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则和现实意义_共产党宣言论文

“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则和现实意义_共产党宣言论文

《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及其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产党宣言论文,基本原理论文,现实意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一百五十年前《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在人类的思想史上,在人类社会的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简要地说,《宣言》的历史意义可以概括为“三个开创”。

第一,它开创了世界工人运动的新时代。在它的指导下,工人阶级由自在的阶级逐步发展成为自为的阶级,工人运动由自发的运动逐步发展成为有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论导向的自觉运动。

第二,它开创了社会主义学说的新篇章。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它把社会主义学说、共产主义学说,由空想变成了科学;另一是,社会主义学说、共产主义学说即马克思主义学说,从此同工人运动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或者说是这种结合的一个新的伟大起点。

第三,它开创了人类解放和发展的新道路。在《宣言》的指引下,人类开始找到了摆脱几百年来资本统治的枷锁,争取自身彻底解放和自由发展的崭新途径。

没有任何一部著作像《宣言》这样,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如此众多的读者,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对它的历史意义怎么估计也不过分。列宁说过,每一个有觉悟的工人都要学习它。毛泽东多次把它列为全党同志特别是党员干部必读的首篇理论著作。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曾说到《共产党宣言》是他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入门老师。今天我们纪念《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周年,就应该牢记革命先辈的这些话,强调全党同志要重新学习《宣言》,读过的要再读一读,没有读过的更要认真地读一读,并以此从根本上加深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以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这是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最好的纪念。

二、《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原则

苏联解体,东欧演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由高潮转入暂时的低潮。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反共势力肆意攻击《宣言》和整个马克思主义,说它过时了,失败了,破产了,或者说它本来就是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在我们国内和党内,相同或类似的观点不仅同样产生出来而且在相当范围内得以传播,不能不令人为之震惊。因此,究竟什么是《宣言》的基本原理,它所阐述的重要观点和重要原则究竟是什么?对于我们来说,它们究竟是过时了,失败了,破产了,还是永放光芒的指针?这是我们重新学习《宣言》不能不首先弄清楚的问题。

关于《宣言》的基本原理,恩格斯1883、1888年分别为《宣言》德文版和英文版写的两篇序言当中,都曾作过经典的说明。两篇序言的有关文字略有不同,意思完全一样。恩格斯在1888年的序言中写道:“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因此人类的全部历史(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这个阶级斗争的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

恩格斯指明的《宣言》的这个基本原理,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人类社会得出的精辟结论,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这个原理有着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点。第一,每一个历史时代,经济总是这个时代政治和思想的基础,是历史的最终决定力量。当然,最终的决定力量并不等于全部力量,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第二,迄今为止,除了原始公社以外的全部人类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第三,无产阶级只有把人类从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当中解放出来,才能最终解放自己,从而促进人类社会最终进入无阶级、无剥削、无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立志成为共产主义先锋战士的真正的共产党人,只能坚信这些基本原理,或社会发展规律,学懂它,弄通它,掌握它,并坚定自己的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而决不能忘记它,怀疑它,甚至背叛它。

基于上述基本原理,《宣言》阐述了一系列的重要观点、重要原则。按照《宣言》四个部分的写作顺序,就其最主要的而言,大体上可以列举出以下的12条。

第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存在的根本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不是别人从外部强加给它的,而是这种制度本身矛盾运动的结果。因此,它不以哪个人、哪个政党、哪个阶级的意志为转移,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第二,无产阶级或者说工人阶级肩负着两大历史使命:一是旧社会的掘墓人,二是新社会的创造者。后者的任务比前者更漫长、更艰巨。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这是被中国革命的历史所完全证实了的真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这是被新中国建设的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的真理。我们任何时候也不能忘记这个真理。

第三,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运动与历史上任何其他运动最大不同的一个特点在于,它不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而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我们党始终认为自己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的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完全符合《宣言》指出的这个基本原则。

