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 男 79岁。周身起红斑、丘疹伴痒1个月。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周身起红斑、丘疹,伴有明显瘙痒,无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不适,皮疹逐渐变大、增多,瘙痒加重。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湿疹,给予“左西替利嗪、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等治疗,效果欠佳,遂就诊于我科门诊,为系统诊治于2016年5月2日收住我科病房。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T 37.0℃ P 72次/分 R 18次/分 BP 125/67mm
Hg,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查体:躯干、四肢、双手背可见较多的花生米粒至手掌大小的肿胀性红斑、丘疹,部分呈虹膜状,部分呈环状,中央消退遗留色素沉着和领圈状脱屑,边缘较宽,其上可见较多的大米粒大小的丘疹,未见明显水疱。口腔粘膜未见溃疡。化验检查:血常规WBC 4.88*109/L[(3.5~9.5) *109/L]、N 1.76*109/L[(1.8~6.3) *109/L]、E 0.65*109/L[(0.02~0.52) *109/L],IgE 503IU/ml[(0~100)IU/ml],C3 0.56g/L [(0.9~1.8)g/L],IgA、IgM、IgG、C4、CRP、ANCA、尿常规、肝肾功、电解质、空腹血糖、心肌酶谱、肿瘤标志物、艾滋病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丙型肝炎抗体未见异常。胸部X线:主动脉硬化。胸腹部CT:右肺中叶纤维灶、右侧胸膜肥厚、胸主动脉及冠脉钙化斑块形成、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双肾未见异常密度影。取腹部环形红斑边缘行做组织病理;表皮下水疱,疱内可见红细胞,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浸润。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组织病理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治疗 予以甲泼尼龙40mg/d、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等治疗, 5天后原有皮损大部分消退,无新发皮损,糖皮质激素减量为泼尼松龙35mg/d。现仍在随访中。
讨论 大疱性类天疱疮( BP)是老年人常见的大疱性皮肤病,除临床的典型表现外,尚有以下临床亚型:①小疱型:簇集分布的小水疱,疱壁紧张,类似疱疹样皮炎;②多形性型:躯干、四肢有小丘疹、水疱,瘙痒,无小肠病变;③增殖型:罕见,限于腹股沟、腋脐部,增殖性斑块伴结痂,病理改变为表皮下水疱伴假性上皮瘤样增生;④结节型:角化过度的结节和斑块上发生水疱;⑤局限型:多见于中老年妇女,小腿伸侧面发生大疱,愈后不留瘢痕,可自行消退。上述各种大疱性类天疱疮亚型皮损,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基底膜带有IgG和C3呈线状沉积。患者有不同程度瘙痒和烧灼感,一般无全身症状。35%左右的BP患者皮损形态呈多形性非大疱性损害,应做组织病理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以免误诊及漏诊[1]。该患者皮损较为特殊,确诊前未出现明显水疱,初期皮损表现为丘疹,类似湿疹,虹膜状皮损类似多形红斑,环形皮损类似体癣,曾误诊为湿疹。BP预后较好,有资料显示:本病对糖皮质激素非常敏感,疗效好,且多数患者可在5年内趋于自然缓解[2]。部分BP患者可合并肿瘤,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抵抗,应进行系统检查[3]。经过筛查该患者未发现潜在肿瘤,给予甲泼尼龙40mg/d,皮损很快消退。糖皮质激素应用时间长,注意补钾、补钙、保护胃黏膜,减量不宜过快,否则出现病情复发、加重。
参考文献
1.庞晓文,宋莉华,赵广. 大疱性类天疱疮34 例临床分析.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1):26.
2.Cooper SM,Wojnarowska F.Treatments of choice for bullous pemphigoid[J].Skin Therapy Lett,2002,7(1):4-6.
3.程海艳, 赵俊英, 徐薇. 大疱性类天疱疮合并肺癌2例及文献复习[J].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5, 35(3):511-515.
论文作者:孙玉鲁 苏芳 杨宪鲁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水疱论文; 天疱疮论文; 丘疹论文; 患者论文; 红斑论文; 病理论文; 未见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