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集约增长之我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集约论文,我见论文,商业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商业经济集约增长,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商业上的具体化,即要求商业经济增长由粗放(为主)转变为集约(为主),并且持久地走集约增长之路。
本文将就商业经济集约增长的涵义、商业经济集约增长的要素,以及集约意识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谈些个人的见解。
一、商业经济集约增长的涵义
商业集约增长不只是商业自身的事,它关系到国民经济集约增长的大局。这是商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特有地位和功能决定的。可以说,商业对经济的集约发展起着杠杆作用。商业的这种功能,就是一种集约功能。这种“集约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壮大而日益显示出来。而商业经济越是集约增长,它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集约功能也就越强。当然,国民经济集约增长也有赖于农业、工业的集约增长,然而商业对国民经济的集约功能却是其他产业所不能比拟的。
商业集约增长是经营概念,又不只是经营概念,它包含经营、管理和其他一系列概念。实际上,决定我国商业发展的,除了经营和管理,还有不少重要的因素,例如发展方向、思想保障、科学技术等。在我国转向市场经济和商业走向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尤其如此。所以,商业集约增长是包括经营在内的一个综合概念。
商业集约增长是企业行为,又不只是企业行为,它是几个层次行为的集合。商业企业是一切商业行为的实际承担者,所以集约增长必须从每一个商业企业做起,落实于企业的行为,才能得到直接的实施和最终的体现。每个商业企业应当找出本企业集约增长的具体途径,踏踏实实地往前走,离开了企业行为,商业集约增长只能是一句空话。但这并不是说,商业集约增长单靠企业的努力就能实现。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商业集约增长是三个层次行为的共同结果。
第一层次是企业层次,这是微观层次,也是基础层次。这里暂不展开。
第二层次是行业层次,这是中观层次,也是枢纽层次。行业行为,指的是“块”(地域)的商业和“条”(系统)的商业,以及“块中的条”、“条中的条”等大小行业。行业行为包括:对本行业的市场趋势和发展方向、改革思路、投资战略等的调查研究,适合本行业的营销方式、企业组织形式的提倡和推荐,以及介绍集约增长的有效做法,分析粗放增长的危害,以及争取和保护本行业的合法经济权益等,对商业企业和商业行业的集约增长起直接、间接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第三层次是政府层次,这是宏观层次,也是决定层次。政府层次就是各级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政策引导、行政约束、法制规范以及观念宣传等,为商业集约增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有利条件,把行业、企业行为引向集约增长的道路。例如,从当地经济条件和生产力状况出发,引导和扶持优势企业、名品厂家发展生产,使更多的名牌、优质商品进入流通领域,这就有利于商业调整经营结构,扩大商品的市场占有率,从而对商业集约增长产生积极效果。又如,在商业街和繁华商业区的建设中,如何使大型商场(商厦)的规模大小得当,布局疏密有度,同消费者需要和购买力水平大体相符,要求政府组织力量进行科学论证,加以总体控制,防止商场过大、兴建过多、布局过密,造成同集约增长背道而驰的结果。可见,政府行为对商业集约增长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商业集约增长是经济活动,又不只是经济活动,它是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活动的结合。商业集约增长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商业的经济效益。但是经济效益不可能凭空提高,它必须依赖于经济总量——商业销售总额的增加。在实际工作中,商业经济总量增长并不自然地、必然地取得提高经济效益的结果。因此,我们追求的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的总量增加。只有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总量的增加才是实的,才能支撑新一轮的经济总量增加,才有可能继续获得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实现商业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并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速度和效益的统一。也是谋求商业集约化的主旨所在、核心所在。很明显,商业集约增长必然表现为大量的经济活动。
然而,商业集约增长又不仅仅表现为经济活动,实践表明,它同时渗透着文化、科技、教育等活动。例如,通过市场营销来扩大购销,就需要反映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经济学的指导;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来扩大购销,就需要加大对人的教育力度,从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等。至于商品流通的现代化,更必须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含量。
由此可见,要实现商业经济集约增长,首先要胸怀国民经济全局,确立集约增长的综合概念,把三个层次的行为组合起来,将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等手段结合运用,才能收到切实的成效。就商论商,仅从经营着手,单从企业行为着手,只限于经济活动,将是事倍功半,甚至无效。
从以上的分析出发,我觉得可以对商业集约增长的含义作如下表述:在商业发展中,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层次,以经济的、非经济的、物质的、精神的多种要素,或内涵投入,或外延投入,综合作用于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运行,使之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实现商业集约增长的九大要素
