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采集血液后的储存时间不同对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血站组织的198名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抽取所有自愿者的血液样本并进行分析,观察并比较所有患者血液样本储存1d、15d以及30d的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OD)、红细胞C3b受体(RBC-C3b)以及白细胞介素(IL-8)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血液储存15d、30d的RBC-SOD、RBC-C3b等指标均低于储存1d,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血液储存15d、30d的IL-8、RBC-IC等指标均高于储存1d,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储存时间越长,血液中红细胞的免疫能力将会随之大大降低,临床上为了进一步确保患者的输血安全,需要尽量将血液储存时间控制在15d以内。
【关键词】血液储存时间;红细胞免疫功能;安全性
输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一种治疗形式,输血的安全性将与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存在密切关联,近几年来,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输血的安全性要求也随之逐渐提高,在经过研究和分析后,通过血液传播疾病的方式得到了一定的预防和控制[1]。目前,临床上对于血液储存时间对于重症患者所造成的死亡几率逐渐提高,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储存血液的时间与影响血液中红细胞的免疫功能进行分析,并详细探究对于临床输血的安全性。详细报道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是在志愿者知情同意下开展,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血站组织的198名志愿者血液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抽取所有志愿者的血液样本并进行分析,均为自愿参与配合本次研究。其中,男性100例,女性98例,年龄为22~48岁,平均年龄(31.6±2.8)岁。所有人群在接受采集血液之前,经过临床检查确定为健康人群。将所采集的血液样本与血样袋中的CPD保养液充分融合,在血袋细管中留取0.5ml的新鲜血液,并将其作为当天检测的血样标本,其他采集的血液标本则分为三段小样放置于温度为4℃的环境中等待检测。
1.2方法
将采集血液随即分为三组,分采用日立7180型以及罗氏2010型设备进行血样分析和检测。采用郭峰法对血液样本的红细胞C3b受体(RBC-C3b)花环率以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花环率进行分析和检测。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OD)、白细胞介素(IL-8)。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所有志愿者血液样本储存1d、15d以及30d的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OD)、红细胞C3b受体(RBC-C3b)以及白细胞介素(IL-8)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中的数据均需要利用SPSS21.0软件包予以核验,选择[n(%)]表示计数资料,并接受X2值核算,利用( ±s)来表示计量数据,并用t值验算。若实验对象之间的数据在计算后P<0.05,则为存在明显意义。
2结果
比较不同储存时间的RBC-SOD、RBC-C3b、IL-8、RBC-IC等指标:血液储存15d、30d的RBC-SOD、RBC-C3b等指标均低于储存1d,储存时间30d与1d和15d的差异更加显著,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血液储存15d、30d的IL-8、RBC-IC等指标均高于储存1d;同样以储存30d与1d、15d的差异更加显著,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详情见表格一:
表1 1d、15d、30d血液储存时间的RBC-SOD、RBC-C3b、
IL-8、RBC-IC指标比对[( )]
注:储存时间30d与储存1d对比,P<0.05,与储存1d对比,P<0.05
3讨论
红细胞受体I型分子(CR1)遍布于红细胞以及粒细胞上等,但是由于人类机体中的红细胞数量多于其他细胞的数量,因此,红细胞CR1数量占据人体总CR1数量的85%左右[2]。通常情况下,人体中的CR1能够直接黏附于IC中,并容易携带到肝脏以及脾肝之中,最后通过巨噬细胞得到一定清除,因此,能够充分显示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性[3]。临床研究显示,当患者受到重大疾病侵袭时,体内IC将会聚集在患者肾脏和肝脏中,激活补体系统的同时,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进而引发肝肾等器官的损伤。由此充分显示,RBC-CR1与IC之间的结合能力与清除效果与保护肝肾功能均有十分紧密的联系[4]。
本研究结果充分得出,血液储存15d、30d的RBC-SOD、RBC-C3b等指标均低于储存1d,,血液储存15d、30d的IL-8、RBC-IC等指标均高于储存1d,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近几年来,人们对于输血的安全性十分重视,临床输血时需要仔细检查血液中免疫功能,进而确保输血的安全性。经研究表明,血液储存时间越长,血液中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临床上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将血液的储存时间超出15天为宜。
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研究显示,伴随血液储存时间的延长,血液中的红细胞功能将会受到极大影响,避免影响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将血液的储存时间控制在〈15d为准。
参考文献:
[1]张雅西.血液储存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及临床安全输血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13):2-3.
[2]刘思圆.血液储存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及临床安全输血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07):131+134.
[3]姜敏.血液储存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04):24-25.
[4]温洁新,杨雪梅,闫国超,孙霖.储存时间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08):951-952.
论文作者:洪泽恩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7
标签:血液论文; 红细胞论文; 免疫论文; 时间论文; 功能论文; 指标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1期论文;