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发展的新趋势_企业经济论文

乡镇企业发展的新趋势_企业经济论文

乡镇企业发展的新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发展论文,乡镇论文,新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17年来,广大农民在改革实践中,有两项伟大的创举,一是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如何促进乡镇企业高效、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使其在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为解决我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关心和需要积极研究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

九十年代乡镇企业发展的新趋势

现在从全国看,东部地区乡镇企业正在进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升级,开始把发展重点转到外向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进行专业化、社会化、系列化生产经营,企业上规模,技术上水平,产品上质量、上档次,把一些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劳动力等优势,急起直追,加快了发展步伐,近两年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东部。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和趋势:

以集体所有制企业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广大农民在继续巩固发展乡村集体企业的同时,以联户办、户办、股份合作办、合资合作办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乡镇企业,实行“多轮驱动,多轨运行”,形成了以乡村集体企业为主导,其它经济成分为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的所有制结构。从发展趋势看,其它经济成分发展较快,各种经济成分相互融合发展的态势也较为明显。

企业规模扩大,涌现出一批大中型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或通过自身资本积累滚动发展,或通过联合、兼并,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产品聚合,形成了一大批规模较大的企业。1994年统计,乡镇企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3000多家,创造的产值、利税,约占全国乡镇企业总量的10%以上。

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强化企业管理,提高质量和效益的轨道上来。乡镇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技术,进行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开发新产品。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转让专利中,约有60%左右的专利技术被乡镇企业购买使用。乡镇企业技术进步对产值贡献率达45%。乡镇企业在注重积累、总结自身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的同时,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方法,使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向制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国有70%以上的乡村集体企业完成了基础管理和专业管理建设,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

乡镇企业改革向深层次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进行股份合作制试点,全国已有20多万家乡村集体企业通过试点改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占乡村集体企业的12.8%;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联合越来越普遍,并以资产为纽带向集团化发展,目前全国性的企业集团已达200多家,企业承包、租赁、兼并、拍卖、破产等项改革措施配套进行,主动寻求盘活存量资产,使现有企业生产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外向型经济成为强大牵动力量,由主要面向国内市场转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目前全国乡镇企业出现沿海、沿边、沿江和内陆全方位开放,外资、外经、外贸一齐上的新格局。全国有出口产品的乡镇企业达13万家,其中321家乡镇企业取得了进出口经营权;乡镇三资企业达2.94万家,利用外资156.85亿美元;到境外办企业886家,投资总额为25.64亿美元。

推动农业向产业化、集约化、市场化方向发展,逐步与农业融为一体。以农产品加工、包装、运销等乡镇企业为龙头,组成“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的企业集团和“公司+农户”型的贸工农综合体,使农民与企业建立了稳定的联系,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使乡镇企业与农业形成了良性循环。

依托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连片发展的格局开始形成。各地采取有力措施,合理规划,制定政策,正确引导乡镇企业在工业小城镇集中发展,基本上扭转了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分散布局的局面。目前全国已建的或在建的各类乡镇工业小区4万多个,与农村小城镇建设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既节约了土地资源,又减少了公共设施投入,给乡镇企业带来了聚集效应,尤其是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避免或缓解了农村工业化过程给环境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东西合作得到重视,推进经济协调发展。把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摆到战略位置。目前已经建立了124个“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小区”,向农业银行推荐了100个示范项目,东西合作项目储备、干部交流、人才培训等工作正在积极进行。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制定了“西进计划”。河南、内蒙古、陕西、黑龙江等中西部省区积极选择项目和工业小区,主动与东部地区结对子、搞联合。1994年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产值增长速度比东部地区高出20多个百分点。

与国有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形成共同发展的新型关系。一方面国有企业生产的工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有相当份额销售给乡镇企业及其职工,这为国有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同时,乡镇企业也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场地、廉价劳动力、原材料、零部件等方面的支持,目前乡镇工业为国有工业的配套率在40%以上。另一方面,由于各自发展的需要,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各种经济联合越来越普遍,使国有企业的技术、设备、人才、管理等优势与乡镇企业的机制、劳动力、资源等优势结合起来,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大中型乡镇企业与大中型国有企业、中小型乡镇企业与中小型城市企业一起,构成了我国大中小相结合的、较为合理的企业结构。

当前乡镇企业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当前乡镇企业改革和发展面临着新的困难、问题和矛盾,从外部环境看,突出地表现在六个方面:

发展资金严重紧缺。国家金融、投资体制改革以后,乡镇企业从银行得到贷款的难度进一步增加,融资渠道受到一定限制,三角债有所抬头,特别是国有企业大量拖欠乡镇企业货款,使乡镇企业发展资金特别是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一些在建项目和竣工项目不能及时形成生产能力,现有企业的生产能力不能正常发挥。

引进外资难度加大。由于国家已将利用外资纳入规模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招标投标的办法,这对乡镇企业增加了利用外资的难度。

企业税负加重。税制改革后,乡镇企业上缴国家的税金陡增,1994年为1591亿元,占乡镇企业利税总额的38%,国家对乡镇企业出口退税从17%降到13%,并且据各地反映普遍存在退税不足问题,影响了乡镇出口企业和内外贸企业的出口积极性。