要素之一:正确的战略观念。在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有许多关系到今后商业集约增长的方向性和战略性问题。诸如: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走向商业的社会化、现代化、国际化;批发企业向何处寻找客户,开拓市场;零售企业以外延为主还是内涵为主投入资金;一个地方的小企业群怎样走振兴之路;等等。许多商业企业和地方商业的实践表明,有了正确的战略观念,商业的集约增长就有了基础。
要素之二:明晰的发展思路。商业的发展思路,是发展战略的具体化。用一些企业老总的通俗说法,发展思路就是企业的“定位”问题。只有定位准确,企业才有可能集约增长。有些企业没有自己的地位,而是人云亦云,结果格局雷同,多店一面,对消费者缺乏吸引力,经济效益就不可能好。
要素之三:灵活的运行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商业企业的运行机制必须适应市场的要求。经过10多年的改革,一部分商业企业开始理顺企业同市场的关系,形成能比较灵敏地适应市场变化的机制,能够在预测市场、寻找货源、选择渠道、调整组织等方面从事顺应市场的精细操作,从而赢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与之相对照,一些企业还没有建立或者没有完全建立起灵活的运行机制,以致不能把握市场的脉搏,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也就谈不上提高经济效益,甚至连生存都受到威胁。
要素之四:合理的营销设计。商业企业的营销设计,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适应市场的一个新课题。实践表明,合理的营销设计是商业集约增长的重要保证。江苏省东海县有一个国有生猪收购站,一度亏损严重。新领导班子通过市场调查,调整营销设计,利用猪肉价格的地区差别,买贱卖贵,取得盈利;接着在生产和销售两头建立基地,把生猪的繁育、收购、加工和猪肉的销售组织起来,做到良性循环,完全改变传统的食品收购站的收购、调拨、销售方式。加上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套配,这个站还是那么些人、那样的条件,经济增长发生根本变化,扭转了亏损,增加了盈利。
要素之五,适当的规模、结构。商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同它的规模和结构密切联系着的。所谓规模效益,就是适当的经营规模,能够提供最佳的经济效益;规模过小不行,也不是规模越大越好。在近几年的改革中,一些商业企业开始冲破过去规模小而分散,结构粗而雷同的传统格式,按照市场经济的需要改革企业内部结构,创造了分公司、小单体等形式以从事专业经营或品牌经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此外,通过企业内部扩张和企业相互组合等方式,壮大企业的经营规模,也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增长。当然,这些仅仅是开始,规模的扩大还主要体现在单个企业上,大的企业集团,以资产经营组成的集团,还处于萌芽状态。结构优化(包括企业的结构和企业内部的结构)还大有文章可做,重要的是,改革的成功实践已经昭示我们,要实现商业的集约增长,寻求适当的组织规模和合理的结构,是必不可少的。
要素之六:有效的管理方法。“管理出效益”,这是得到普通承认为道理,也是为大量事实所证明了的。有的企业老总强调,三分经营,七分管理,说明管理集约化的重要。适当集权(防止放权过度),需要强调的是,管理必需有效,有长效。关键在于有严格的检查和考核,奖惩必须兑现。
除了企业内部的管理而外,行业和政府的管理也必须实施有效的管理方法。即采取引导式、协调式、示范式管理,并且要切实为企业解决困难(历史的和现实的),排除不合理的减效因素,让企业有自己追求经济效益的宽松环境。
要素之七:实用的科学手段。商业企业运用科学手段,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个方面。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对于多数商业企业而言,更现实需要的是社会科学,即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经济学、商业经济学,以及国外值得借鉴的经济理论。通过学习、吸收、消化,应用了实践。例如股份制、代理制、连锁经营、自选商场、货仑式商场,以及企业管理上的先进思想和方法等。
现代科技手段引进商业企业,提高商业的科技含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商业企业运用科技手段的情况大体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营业设施,例如店堂的空调设备、自动扶梯和电梯等,属于改善购物环境、方便顾客一类。另一种是使用电脑于收款、开票以及企业管理。是属于提高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一类。再一种是地区性的店际电脑交易,商业企业可以通过电脑(终端)获取商品信息和进行交易。这从宏观角度采用的高科技设施,它有利于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尚在起步阶段。
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技术科学,要使它发挥集约增长的作用,都必须在“实用”、“有效(益)”上着眼,即适合本企业的实际,能为本企业提高效益、防止盲目采用。因为不是所有科技含量高的东西都符合每一个企业集约增长的需要。即使像推行连锁经营这样的方式,也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不能一哄而起。
要素之八:高雅的文化品位。商业同文化的结合,是商业与生俱来的。从根本上说,商品是经济的产物,同时也是文化的产物,商品又常是文化的载体;而商业行为本身,又必须以一定的文化为基础。所以商业把商品售卖到哪里,商人把经商活动延伸到哪里,也就把文化传播到哪里。商业同文化结合能够提高经济效益,文化也就自然成为商业集约增长的一个要素。所以,提高商业的文化品位是商业集约增长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今对商业文化品位的要求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良好的企业形象,二是良好的企业信誉。商业企业固然是以商品招徕顾客,但是没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企业信誉,商品的吸引力必然受到抑止。企业形象不佳,顾客望而却步;企业信誉不好,顾客掉头而过,商品吸引力再强也是徒然,现在早已不是只此一家的时代了。商业企业的良好形象,不仅在于建筑、装潢的美观,也不仅在于营业员的着装整齐,而在于购物环境和员工风貌给人以可亲可近之感,在于顾客在购物时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商业企业的良好信誉,主要在于货真价实,踏实经营,服务周到,实而有信,摒弃一切弄虚作假。这样,顾客自然近悦远来,企业经济效益自然随之上升。
