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一体化经济学理论发展概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概况论文,经济学理论论文,国际论文,一体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各种不同形式的区域性和次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兴起,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兴趣和关注。国际一体化经济学这门国际经济学的新兴分支学科随之兴起。目前,这门学科已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本文拟就国际一体化经济学理论的体系构成、现有研究水平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题作一综合述评。
一、国际一体化经济学理论的体系构成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按其分析对象的不同总的可以划分为三类:发达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理论(如以欧盟为研究对象的一体化理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的经济一体化理论(如以世贸组织、拉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为研究对象的一体化理论)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理论(如以东盟为研究对象的一体化理论)。而所有这些理论又可依据其研究对象(即各一体化组织)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力的不同划分为“大国”模式理论和“小国”模式理论。以对世界影响力大的“大国”一体化组织(即其内部价格等的变化会影响到整个世界市场)为研究对象的一体化理论是“大国”模式理论,它由发达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理论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的经济一体化理论组成;而以对世界影响力小的“小国”一体化组织(其内部变化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为研究对象的一体化理论便是“小国”模式理论,它由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理论组成。
如果以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不同把上述三类理论细分,则每类理论又都可以分为一体化程度较低的自由贸易区理论、关税同盟理论(以产品市场的一体化为研究对象)和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共同市场理论(以产品市场一体化和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为研究对象)、经济同盟理论(以产品市场一体化、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和政策一体化为研究对象)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理论(以经济一体化和政治一体化为研究对象)四大块理论。其中对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的产品市场一体化的研究是后几种理论的研究基础。
如果对上述四大块理论再细分,则每块理论又可分为以单一产品为研究对象的局部均衡理论、以多产品为研究对象的一般均衡理论和以考察一体化最终成效为目的的成效评估理论。其中,局部均衡理论主要研究单一产品市场一体化后的均衡条件及产生的影响。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建立一个1*3模型(一种产品三个国家——本国、伙伴国、 非伙伴国模型)来分析单一产品市场的一体化将给各成员国、各非成员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生产、消费、资源配置、经济增长速度、对外贸易等国民经济各方面带来的各种静态的和动态的影响。一般均衡理论则主要研究多种产品市场一体化后总的均衡条件及其相互的影响。 具体地说, 就是把1*3模型扩展到2*3、3*3、2*4……M*N(M种产品、N个国家)模型, 力求找到所有经济一体化都适用的普遍规律。而成效评估理论则主要是对各种一体化的成效进行估测的方法研究。目的是为了准确而实证地测算出一体化对各国生产、消费、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外贸等种种方面的真实贡献和影响。
总之,国际一体化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一个复杂而较具系统的综合体系。
二、国际一体化经济学理论的研究现状
目前,“大国”模式理论中的发达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内容较完整,也较具系统性。而“大国”模式理论中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的经济一体化理论和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体化为研究对象的“小国”模式理论相对来说内容较分散、缺乏系统性。因此发达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理论代表了目前国际一体化经济学理论的精髓,同时又成为后两种理论的研究基础。
但事实上,发达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理论也仅仅只是在单一产品的局部均衡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如美国经济学家雅各布·瓦伊纳1950年出版的《关税同盟问题》、贝拉·巴拉萨等人的关税同盟理论、米德的自由贸易区理论、西托夫斯基和德纽等人的共同市场理论、巴拉萨的经济同盟理论、欧内斯特·哈斯的职能“外溢”理论等(这些理论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以发达国家的经济一体化为研究对象的局部均衡理论)。而在一般均衡理论和成效评估理论方面仍进展不大。所以说国际一体化经济学的发展还任重而道远。
三、国际一体化经济学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难题
第一,有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体化问题的研究。
从发达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假设条件看,发达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理论实际上是完全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理论。发达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理论之所以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体化,不仅仅因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动机除经济目标外还有非经济的目标(如工业化目标),而且还因为发展中国家多数都是不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市场价格有一定的扭曲,不能完全反映产品的机会成本。当然,目前对有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的研究进展不大也与发展中国家参与的经济一体化本身的一体化程度和制度化程度不高有关。目前国际上也有一些学者对有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体化问题进行了探索。较具代表性的成果有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的“大国”模式理论为研究对象的库马塞尔和约翰逊等人的公共物品与公共偏好变量理论、劳尔·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理论和小岛清一的“雁形模型”理论等,还有阿兰·默罕默德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体化为研究对象的“建立在供给决定相互依赖关系基础上的一体化”理论和李斯特的发展中国家(较落后国家)“小国”模式的经济一体化理论等。但这些理论都是定性分析,还远未达到定量化、模型化的程度。因此,有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体化问题的研究便成了国际一体化经济学理论发展中的难题之一。
第二,经济一体化的一般均衡问题的研究。
就一般均衡理论的内容而言,它是局部均衡理论的延伸。由于局部市场发生的变化通常会引起整个市场上其它产品的相关价格也发生重大变化,所以局部均衡分析不能代表一般均衡分析的情况。又由于一般均衡问题涉及众多产品市场相互间的复杂关系,因而一般均衡问题的研究在难度上要远大于局部均衡分析,因此至今还无人能突破这一难关。许多学者在此方面曾进行过尝试。如科登和米德等人曾试图把瓦依纳等人的1*3模型扩展为M*N(M种产品、N个国家)模型。科登于1974年建立了一个两产品的一般均衡模型(2*3模型), 米德稍后则建立了一个三产品模型(3*3模型), 先后对一体化的局部均衡分析不违背或不影响一般均衡分析的条件、以及一般均衡市场对各国的影响等进行了探索。应该说,这些模型从原则上讲在对称性和普遍性方面有很多优点,但是他们的分析复杂难懂,因而缺少实用价值。
第三,经济一体化的成效评估问题的研究。
正是由于一般均衡问题难以解决,就使得一体化的成效评估理论的研究也成了阻碍国际一体化经济学理论发展的一大难题。因为一个一体化组织无论是从其整体效果而言,还是从其对各成员国、各非成员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各种影响而言,都必须是整个一体化市场内所有产品的综合作用的最终结果。如果无法解决一般均衡问题,也就无法解决对整个一体化组织的效果进行估测的问题。另一个对一体化组织的成效估测困难的原因还在于,成效估测的方法尚未找到。一般均衡问题没有解决固然给估测整个一体化组织的成效造成了很大的制约,但有时也可避开整个一体化的具体过程,而只考察一体化最终的作用结果。目前各国衡量一体化对本国的影响时,一般采取比较法,即对本国加入一体化组织前后的各种经济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如果一体化后各项经济指标上升了,就认为本国加入一体化后的成效是好的;反之则不好。这种方法固然能看出一体化对各国经济影响的一个方面,但想准确地测算这种影响的大小显然是无法达到的。因为我们无法准确地知道一体化到底对各国经济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也无法准确地知道各国经济增长速度及增长比率中到底有多少是由一体化带来的;甚至也不知道成员国的大小和多少会对整个一体化形成的理论格局和利益分配带来多大的影响;更不知道考虑了所有一体化理论在假设条件中忽略不计的非生产性成本等因素后对一体化格局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也就是说,成效评估问题不解决,我们就无法知道各种经济的或政治的一体化产生的真实影响和贡献。
解决上述三大难题,是国际一体化经济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当务之急。
标签:经济一体化论文; 一般均衡论文; 经济学论文; 理论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 均衡生产论文; 发展中国家论文; 市场均衡论文; 自由贸易区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