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儿由于自身抵抗力较差,因此极易感染疾病。因感染或其他原因造成小儿出现高热惊厥的现象非常危险,如不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进行降温,则产生脑部缺氧,对患儿后期的智力发育带来严重的影响。本文针对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旨在为广大医护人员在医治此病时提供一些工作思路。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2-0015-02
由于小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当呼吸道疾病伴发高热症状或者遭受细菌感染时,常会出现高热惊厥的现象。产生局部或者全身性的肌体抽搐现象。若不及时降温,高热惊厥反复发作,对患儿的脑部组织造成严重损伤,进而引发脑部缺氧甚至后续会产生癫痫[1]。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在出现该病症时,家长和医生应当予以重视,及时就医治疗。近年来,对于该病症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
1.简介高热惊厥
1.1 致病原因
据调查,造成高热惊厥的原因中,主要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肺炎、肠道炎、疱疹口腔炎、化脓脑膜炎等[2-4]。1~3岁患儿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出现高热惊厥现象,占总发病率的45%;因肺炎出现高热惊厥约占总发病率的30%;肠道炎伴发患儿高热惊厥为15%;其余则为其他疾病原因[5-7]。而血液检测发现,高热状态下,患儿血糖值普遍高于正常儿童,钠离子低于正常水平。可能是高热状态下,患儿的血液供给不足,钠泵及细胞代谢能力均有所下降,导致出现低血钠[8];而高热致使胰高血糖素表现兴奋,致使糖原含量增高,以至于血糖升高。由此可见,对于4个月至3岁的儿童避免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能够显著降低出现高热惊厥的发病几率,因此在出现发烧现象时家长应予以重视。
1.2 病症分类
高热惊厥按照病症的复杂程度可分为单纯型和复合型。其中单纯惊厥主要是表现为体温超过39摄氏度状态,高烧一天左右身体出现惊厥现象,在降温之后惊厥现象消失,脑部恢复正常;复杂惊厥为患儿体温正常或者低烧,在身体局部出现惊厥现象,经神经在系统退热之后,脑部恢复正常。中医上将高热惊厥的病因归为气血不和[9]或者宿食瘀滞导致化火生痰[10],痰火瘀滞于络窍产生惊厥;或者突受惊吓致使心神失守[11]出现惊厥。
2.高热惊厥的治疗进展研究
2.1 护理治疗
通过研究高热惊厥的病因,可以发现最根本的措施在于帮助患儿进行降温操作,因此有发展了多种降温方式。对于高烧不退出现惊厥症状的患儿,病情情况较为严重的,需要急救时。让患儿保持侧卧位,放松衣领,观察口腔及呼吸道是否畅通、清洁。如存在痰液或者呕吐物要及时予以清理。之后使用压舌板裹好无菌纱布垫于患儿上下齿之间,以防舌头在抽搐时咬伤。给予高浓度氧气,预防脑部缺氧。使用酒精对患儿四肢和颈部进行擦拭降温,及时对患儿进行血液分析及脑部扫描,通过检查结果对患儿病情进行掌握。中医方法在上述护理措施以外,还有通过银针刺穴的方法帮助患儿开窍、泄热及止惊[12],使用冰枕或者额部冷敷帮助降温。在降温过程中,对患儿体温进行实时监控,帮助患儿多饮水,且补充流质蛋白质,若为婴儿应当进行母乳喂养。使用淡盐水对患儿每天进行3次口腔消毒,以预防再次感染加重病情。
2.2 西药治疗
经过研究发现,镇静类药物能够快速缓解惊厥现象,一般地对患儿将地西泮和苯巴比妥进行联合使用具有抗癫痫、抗惊厥的效果。如若患儿存在高烧现象还可加入赖氨匹林进行消炎解热[13-14],一般有效率可达90%以上。但是针对部分患儿联合药物使用无效的情况下,还可以使用静脉注射氯硝西泮或者10%的水合氯醛[15],进行原发病治疗,具有止惊及抗感染操作。
由于部分小儿静脉穿刺较为困难,对药物过敏的患儿进行地西泮静脉注射也会产生呼吸抑制的风险[16]。因此在药物输入时,应当先进行皮试,密切注意患儿反应,保证用药的安全性。除了使用药物进行注射之外,还可以使用改良灌肠法[17]对高热惊厥症状进行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经研究发现,使用硅胶管轻柔缓慢从患儿肛门进行灌肠,药物采用38摄氏度的10%的水合氯醛溶液[18],可以快速缓解高热惊厥症状。水合氯醛溶液可还原为三氯乙醇,能够显著抑制中枢神经抽搐现象。药物灌肠,则肠壁和黏膜具有极强的通透性,药物可直接被肠道黏膜进行吸收,进入血液,无需经过肝脏的代谢。因此用药效果良好且安全。根据不同年龄的患儿,直肠的长度不同,一般地婴儿直肠约为11厘米左右[19],3~10岁的直肠增长较慢,在从肛门进行插管时,一般深入到15厘米左右,这样到达患儿结肠中部,这样有利于肠道吸收,降低患儿的排便反射。同时药液温度贴近人体温度减少对肠道的刺激。
2.3 中西结合
由于中医药治疗柔和,重在调理,因此医学专家在中西结合方面,对于治疗高热惊厥症状治疗时产生的不适症状更加轻微。对患儿进行物理降温之后,采用西药消炎抗菌,中药调理治疗的方式进行。其中清开灵中含有金银花、栀子、珍珠母、黄岑苷等药物,具有化痰通络、清热解毒的功效。安宫牛黄丸中的牛黄、珍珠、雄黄、朱砂、黄连、黄岑等也是主治热病风邪[20]之症的对症药物。三岁之内的患儿一日一服,一次1/4丸,4~6岁一次可服1/2丸。药量较轻,易于口服。此外若高烧不退,可针刺人中、涌泉等穴位缓解惊厥,同时配合风池、曲池、合谷等穴位泄热开窍。该中西结合方法,对于治疗过程中易出现的不适反应大为降低,而且有效较少了药物的副作用。且针灸方法停止抽搐较为迅速,一般刺穴15分钟即可缓解惊厥现象。
