为载体的创建活动。所有工作的着力点就是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促进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永葆先进性。江泽民强调:“党的战斗力,党的力量,表现在哪里?我看首先表现在近三百万个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8]“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9]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找准基层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引导基层党组织更好地确立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要求共产党员站在时代前列,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90年来斗转星移,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形势不断发展,党的任务也在不断变化,但基层党组织要创建先进组织,共产党员要争当优秀党员,始终是党对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不变的要求,也是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之所在。

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坚守与践行是创先争优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过去90年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在28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基层党组织带领广大共产党员冲锋在前,英勇作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长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仅以1927年到1928年上半年为例,共产党员2.6万多人献身革命事业,一大批党的著名活动家如李大钊、向警予、陈乔年、陈延年、罗亦衣、萧楚女等,英勇牺牲。新中国刚刚建立,面对满目疮痍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倾注了满腔的热情,为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作出了巨大贡献。王国藩、孟泰、王进喜、李四光、邓稼先以及解放军战士雷锋、王杰、欧阳海,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是这一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带领共产党员团结广大群众一起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创造了新的业绩。普通党员的代表李素丽、党员领导干部的代表孔繁森、带领群众致富的吴仁宝、知识分子党员代表袁隆平、企业家党员代表张瑞敏、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践行党的宗旨的好干部杨善洲等,他们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

近年来,在一系列突发事件面前,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和关键时刻,更彰显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中流砥柱的作用,涌现了“始终战斗在一线”、“危难时刻的主心骨”和“震不垮的党支部”等一大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国最坚强警花”、“群众安危最重要”、“用行动践行神圣天职”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无愧于中国的脊梁,他们不仅平时能看得出来,更在关键时刻豁得出来、冲得上去。毋庸置疑,尽管年代或有不同,但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体现的精神实质却是一致的,那就是为国为民的无私情怀和纯洁高尚的人生境界。90年来,在党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富强和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和幸福事业的奋斗中,广大的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用他们始终不变的信念、甘于奉献的模范行动竖起了一座座永久的丰碑,接续着创先争优的接力棒,传承着党的优良传统。

党积累的创先争优宝贵经验

9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展现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面面创先争优的旗帜,更重要的是留给人们创先争优旗帜能永续相传、永不褪色的宝贵经验。

创先争优要把坚持不变的主题和与时俱进“创争”的内容相结合。如前所述,创先争优的精神贯穿于党整个历史的全过程,是党的建设永恒的主题,持续的工作。然而,主题的永恒性同创先争优具体内容的与时俱进并行不悖。创先争优是具体的历史的,始终要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围绕着党的中心工作来进行。不同时代对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侧重性的要求也就不同。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基层党组织要带领共产党员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的建设初期,基层党组织要带领共产党员团结人民、战天斗地、排除万难、艰苦创业。在激情澎湃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基层党组织要带领共产党员永葆本色、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开拓创新。2011年3月胡锦涛对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在当前,要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显然,创先争优必须与时代同行同进,才能有深厚的基础,才能凝集起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向心力和创造力,才能永葆创先争优的生机和活力。离开了现实的要求、离开了党的中心工作,创先争优就没有根基,自然难有生命力。

创先争优要把党的要求与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创争”的内在活力相结合。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在不同时期能够持久地“创争”先进和优秀,同不断深化党内教育,强化党的要求是分不开的。重视思想建设,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和共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始终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党的教育、党的要求是创先争优的外在推动力,创先争优的主体是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的共产党员,只有外部的推动,而没有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先争优很难得到有效落实和持久。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谈到教育问题时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在强化党的教育的前提下,要把党的要求真正转化为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自觉自愿“创争”的愿望和行动,还必须着眼于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内在活力的激发,切实使党的意识、党员的意识不仅成为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一种荣誉,更应该成为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参与创先争优不仅是落实党的一项工作,更在于将其内化为崇高的精神追求和终身不变的行为规范。而这里创先争优必须注意把党的事业的发展与做好个人安身立命的岗位工作相统一,把党倡导的价值取向与个体的全面健康发展相连接,在实现党的工作目标中实现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目标追求,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就会把党要我做变成我要做。而这一切需要尽心竭力创造创先争优的条件,搭建创先争优的舞台,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真正感受到有义务、有责任、有奉献,同时也有权利、有温暖、有荣誉。这样,创先争优才能形成上下的合力和持续的动力。

创先争优要把党的活动与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相结合。创先争优是党的活动,但创先争优不是为活动而活动,创先争优的总体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贯穿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创先争优的落脚点,把人民群众得实惠作为创先争优的最终目标。因此创先争优要取得实效,首先要有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积极性,没有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先争优就没有了主体和根本。但另一方面,创先争优也离不开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先争优的基石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没有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创先争优就没有了基础和助力。创先争优的活动只有着眼于广大群众的需求才有根基,创先争优的承诺只有广大群众的有效监督才易兑现,创先争优的效果只有广大群众的认同才有意义,创先争优的发展只有广大群众的评价和激励才能持续。创先争优搞得好不好,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行动令人满意不满意,只有广大群众最有发言权。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搞创先争优,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不会响应、群众也不会买账。所以创先争优只能走群众路线,坚持广而告之,“开门”教育,“开门”创先争优,决不能“闭门造车”。

创先争优要把阶段性的“创争”活动同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创先争优既是一项阶段性的活动,更是一项永久性的延续工作。作为阶段性的活动,当前提出的基层党组织的“五个好”,共产党员的“五带头”必须紧密结合党在当前的中心工作,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和党员的岗位特点来谋划,在实效性上下功夫。如一些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干部与老百姓的“三进三同”活动,被群众称为党的好传统又回来了;一些地方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难事,群众深受其益等。而作为永久性的延续工作,切记防止创先争优变成来得快,走得也快的刮风式工作。这就需要及时地把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在实践中创建的“创争”的有效载体方式上升为制度性的规定,建设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包括教育机制、监督机制、评比机制、激励机制、宣传机制、点评机制等等。通过长效机制,保持和增强创先争优意识,真正做到把创先争优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服务群众、加强基层党建的经常性工作和永久性动力。

标签:;  ;  ;  ;  

论卓越创造与追求的历史传承与宝贵经验_共产党员先进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