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课程过程性评价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评价论文,过程论文,高中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反映了地理科学发展的新趋势,渗透了地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最新的研究成果,重点强调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与高中地理新课程内容改革不相适应的是,目前将纸笔测试作为唯一的考试手段,过分注重甄别和量化的评价方式,这种情况急需改变。[1]
一、目前地理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
地理学习评价是地理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础教育学生学习评价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现行的学生学习评价与地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2]
1.以往的地理学习评价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等方面的功能,评价注重回顾过去、立足现在,用静态的评价观去衡量学生,而不是用发展的观点去考察学生。
2.评价过于强调以地理知识表征为主的学业成绩,对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参与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很少关注。
3.评价方法单一,过于强调量化的成绩,用考试的分数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等级,仅注重量化评价,忽视质的评价,注重排名分等的相对评价,忽视个人素质的绝对评价和个人发展的差异性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实验、设计地理制作和讨论等活动的表现都没有成为评价学生学习的依据。
4.评价的主体单一,仅重视地理任课教师和管理者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对自己的表现没有发言权,家长与其他的有关人员也不能参与对学生的评价。
二、高中地理新课程学习评价目标
2003年4月国家教育部颁布新的国家地理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根据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分析,高中地理新课程在学生学习评价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3]
1.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重点不是记住地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地理基本规律,而在于如何应用这些地理基础知识解释地理现象。当然,这并不等于不要理解那些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而是更注重基于理解基础上的应用。其主要包括: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解释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如“为什么这样分布”;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如“为什么这样变化”;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及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如“在某种地理环境条件下,为什么会形成与该地理环境相适应的人文地理环境,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以及如何因地制宜地实现人地协调发展”等。
2.地理基本技能的应用
地理技能包括:阅读、分析和运用地图、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进行地理观察和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收集、整理、分析、处理和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等方面的技能。
3.地理科学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地理学科是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门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地域性两个显著特点。同时,由于地理科学研究的是地球表面事物(包括自然和人文的、社会的地理事物)随时空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变化的一门学科,其与同样研究事物随时空变化而发生的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科、社会学科中的经济学科,在研究对象、研究领域方面是有着明显分异的。因此,在研究方法上,地理科学有其自身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具体地说,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学生应掌握地理观察、区域分析与综合、地理比较等一般的方法。
4.地理学习过程
既包括学生在学习地理的某一知识、技能、方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包括整个地理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其主要表现为:自学能力——运用知识、技能进行迁移学习的能力;发展和提出地理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查阅搜集或调查获取信息资料、分析综合信息资料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等能力。
5.地理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既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态度、科学精神等,也包括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对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的了解,对祖国、家乡环境与发展等的关切,以及在日常行为中所表现的环境伦理等方面的态度和责任感。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使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行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评价应更加注重过程,加强对过程性评价的研究。
三、高中地理新课程过程性评价特点
1.评价内容多元化
以往的地理教学评价,老师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和上课表现给学生评分,并以此记入学籍档案。随着社会的发展,仅仅掌握知识和技能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因此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倡导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逐步转向对综合素质的考察,强调关注学生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和变化,注重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强调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调动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新课程目标包括“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体系,地理学习评价也要在知识和技能评价的基础上,关注对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批评性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感、人生规划能力形成状况的评价。在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地理学习评价应发挥其激励与发展功能,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果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地理学习水平。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并给予必要、及时、适当的鼓励性评价和指导性评价,《标准》提出以下一些地理新课程评价的内容:①评价学生对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水平;②评价学生对地理技能的掌握状况和地理思维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状况;③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能力;④评价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状况和地理探索的创新水平;⑤评价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以往的地理教学评价方法和手段都比较单一,学习成绩大多用分数来衡量,思想行为表现仅仅以教师评语来确定。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强调把学生的学习评价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同的课程目标要选用不同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考察、评价。在知识方面,除了书面的测试以外;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给予评价。
(1)上课可以恰当地运用课堂提问的方法来观察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表现,并对学生的发言、纪律和注意力等情况做一些简要纪录。
(2)课后调动学生地理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参加天象观察、太阳高度角测量、地理模型制作等实践活动,鼓励他们自主开展课题研究,写调查报告、小论文,设计环保方案,绘制学校或公园、住宅小区的平面图,以此评价他们对地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水平。
