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涛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月湖小学 26660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可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广大教师不断实践与探索的话题。尤其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讲,创设教学情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特点与认知规律,是激起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对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主要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起求知欲。
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并百听不厌,因此,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会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给学生讲一个“猴妈妈分饼”的故事:猴家族里的小猴子都爱吃猴妈妈做的饼。一天,猴妈妈做了3个同样大小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了猴甲1块。猴乙看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妈妈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8块,给了他2块。猴丙更贪心,说:“我要3 块。”猴妈妈又把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了他3块。“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吃的多呢?”学生都会说:“同样多。”我追问:“聪明的猴妈妈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于是,在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进行了新课。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学生探究的动力。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有着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使学生产生“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与思维进入最佳状态。如在“统计”一课中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元旦很快就要到了,咱们班准备开一个晚会,小朋友们高兴吗?”趁着学生正情绪高涨的时候我提出:“咱们要为晚会作些准备,我们要考虑些什么呢?”孩子们就想到了诸如需要买什么水果、每种水果买多少,要调查每个小朋友最爱吃什么等等。这样的问题情境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究欲望,学生会带着心中的疑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在教室里设置“小小超市”购物情境,让学生现场购买物品,付钱和找钱,亲身体会如何使用人民币,感受人民币的实际用途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课后让学生到超市去观察商品的标价和进行实地购买,感受生活离不了人民币,并要求学生根据调查情况进行小组汇报。这里,就可以把理性的传授与声、色、形等融为一体,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可以很好地为生活服务,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看待与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与思维的培养。
四、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动起来。
实践操作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性质和规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操作情境,尽量为学生提供动手摆弄的实践机会,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不能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他们,而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掌握思维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内容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一些纸张和剪刀,课上让学生亲自动手,剪出几个三角形,让学生求出这些三角形的内角和。有的学生用量角器量出三个角的度数,加在一起求出了内角和;有的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平角,从而求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总结规律,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样的操作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动手的同时积极动脑,真正实现了在做中学。这样学生对主动构建所学到的知识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五、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活起来。
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方式。”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一,符合小学生注意力时间短的特点,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妙趣横生。在游戏中可以激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多方收集资料,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将数学知识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游戏情节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计算课比较单调、乏味,如果教师教法不当,就很难激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从而无法取得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这样,将枯燥的计算课与游戏相结合,使课堂变得生动而富有趣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使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创设情境的方法还有许多,如故事情境、会话情境、表演情境、多媒体情境等等。不管运用哪种教学情境,我们都应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创设生动形象、有趣味性和艺术性的教学情境,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论文作者:刘树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5月总第24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0
标签: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数学论文; 角形论文; 内角论文; 思维论文; 知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5月总第24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