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联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00093
摘要:本文重点研究几个成功运营的养老建筑案例,并结合作者自己参与设计的具体项目,归纳并总结出不同类型养老建筑设计要点和设计中需应对的主要问题,并根据自己研究和设计经验给出适当的解决方法,为今后设计或理论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最后文章对我国养老建筑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关键词:养老建筑;设计要点;现状与未来
一、研究背景
1.1时代背景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阶段。2013 年底,中国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2.0243 亿,占总人口14.9%。据预测,2010-2020 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将增加800 万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平均每两年就提高一个百分点, 其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年均0.66% 的总人口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25 年超过3 亿,2037 年超过4 亿,2050 年将达到4.5 亿左右的峰值,老龄化水平达33%,届时中国每三人中就有一名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1.2我国当前养老现状
近年,因子女工作或者独立等原因,造成空巢家庭比率逐年增加,2012 年达到了0.99 亿人。现阶段养老市场出现了赡养压力大、现有机构难以满足老人需求等问题。总结起来主要集中在社会问题、经济能力、观念更新、盈利问题四个方面。政府已经采取措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规定地方民政每年解决养老床位数,鼓励企业建设郊区养老机构分担床位压力。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我国养老建筑需求量大,发展速度无法满足老人增长速度,养老建筑开发与设计面临着多重困境,通过对不同类型养老建筑开发与设计过程的分析,总结归纳出设计的策略与方法,为今后设计养老项目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亦为后续理论研究打下基础。
二、养老建筑设计中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
2.1养老建筑分类
目前国内还未对养老模式进行统一的标准化定义分类,为方便进行分类研究,本文将其分为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嵌入式日托几大类。
机构养老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它可以是独立的法人机构,也可以是附属于医疗机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的一个部门或者分支机构。近几年政府为解决当前养老困难问题,对每个市区县提出每年解决床位数指标,所以政府主导建设的福利院性质的养老机构项目逐渐增多,上海第三社会福利院是建成较早运营较成功的案例之一,我们在进行金山区第二社会福利院设计时曾前去参观考察。
社区养老指在社区中设置较专业配套设施,社区内居住建筑满足老年居住建筑使用要求,能为社区内各年龄段老年人提供“一站式”的养老服务和完善的生活服务,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养老社区的理想模式,例如万科随缘嘉树,青浦天地健康城等养老地产开发项目。
嵌入式日托是指在小区内嵌入小型养老机构,子女白天无法照顾老人可办理日托,晚上接回,老年人可以生活在熟悉的环境里,既不脱离家庭和儿女,又能享受家庭养老力所不能及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例如万科智慧坊。
在国内,现阶段,业主往往对养老建筑筹备开发运营等经验不足,不能像常规建筑开发一样给出明确任务书,经常要求设计师能够提出合理可行的方案供业主决策,这就给设计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2.2.总图设计
建筑总平面应规划结构完整, 功能分区及动静分区明确,避免噪声及废气对主要建筑的影响。满足日照与通风要求,避免视线干扰。老年人居住用房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2小时,且宜用风雨连廊,连接各单体建筑。建筑的主要出入口不应开向城市主干道,并应远离城市道路的交叉口,宜设在城市次要道路上。道路系统符合无障碍设计规定。机构养老与嵌入式日托建筑总图层面只需满足以上基本要求,养老社区相对比较复杂,公共活动和医疗办公等功能一般集中设于方便整个园区使用的位置,养老社区居住部分一般会划分为全护理、半护理、自理三大功能区,其中全护理与医疗设施建筑联系最紧密。如我参与设计的葛洲坝集团三峡院区养老院(图一),所有配套设施集中设于园区中央会所内,老人居住部分分布于其四周,用风雨连廊连接各部分,方便后期运营使用。
图一(来源:上海联创)
2.3建筑设计
养老建筑由公共活动用房、管理服务用房、医疗保健用房、老年人的生活用房组成,各部分主要功能房间的设置符合《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GB50867-2013)等相关规定,在业主未给出量化任务书时,可按照35-45m2估算,有助于快速对基地内建筑进行初步量化测算。
图二(来源:随缘嘉树楼书)
公共部分包括医疗保健用房,公共活动用房,管理服务用房三部分,无论哪种类型的养老建筑项目开发,业主一般都有一个共同要求——减少公共用房,以做到床位数最大化。通过对相关规范的解读,尽量在满足规范硬性指标要求前提下满足业主需求。各部分的面积配置也应根据入住老人年龄有所区分,如万科随园嘉树(图二),主要收入自理型老人,故其公共用房主要功能棋牌、书画、阅览、多功能厅等,且注重景观设计,提高舒适性和品质感,其总建筑面积约6.4万m2,配套4500 m2。
老年人生活用房包括居住用房、卫生间等。自理房间一般会设置套间、双人间或单间(如图三葛洲坝集团三峡院区养老院),半自理和全护理会有三人间四人间等,不同等级的养老建筑床均面积会有所不同,但必须满足轮椅回转半径要求,每间房间一般会设独立无障碍卫生间,一个楼层设一处公共卫浴,且每层均应配置护士站、公共小厨房等辅助用房(自理公寓可不设)。
由于老年人建筑要满足轮椅同行的要求,所以其交通设计与一般民用建筑会有较大差别。每栋建筑都应配备一台医用电梯,同时设置扶手,满足老人使用需求,可在电梯厅、电梯内设座椅,方便老人休息;楼梯两侧设扶手,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50m, 踏步宽宜为320 ~ 330mm, 踏步高宜为120 ~ 130mm,每一梯段踏步数不宜大于14 步;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8m,便于轮椅或担架进出,且走到需安装扶手,所以一般走道轴线最小尺寸为2.2m。
除以上所述,老年人建筑注重细部设计:如室内装修多采用暖色调,地面多用隔声材料PVC等,墙面转角软性材料保护,灯光设计比一般建筑要明亮等。
三、展望与未来
随着政府优惠政策的提出,近期很多开发商着力于养老建筑改造——即把已有闲置酒店、办公楼等建筑改造为养老建筑,既节约成本,又缩短施工周期,能够快速投入运营,如复兴星堡中环养老公寓就是将一栋回字形办公楼改造为养老公寓,目前运营良好,属于改造成功案例之一。
从开发商角度来讲,养老地产开发属于周期长,成本回收慢的福利性产业,所以目前大部分开发商还处于摸索前进阶段,项目设计周期长,反复多,且需要设计师给出运营方面的合理建议,所以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进程缓慢,开发难度大,但是近几年建成的养老地产、福利性养老院项目也在逐渐增多,加之部分改造项目,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同时了解其运营模型,即可为养老建筑发展贡献一己之力,相信在不久将来,养老难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参考文献
[1]张广群、石华《复合型养老社区规划研究—以泰康之家燕园社区为例》/建筑学报 2015(06).
[2]周燕珉、林婧怡《我国养老社区发展现状与规划原则》/城市规划 2012(01).
[3]《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
论文作者:柴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2
标签:建筑论文; 老年人论文; 机构论文; 社区论文; 日托论文; 老人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