第四,共产党既代表无产阶级的现实利益更代表无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在实践上始终走在无产阶级运动的前列,在理论上充分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结果。正是根据这个原则,我们党无论在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都是把现实的斗争纲领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第五,《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当然,实现这个目标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决不应该急于求成,需要经过一个很长很长的历史过程。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长期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方针。但对于立志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共产党人来说,必须牢记《宣言》所指出的“两个彻底决裂”: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第六,工人阶级要摧毁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它的基本步骤应该是:首先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进而“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世界上的无产阶级革命包括中国革命的胜利历程,我们把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成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第七,《宣言》指出的代替旧社会的新社会的基本特征,它的伟大而崇高的价值目标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就是进步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八,要坚持科学的社会主义,就必须批判冒牌的社会主义和空想的社会主义,在《宣言》里批判的冒牌的社会主义依次有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思想家们的美好设想,但是它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现实根据、社会力量和途径,所以只是空想而不是科学。冒牌的社会主义不仅根本不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且是对无产阶级的欺骗和背叛。当今世界上最具欺骗性的冒牌的社会主义,就是所谓的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众所周知,苏联解体,东欧演变,这个骗人的思想武器在其中起到了极大的瓦解党心民心的作用。

第九,在实际运动中,工人阶级为了反对自己的最主要的敌人,应该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联合农民,联合小资产阶级,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同时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我们长期坚持的统一战线的理论根据就在于此。

第十,《宣言》指出,所有制问题是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问题。应该认识到,世界上决没有脱离生产关系的生产力,也没有脱离生产力的生产关系,把这两者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根本无视所有制是经济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基础,甚至说什么不问姓“公”姓“私”是中国所谓“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这是完全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

第十一,《宣言》号召无产阶级必须坚持国际主义,实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口号。后来,列宁又把这个口号扩大为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第十二,关于《宣言》的基本原理原则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所指出的,它“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也就是我们一贯强调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普遍原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只有实现这种结合,才能丰富和发展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也才能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实践运动。

毫无疑问,《宣言》的某些具体论述和策略措施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适用。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早就指出过这一点。但是,今天我们重温《宣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原则,完全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它们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至今仍然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正如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所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有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这些话讲得多么的好啊!当然,必须强调,我们在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原则的时候,一定要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把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地正确地推向前进。

三、 《共产党宣言》与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的革命和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是在包括《共产党宣言》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诞生的,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和辉煌的成就。这些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并且把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实际的结果。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我们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过去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都遇到过一系列的挫折。在遭受挫折之后,回过头来总结经验教训,说到底,不是从根本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是没有能够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很好相结合的结果。“左”的干扰,右的干扰,两个方面都来源于此。今天,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完整地、全面地、准确地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理论,继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这是我们取得新的更大胜利的根本保证。同志们对我们党的历史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都很熟悉,关于这些就无须多说了。

四、关于对我们所处时代的认识

为什么要说到这样一个问题呢?我觉得,作为中国共产党人,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要有远大的理想目标,又要脚踏实地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向着我们既定的远大目标不断地推向前进,就必须对我们所处时代的性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同意这样的看法,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以包括《共产党宣言》在内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开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正如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所指出的,“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这个总趋势,这个大潮流,是我们时代的特征,是最本质的东西。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间是漫长的,道路是曲折的。但这种过渡的确已经开始,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看不到这一点,不承认这一点,甚至相信资产阶级理论家、政治家们宣扬的资本主义将是永世长存的“人间天堂”之类的论调,或者相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正日益趋同但不是趋同于社会主义而是趋同于资本主义的所谓“趋同论”,那我们又怎么能够牢固确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并为之而奋斗终生呢?!我们又怎么能够培养出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首先是有共产主义理想的“四有”新人呢?!

任何事物的性质,都是由其内部存在的矛盾及其运动所决定的。时代的问题恐怕也是如此。这里,就让我们从这方面作一些简要的观察和分析吧!

其一,决定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内部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工人阶级同统治阶级即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解决,而且也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当代资本主义由于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统治阶级采取了调整其社会内部矛盾的许多措施,社会生产力还在继续发展,社会矛盾也呈现出了许多新特点、新情况。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加以研究,深入进行分析,否则就容易陷于思想僵化。但是从本质上说,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基本矛盾并没有缓和而是日益尖锐,只不过在形式上表现得更为复杂罢了。对这一点,连资产阶级的许多有识之士都是直言不讳的。

其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南北矛盾,也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内部不能解决的基本矛盾,往往转嫁到发展中国家。或者从另一个角度看,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之所以还在发展,还有相当的潜力,恰恰就是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结果。南北矛盾日趋尖锐,至今也没有缓和的迹象。