(3)通过开放性的情景测验,例如让学生口头描述学校和住宅区周围的地理环境特点,及时分析当地的天气变化和成因,以此考察他们对地理知识和原理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检查课堂笔记和作业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同时还可以采取自我总结、家长评语、活动记录、作业、作品、小论文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和家长参与评价,重视自评和他评相结合,鼓励性评价和反思性评价相结合。
(5)考查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是否能够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评价学生在观察、调查、实验和报告撰写中是否精确、严谨,是否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评价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的态度和责任感,学生是否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否初步形成了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是否养成了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规范等,以此来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最终要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起作用,学生参与学习评价的过程是异常重要的。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学生学习评价要求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角色转变为主动参与评价的主体,倡导评价主体间的沟通,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即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而不是评价结果本身的正确性。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员都应该参与地理新课程的评价过程,这样使教师和学生在民主、平等的互动中增进理解,形成积极、友好的评价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过程进行指导和监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参与评价的主体越多,评价的结果越客观,对学生来说所起的推动作用越大。
多元评价主体示意图
四、高中地理新课程过程性评价主要方式
1.以活动课设计为主
通过活动课的设计,评价学生是否了解地理方法运用的步骤、要领;评价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正确的地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建议每个模块设计的活动课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形式要多样化,某中学在地理1的教学过程中就设计了五节活动课,如表1所示:
在这五个活动中,动手实践的3个,书面作业的1个,外出参观的1个。其中以小组形式得分的2个、以个人形式得分的3个。从表可见:活动搭配合理,形式多样,评价方法准确、灵活多样,切合课标。通过五个有针对性的活动课的安排,每个学生将会获得五个一定级别的分值。在不同形式的活动类型中按照自己的特长获得最后得分,并不单单以上课表现或一两次作业形式评价学生,是让学生在不同领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能力的一种操作性较强的方法。[4]
2.以探究活动为主的评价
对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成果评估比对一般的书面作业要复杂,有较大的难度,这也是过程性评价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为了配合教改的需要,某校制订以探究性学习为主体的评价方案,并详细制定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准则。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估内容和评分标准,可以使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的评价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实施探究活动时,表2就是一个比较好的评价表格。
又例如:对于一些复杂的活动,其评价的标准可参照表3。
3.以写小论文设计为主
有的学校的活动安排是以写小论文为主的,以地理1为例,主要有以下一些可供选择的课题:
课题一、全球气候变化
①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和特点;②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③全球气候变化的人为原因;④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⑤后记: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我的思考。
课题二、中国的气候灾害
①我国气候灾害的种类、地区分布;②近现代我国气候灾害的特点及发展趋势;③我国气候灾害中的人为原因;④气候灾害的防御;⑤后记:关于全球气候灾害的我的思考。
课题三、我国的气候资源
①气候资源的概念和种类;②我国气候资源的特点和分布状况;③如何进行气候资源的有效利用;④××市的气候资源优势及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
气候在地理要素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气候对其他地理要素也有影响作用,也是地理1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但是以上选题主题太集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的论题如“气候资源的概念和种类”、“我国气候灾害的种类、地区分布”等更像简答题,不能很好地让学生进行论述,也看不出学生的水平。也有一些探讨的问题比较细致和深入,如“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等,对高中学生来讲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如果能在学生写论文时告诉学生一些相关的网站名,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同时给学生创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这种活动类型则会更有意义,而不是流于形式。
4.以学生课前演讲进行的评价
这种方式是将全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后收集有关正在学习的地理单元的知识(包括文字、录像、图片、网页等),在每节地理课前用5分钟的时间进行演讲,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自主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评价表格如表4所示。
说明:同学在演讲时,若表现出上述行为,请在相应观察项目下打“√”,若无,则不作任何记号。评定结果达到5项标准评为优,达到3或4项评为良,达到2项评为及格,2项以下评为不及格。
五、高中地理新课程过程性评价需要注意的问题
提倡和强调过程性评价,是针对过去的评价过分重视静态的、可量化和浅层次的学习成果,而忽视动态的、难以量化的和高层次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而提出的,对促进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是非常重要的。[5]有的校长和教师甚至说,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就在于评价的改革是否成功,因此,理解好、落实好过程性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一笔。目前在实践中出现几种情况:
1.在方法上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对立起来,认为非此即彼 过去的评价有问题,就等于终结性的评价不好。甚至主张用过程性评价取代终结性评价。应该说,两种评价从不同的角度来衡量学生的学习,各有各的优势和用途,既不会互相排斥,也不能互相取代。
2.不要把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排除在过程性评价之外 如,用成长记录或学习档案作为评价工具时,学生可以把自己认为是优秀的作品放进其中,这些写作品很生动地显示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进程。
3.不应将过程性评价与某种特定的评价方法评价工具等同起来 不要认为,进行过程性评价就一定要用特定的手段与工具,如学习行为记录表、过程性评价量表等。其实,许多即时的、口头的评价中,即教师或同学的肯定赞扬或否定批评,也是一种过程性的评价方法,同样很有效。
六、地理新课程评价实施建议
首先,在设计地理模块教学评价方案时,不论学校处于何种层次,学生的达标率应控制在90%~95%之间。过程性评价方案的设计应易操作,终结性评价试题的总体难度维持在0.70%~0.80%的范围内,其中易、中、难题的比例应为7:2:1或6:3:1较适宜。
其次,评价的标准和内容应该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标准,而不是以某一本教材或是自己学校使用的教材为标准。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教材的理解不宜过深,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一些条件一般的学校应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来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另外,可以采用集体备课方式,地理教师在一起研究课标,认真准确地把握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自己对课标的准确理解;认真把握各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把它们转化成学生当堂都能掌握的学习内容。通过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整合地理课程资源。
最后,对地理新课程的评价研究,不仅仅是专家的事情,每一位参与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教师都应该有职责和能力进行研究,为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