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 广东广州 510370
【摘要】目的 探讨雷火灸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雷火灸治疗,对照组常规辨证中药内服和基本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程度及关节功能改善度,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和3个月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但两组在改善关节疼痛、肿胀及关节功能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3个月复发率分别为16.7%和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火灸治疗操作简便,安全性好,能有效缓解痛风患者的关节肿痛,并可延缓复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雷火灸;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病;痹证;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 R97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4-073-02
痛风病最早是在欧洲一些国家的富贵阶层的人群中流行,因此有“帝王病、富贵病”之称[1]。其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及活动受限等,病程迁延难愈,严重可导致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甚至危及生命。当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痛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影响其生活质量。目前,对本病尚不能根治,西医治疗主要以秋水仙碱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或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为主,虽起效迅速,但存在严重的毒副作用,很多患者不能耐受,尤其是对老年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2]。近些年,中医药的研究倍受关注,疗效较好且副作用小,已为广大患者所接受[3],但仍未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我科在尝试应用赵氏雷火灸缓解患者关节肿痛方面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6O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3O例,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4例,年龄31~87岁,平均约66.8岁。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34~81岁,平均约65.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采用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推荐的分类标准[4],对无尿酸结晶证据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可参考以下特点[5],即:急性发作,典型部位(如踇趾或附骨关节炎),特殊型单关节炎,自限性,秋水仙碱在48h内生效,1周内不复发,无关节功能及解剖异常,病程中可有血尿酸增高。中医诊断为“痹症”,六经辨证为阳虚寒疑型。
1.3 纳入标准 符合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疼痛评分≤8分而无需口服或注射止痛药者,自愿接受中医药的临床观察,年龄在18~90岁,可随访者。
1.4 排除标准 ①继发于其他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慢性肾脏疾病及长期使用利尿剂、阿司匹林、抗结核药物等;②痛风关节有明显尿酸盐结晶或痛风结石者;③合并循环、呼吸、消化等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及精神病、意识障碍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糖尿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口服辨证中药,都进行禁食高嘌呤食物、严格戒酒、避免过度紧张、劳累、受寒等诱发因素、多饮水等健康宣教,以及关节活动指导、膳食和用药指导、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配以红外线照射,观察组予赵氏雷火灸治疗,均为1次/d,7d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疼痛、肿胀及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和3个月复发率。
雷火灸操作方法:①关节肿痛时先用纵行悬灸+雀啄灸的泻法,即在距离皮肤1~2cm的患处悬灸5min,皮肤出现红晕或皮温急剧增加,然后在经络或穴位处雀啄7次为一壮,患者有如同雷火神针的刺痛感,每灸一壮用手或手指平压一下被灸处的皮肤或穴位,以降皮温,然后再次施灸一壮,每处或每穴各灸7壮,灸至皮肤发红,深部组织发热为度。②关节无肿痛时用拉辣式灸的平补平泻法,即在距离病灶部位及其周围经络的皮肤2~3cm施灸,每移动灸条拉辣7次为一壮,间歇3~5s再拉辣一壮,共灸9壮,灸至皮肤发红,深部组织发热为度。操作总时为20min。
2.2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治疗前后的关节疼痛;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7]的评定标准观察治疗前后的关节肿胀、关节功能;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评定临床疗效。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及组内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及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分值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两组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 讨论
中医认为痛风属“痹症”范畴,多因过食膏粱厚味以致脾失运化,肾失分泌清浊之功,湿热浊毒内生;或为禀赋不足,外感风、寒、湿邪,日久郁而化热,凝滞为痰,阻滞经络。其病机为湿热痰浊之毒,痹阻经络,气血不畅,不通则痛,若流注关节,筋骨失养,则可见关节僵肿畸形。近些年,有不少的中医药研究报道,配合针灸、艾灸、红外线照射等可通经活络,取得良好疗效。雷火灸的功效正是充分发挥了相当于针、灸、红外线照射三者合一的作用,通过连续不断地刺激而激活人体的肌肉、神经、血管等组织,使血脉疏通,将邪气排出体外,终使病患的关节肿痛得以缓解。对于痛风急性期,梁伟燕[9]认为病患关节不能进行热疗和冷敷,因冷敷对炎症的吸收和消散有很大阻碍作用,进而导致患者尿酸的形成和积累,若进行热疗会使得患者水肿情况加剧。但本组患者实施雷火灸治疗后,发现关节肿痛缓解得快,并可延缓复发。张广清等[10]指出雷火灸不仅具有扩张血管、加快血液循环和炎症渗出物的吸收作用,而且可抑制血管通透性而减少炎症渗出,同时还可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本组患者通过舌、脉、症合参,六经辨证考虑为虚寒的体质状态,关节局部的红肿热痛是假热的标象,是人体气机郁滞,阳气动而不通,郁热于局部或寒凝于局部。因此通过口服辨证中药的内治法,配以雷火灸的外治法,以温经通络、祛风散寒、祛邪扶正之法,使病患通过这种内外兼治的综合疗法,以恢复机体一气周流的圆运动,达到阴阳平衡的和谐状态,同时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以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从临床观察来看,运用雷火灸治疗的疗效较突出,患者在纵行悬灸和拉辣式灸法时均感到非常舒适,只是在雀啄灸时有轻微的刺痛感,但此时患者均会有神经、肌肉的颤抖,继而微微汗出而疼痛得以缓解。总体而言,患者是满意雷火灸这项操作技术的,其手法治疗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能有效缓解痛风患者的关节肿痛问题,并可延缓或减少复发,是为痛风患者实施安全、简便、有效的一种外治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爱红,朱婉华,顾冬梅.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6):536-54.
[2]刘颖.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研究进展[J].中医研究,2013,26(4):74-77.
[3]余锋平,黄有荣.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研究现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9):593-595.
[4] Wallace SL,Robinson H,Masi AT,et a1.Preliminary cre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acute arthritis of primary gouty[M] . Klippel JH.editors.Primer on the Rheumatic Diseases.Atlanta:Arthritis Foundation,2001:637.
[5]施桂英.走出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和治疗的误区[J].中国全科医师杂志,2006,5(9):519-522.
[6]郑筱英.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79-183.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2辑.1995:179一l83.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0-31.
[9]梁伟燕.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3):170-171.
[10]张广清,胡彩华.雷火灸结合耳穴贴压治疗网球肘84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9):2299-2300.
作者简介:胡阿云 无锡市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 护师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学前东路银仁御墅花园161-2204室。
通讯作者:戈海英,无锡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江苏无锡,214000
论文作者:黄秋祥,刘宇,李鉴基,徐健莹,黄秋媛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4
标签:关节论文; 患者论文; 关节炎论文; 统计学论文; 肿痛论文; 两组论文; 中医药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