其三,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内部之间也有矛盾。在共同对付社会主义,在力图瓦解社会主义这一点上,它们经常携手合作,而且配合得相当好。但是,它们在各自的利害关系上,在利益分配上,在主要集中于美、欧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之间,在各个大的企业集团之间,也是矛盾重重。美国和日本的矛盾、美国和德国的矛盾、美国和西欧的矛盾,尽管这些矛盾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断变化,但也没有缓和,同样是日益尖锐复杂。

其四,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它往往是前面几种矛盾的交汇点,表现得尤为尖锐,始终是不可调和的。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充分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一切有益的东西,为社会主义所用。这一点丝毫也不能动摇。但是,利用与反利用,控制与反控制,是任何时候都存在着的尖锐斗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从来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实行“和平演变”的战略。苏联瓦解,东欧演变,它们更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这也是不争的客观事实。

以上分析,是否站得住脚,是否有些道理,谨供同志们参考。也许有同志会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这同前面所讲的关于我们时代性质的分析是否有矛盾呢?我认为这并不矛盾。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站在国际斗争的战略高度,深刻分析国际形势,明确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并且曾解释说,和平问题主要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主要是南北问题,全球问题就是东西南北问题。此后,他在1989年11月关于《坚持社会主义,防止和平演变》的谈话中指出,“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 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 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又告诫我们,“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为什么没有解决?说到底,恐怕就是因为前面所分析的世界上存在的那些矛盾还没有解决。

我们从学习邓小平同志的精辟论断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全世界人民的普遍愿望。我们高举和平与发展这两面旗帜,既致力于和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所有国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以利于加快自己的发展,又坚定地站在全世界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人民一边,坚持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政治的新秩序而奋斗,是具有非常深远的战略意义的,是有利于我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争取美好前途的斗争的。在国与国之间,革命是决不可能也决不应该输出的;革命在有条件可能和应该发生的地方,也是必然会发生的。一切取决于各自国家人民自己的抉择。这是我们处理当今世界国家关系的一个根本立场和观点。正因为这样,审时度势,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同充分认识我们的时代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充分认识邓小平同志指出的社会主义最终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是完全相通的,而决不是相互对立的。

现在有的文章直截了当地说,当今世界就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我认为不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局部战争从未间断,地区冲突、国家冲突、民族冲突、宗教冲突等层出不穷,流血斗争从未停止,这一切几乎都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直接或间接的血腥干预,何谈“和平的时代”!许多国家的人民因遭受内部和外部的剥削、压迫而不堪忍受,不少国家因外债累累而不堪重负,世界上还有许多许多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痛苦地挣扎在死亡线上,南北经济差距越拉越大,何谈“发展的时代”!因此,应该认识到,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其中就包含着对这种现实情况的针对性,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愿望,这同掩盖矛盾和斗争的所谓“当今世界就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的说法,是完全不能混为一谈的。不弄清楚这一点,很容易搅乱人们的思想,混淆我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对时代的认识,事关重大。以上看法对与不对,敬请同志们考虑考虑。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五、正确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正如我们的党中央一再指出的,弄清楚这个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立足点。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的问题,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毛泽东同志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就曾经有过考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同志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初次使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概念,但未展开论述。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意见,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理论上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这次党的十五大,又总结十年来的实践经验,作了更为丰富的精辟论述。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两点:一是我们现在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了;二是它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不是重新回到新民主主义,更不是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一点必须明确,因为它是真正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要害。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是否也可以考虑概括地指出两点。一个是不发达,这主要指的是社会生产力还比较落后,生产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程度还不高;另一个是不成熟,这主要指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各方面的具体制度、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还不定型,还比较粗糙,有许多东西还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两点又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所以,社会主义社会特别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革。我们既要通过改革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也要通过改革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巩固、发展和完善。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六、关于改革的几点认识

前面提到了改革,这里再就这个问题讲几点最基本的认识。

第一,要不要改?社会主义社会特别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改革,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对要不要改的问题,现在好像已经不存在什么问题了,其实也未必尽然。对改革的必然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人恐怕还认识不够,理解不深,有的甚至还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抵制改革。对这种主要来自“左”的方面的影响,应该继续主要通过加强教育的方法来加以克服。

第二,往哪儿改?或者说改到哪里去的问题。我们党曾多次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句话指明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以及所应依靠的主要力量,是非常正确的。总结国际国内的实践经验,江泽民同志曾经明确指出,在改革开放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改革开放观:一种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前提下的改革开放;另一种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即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的改革开放。这是他在纪念国庆四十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正式提出来的,后来他还在另外的会议上重申过自己的这个观点。实践充分证明,指出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是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