3.结束语
通过以上措施对小儿高热惊厥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症状,起到迅速降温的效果。对于惊厥症状较严重,需要快速停止抽搐的,银针刺穴和改良灌肠法均能起到较为快速的作用。高热惊厥症状起病迅速,患儿抵抗力较低,因此平时需要家长多注意儿童健康,发现生病及时就医,从而有效避免出现高热惊厥的症状出现。
【参考文献】
[1]郑英,袁梦婷.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护理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30):127-127,128.
[2]王玉勉,彭丰,何梅玲等.小儿高热惊厥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6):1041-1043.
[3]张敏.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与健康教育[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5):12,6.
[4]张丽霞.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及急救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4,(2):192-193.
[5]刘娟,罗海燕,仇君等.基层医务人员对小儿高热惊厥了解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5,(9):1054-1056,1064.
[6]许男,陈莹,刘蕊等.我国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临床现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7,12(5):480-483.
[7]方斌豪,陈筱琪.中医针刺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6):1122-1123.
[8]曹琳.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8):87-88,91.
[9]方美芬.小儿高热惊厥64例急救与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61,63.
[10]刘桂清.20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z2):408-409.
[11]张春香.5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临床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2):130-131.
[12]刘昕.改良灌肠法对小儿高热惊厥的效果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8):1152-1153.
[13]付群.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的康复护理[J].医疗装备,2017,30(13):165-166.
[14]王锋,于静.小儿高热惊厥46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4,(2):337-338.
[15]马双.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护理探讨[J].中外医疗,2014,(8):131-131,133.
[16]杨小兰.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医药前沿,2015,5(32):58-59.
[17]邵健.复方小儿退热栓对小儿高热惊厥治疗意义的初步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6,14(10):52-53.
[18]潘漩漩.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处理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z1):120-121,124.
[19]李华蓉,李长金.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56例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药业,2014,(23):109-110.
[20]黄丽先.中药防治小儿高热惊厥的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2,32(11):1565-1566.
论文作者:潘锋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高热论文; 小儿论文; 患儿论文; 现象论文; 症状论文; 药物论文; 脑部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