乡镇企业各种不合理负担沉重。乡镇企业除了缴纳国家税、地方税和承担以工补农建农、农村各项社会性支出等费用外,还有一些不合理负担。据农业部调查,目前乡镇企业应当承担的合理负担占50%,不合理负担占50%。不少地区反映,向乡镇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乱摊派的现象仍十分严重,愈演愈烈,使企业无所适从,不堪忍受。

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与其它有关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关系不顺。乡镇企业行业众多,涉及各个部门。在管理体制上,政府各有关部门如何合理分工,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是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机构不适应。省、地、县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机构改革中,有的被撤并,有的人员力量被削弱,有的行政、事业经费没保障,工作条件不具备。乡镇一级的管理机构,有10%以上的乡镇没有建立,绝大多数省份乡镇一级管理机构的编制、经费问题没有解决,人员待遇和工作条件普遍较差。

法制不健全。乡镇企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和水平,国务院只是在1990年颁布了一个《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而没有一部乡镇企业法,不能适应乡镇企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很好地规范乡镇企业的行为和保护乡镇企业的合法权益。

从企业自身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乡镇企业经营机制需要完善、发展和创新。二是一些乡镇企业存在财务混乱、产品质量差、安全措施不到位、环境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管理工作亟待加强。三是乡镇企业亏损问题不容忽视。1994年乡镇企业亏损面为11.38%,亏损额为109亿元。

今后的工作思路和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今后一个时期乡镇企业改革和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努力转变乡镇企业经济增长方式,注重质量效益,坚持发展提高。根据这个指导思想,“九五”期间,全国乡镇企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是:到2000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0万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实现产值和利税同步增长,成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

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对乡镇企业和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实行经济效益指标考核,通过建立、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把乡镇企业发展引导到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第二,按照中央的方针,积极稳妥地进行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组建企业集团、企业兼并或拍卖、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等项改革工作。

第三,突出抓好乡镇企业管理工作。

第四,狠抓乡镇企业科技进步工作。

第五,在调整乡镇企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布局上,既要适时引导东部沿海地区和乡镇企业发达地区进行结构升级,又要从总体上把握住乡镇企业的优势和特点,大部分企业仍应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为主。特别要引导东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有组织地、有序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第六,把实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工程”作为一场硬仗来打,争取有突破性进展。

为了使乡镇企业继续高效、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并与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今后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

继续处理好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乡镇企业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规模,国家在宏观调控中需要把对乡镇企业的资源配置放到相应的位置上给予考虑。如国家在制定信贷投资计划时,应当根据乡镇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效益原则,逐年适当增加对乡镇企业的贷款规模,并匹配相应资金,保证落实到位;各专业银行都要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允许乡镇企业在各行开户,允许信用社多存多贷。在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技术改造计划中,也应当有乡镇企业的一定份额。尤其是在同等条件下,应把乡镇企业中具备大中型企业标准的企业、出口创汇企业、高科技企业、支农企业等,与对待国有企业一样,统筹兼顾,一视同仁。

又如,在税制改革中,需要考虑到乡镇企业的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扶持。

继续处理好乡镇企业与农业的关系。乡镇企业要继续逐年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乡镇企业还要合理利用土地,不能以削弱农业生产和损害农业生态环境为代价。

继续处理好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关系。首先有一个统一认识的问题,就是对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要同等看待,一视同仁。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说,二者同样都是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个总体目标,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该按照效益和贡献的原则来配置资源,没有谁亲谁疏的问题,也没有互相争挤的问题。第二,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大致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分工。除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工业、尖端高科技工业由国家统筹安排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外,其他领域应放开让乡镇企业进入。尤其是农副产品加工业,应当明确由乡镇企业来发展。第三,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应该携手发展,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联合。

继续处理好分散布局与集中布局的关系。目前乡镇企业的80%分布在自然村落,12%分布在农村集镇,7%分布在建制镇,1%分布在县以上城镇。这种布局状况需要逐步加以调整。要在搞好乡镇工业小区、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引导乡镇企业集中在乡镇工业小区和小城镇发展。

继续处理好乡镇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乡镇企业要走规模经营的道路,大量的小企业需要进行改造、改组,原有的乡村集体企业,为了明晰产权,解决政企不分、负盈不负亏、机制弱化等问题,也要进行改制。我们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积极支持,正确引导,总结经验,逐步规范”的精神,尊重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不能轻易地否定,应该允许群众进行各种形式的改革试验和选择。要总结各项改革的成功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各项改革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继续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速度与效益是互相依存的一种辩证关系。首先,没有一定的速度,就谈不上效益。乡镇企业在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据我们调查,乡镇企业每年没有20%以上的增长速度,就谈不上效益的增加。乡镇企业是自负盈亏的,产品卖不出去,它就不会继续增加生产。因此,没有必要担心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快了,而是要坚持邓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只要有效益,能争取到的速度还是要尽量争取。第二,要坚持速度与效益的统一,逐步由速度效益型转向质量效益型。要转向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来加快发展的轨道,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努力提高投入产出率,努力争取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

继续处理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关系。加快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实行东西合作,既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又需要国家对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实行有一定力度的倾斜扶持政策,需要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从目前来看,后一点尤为重要,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缩小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将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遥远事情。

标签:;  ;  ;  ;  ;  

乡镇企业发展的新趋势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