第三,怎么改?这个问题主要是在改革实践中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应该鼓励充分发表各种意见,允许各种不同意见进行讨论。有的在内部讨论,有的可公开讨论。改革是伟大的实践。就经济体制改革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及其实践本身就是前无古人的创举。在这种情况下,在如何具体实施的问题上,存在多种多样的意见,是很自然的事情。存在决定意识。各种人群和每个人的社会存在有所不同,认识问题的具体立足点和角度有所差异,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也就会多种多样。因此,应该提倡充分发扬民主,允许和鼓励各种各样的意见充分发表,择其善者而从之。要继续不断地鼓励观念更新,解放思想,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要允许别人多看一看,多想一想。要在舆论上造成一种气氛,决不轻易给别人戴“左”或右的帽子,这样会更有利于集思广益,把我们的改革事业办得更好。

上述三个问题既相互联系又不可混为一谈,对待的方针方法也应有所不同。说到底,我们的改革就是要通过体制和政策的调整,使得它更切合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各种人群首先是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实现和保障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利益。因为人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解放出来,充分实现和保障人民的利益,是最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或者说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保证。

七、 认真分清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区别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两种手段既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两种手段应该同时运用,当然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会有所侧重,但决不应该只用一种而放弃或否定另一种。对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或者说通行规则,我们必须认真地学习它,掌握它,用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这同时,我们也必须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毕竟是有着原则区别的。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此相反,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则是为了追逐最大利润或者说利润的最大化。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基础,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的基础;与此相反,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则是资产阶级统治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基础,是资本主义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的基础。这就决定了正如许多同志所正确指出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具有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以下三个最重要的特点:(1)以公有制为主体;(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3 )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体现人民整体利益和符合客观规律的必要的宏观调控,或者说它是国家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包括计划手段在内进行管理和调节的市场经济。

毫无疑问,所有制结构也好,分配关系也好,国家的宏观调控也好,随着情况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要求,都完全应该和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及时采取某些更加切合实际的政策措施,但不论怎么调整和具体政策有哪些变化,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这“两个主体”地位,不能放弃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否则的话,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有变质的危险。

八、世纪之交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

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社会主义制度和运行机制在许多方面还不完善,这本身就存在着一个在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我国社会继续沿着什么样的方向道路向前发展的问题。我们党的十五大已经坚定地提出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奋斗纲领。这充分体现了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焕发出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是认真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结果。我们必须在充分肯定这种好形势的前提下,继续“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确定的基本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正是为了做到做好这一切,我们也要警惕旧社会的沉渣泛起,警惕消极腐败现象的滋长蔓延,警惕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侵蚀,警惕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阴谋。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告诫我们:“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要“扫除各种丑恶现象”,要坚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几十年。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种种偏离社会主义的不良倾向的情况下,主张只要能够发展生产力就可以在涉及方向道路的根本问题上也不问姓社姓资,把发展生产力同坚持社会主义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是完全不符合邓小平理论的。把有着丰富内容的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极端错误地总结为一句话即不问姓社姓资,硬说这就是中国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现在又进而衍生为不分姓公姓私是当今中国的“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更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严重曲解。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他在这里首先强调的是坚持社会主义,并且是把它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完全统一在一起的。至于说到邓小平同志在他的全部著作中曾多次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中都必须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强调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任何时候都不可动摇,党的十五大报告虽然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对非公有制经济有了些新的提法但仍然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根本原则,这不仅为同志们所熟知,也是全党的共识。总之,在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而决不是走向资本主义的我们国家里,在涉及方向道路的原则问题上,主张不问姓社姓资、不分姓公姓私,是无论如何不能自圆其说的,是错误的。

长期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从根本上说,保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关键在于把我们党进一步建设成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语重心长地指出:“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党内部要搞好,不出事,就可以放心睡大觉。”很显然,在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上,我们还需付出极大的努力。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现在的努力是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前进的,忘记远大目标,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努力奋斗,同样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这段话体现了一百五十年前发表的《共产党宣言》的基本精神。我们今天学习《宣言》,就是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全心全意地致力于现实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把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办得更好。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则和现实意义_共产党宣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