要素之九:优良的队伍素质。商业企业的运行,是由员工操作的;顾客购买商品,必须经企业员工之手。企业员工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的运行效果和业务水平。因此,商业企业职工队伍素质,包括操作能力、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基本要求,乃是商业集约增长的第一要素。有见地的商业企业家,都把队伍的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亲自抓在手上。把队伍的培养列为企业重要的投入,舍得花费财力和精力。对于政府层次来说,除了帮助商业企业做好育人工作、提高职工队伍整体水平,还要重视选拔商业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工作。用好一个人,可以带好一个领导班子,可以造就一个先进企业,可以开拓一方市场,给商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集约增长呼唤集约意识。
什么是集约意识?试从两方面分析:
(一)集约观念。这是确立集约意识的认识论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集约增长的内涵比之它的原意已经发生质的根本变化,所以不断提高对集约增长的认识,探讨其真谛,诚为当务之急。我以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去挖掘(有些观点前文已有论及,现稍加归纳):其一,规律性、必然性。集约增长是商业发展的大趋势,在世纪之交把握大趋势,推进大转变,将使我国商业产生质的飞跃。对于整个国民经济来说,也是如此。其二,重要性、迫切性。这是我国商业的现状决定的。其三,全局性、宏观性。其四,综合性、丰富性。其五,长期性、渐进性。商业转变增长方式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能把它看得太简单,急于求成。其六,相对性、适应性。集约和粗放都具有相对的,两者不是绝对地互相排斥的,而往往是同时存在,只是有主次不同。另一方面集约增长在企业的实施,也是相对的,必须考虑到不同企业的适应性,不能盲目搬用。例如电子收款机和电脑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无疑可以提高商业活动的科技含量,但是如果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员工的素质以及业务的发生量不足以发挥这些先进手段的效能,那末引进这些设施将达不到集约增长的效果,甚至产生相反的结果。
(二)集约思维。这是确立集约意识的方法论要求。我们需要培养一种集约思维的方法和习惯。这样的思维方法和习惯可能是我们多年来所缺乏的。例如,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营商业对于市场的看法就是一种粗放的看法,只是从地域上把市场大体分为城市、农村两块,很少作进一步的分解。由于当时人们消费水平低,消费结构差别不大,这样的粗线条区分也就够了。又如,布料和穿着商品,在五六十年代凭布票供应的年代,很难想象款式翻新、档次划分的需要,更不用说各式时装、名牌服装等的出现。同样,在口粮限定的日子里,不可能形成快餐市场、面点市场,甚至生日蛋糕都成为市场。总之,对市场的细分没有必要,也无可能。人们的思维自然停留在粗放的状态,也不足为怪。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卖方市场已基本转变为买方市场,广大消费者(买方)主宰市场的作用日益明显,如果再不对由消费者的种种不同需求反映出来的多层次、多类别、多性质、多特点的市场如实地加以细分,商业活动就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商业的集约增长也就无从谈起。由此可见,集约思维是一种宏观需要。而我们的大脑又完全具备集约思维的条件。所以,集约思维的提出是有根据的。
集约思维的特征是:细、密、精、深、新,在对同一个对象的思考上力求得出多种多样的看法。
怎样做到集约思维呢?初步设想有以下几点:
1.信息密集。这是集约思维的基础。商业企业取得的信息应当越密集越好,员工和领导人吸收和储存的信息也越密集越好。信息多,必然使大脑的思维活动更加活跃,并通过信息交换使我们形成更多更细更新的认识,从而帮助我们改变原来对某一客观事物的表面化、简单化的看法。这就是我所理解的集约思维。
2.分析深化。这是集约思维的关键。“分析好,大有益”。分析,就是不把客观事物看成混浊一片、铁板一块,而是看到它内部的区别和差异。仍以市场为例。从区域讲,有国外市场、国内市场、省内市场、省外市场,市、县市场、乡镇市场;从商品讲,有百货市场、五交化商品市场、服装市场,以至小商品市场、一种商品(如钮扣)的市场;从消费者讲,从婴儿、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以及男性、女性,都各有其市场;在消费的表现上,还有现实市场、萌芽市场、潜在市场。说起来是一个市场,都是五光十色、千差万别。真是不分不知道,一分真开窍。有了这样的市场观,商业的活动范围就十倍、百倍地扩大了。这对商业集约增长关系实在太大,决不可等闲视之。
3.效益论证。这是集约思维的根本。集约思维本身不是目的,它必须转化为集约的行动。这就必须对集约思维形成的方案进行效益论证,以便选择最佳方案,防止脱离实际,效益落实。论证的对象是投入,论证的标的是效益,就是看一项投入有没有效益,有多少效益。一般地说,投入有外延的,也有内涵的;有劳动力投入,也有资金、科技、文化、教育的投入。不能把外延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简单地等同于粗放型而加以否定。也不能认为内涵投入必然是集约型,如果资金投入不当,过高的资产负债率,同样不利于商业的集约增长。效益论证要讲求科学性、真实性。改变目前许多投入无论证或者虚假论证的现象。
*收稿日期 1996年8月30日
标签:商业论文; 商业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商业管理论文; 企业经营规模论文; 规模效益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要素市场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